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人文武义」沈志权:南宋诗人巩丰考论(下)

时间:2020-03-31

巩丰在福州帅司任职期间,不仅致力于诗歌创作,与朱熹、陆游等多有唱和,而且也曾多次致函朱熹,对诗歌理论进行过探讨⑨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巩丰没有专门的诗论,有关诗歌的观念散见于书信、序跋和诗作之中。

巩丰在福州帅司任职期间,不仅致力于诗歌创作,与朱熹、陆游等多有唱和,而且也曾多次致函朱熹,对诗歌理论进行过探讨⑨。遗憾的是巩丰的书信均已散失,我们已很难全面了解巩丰信中所说,所幸的是朱熹《晦庵集》收录了《答巩仲至》书信二十通,我们尚可从中反观巩丰对诗的一些观点。从朱熹现存二十通书信看,两人当时比较集中地讨论过有关诗歌的三个问题:

其一,是关于诗史的时代划分问题。朱熹《答巩仲至》:“古今之诗凡有三变,盖自《书》、《传》所记,虞夏以来,下及魏晋,自为一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唐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著律诗,下及今日,又为一等。然自唐初以前,其为诗者固有高下,而法犹未变。至律诗出而后,诗之与法,始皆大变,以至今日益巧益密,而无复古人之风矣。”[5](p217)

其二,是关于诗的取舍问题。朱熹《答巩仲至》:“故尝欲妄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汉魏古词,以尽乎郭景纯、陶渊明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又于其下二等之中择其近于古者各为一编,以为诗之羽翼舆卫。其不合者则悉去之,不使其接于吾之耳目,而入于吾之胸次,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则其为诗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矣。”[5](p217-218)

其三,是关于诗的风格问题。朱熹《答巩仲至》:“来书所论‘平淡’二字,误尽天下诗人,恐非正当之言,而明者亦复不以为非,是则熹之所深不识也。夫古人之诗,本岂有意于平淡哉?但对今之狂怪、雕锼、神头鬼面,则见其平;对今之肥腻、腥臊、酸咸苦涩,则见其淡耳……又谓水落石出自归此路,则吾未见终身习于郑、卫之哇淫,而能卒自归于英茎韶頀之雅正者也。鄙见如此,幸试思之,以为如何也?”[5](p219)

综上,其一、其二我们只知朱熹的观点,而不知巩丰的原意如何,在此不便妄加猜测。至于其三,我们则从朱熹的回信中可知,对诗歌风格的看法,两人的观点似乎有些相左,巩丰显然更倾向于“平淡”。这在朱熹《答巩仲至》的其他书信中也曾多次提及:“来喻所云,漱六艺之芳润以求真淡,此诚极至之论”[5](p218) ;“但诋江西而进宛陵,不能不骇俗听耳”[5](p216)。从中可以看出,崇尚平淡的诗风是巩丰“水落石出自归此路”后的认真抉择,是经过探索实践后的执著追求,以至于他还表现出“诋江西”诗派而推崇宛陵体。众所周知,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代表,强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追求字字有出处,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是有宋一代最有影响的一个诗派;宛陵体则以梅尧臣(人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为代表,认为“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淡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追求的是一种“平淡”的诗风。

嘉定七年(1214),巩丰曾为江湖诗人戴复古《石屏诗集》作序,其中就诗歌创作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东坡云:‘诗非甚习不能工。’余谓如登羊肠之坂,中间无地驻足,不进则退,虽有过人之才,可不勉哉!”[6]巩丰以为,作诗要勤学苦练,不能有一丝怠懈,勿令自己有所生疏,这就好比人走在很陡的羊肠小道上,无地驻足,不进则退,即使才华过人,也不能不勤勉努力。

巩丰生平作诗勤奋,多至三千余首,但对诗歌的功用却有自己清醒的认识。他在《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一诗中云:“君今濯秀双溪水,下语不凡真可喜。若使循为举子文,定是棘门儿戏耳。古来妙技如屠龙,不疗饥馁徒为工。不如高科取富贵,如一枣叶持鍼锋。挟册将逰随子国,亲贤况是诸侯客。曾将好手冠南宫,行当阔步趋文石。”巩丰认为,作诗如屠龙之技,虽精妙难学但不切实际,不能充饥疗馁,还不如习举子之文走科举仕途来得更实惠。这是一个过来人的切身体会,也是对后学一个忠告,因为巩丰多年沉浮州县,目睹了太多江湖诗人的穷苦潦倒;还因为宋代实行科举改革,自宋神宗西宁四年(1070)始,变唐代以诗赋取士为以经术取士,诗人的社会地位和诗歌的实用功能已一落千丈。因此,巩丰在送晚辈“千里负笈”去学诗之际,又不得不指出学诗后将面临的问题,从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现实作用的观点。

诗歌观念是诗人创作的指导思想。“有意于平淡”,对巩丰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诗歌的题材选择上,巩丰不以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为主要描写对象,因为这些东西太过于沉重,他不想去深究。他也无意于那种命云侣月、壮怀激烈的抒发,因为现实有太多的无奈,不必给自己徒增烦恼。他以淡泊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乐于写一些眼前景,身边事,希望能在功名利禄之外寻找人生的乐趣,以求获得心灵的超脱。

其次,在诗歌语言和风格上,那就是天然去雕饰,清真出自然。不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巩丰的诗歌用语都避免了刻意的雕琢,显得平淡自然,明白如话,给人一种脱口而出、清新扑面的感觉:

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颠风吹浪不肯停,厌听萧萧打蓬雨。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篙人且下铁狸奴,更与风波斗今夕。(《大孤》)

激流方了又高岗,日永周旋未觉忙。壁上字多知店老,岭边松茂喜车凉。丛丛乱篠乘欹石,帖帖新荷恋小塘。湆淡恶滩应笑我,为虞鱼腹犯羊肠。(《湖岭下十里是为湆淡滩行者多至此舍舟》)

巩丰诗歌风格的平淡,表现在他那超凡绝尘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上。诗人在乱世坎坷中,入世之路难行,出世之念渐长,因而摒弃了追逐人世间世俗功名利禄的杂念,归宁于恬淡平和的心境,并化为平淡悠远的诗意:

积藓青逾一寸痕,山灵守护几千春。长藤横系岩边木,何日重来挂葛巾。(《洞霄即事》)

行迹年来到处稀,独于岩壑有深期。鹅溪道士能相属,请和空山木落诗。(《翠微亭》)

再次,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则是写景状物,细致入微。巩丰写诗,既注重听觉和视觉的描摹,又注意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窗间细视花无影,墙外随听屐有声。数把柔丝堤柳嫩,一奁方镜闸波清。”(《夜雨晓起方觉》)窗间花无影,墙外屐有声,堤上柳絮飘动,池面波平如镜,真可谓声色兼具,动静有致,诗人把“夜雨”过后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我们再看《芋洋岭背闻雨声满山,细听林上槁叶,风过之相戛击而成音后,先疏数,中节清,绝难状,蓬笼夜雨,未足为奇》,那简直是一幅绝妙好图,一曲天籁之音:

日未出扶桑,云犹屯海岳。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霜林乱叶多,荏苒干未落。飒飒满空山,细听微雨作。一叶初自吟,万叶竞相谑。就彼最高枝,相摩应宫角。燥响欲相凭,风来能领略。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风停叶静时,雨从何处著。霜野物声干,终带尘土浊。蓬音非出虚,瓢音太伤朴。得似此声清,潇洒过笙鹤。天籁者非也,夔襄不能学。

此外,巩丰的有些小诗,构思新颖,立意悠远,充满了生活的理趣。如《雪汀见二鸥三鹊对立》:

二鸥三鹊羽毛鲜,立在方沙更可怜。全似烂柯棋势里,白棋初让黑棋先。

水边雪地里,站着二只鸥三只鹊,羽毛黑白分明。诗人由此巧妙地联想到了烂柯棋势,并把白鸥与黑鹊比作黑白棋子对起“局”来。本来是一幅极普通的路边小景,经诗人妙笔生花,却让读者浮想联翩,变成了无穷景。

总之,当人们厌倦了江西诗派末流的资书以为诗后,巩丰这种直写日常生活、自然平淡而又不失其特色的诗,无疑让人耳目一新,因而颇受时论好评。叶适曾称巩丰“片词半牍,皆清朗得言外趣。”[1](p404)陆游对巩丰的诗作同样评价很高,他在《夜读巩仲至闽中诗有怀其人》称其诗才:“诗思寻常有,偏于客路新。能追无穷景,始见不凡人。细读公奇作,都忘我病身。兰亭尽名士,逸少独清真。”[7]而中兴诗坛的另一位领军人物杨万里在评宋诗时也称:“自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至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近时后进有:张鎡功父,赵蕃昌父,刘翰武子,黄景说岩老,徐似道渊子,项安世平甫,巩丰仲至,姜夔尧章,……”[8]把巩丰列在姜夔之前。这些评价虽难免有赞美褒奖之意,但也足见巩丰在当时诗坛上的声望与地位。

注释

⑨关于巩丰与朱熹的关系,或以为巩丰早年曾从朱熹求学,《武义县志》、《浙江通志》等均记有巩丰“拜朱熹为师,又从吕祖谦学”云云,按此说与事实不符。前面我们已作交代,朱熹与巩丰初识于庆元四年(1198年)末与五年初之间,而吕祖谦已于淳熙八年(1181)年去世,因此巩丰不可能“拜朱熹为师”后“又从吕祖谦学”。从朱熹给巩丰20通书信看,其措辞极为礼貌,称巩丰为“贤者”、“明者”,而落款为“熹上呈”、“熹又上”,完全不像师生之间的称呼。因此,笔者以为,巩丰在福州帅司任职期间,曾问诗于朱熹,但并非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宋]叶适《水心集》,《四库全书》第116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朱和沈主编《武义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57页。

[3][明]宋濂《文宪集》卷十《巩丰传》,《四库全书》第12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23页。

[4][宋]陆游《渭南文集》,《四库全书》第116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5][宋]朱熹《晦庵集》卷六十四,《四库全书》114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清]何德润:《武川备考》卷九《艺文考》,光绪庚子年手编, 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藏本。

[7][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五,《四库全书》第11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99-800页。

[8][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百十五,《四库全书》第11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48页。

载自《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作者:沈志权

编辑:胡若男

审核:何灿

监制:郑静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人文武义」沈志权:南宋诗人巩丰考论(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浙江日报丨一句话吆喝一座城 金华面向全国发布文旅形象口号征集令

浙江日报丨一句话吆喝一座城 金华面向全国发布文旅形象口号征集令

...演出,惊艳全国;道情、斗牛等民俗文化极具特色。金华人文荟萃,文有宋濂、武有宗泽、道有黄大仙、医有朱丹溪、曲有李渔,近现代名人陈望道、史学家吴晗、一代报人邵飘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诗人艾青等都在这方土地...

2023-05-15 #经典句子

【志·说武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

【志·说武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

编者按武义山川钟灵毓秀,历史人文荟萃。在这块诗意的土地上, “养生文化”、“明招文化”独树一帜,“奋进精神"一脉相传。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千年古刹延福寺、俞源明清古建筑群、吕祖谦及家族...

2010-03-23 #经典句子

沈志荣散文|话说船坞

沈志荣散文|话说船坞

...宗旨:打造最纯净的文学平台、营造最温馨的精神家园.沈志荣散文|话说船坞作者简介:沈志荣,文史爱好者。秀洲区油车港镇栖真村人。原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学退休教师,现被聘为政协秀洲区第四届文史研究员。喜欢把家乡记...

2023-11-16 #经典句子

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和词人 也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和词人 也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欢迎来到关于历史人文,唐代在我国历史上算是个特别的历史时期,经济发达、思想开放、国力强盛,也是因为整个唐朝开放和包容的思想,才导致唐朝发展的在历朝历代中最强盛。唐代的诗和宋朝的词,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

2012-09-25 #经典句子

江南物语|清朝首揆于敏中童年在宣平

江南物语|清朝首揆于敏中童年在宣平

□沈志权古宣平县署还真是块风水宝地,大明首辅徐阶从这里起步(见本报10月31日晚潮专栏《大明首辅徐阶与宣平》)后200余年,清代乾隆朝文华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汉臣首揆于敏中也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然而...

2024-01-12 #经典句子

南宋才子的传世佳作 言简意赅 最后两句更令人回味无穷

南宋才子的传世佳作 言简意赅 最后两句更令人回味无穷

...宝,闲暇时间欣赏这些优秀的诗篇,不仅可以了解历史和人文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古代诗歌中经常有抒发亡国之思和黍离之悲的作品,作者借托故国遗物作为情感渲泄的契机,很容易产生对比鲜明的印象...

2023-12-01 #经典句子

人文之美 《和平精英》携手西湖博物馆总馆开启“梦寻西湖”计划

人文之美 《和平精英》携手西湖博物馆总馆开启“梦寻西湖”计划

...以一种“梦境”的概念向所有人展示西湖的柔美和独特的人文美景,也让特种兵们能在欣赏体验新皮肤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西湖的四时风光,踏上一场奇特的梦境西湖之旅。感受西湖四时之美,“梦寻西湖”主题系列文创联...

2018-10-01 #经典句子

月湖:水清岸美 人文荟萃

月湖:水清岸美 人文荟萃

Moon Lake. /月湖。[Photo by Yi Guoqing] 易国庆 摄By Jin Lu Moon Lake ("Yuehu" in Chines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downtown Ningbo. The lake is long and narrow with an area of 0.2 km^2. 月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里。The Lake wa...

2015-03-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