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蓟州的自然与人文山水

时间:2016-05-16

没有一片美好的自然山水,没有附着其上的历史文化,不可能配此称呼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0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蓟州被称作“天津后花园”。没有一片美好的自然山水,没有附着其上的历史文化,不可能配此称呼。这个形象的称呼,与我多年从事旅游新闻报道,还有着一定的联系。

作为一名新闻报道的业余写作者,我通过对蓟县(蓟州之前的称呼,下同)自然与人文山水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的综合考量,当年便冒出了:蓟县是“天津后花园”——这么个比喻形象的名词。我把它写进新闻报道的题目里、导语里、内容里。1995年4月27日在《今晚报》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我写的消息《天津后花园风韵长驻》。这是26年前、最早在主流媒体上出现“蓟县是天津后花园”称谓的新闻报道。

蓟州确实是自然与人文山水俱佳之地。首先得从蓟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域优势说起。

从南北地理角度讲,它位于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接壤处;从东西人文角度讲,它位于元明清至今的京都与津唐秦等现代滨海城市之间。但有过多的人文历史沉淀,未必有天造地设的自然山水;有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未必有过多的人文历史。

而蓟州位于毗邻平原、接近都市的浅山地带,适宜人类生活居住,交通相对方便,从皇家庙堂,到文人僧侣,到民间百姓,多有不同阶层的人类活动,使它在拥有自然山水的同时,也积淀了人文山水。比如来过历代皇帝名人、写过诸多的题字诗文、发生过一些故事传说,等等。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人皆熟知。有蓟州人研究发现,中国桃花源的“源头”就在盘山。笔者1995年9月曾在《今晚报》头版发表长篇报道。报道中说:

……即便陶公笔下这处“名存实虚”的历史遗迹“现实”上不在盘山,但他是走访了“盘山桃花源”后,受其环境和思想影响而成篇。

根据《三国志》资料解释,汉时无终(今蓟县)人田畴为避战乱,率宗族数百人逃入徐无山(今盘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建成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桃花源”式社会。

但天下自称“桃花源”者众,尤以湖南桃源县著名,盘山“源头说”做何解释?资料论证说,据湖南《桃源县志》载,现桃源县名是有《桃花源记》后所改。而“盘山桃花源”在陶公写此名篇前便已存在。在战乱频仍的情况下,陶精神忧郁,抚剑独行,不远万里,寻找无终。有其所作《拟古》诗为证:“抚剑独行游……张掖至幽州”(今蓟县一带),“辞家夙严驾,当往去无终……闻有田子泰(田畴),节义为士雄,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据此,陶倾慕盘山田畴之桃花源心情溢于言表,而随后写就了《桃花源记》。

各种教科书对“桃花源”的解释为陶公企盼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而史志所载,此前盘山确有一处桃花源式的世外天地,且陶公与其又有着显而易见的诸多联系,这应是作者创作的主要精神源头。

据此,蓟州的山水文化,绝对有其名气不小的历史源头。回到现实中来,它的自然与人文山水景区,多分布在中北部山区。

首先是盘山。

盘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人文山水及历史积存才能称“名胜”。从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到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帝王,都曾御驾亲幸,来盘山游胜赏景,礼佛参禅。文治武功的李世民赞美盘山“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见多识广”下江南的清乾隆皇帝,32次游历过盘山。名山秀水更是文人墨客钟情之地。历代名人陶渊明、郦道元、陈子昂、高适、方孝孺、袁宏道、王世贞、孔尚任、洪升、朱彝尊、高士奇等,也都留下了赞美盘山的诗文杰作。

盘山步步有景,景景有典,自然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素有“五峰三盘”之说。

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它因秋夜山高月低,玉盘盘桓峰巅似被树挂得名。前峰紫盖峰,其形如伞盖,雨日紫气缭绕,史载山中诸寺庙龙脉皆由此出。后峰自来峰,居主峰之北,犹如连体弟兄与主峰相佐“自来”。一峰远去的是东峰九华峰。它横看成岭侧成峰,陡峭如削,林立石柱接受着日月光华。西峰舞剑峰,传为唐初名将李靖在此舞剑练功,上有唐文宗御史大夫李从简题“曾游李靖舞剑台”石刻。

盘山另有“三盘之胜”。

上盘松胜。是说盘山上部松树葱郁,遮天蔽日。或生在崖畔岭头,或生在石隙岩边,苍劲挺拔,盘根错节,雪来气节不减,风来如虎啸歌。

中盘石胜。盘山俗称有“八大怪石”,各代史志记载不一。其实“八石余多怪石,五峰外有奇峰”,可谓“步步有石,石石有典”。

下盘水胜。盘山下部溪水飞珠溅玉,绕树穿石,此景尤以夏秋最佳。

盘山还被称作“东五台山”,史有“七十二座庙宇,十三座玲珑宝塔”记载。著名寺庙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少林寺、千像寺、上方寺等。盘山留下了历代帝王和文人雅士众多诗词碑文、摩崖石刻。盘山东麓还存有清乾隆“静寄山庄”遗址。它周匝占地十余里,内外御题有十六景,乾隆帝、嘉庆帝共计在此驻跸三十余次……

蓟州城往北,是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黄崖关长城。黄崖关有泃河南北穿过,当属典型的人文山水。公路南北至此,只见诸峰峭拔,横陈苍穹,山脊之上,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如天降落,东西来去,愈加恢宏。公路,长城,一纵,一横,织就了黄崖关长城古往今来战争与和平、人文与自然的美妙图画,难怪其以“蓟北雄关”被天津市命名为“津门十景”之首。

修复后的黄崖关长城,以南北泃河写意,用雄山壮谷抒怀,东起半拉缸山,西至王帽顶山,融山、河、关、城为一体,在诸长城修复中,独树一帜,相得益彰,被专家誉为“长城建筑的缩影”。

长城东接太平寨的半拉缸山,西接的王帽顶山,被后人称作“众长”之长城。

蓟州山岭除城西盘山直面平原外,其他千米上下的山峰,大多在北部长城沿线及与河北兴隆的东西边界上。从东往西有黄花山、八仙山、梨木台、九山顶、王帽顶等。这些山自然山势高雄奇险,除长城边塞军事文化外,也有些许人文遗存。如八仙山有“八仙过海”前云游至此的八仙桌子传说,黄花山有道教铁瓦寺,明代受过皇封,出过“真人”。其他大多与在黄花山东侧修建清东陵有关。据说当年顺治皇帝带人去踏勘陵址时,登上昌瑞山西望见众山云集,九九归一,便御封为“九山顶”。

而由清东陵延伸到蓟州地界的,在黄花山前有六座王爷陵,在朱华山前另有太子陵。而八仙山、梨木台、九山顶一带的高山峻岭,也成了皇家风水禁地,使得这里的植被保存完好。

在黄花山东南侧,还有一处隆福寺行宫。这是清代皇帝来东陵谒祖时,离陵区最近也是最后一处歇脚住宿的地方。之前一进蓟州,由西往东依次为白涧行宫、桃花寺行宫等。皇帝及随从次日从这里北行,经过西峰口便进入了陵区。如今这里还有当年御道的石板路遗迹。

有山便有水。再回到长城沿线蓟州与兴隆的东西界山前面。最东侧有赤霞峪水库,西有刘庄子水库,再西有郭家沟水库。这些水库由于发源于植被完好的高山地带,长年有水,为蓟州增添了自然及人文山水风光。

大家熟知的梨木台溪水,流到马营公路边上,还形成了龙泉山庄附近的水域风光。这条河叫关东河,意为发源于黄崖关东部得名。加上由刘庄子水库和八仙山下来的溪水,入淋河转南归州河,后截流为如今的于桥水库即翠屏湖。

沿马营公路从龙泉山西行,上坡走一段弯路,便是爨岭庙一带。蓟州较大的河流有两条,州河与泃河。细想,这里是两大河流的分水岭啊!前面说了,关东河往东归淋河再南入州河,而前面的郭家沟水库之水,要西流至泃河里去。相距很近的两条水流,在这里却各奔东西、相距百里了。

郭家沟水库之水由澜河截流而来,澜河是由九山顶景区发源。在澜河流经北车道峪村时,有一座天台山,山顶平坦而宽阔。天台山车道峪的山沟里,竟有个车神庙的遗址。车神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有关,黄帝在蓟州城北崆峒山(府君山)有“问道广成子”、葬在北京平谷鱼子山之说,近年又被多位专家学者所佐证。所以,当地如今开发了车神架景区,并在山上塑有轩辕黄帝巨像。

澜河流到下营镇南一个叫岐山的小山跟前,山腰上有一洞称岐山澜水洞。

过岐山澜水洞,澜河便流入泃河了。而泃河干流从黄崖关入关后,因地质原因多成潜流流向他处。为更好使其发挥水利功能再造山水美景,2002年,政府实施截潜工程。因截潜坝址位于杨庄村附近,被称作杨庄水库。又因附近有明朝皇封的环秀寺遗址,另被叫做环秀湖。如今,这一水域点缀在津围公路东侧,为蓟州的自然人文山水增色不少。

蓟州的自然人文山水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可圈可点之地。回到城北的府君山,这山可有来头。府君山旧称崆峒山,传为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

有人认为甘肃平凉的崆峒山是黄帝问道之所,理由来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但好多京津的专家学者不这么认为。因为,司马迁的汉朝距黄帝时代已有三四千年,司马迁身居关中地区,距平凉较近,离蓟州遥远,受当时条件限制,不可能对全国地理进行全部踏察,因此也就不知道其他地方也有崆峒山。

再说黄帝这个“当事人”。京西涿鹿的黄帝与京东蓟州的广成子只不过四百里的距离,而甘肃平凉距涿鹿却有近三千里之遥,中间还隔着太行、吕梁、黄河等高山大川。按远古时的通讯与交通条件,黄帝是不可能知道那里另有一个崆峒山的,更不可能“来去自如”地短时间内多次拜访求教的。

府君山明代以前叫崆峒山,是因山上后建有崔府君庙而易山名——崔府君是一位乐善好施、救济百姓的当地善人。“崆峒积雪”曾是明清“渔阳八景”之一。明嘉靖和清康熙、道光《蓟州志》,清乾隆《钦定盘山志》和民国《蓟县志》等,对崆峒山都有记载,也都有黄帝登此山问道广成子的章节。历代志书也大都肯定了《蓟州志》上关于黄帝问道崆峒山(府君山)的说法。清道光《蓟州志》里附有一幅《崆峒山图》,清晰地标明了广成子殿的位置。

按照中国风水学说,每个城池的建设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史书载,府君山还是古蓟州城的“龙脉”。它从山背面的后寺向前延伸,越过山梁,向前俯首而去,直抵渔阳城廓。有趣的是,这条“龙脉”历史上还经人工修整过。经常爬府君山的人应该看到,在山前路旁西侧,有一段约有200米长的阳坡低矮处,用碎石堆砌有两米上下高度、类似古长城的石墙,明显的人工痕迹。后经文史人员查证,原为清嘉庆年间赵锡蒲任蓟州知州时,发现这条龙脊的自然走势略有缺憾,便进行了人工填补。

府君山往北,有一条更高的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叫铁岭,因它含有铁矿石得名,山前有铁岭村。铁岭没多少人上去过,到跟前儿也没啥风景名胜。但它的风景得从宏观上去看!明清时《渔阳八景》之一,就有“铁岭云横”,指的是夏秋时节,雨后初晴,山脊上云雾堆积、云气蒸腾的景象。更主要的是,它是蓟州城北望的天际线。

蓟州城西还有座五名山。是因在前出了个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的“好家长”窦燕山,他教子有方,五子登科、俱成功名后得此山名。

五名山前有泉称阳泉。泉附近成一水域,称小海子。泉向南流成了一条河,因发源于山腰,称腰河。城西沿河五里桥、上闸、下闸村村名皆因河出,即现在的建材大世界往东南一带。那可是当年的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蒲苇莲荷,鸭鹅戏水,风吹稻花,美不胜收。泉附近有一村小桥流水,清时建有园林,称公乐亭,据说乾隆皇帝还来过。如今,部分湿地面积已保存下来,并向南打造城市水系,通至人民公园。公乐亭村还是盘山北少林武术的民间传承地,是因清嘉庆年间出了个武术家商仕芝——“商老师”的缘故。如今已传承至第七八代,其中还有被嵩山少林寺祖庭方丈收为徒弟者。

回到城东,有凤凰山和翠屏山。两山一北一南,扼守着蓟州的母亲河——州河。1959年,州河河谷在两山之间筑坝截流,一脉河谷蓄水变成于桥水库——因坝址在于桥村而得名。后因两山扼守着湖西大坝,由南山翠屏山而另得“翠屏湖”芳名。

凤凰山位于翠屏湖西北方,山势走向如凤落地故名。因它西距城区七里,又名七里峰。山虽不高大却人文荟萃,山顶上存有关帝庙遗址。另据《蓟州志》记载,还曾有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赵普读书处。

翠屏湖大坝南端的翠屏山,堪称是古蓟州城的“绿色屏风”。明嘉靖《蓟州志》记载:“翠屏山在州东南八里,山色郁蓝苍翠,连亘如屏,因以名之。”千百年来,这座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古迹,吸引着游人。据史料记载,金章宗完颜景,就曾在此山狩过猎。

经考古考证,早在几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山北不远处的围坊古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这一带是天津市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之一。站在翠屏山向北远望,地势由高往低向北延伸,下方便是州河河谷。古人讲择水而居,渔猎为生,这里山水相依,可谓最佳选址。

天下名山僧占多。翠屏山风景秀丽,山上也自然建有寺庙。据史料记载,到清朝末年,已有寺、塔、庙等十多座,点缀于山水之间,城郊之野。翠屏山山顶平缓如地,像跑马场一样宽绰有余。现存有东岳天齐庙遗址,庙址处遗留有圆形“承露台”石件一块,是古人求雨避灾之物,类似于北京天坛的寰丘。相传庙的正殿是一座三层四坡式楼阁,两侧有东西配殿,后有文筝峰塔一座,高3米多,可惜均毁于20世纪30年代的战火。

在翠屏山下,另有岳飞庙遗址,庙前雕有奸臣秦桧夫妻石质跪像。翠屏山周围,还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诸多人物活动的地方,小说中有对翠屏山的专章描述。如“病关索长街遇石秀”“病关索大闹翠屏山”等章节,都与此山有关。这里至今还流传着“石秀除霸”“时迁投衙”“杨雄杀妻”等故事。

十一

蓟州城东北能望到的最高山叫娘娘顶。它海拔560多米,是周边群山之最。相传唐代在山顶建有娘娘庙,因此得名。娘娘顶东北方为九龙山,主峰海拔537米,因有九个大小不同的山头得名。山离清东陵近,山下便有多座王爷陵,曾为皇家禁地,现是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在九龙山南麓的穿芳峪村北,还有一片明清时期的古园林遗址,有龙泉园、响泉园、问青园、八家村馆等,号称“北方桃花源”,其中尤以“穿芳三隐”李江等最为著名。如今,小穿芳峪村正在恢复为乡野公园。

之所以吸引古今人们向往,还因它泉水众多。其中龙泉园的泉水出水量最大。园林遗址东北方为莺歌寨水库,为当地雨泉和九龙山来水汇集。水库北岸山称庙山,山上有古堡石墙遗址,几年前曾拆下“龙虎门”旧物保存于村中。另传此处为北宋时镇守边关的杨门女将——穆桂英的穆柯寨遗址。

穿芳峪一带,还有许多棵珍奇古树。如东水厂村的千年神槐,曾为八路军藏过枪支拴过马;穿芳峪大街上的唐槐“槐抱榆”,千年粗大的朽空古槐树干中,竟又长出百年树龄的榆树来;另有“槐抱柏”同理,还有“半边槐”,目睹沧桑而惊叹;北台头村,还有棵树龄三百多年的古槐,因参与了电影《金光大道》《艳阳天》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被称作“明星槐”。

十二

在蓟州城西三十多里外的白涧镇境内,有长年有水的刘吉素水库,北面有大、二、三郎寨等诸座山头;有西山上的响水寺遗址,遗址上有两井相隔仅五米,却一苦一甜。

蓟州还有诸多自然形胜与人文故事并存的山水景致,如翠屏湖周边的峰山、羊胡子山、段庄子辽塔;有以山形水势命名的村名,如骆驼安、朱耳峪、半壁山、藏山庄等等。

山水蓟州,文化蓟州,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图①盘山

图②翠屏湖

图③黄崖关长城

图④梨木台

【来源:今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蓟州的自然与人文山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句话点亮一座城!蓟州城市宣传语由你来定

一句话点亮一座城!蓟州城市宣传语由你来定

...里风光旖旎、生态氤氲这里文明幸福、热情好客这里,是蓟州用您一句话,认识一座城即日起,我们将面向全国征集“蓟州城市宣传语”用您的文字,述说这座城市如果您是蓟州人,请您拼却此刻才华,让她名扬四方;如果您关...

2023-10-26 #经典句子

国庆到文山 听一首情歌再走!

国庆到文山 听一首情歌再走!

...歌,不光在酒桌上,生活中各样的聚会、交往,对歌都是自然而然的活动,从长辈口中学来的歌,歌词、曲调就在一遍又一遍的歌唱中牢记于心,似乎没有人真的去追究过,这些从小就在唱的歌到底从何而来、有没有文字的记录...

2012-02-05 #经典句子

公孙胜的师傅才叫真神仙 对宋江写八句法语道尽梁山好汉的结局

公孙胜的师傅才叫真神仙 对宋江写八句法语道尽梁山好汉的结局

...孙胜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便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那这个罗真人是谁呢?罗真人就是入云龙公孙胜的师傅,在二仙山紫虚观修行,法术通天,能呼唤天神、知卜未来,葫...

2008-09-15 #经典句子

《水浒传》里公孙胜因何不想回梁山?吴用一句话说出真正原因

《水浒传》里公孙胜因何不想回梁山?吴用一句话说出真正原因

...的养老之资。至于宋江,更是因公孙胜失约,多次派人去蓟州寻找公孙胜。梁山的老大、老二可都是不愿失去公孙胜这只好臂膀。公孙胜爽约不是因为晁盖、宋江,那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此人。这个人让公孙胜在梁山...

2023-10-03 #经典句子

「创文创卫」这份倡议 我们共参与

「创文创卫」这份倡议 我们共参与

创文创卫进行时 强化门前三包管理爱护环境卫生 倡议书 蓟州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创建整洁、有序、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城区环境直接关系着居民的起居生活,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文明程度,为了更好地搞好环境卫生...

2023-12-25 #经典句子

文山人有个“三七梦”:种源文山掌控!种质文山提供!标准文山制定

文山人有个“三七梦”:种源文山掌控!种质文山提供!标准文山制定

州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三七之都” 要抓牢种质端文山州将从哪些方面抓好种质资源继续把控文山三七资源优势?在10月15日下午召开的“迈向新征程,建设新文山”——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新闻发布会(...

2013-12-20 #经典句子

方文山首次艺术创作个展《方道文山流》登陆上海宝龙艺术中心!

方文山首次艺术创作个展《方道文山流》登陆上海宝龙艺术中心!

方文山首次艺术创作个展《方道文山流》登陆上海宝龙艺术中心!2021年11月28日至2022年01月03日,品味属于方文山的创作之道与风格流派,在偌大展览空间,畅游上海方文山展览中融合当代艺术和跨界创意的魅力之作!上海《方...

2015-06-06 #经典句子

关于通报表扬“文山州文学艺术先进集体”和“文山州文学艺术先进工作者”名单的公示

关于通报表扬“文山州文学艺术先进集体”和“文山州文学艺术先进工作者”名单的公示

文山州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将于2021年1月中旬在文山召开,届时拟对西畴县文联等10个单位和李杰等30名同志进行通报表扬。具体名单如下: 一、先进集体(10个) 西畴县文联、麻栗坡县文联、马关县文联、州作家协会、州摄影...

2014-12-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