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郭明文:186团 我的军营“大学”

时间:2018-05-28

从这所军营大学走出的社会精英,单在新闻战线战斗的就有两位人民军队报社社长团政委葛静波、战士报道员樊増民、新华社兰州军区分社社长李敏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3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编发:拂晓哨位(2021)

作者:郭明文

▲郭明文

编者按:解放军是个大学校,英雄的186团出英雄、出人オ。从这所军营“大学”走出的社会精英,单在新闻战线战斗的就有两位《人民军队》报社社长(团政委葛静波、战士报道员樊増民)、新华社兰州军区分社社长李敏杰。而这位专业军士,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做出了不俗的成就。

我是1982年10月从河南省杞县应征入伍到186团的。直到1993年退役,除了在兰州军区新华分社学习一年多时间外,一直在这里学习锻炼。回首往事,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军营“大学”的师长(导师兼首长),使我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为一个小有所成的新闻工作者。

刚到部队,我对军营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也从细小工作着手,脚踏实地地训练、学习和工作。在9连,正赶上部队营建施工。我连的具体任务是到包兰线上一个叫大格达的小站附近打石头。那时的我只有18岁,个子不高,体重也只有116斤,但在干活时却不愿示弱:打钢钎,我就轮油锤;搬石头,我捡大个的。休息时,我就抱起一本大部头小说,悄悄地躲到一边阅读;或者带上笔记本,爬上山坡写些感想或散文、诗歌。

不成想,我的表现被连长张平康看在眼里。就在我到施工点刚满一个星期,团里开始准备进行卫生员培训,于是被通讯员叫到连长面前。连长简单地询问了几个问题之后,问我:“你的字写得怎么样?”我毫不犹豫地说:“我给您写首诗吧。”我掏出钢笔,用行草书把自己烂熟于心的杜甫的一首《绝句》给写了下来。虽说算不上很好,但也算笔力遒劲、点画分明,对于一个普通战士来说也算是不可多得了。连长一看,连说,“不错、不错!”随后便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团里即将培训一批连队卫生员,给我连一个名额。我看你平时学习挺用功,准备让你去参加学习,如何?”我忍住激动,立即大声答道:“一定不辜负连首长期望,学好本领,服务好全连官兵!”连长笑了,接着说:“别激动!团里还要进行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能去参加培训。”我自信地说:“考试,没问题!”当天夜里,我在时任9连卫生员凌正军带领下,乘10点多的火车离开了大格达,顺利地通过了团里的考试,进入了师卫训队。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应该是我到部队以来,连首长给我上的人生第一课:踏实勤奋的老实人,终究不会吃亏。

第二堂人生课是副指导员姚春发为我上的:打牢知识和思想基础,写好军旅历史。

半年之后,我圆满完成专业集训,回到了团里。由于7连担负靶场守护任务,远离团部,需要卫生员,我就被分到7连。在这里,我遇到了亦师亦友亦首长的副指导员姚春发。因为连部班主要服务于连首长,所以与姚副指导员交往较多。他了解到我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就经常地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文学书籍借给我,还和我交流读书体会。为了保证在交流时言之有物,每次阅读时我都非常认真,而且注重思考,尽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这也让他对我高看不少。

到了1984年4月初,姚副指导员得到信息,师里和团里都准备在“五四”前后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活动,鼓励我要积极参与,尽力取得好的名次,为以后在部队发展打下基础。在他的鼓励下,我阅读了大量的励志图书,在吃透原著精神之后,加入了自己的感悟,筛选出了“怎样写好自己的历史”这一主题,完成了一篇演讲稿。

4月底,全团官兵在大礼堂隆重集会,各连队代表分别登台,就自己的读书感悟发表演讲。由于我准备充分,充满自信,发挥正常,因而赢得了所有听众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脱颖而出。于是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全师的比赛。在比赛中,我仍以“怎样写好自己的历史”这一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自己在部队的工作体会以及报效祖国、写好军旅历史的决心,最终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7月份,团共青团工作委员会换届改选,我作为全团唯一的战士,当选为团工委委员,而其他委员可都是各营副教导员及政治机关的有关领导担任的。姚副指导员得知这一消息,第一个向我表示祝贺,我也向他致以深深的谢意。

10月份,上面将我从连队调到了政治处报道组,跟着团报道组组长樊增民(后来任职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社长)学写报道。从此开始了我的新闻工作经历。樊虽是战士,但他却干着干部的事,他应该算我在团里的第三位人生导师。记得他给我讲新闻写作的真谛是:“吃透上头儿,摸清下头儿,中间开花儿。”他接着详细解释:吃透上头儿,就是了解上级宣传方向和宣传动态;摸清下头儿,就是及时掌握各营连训练和工作情况;中间开花儿,就是把自己采访到的情况与宣传动向结合,有针对性地写作,这样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一开始,我是拼命地想“吃透上头儿”,接到报纸就看就找,看人家都发了什么东西,然后按图索骥,在团内各营连找相似的实例,深进行采访,辛辛苦苦赶稿,但却泥牛入海,毫无音讯。两个月过去,除了在当时的中卫县人民广播电台发出了几篇小稿儿外,报纸上只字未见。我有点心灰意冷,就想打退堂鼓。樊组长找到我,给我进一步解释,指点迷津:所谓吃透上头儿,是把握一个时期内的宣传动向,就是看舆论导向,而不是看具体的报道内容。你的问题在于注重了具体内容,然后鹦鹉学舌,总是跟在人家的屁股后头,同一类的稿件人家发过了,你就是新的再精彩,人家也不可能再发!所以要“言人所未言”,把人无我有的东西写出来,才有被采用的可能。这下我才有所感悟:这才是新闻的精髓所在!

当时已经12月下了,正是冬训的高潮,这时候正是发训练稿的时节,这就是上头儿”动向。想明白了这一点,我立即行动,到各连队采访,寻找新鲜的训练信息。来到二营四连的训练场,猛然发现一个班的训练素质明显优于其他新兵。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原来是二营组建的一个骨干训练试验班,正在试行立体式速成训练。这不正是一个“新闻点儿”吗?经过深入采访,从二营首长处了解到,在这次试验中,他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调配好人员。通过考察,他们抽调全营1984年度兵中思想好,有文化、接受能力强和有定军事素质的同志参加,切实把好思想、能力、素质三大关。二是着眼速成,进行立体式训练。立体式训练的含义横向指练教同步进行,针对参训人员的优点,对所训课目有重点地加以引导,把教学法与训练内容揉合在一起,齐头并进;纵向指通观全部训练内容,使每个参训的新战士及早明确战士应具备哪些技术和知识,对重点和难点课目做到心中有数。这种训练方式不受时间限制,每个参训者在同一课目训练中确实达到《大纲》标准后,随时都可以转向新的训练内容。三是增设管教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在加强教学法学习和军事训练的同时,他们还将研究管理教育中的新特点,新问题,学习管理学的一般常识,了解思想工作的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立体式速成训练,可使参训者尽快掌握骨干工作方法,基本达到“四会”教练员标准,在入伍第一年中即可任正副班长工作。采访完回到住处,我迫不及待地铺纸奋笔,写下了一篇题为《某团二营试行骨干速成训练》的稿件。1985年1月22日,《人民军队》报一版重要位置赫然出现了与我的稿件相同的报道,再看内容,果然是我采写的那篇,我的名字在报道后面署着呢!这可是我的处女稿啊!我高兴地第一时间向樊组长报喜,他祝贺我之后,又帮我分析成功的原因:因为新年伊始,刚刚开训,报社正需要这种稿件,而你这篇稿正应时、且有新意,所以才能投中。以后就应该这样,既要有新意,又要有提前量。我连连点头,心里乐滋滋的,劲头也大了。

迈开了第一步,以后我采写的稿件也就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了。

1985年10月,部队“百万大裁军”,我们团被整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团,进驻到贺兰山深处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宗别立苏木。面对巍巍群山,脚踏军事重地,回望古代战场,我不由得诗兴盎然,信笔赋出:

贺兰山,威名天下传。

当年山下摆战场,

犯境之敌葬深涧。

多少英烈赴国难,

引来吾辈忆前贤!

今日贺兰山,我们建家国。

莫道地僻人也稀,

塞外胜过桃花源。

钢铁长城我们筑,

扎根贺兰做贡献!

当时,部队刚刚移防,正需要进行“守山建山、扎根贺兰”教育,郭小平干事稍作改动,请团俱乐部主任孙平谱曲后,成为全团官兵都爱唱的一首军歌,因为它抒发了大家的心声。也正是因为这首歌,使我有幸结识了我在部队大学校里的又位导师一一新华社兰州军区分社社长顾月忠

1986年元前,兰州军区赵先顺司令员来我团视察,顾社长作为新华社记者随同采访。首长活动间隙,顾社长以记者身份来到7连战士们中间采访。他面容慈祥、态度和蔼,与战士们聊得热火朝天。当他问道战土们在贺兰山的感受时,7连连长黄少华忽然想到了我,说我们这儿的郭明文同志,把对贺兰山的感受都写成了歌,正在全团传唱呢。顾社长立刻兴致更高,吩咐让我过来相见。我一听首长召见,不敢怠慢,立马上前打招呼:首长好!顾社长依然和颜悦色:小郭,来来来,把你写的歌给咱唱唱。我也不管是否走音跑调,首唱了起来。顾社长听我唱完,随口就说:“你把它写下来行吗?”“是!”我也不再听他们聊天,转身到桌子跟前坐下,一笔一划地把歌词记录了下来。写好后交到顾社长手里。他简单一看,又看了看我,说道:“你的字写得不错嘛!跟我去兰州分社抄稿子吧?”我愣了一下,心说“真的假的”?黄少华连长看我一眼,忙答:“那好啊!我们不怕人流失!”顾社长一笑说:“那好回头我给你们团首长说一下!小郭你等我通知。”过了三四天,团政治处通知我:“元月6号到兰州军区一所203报到!”就这样,我开始在顾月忠社长的言传身教下,在新闻工作的岗位上进一步探索。

顾社长是新华社资深记者,善于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被大家誉为“好新闻专业户”。他在1980年采写的全国好新闻一等好稿《从邮局看变化》,从小角度切入,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的春风,使得新疆同全国各地一样,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歌颂了大好形势。因而经常被当做优秀新闻作品的案例,出现在各大高校新闻专业的课堂上。在他的身边,我近距离地认识了什么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往往是他口述,我记录,一遍下来,稿子即成。令我佩服不已。他还非常谦虚低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一次,我随他采访某防化团的事迹之后,他很快拿出了初稿,拟了几个标题,却都不是十分满意,就征求我的意见。我说:防化团一直在与核辐射打交道,而核爆往往会产生蘑菇云,我看主题就定《蘑菇云下度春秋》,咋样?老师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欣然接受,并安排我:一定要署上你的名字。于是我的名字跟在老师后面,第一次登上了新华社的新闻稿。老师的文风朴实,不搞华丽词藻的堆砌,因而批评我最多的也是我的“学生腔”,从而帮我改掉了描写多于事实、辞藻过于华丽的新闻大忌。

1987年8月底,已服役届满5年的我,带着老师的嘱咐和所学,再次回到了贺兰山深处的我的团。也巧,第三天就赶上天降暴雨,贺兰山地区山洪暴发,7名干部战士与毗邻而居的几名群众同时受困于洪流之中。为保护群众,两名战士被洪流冲走,下落不明。得知这一信息,我的第一念头是:我的团出了个“罗盛教式的英雄群体”!我立即向王皇义政委报告了自己的想法。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我团最高首长。

王政委听了我的观点,严肃地说:“先不要忙着定性!弄清楚定性再说,不能急。”按照王政委的指示,我立即随政治处几个人采访调查。

9月2日,贺兰山地区突降暴雨,距我团驻地附近的陶斯沟口,山洪咆啸而下。水泥厂的3名女エ、一个5岁的男孩和4名女学生被困在两股洪流之间的浅滩,眼看洪水猛涨,心急如焚。正在这时,我7名干部战士,先后赶到这里,奋不顾身地冲进激流,抱起小孩,挽着女工和女学生一步一步地向对岸跋涉。群众得救了,两名战士却被洪水冲走牺牲。

事实清楚了。上级终于在9月15日作出决定,认定了7名同志战山洪、救群众的英雄行为。宁夏军区作出了表彰“七勇士”决定,为英勇牺牲的李俊宁、张小军追记了一等功。

上级新闻部门的领导来了,宁夏自治区新闻媒体的记者们来了,兰州军区新华分社的王安老师也来了。我分别向他们汇报了采访经过和了解到的情况,又陪同他们走访了部分群众和官兵,使他们很快全面掌握了新闻事实,于是,一篇题为《贺兰山下七勇士战山洪救群众》的新华社通稿发出,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上。接着,我又与宁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寇大峰合作,分别对李俊宁、张小军两位烈土的生前事迹进行挖掘,进行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王政委指导我采写的那篇发表在1988年4月26日头版头条、最终被评为全军军兵种报年度好新闻三等奖。

那是3月上旬,团警通连战士王利兴,因思亲心切,可又不具备休假条件,便私自离开连队跑回故乡。他哪里知道,迎接他的不是亲人的笑脸,而是老母亲怒其不争的老泪和老父亲痛苦的数落。第二天一早,老父亲便陪他踏上了归途。在部队,小王的父亲要求与部队官兵见见面,诉一诉自己的心里话。在部队首长的安排下,3月14日,这位年已六旬的退老工人与全团官兵开始了一场恳谈。老人讲得声情并茂、十分感人。但由于自己认识不到位,没看到其真正的新闻内涵,也就没当回事。

没想到,过了几天,王政委见到我就问:王利兴父亲谈话那篇稿件发了没有?我顿时紧张起来,老实地说:还没有。王政委一看,立马猜透了我的心思:“明文,你发现没有,从去年以来、战士私自离队现象屡有发生,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团出了王利兴这个事。表面看,这不是好事。但是,小王的父亲把他又送回来了,而且给全团官兵又推心置腹地讲了他作为家长的心愿,让大家知道父母把我们送到部队的初衷,这对部队做这方面的工作绝对有很大帮助。这从战士们这几天的反映中表现出来了。所以,你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对你这篇稿子的新闻含金量来说,绝对是不可低估的!"王政委的一番话,再想想新闻的“两头儿论”,我茅塞顿开。回到办公室,我立即和薛寒冰对记录,谈写作,进一步完善了小王父亲的谈话内容。这时我发现,主持会议的团政治处周华兴主任恰如其分的插话也挺有意思,很有画龙点晴的作用,无法割舍。怎么办?思考一番之后,我决定:用“同期声”与“旁白”的形式,全程记录整个谈话过程,前后两端简单说明事情的原委和会场反应。思路一定,一气呵成,一个小时之后,稿子出来了。简单修改,写一遍,赶紧加盖公章,寄了出去。稿件寄出的第四天,喜讯传来:《人民军队》报在头版头条加编者按全文刊发!又过了20天,《人民军队》报又加编者按连续三次刊发了《一位私自离队战士父亲的话》引来的心声。我专门在自己的这期剪报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一篇鹦鹉学舌式的报道,竟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确是始料所未及的。正因为她“出乎意料”,故而不该炫耀!我剪贴这些反应稿,目的在于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凡事都有其价值,切不可自以为是。把握不准时要多向首长和战友请教,以免再出现致使《话》之类的好稿差点失之交臂的事儿!”年终,我和薛寒冰分别记三等功一次。

王政委经常讲:“成果是最好的介绍信!”这是首长对部属的忠告,更是师长对官兵的忠告!正是牢记着这个忠告,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平稳、顺畅。在部队,我按期改选为专业军士,成为团政治处报道组组长。回到地方,我被安置到县广播电视局,报到的第一周,经过考试被聘用为干部。工作一年内,我采写的广播电视新闻稿有3篇在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评为好稿,3篇人物通讯在《开封日报》“汴梁人物”征文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撰写的评论《好个“推一把”精神评为》评为《开封日报》一等奖。刚升任新闻专题部主任不久,就被县委组织部借调。后又被县纪委领导看中,被任命为县委县政府举报中心主任,正科级纪检监察员。

虽然早已离开了新闻岗位,但我仍然不会忘记:我的今天得益于部队这所军营“大学”的培养,得益于我的师长们的教育和鼓励。感恩我的军营“大学”,感恩英雄186团的师长(导师兼首长)!

▲ 郭明文近照

钱树根上将回忆感悟老山之战

21军62师186团剿匪拾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郭明文:186团 我的军营“大学”》,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致连长:并肩的岁月 你的“语录”我一定好好珍藏!

致连长:并肩的岁月 你的“语录”我一定好好珍藏!

每一个当过兵的人,都不会忘记火热的军营。每一片火热的军营中,都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连长。不论我们是否离开军营,都该珍惜与连长并肩岁月中的点滴。下面是陆军73集团军某旅连长李翔平日里的一些语录,其中既有对...

2023-12-05 #经典句子

“我给两会捎句话”——看看火箭军官兵都关心哪些话题?

“我给两会捎句话”——看看火箭军官兵都关心哪些话题?

...推迟的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面对即将召开的两会,身处军营的官兵都有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医疗、教育、住房、工资……已然成为官兵最关心的话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步军营,倾听官兵对今年两会的心声吧!1、军队文化...

2023-09-20 #经典句子

这些新兵说出了他们对十九大报告“最深的一句话”

这些新兵说出了他们对十九大报告“最深的一句话”

...神进行深入解读,结合自己和身边战友的蜕变,说说步入军营以来的新变化、新感受、新面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心声吧。大学生士兵臧鹏翔分享十九大报告最深刻的一句话。大学生士兵臧鹏翔:“十九大报告给我最深刻...

2023-09-26 #经典句子

新兵说心事:⑤说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新兵说心事:⑤说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批春季入营的新兵,他们伴着春风,把希望的种子撒在了军营的沃土。春暖花开时,花儿与少年邂逅在练兵场上,春风吹十里,少年与花儿相约在军号声里。今天@铁肩重拳推出“新兵说‘心’事”系列稿件,带你走进新战友,...

2023-08-29 #经典句子

熄灯号|女神节 我想对老婆说一句:你辛苦了!

熄灯号|女神节 我想对老婆说一句:你辛苦了!

...要你来揭晓,很多很多次通话、视频时话到嘴边,因远在军营、身不由已而没好意思开口,唯有此节写信告知。永远也忘不了年轻时你的不离不弃。我们的开始是在2008年那个大雪封山、交通停滞的西安,那时的我是西安邮电学...

2023-07-31 #经典句子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圆心中“从军梦”  三甲医院女护士考入军队当文职人员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圆心中“从军梦” 三甲医院女护士考入军队当文职人员

...2020年,她荣立三等功一次。她辞去三甲医院工作,考入军营当文职人员马蓝的老家在湖北赤壁。她外公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她父亲也是参加过实战的军人。她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特别爱听嘹亮的军号声,特别崇...

2023-12-29 #经典句子

当兵最利于青年成才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这三个方面足以证明

当兵最利于青年成才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这三个方面足以证明

...,所以没有比部队更适合青年成长的“沃土”。青年一入军营,立即开启“免打扰”状态,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迎来送往的应酬,没有了花前月下的浪漫以及职场的压力,硬性砍掉了所有与成长成才无关的干扰因素,打造...

2023-07-13 #经典句子

形容军训的句子大一新生

形容军训的句子大一新生

...如铁,意志如钢,刻苦训练,严格要求!14、钢铁意志在军营中磨炼。15、老师会是你的朋友。老师不仅是教授你知识的人,也是能指点你前进的长者,能和你一起探讨知识的伙伴。16、军训是地狱,但是是那种让人去了还想去的...

2011-12-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