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古诗文限时训练

时间:2022-11-30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6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古诗文限时练习1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应募。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①粮饷,为胡人。夜缒②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

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③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④,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若吉不胜,死未晚也。”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贵人有不虞⑤,当尽斩若属⑥。”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

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

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赍(jī):携带。②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③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④经:上吊。⑤虞:意料,预料。⑥若属:你们这些人。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请秃发,衣胡服(_______)

②走诣府州告急(_______)

③因将所部先登(_______)

④手杀数人,然后反(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

②官何患不死?

24.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哪里?请概括。

25.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褒贬?

褒:

贬:

【答案】

22.①穿 ②到 ③率领 ④通“返”,返回

23.①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

②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

24.(1)乔装求援;(2)率部先登,射杀敌军大将(或“擒贼先擒王”);(3)以快制敌,敌军无法应对。

25.褒:对王吉功高的赞美(或“欣赏”,或“充分肯定”)。

贬:对朝廷没有重用王吉的批评(或“不满”)。

古诗文限时练习2

阅读张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题。

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

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注】①张琰,南宋广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

22.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

2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

【答案】

22.“不”、“回”、“首”

23.全诗体现出诗人的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渲渊①,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

(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

注:①澶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 身 帅 之 与 城 存 亡 故 水 大 至 而 民 不 溃。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①使民具畚锸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

C.方水之淫也 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D.①水虽复至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

(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

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

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

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答案】

5.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6.A

7.(1) 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

(2) 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经退去),百姓们更加亲密(团结、友爱、亲近)。

8.C

古诗文限时练习3

诗歌鉴赏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0.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11.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答案】

10.词人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

11.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是实写;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诗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②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意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③。”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 háng);倔强,自做。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少加隐括(_____) (2)奔命不暇(_____)

(3)杖之数下(_____) (4)大笑释去(_____)

1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 负 者 辄 折 券 与 之 秋 毫 不 以 丐 人

14.翻译句子。

(1)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2)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15.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

【答案】

12. 稍微 空闲 用杖打 释放

13.有 负 者/辄 折 券 与 之/秋 毫 不 以 丐 人

14.(1)贺铸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2)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有这些事。”

15.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头来看。(或答原文“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也可答“豪强都怕他”

古诗文限时练习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4.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___________”“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______的氛围。

5.“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6.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 桑柘 清丽宁静

5.“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情态。

6. 锄瓜; 根据题目《小园》,可知在园子里的劳作只能是“锄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尝为季氏史_____

(2)齐人称之______

(3)高山仰止______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____

1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5.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2. 曾经 称道 称赞 仰慕 敬仰 按照

13.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14.(1)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15.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古诗文限时训练》,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难点 但只要掌握方法 文言文翻译就不怕了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难点 但只要掌握方法 文言文翻译就不怕了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怎样学好语文文言文翻译?很多同学不是很清楚,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

2023-02-02 #经典句子

文言文句子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让孩子理解记忆 考试不丢分

文言文句子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让孩子理解记忆 考试不丢分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语文学科""越来越难",也"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教材""增加了""古诗文和文言文"部分,特别是进入"八年级"后,"尤其"是"文言文""需要""背诵记忆"的"增多","很多"孩子"对""文言文句子"的意思都不"理解",...

2023-01-01 #经典句子

100句文言文经典句子集锦 打印出来当作文素材 作文定能得高分

100句文言文经典句子集锦 打印出来当作文素材 作文定能得高分

100句文言文经典句子集锦,打印出来当作文素材,作文定能得高分如何让学生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将写作训练与听...

2023-02-03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策略

中考语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策略

古文句子翻译是中考必考点,虽不完全考查课内,但重要的点在课内,它有一定的标准,遵循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法。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忠于原文,准确无误。2.达: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及用语习惯。3.雅:...

2023-02-02 #经典句子

中考常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归纳总结

中考常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归纳总结

文言文句子翻译歌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

2022-11-26 #经典句子

这些优美的文言文句子 每一句都惊艳了时光

这些优美的文言文句子 每一句都惊艳了时光

优美动人的文言句子如奇花异草,在古文的王国里吐露芬芳、绽放生机。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它原本狭小、简陋、破旧、阴暗。归有光在院子里...

2022-11-18 #经典句子

文言文句子翻译三原则 两手段 六方法 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文言文句子翻译三原则 两手段 六方法 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翻译成合乎现代文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一种题型,是文言文...

2022-12-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