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技艺传承+文旅产业怎么操作?湛江亮点在这里!

时间:2020-08-31

一到公众假期,这个百年古商埠的法国枇杷树荫下,穿梭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背囊客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1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原标题:多维对接凸显“接链”效应——技艺传承与文旅之赤坎篇

【编者按】

赤坎老街巷,几多新足印。

一到公众假期,这个百年古商埠的法国枇杷树荫下,穿梭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背囊客。

他们寻访字行里散落的岁月、舌尖上难忘的滋味和色彩间跳跃的人间烟火。

制作技艺、民俗展演等非遗文化,有机融入了老街巷人文血脉中。

在多维对接中谋更大的“链接”效应,正是赤坎在老街巷亮化建设中探索的传统技艺传承与文旅产业立体化对接之路。

文化是历史片段,须凝聚于典型印记中。非物质文化必须与物化的载体紧密结合,文旅产业离不开消费者的感受,离不开物化的景点。

毕竟,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危襟写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文章湾村簕古龙传承人陈水禄:

文旅舞台大 非遗更耀眼

深秋午间的阳光,洒进赤坎中华街道老街巷里。文章湾村戏台旁的大棚里,簕古龙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水禄在拉开话匣子时,语带自豪。

独一无二 仅供湛江

”文章湾村的簕古龙,在全国独一无二,而且只能到湛江看!”

陈水禄称,簕古龙是目前所见唯一“纯植物编制的民俗舞龙”,连见多识广的文化界大腕们也啧啧称奇。

编龙的原材料“簕古”为带刺的露兜树叶,粤西大部分地区称簕古树,遍布于从古琉球群岛至南洋的太平洋海岸线。簕古在雷州半岛南部沿海称海菠萝树或假菠萝树。《雷州府志》载其雷州话原名为“橹罟子”。

制簕古龙,在细竹枝编形后蒙纱纸,再取鲜簕古叶片组成龙身、龙头,用剑麻片作龙舌,榕树气根作龙须,簕古果嵌成龙牙,菠萝皮作龙额,橙子作龙眼,柚皮作龙鼻,可谓满身岭南果木。簕古龙被列为省非遗名录后,闻讯前来观看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陈水禄估算,自从他倡议把文章湾村民俗“年例”日拓展为妈祖文化节后,十多年来,慕名观看簕古龙的人次超过40万。

“街巷太窄了,年例的民俗巡游按习惯又不宜游出本村地界,所以即便挤得‘爆棚’,也只挤得下两三万观众。”陈水禄表示,曾多次接到外地文旅活动的邀请,让文章湾村簕古龙与更多外地观众见面,但都无法成行。

簕古龙全身“纯植物制作”,注定其“保鲜期”非常短,最理想的天气下只能保留5天,而且制作用工量非常大,并不适宜长途外出商演。“我们每年正月十九出龙,从正月十六开便始筹编,出龙前还须数十人通宵达旦赶制关键部位,到外地没有这些条件!(游客)要看只能来湛江!”陈水禄表示。

文化积淀 世代相传

文章湾村的簕古龙,已有300多年历史,与闽南文化和道教文化,密切相关。

宋末抗元名将陈文龙及家人,相继为国捐躯后。次子陈梦雷,从福建迁雷州仙梦村(今沈塘镇大陈村)隐居。明末,陈梦雷后裔第十七世迁居赤坎文章湾,逐渐形成村落。其后,文章湾村曾发瘟疫,村民依据“簕古可避邪”的道教惯例,用本村遍长的簕古为材,将原从福建传来的稻草龙舞(至今沈塘依然保留这一民俗)改为簕古龙舞,在妈祖庙前祈福。此后,簕古龙被村民视为镇灾避疫平安的吉祥物,形成习俗世代相传。

文章湾村的村名及天后宫民俗,与老街上的码头遗址,共同见证着老赤坎的湛江湾水线变迁。

街巷建设 成大舞台

簕古龙的未来,肯定与赤坎的老街老巷建设和文旅产业密切相关!”陈水禄表示,文章湾村就那么大,在新冠疫情防控前,簕古龙已借助赤坎文化部门举办的非遗文化节,吸引了更多的外来观众。一些国庆假期来赤坎的“背囊客”,得知簕古龙后,还特意选择春节假期再来看原汁原味的簕古龙民俗巡游。

赤坎古商埠,历史上曾经是多项民间绝活的诞生地,如史上唯一的五层叠貔貅舞,就发生在原南华酒店前。“我想,我们文章村的簕古龙,完全可以冲击最长纯植物编制龙舞的吉尼斯纪录!”陈水禄称,目前,文章湾村的簕古龙,由于中村民筹资自办的民俗传统,并不缺经费,也不担心技艺传承。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与赤坎的老街老巷亮化建设深化对接,通过数字化等手段,在文旅产业中获取更大的舞台。

湛江洪拳传承人张美委:

“红拳”舞赤坎 也有“黄飞鸿”

沿着文章湾村的老街巷折向东北,步行不远便来到市三小旁具有红色历史的的群英武术社。武术社里,湛江洪拳省级非遗传承人张美委沏下新秋茶,畅谈新想法。

首家注册 承古创新

群英武术社是我市首家登记注册的拳馆。谈拳馆,张美委言简意赅,一是传承,二是创新,三是对接大文旅。

80年前,在赤坎武术界地位犹如黄飞鸿于佛山的“哥大”师傅李侠雄,创社时,不但以武会友,而且把武术社建成了南路革命交通联络站。

1984年,年仅9岁的张美委成为李侠雄的最后一批真传弟子。“传承的不仅是传统武术,如‘龙行土力’‘蛇行水力’‘虎行火力’‘豹行木力’‘鹤行金力’等洪拳技艺,还有师傅的精神与初心”。张美委还记得,师傅教导他,洪拳起手致礼的一拳一掌姿势,寓意洪拳产生时的使命——反清复明。

时代在变,初心不变。出外创业,人到中年方重回群英武术社的张美委四处奔波筹集资金重启这一曾停止活动多年的红色拳馆。“已经投入了几十万元,但我很清醒,目标是传承创新与融合,展示湛江洪拳的新面貌,而不是一门生意!”张美委表示。

首家注册 承古创新

在张美委的努力下,在原址修葺的群英武术社已恢复了过半面积,武道场焕然一新,以“哥大”师傅为代表的湛江洪拳传承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张美委的徒弟叶嘉富是湛江洪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荣获省武术精英大赛男子南拳金牌及多个武术比赛奖项;徒弟张礼、张贰是孪生兄弟,是群英社第三代弟子,他们曾多次代表湛江参加全国性武术邀请赛并获优异成绩。

收集文史 追寻传奇

一部《隐秘的角落》带来赤坎老街无数的“背囊客”,一百多部黄飞鸿电影带来了佛山武术文化的昌盛。这给张美委带来新的遐想:当年在广州湾武林赫赫有名的“哥大”师傅,又该留下怎样的传奇?

近年来,在不遗余力开展青少年武术培训,实现武术社盈亏平衡的同时,张美委参与拍摄了多集濒临灭绝的洪拳影像,还全力发掘和整理武馆革命斗争史。这些传奇故事,将与赤坎的老街故事,融为一体。

“一有机会,我就和老赤坎喝茶,追寻‘哥大’师傅夫妇在赤坎老街的传奇故事,这不但是赤坎老街的文化传承,还是红色初心的传承!”采访快结束时,张美委寄语湛江的文艺工作者——百年赤坎商埠,也有“黄飞鸿”!

湛江干鱼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黄伟军:

旅游有淡旺 手信无雨晴

“文旅产业的大部分附属子业肯定有旺季淡季之分,但手信产品的旺季和淡季就不明显了!”

晴朗的秋日上午,湛江干鱼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黄伟军,边领着记者首次走上他设在厂区天台的专利级晒场,边谈起他的传统技艺与文旅产业对接经。

既承古法 又辟新径

粤西独有的“一夜埕”鱼干腌制方法,在黄伟军手上玩出了专利。

与传统的咸鱼不同,“一夜埕”强调淡晒,咸味更淡,更大程度地保留了鱼的鲜香,更接近现代市场的偏好。

风味方向明确了,但生产效率和工艺必须高人一筹。从小就耳渲目染祖辈制作干鱼,高中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干鱼制作技艺的黄伟军开始了他的创新之路。精心研究了独特的腌制方法后,顾客在他的鱼干成品上找不到半颗盐粒。客户参观了他已申请专利,可自动调控温湿的封闭式清洁晒棚后,甚至提出包销他的全部产品。

对接文旅 店网融汇

从2005年起,黄伟军逐步把干鱼制作规模化和产业化。不但打破家传技艺的陈规,积极地在企业内授徒,还闯出一条店网融汇的与文旅对接新路。

谁说店里只是买东西的?黄伟军发现,不少“背囊客”,在面积不大的店里一逛就是半小时。这让他意识到,特色手信店已经是游客旅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他闯出了一条网上订货实体店送货的营销新路,让顾客更放心。

“偌大广东,何处无海?何处无鱼干,单靠网上销售,永远走不出特色路!”黄伟军称,这是他对接文旅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客人吃着我的鱼,会想起我的店,还有一条条在海风吹拂下的老街巷。”

【来源:湛江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技艺传承+文旅产业怎么操作?湛江亮点在这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旅琼文艺家大讲坛开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甫展示玉石雕刻技艺

旅琼文艺家大讲坛开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甫展示玉石雕刻技艺

...雕刻创作理念,并围绕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传统工艺的产业发展路径、传承“工匠精神”等话题与现场观众交流。周金甫从事青田石雕行业近50载,擅长花卉、果蔬、山水、动物等题材雕刻。近年来,周金甫还以海南昌江周金...

2009-04-02 #经典句子

【文博会】傣陶: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文博会】傣陶: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在创意云南2021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西双版纳展区里,茶具、花器、香盘、茶宠等精美雅致的高温傣陶、柴烧傣陶制品依次陈列在展台上,吸引了不少嘉宾和媒体记者观赏、购买。傣族传统制陶是中国原始制陶的代表之一,饱含...

2024-01-19 #经典句子

国家级非遗项目“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明焱:做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

国家级非遗项目“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明焱:做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

...产品高质量标准,确保产品安全高品质,极大丰富了非遗产业守正创新发展的文化内涵。传统药材变身为高科技现代中药产品“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掘与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推进...

2023-07-21 #经典句子

「守望乡土文化」一片豆腐阅人生——攸县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符福齐的故事

「守望乡土文化」一片豆腐阅人生——攸县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符福齐的故事

...。新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攸县豆腐生产模式向产业化、专业化迈进,形成具有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攸县豆腐品牌。目前,全县豆腐作坊318家、生产厂家31家,从业人员达9.4万人。2011年,攸县豆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9-11-26 #经典句子

星厨汇聚 凝聚合力 国宝顶级大师匠传烹饪技艺 共商中华美食文化

星厨汇聚 凝聚合力 国宝顶级大师匠传烹饪技艺 共商中华美食文化

...革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为大湾区餐饮精专化、品牌化、产业化、年轻化等添砖加瓦,凝聚合力!诚然,还为中国餐饮行业和厨师行业找到新的突破口,链接过去,迈向未来注入一剂强心针!

2024-01-09 #经典句子

技艺融合趋势下“文艺两新”如何健康成长

技艺融合趋势下“文艺两新”如何健康成长

...维的艺术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技艺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实乃大势所趋。文艺创作正在从专业领域的小圈层向以“技术+”为代表的大文艺圈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文艺两新...

2007-10-09 #经典句子

廉江安铺:做活文旅大文章 激发古镇新活力

廉江安铺:做活文旅大文章 激发古镇新活力

...依稀感受到安铺往日浓重的商业气息。安铺镇历史悠久,产业兴旺,人文荟萃,特色美食更是驰名全国,如声名远播的安铺鸡,借独特的生态食材优势,结合闽文化精酿的调味料,将广府食文化中的白切鸡,色香味发挥到极致,...

2012-01-25 #经典句子

了解点翠技艺 感受非遗文化

了解点翠技艺 感受非遗文化

...者介绍点翠技艺据白氏传统首饰修复与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李靖介绍,白氏传统首饰修复与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同治十二年,由白义臣于天津创始,传承发展并自成一派。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经走过了160余年的历史。李靖...

2010-06-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