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章的表达技巧(四)

时间:2015-12-17

这些方面运用在标题中可能是兼而有之的,分析时也要作一些具体说明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1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四、篇章结构方面的技巧

(一)标题

直接表明观点的标题谈不上有很多技巧,而有些标题则可能有多面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物象性的标题,分析时要注意它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有时标题可能是全文的线索,在时可能是对文章主题的一种象征,还有些标题能为文章营造一种意境,或者能表现出文章的语言风格。这些方面运用在标题中可能是兼而有之的,分析时也要作一些具体说明。

(二)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 ”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我们在阅读时如果正确地把握住线索,就能准确地理解、剖析文章。可是,由于作者思路千变万化,也由于写作内容、意图与表达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散文的线索安排也就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从我能记忆时起” 、“到四五岁时”、“到八九岁时”、“1895年”、“1900年”、“1908年”、“1909年”、“1919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母亲优秀品德的许多事情,便一桩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组织安排材料的。又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不同的处所 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二、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 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文章就是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关的事按类别组织起来 ,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三、反复出“线” 。 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 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四、以情导“线” 。 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在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 荔枝蜜》,文章开头写“我”小时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总不大喜欢”蜜蜂;接着写因为看到荔枝林,喝到荔枝蜜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当参观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忘我劳动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后 ,“我不禁一颤”,对蜜蜂发生了由衷的赞叹;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由此,可以理出“我” 对蜜蜂感情变化的线索:不大喜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 五、定“神”看“线” 。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 “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 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 ——思念“我”的蔡老师。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总之,我们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只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法去把握它的线索,就会对我们理解、分析散文的内容、结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有很大帮助

(三)段落

1、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2001年高考卷选文《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藏根草》的首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2、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如2004年北京卷《普希金之画》的末段:“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这一段正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题旨的点化。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我们所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如2004年浙江卷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根据上述概括,其答案“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应当在意料之中。

3、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与上下两段都有关联,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可能是过渡。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2001年上海试卷第㈢题的甲段,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而在描述之前,先在第3段中赞美大海的宽广与汹涌,那么,面对第13题“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什么”的提问,其作用恰如参考答案所说:烘托“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2004年全国卷Ⅳ《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其作用肯定就是反衬。再联系选文中 “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等描写作者自己的语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中间段如果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根据题目,先找到第四段,发现它是选文中最长的一段,当属较长的中间段,而且叙写的正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乡土情结,所以,它的作用和好处应当是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基础上再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发挥。那么看看答案,果然如此: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四)行文

1、引用

在行文中引用诗文名句或典故,应该注意其两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在意义上,能够进一步证明相关的观点,强化某种思想,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其次是在效果上,引用能够使语言更加含蓄,更有意蕴,能够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的文学色彩。

2、虚实

由实而虚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散文写作的一般技法,尤其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长城》和《门》,更是具有典型的由实而虚的哲理意蕴,看来,在高考试卷中读解哲理散文有可能成为趋势,而从虚实角度命题也就顺理成章,2001年(江西、山西、天津)试卷第24题即为明证:“作者笔下的门,有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只要掌握了这个基本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把“实体”和“象征体”变换成具体的写作对象(例如,在《门》中可分别换成“实在的门”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门”),答案便呼之欲出。以此对照第24题的答案“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赋予象征意义的门,蕴含深刻的哲理。从最熟悉的讲起,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深化”。

3、抑扬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却贬抑它,批评它。反之亦然。这种布局方式,能使“抑”“扬”相衬,从而使某一方面的意思更为突出。

(五)立意

1、以小见大

文章若以具体的事情为写作主体,最后作抽象升华的,应该指出其以小见大的特点。

2、托物言志

文章若以自然物象为写作主体,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应该指出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文明湖秋色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章的表达技巧(四)》,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段落在文章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技巧

段落在文章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技巧

...,承上启下。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1)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_______⑵ 上承(或照应)_______,下启(或呼应)_______(3总括上文,为下文_______作铺垫(4)文章由_______转为_______① 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② ...

2012-08-22 #经典句子

文章看起来乱糟糟 3个技巧让你的文章简洁有力

文章看起来乱糟糟 3个技巧让你的文章简洁有力

...中的平行,是指一句话中相似的部分应当使用相同的方式表达,从而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有力。例如,在表达“朋友是什么?”这个话题时,下面这段话读起来是不是很舒服,让你忍不住想摘抄下来。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

2022-11-29 #经典句子

古诗鉴赏?一篇文章直接拿下

古诗鉴赏?一篇文章直接拿下

...细,把大致意思给弄出来,这分基本上都能拿下;后面的表达技巧有些题是不需要答的,这个需要你自己去判断(表达技巧不会的同学赶紧去看幻幻的语文课啊,讲得炒鸡清晰);情感要注意一般有两层,我们优先把表层的挑出...

2023-07-23 #经典句子

语文答题技巧60秒阅读——文章的中心 三

语文答题技巧60秒阅读——文章的中心 三

...文章抓住何时、何地、何事、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表达方式:文章记叙了什么人,什么事,赞美或歌颂了什么思想品德、精神风貌。例:本文记叙了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辱和压迫的背景下,詹天佑带领团队仔细钻研,...

2023-08-04 #经典句子

金喇叭少儿口才学习:不同类型文章的朗读技巧

金喇叭少儿口才学习:不同类型文章的朗读技巧

...并且发音部位要到位。语节里包含的音节多少不同,语言表达时,注意语节的时值大体相当。因此,音节多的语节,要读得紧凑些;音节少的语节要读得舒缓些,语节间可用短暂的停顿或拖音来显示。 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和要求...

2019-04-01 #经典句子

实用作文技巧分享:在作文中巧用古诗文名句 可以增强文章表达力

实用作文技巧分享:在作文中巧用古诗文名句 可以增强文章表达力

...描写中。将古诗文名句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可以让孩子的表达力爆棚。今天,启小达就跟大家分享一下15个在作文中巧用古诗文名句的范例,还不会引用的孩子,可以收藏学习一下!

2020-01-06 #经典句子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文章修辞手法鉴赏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文章修辞手法鉴赏

...情,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鲜明的印象。排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突出强调;在议论文中,可增强语势、突出论点,使论证更严密透彻。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引起丰富的想象,更...

2009-10-27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006——解析文章特殊语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006——解析文章特殊语句

...先清楚地知道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文章内容、中心表达进行整体认识与解答玖晖轻松方便很多。修辞手法分析法:万能的修辞在我们小学的学习中实在是必不可少,比喻、排比、拟人、夸张、设问、反问等,每一种修辞手...

2022-11-21 #经典句子

文章修改的分类及技巧

文章修改的分类及技巧

...上。虽然只是字句上的修改,有时却会涉及到文章观点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或者内容的连贯照应等方面。语言的修改要满足内容表达的需要。对于表达不准确、不简洁的字句要修改,更重要的是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不...

2023-06-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