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辛弃疾登高词的3大特点及5首代表作 首首妙绝 千古名句极多

时间:2015-07-25

总体而言,辛弃疾的登高词,有三大特点,在简单概括之后,再用他的五首登高名作,来映照一下,可以说,首首都佳,首首都值得抄下来、背下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辛弃疾留下来的登高词有三十多首,虽然不是每首都佳,但千古名作极多。总体而言,辛弃疾的登高词,有三大特点,在简单概括之后,再用他的五首登高名作,来映照一下,可以说,首首都佳,首首都值得抄下来、背下来。

辛弃疾的登高词,第一大特点,便是风格多变,这体现了辛弃疾能驾驭各种风格的才气。

南宋词人刘克庄曾经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克庄的话,高度概括了辛弃疾词作风格多样的特点,其实这一特点,在他的登高词中,同样适用。比如,同样是登京口北固亭,《南乡子》一词悲壮豪迈,《永遇乐》一词却悲愤沉郁,充满了英雄的无奈,而在《摸鱼儿》中,又有“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样的销魂之句,虽然是登楼,但其实也是登高抒怀。

所以,辛弃疾的登高词,有时雄浑豪放,有时温婉低沉,有时又沉郁悲凉,有时又愁肠百结,同样是登高,却写出了人生百态,这当然和辛弃疾各个时期的心绪不同有关,但能够将这么多的风格融于一体,非辛弃疾这样的大才不可。

辛弃疾登高词的第二大特点,是典故与登高地点的密切结合,这体现了辛弃疾出色的文字剪裁能力。

辛弃疾喜欢用典故,在登高怀古词中,更是加倍爱用,登高怀古,古人的事迹与切实的地名,在辛弃疾的笔下联系起来,运用的炉火纯青,比如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说,全篇处处是典故,从孙权到刘裕,从刘义隆到拓跋焘,词人不仅写历史人物,还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结合地天衣无缝。

而且更妙的是,辛弃疾将典故化在句中,虽然多了一点理解门槛,但这丝毫不影响整首词的气概和韵味,知道典故,可以读得热泪盈眶,不知道典故,也能被词中气势所感染,这是辛弃疾熟读万卷书后活学活用的结果,也是他出色运用汉字的能力。

辛弃疾登高词的第三大特点,也是最具感染力的地方,是他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凄凉感和悲鸣感,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统一大业,但是,现实带给他的,却是永恒的失望。曾经,他多么意气风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也曾轰轰烈烈,意气风发,可是,南下之后,自己的收复志向一直得不到肯定,反而缕缕被赋闲在家,他看到南宋政权偏安的苟且,看到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的昏聩,看到满朝文武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内心无比痛苦可又无可奈何,所以只能借助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感情,这就让辛弃疾的词中,总有一股英雄的悲凉。

另外,辛弃疾的登高词,还善于描写一些宏大的意象,将独立于苍茫宇宙中的渺小突出到极致,将历史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相对比,永恒的人世代谢,匆匆的百年人生,鲜明的对比,让辛弃疾的登高词充满了壮阔的孤独感,正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简单概括了这三大特点之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五首典型登高代表作。

最著名的两首,都和一个叫“京口”的地方有关。京口便是镇江,是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尤其是南北对峙之后,镇江的地理位置,变得更加重要,辛弃疾曾多次登上京口北固亭,看到长江滚滚,想到历史上的英雄,辛弃疾写下了自己心中的一腔热血。

一首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首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两首词,一长一短,都是登高远眺,想到古今兴亡,留下无尽感慨,如果《南乡子》还有一些英雄的进取之心,那么《永遇乐》却充满了失意的悲痛和无奈。

还有两首都和建康的“赏心亭”有关,两首都是长调。

第一首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第二首叫《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词曰: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这两首词,第一首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一腔热血无处顷洒,只能让美人揾泪,第二首将年华已老、壮志未酬的苦闷,全都倾注在一曲哀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这两首词,均有笔力万钧之势。

最后一首,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令,叫《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短短八句,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全都倾注其中,令闻者落泪,听着感怀,当真是无与伦比的好词!

因此,总体来看,辛弃疾的登高词,虽然在他六百余首词中占比不高(只有三十多首),但很多都是质量上乘的千古佳作,且名句迭出,在后世流传极广,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英雄无奈,是他登高词中最常见的感情倾向,也正因为如此,让辛弃疾的词变得极具感染力!

以上简短的描述,难免挂一漏万,只能言之万一,再最后说一句:辛弃疾的登高词,一定不能错过!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辛弃疾登高词的3大特点及5首代表作 首首妙绝 千古名句极多》,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文人为何有登高之悲?十首登高望远诗词辛弃疾毫无争议第一!

中国文人为何有登高之悲?十首登高望远诗词辛弃疾毫无争议第一!

...回的悲凉之感。文人在山水面前这种感触特别明显。越是登高望远,越有悲凉之感。这种风气来自于辞赋家宋玉。宋玉是个很多愁善感的人,面对秋天他悲伤,从而开启了中国文人“春女思秋士悲”的传统;同样,宋玉在他的《...

2010-10-08 #经典句子

辛弃疾活了67岁 66岁时写的宋词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多有精彩之句

辛弃疾活了67岁 66岁时写的宋词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多有精彩之句

...7岁,66岁却依然有满腹志气,写出了最为精彩的豪放宋词代表作品。而且这首作品还曾经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且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2020-09-29 #经典句子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关于“愁”的词 上片末句更是经典名句!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关于“愁”的词 上片末句更是经典名句!

...写过往,写还是少年的自己意气风发,喜欢“爱上层楼”登高远望,明明不懂什么是“愁”,却还是为了突显自己的才华而学习过去文人的样子,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没有愁而硬要说愁。“爱上层楼”这一叠句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完...

2023-12-17 #经典句子

农村词句谁清新 再读两宋唯苏辛‖赏读苏轼和辛弃疾的二首词

农村词句谁清新 再读两宋唯苏辛‖赏读苏轼和辛弃疾的二首词

...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清平乐·村居》是其典型代表作之一。同苏轼不同的是,辛弃疾不仅仅是文人,同时更是一名武将,一生致力于抗金。苏轼和辛弃疾都能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新的农村田园世界...

2022-12-15 #经典句子

辛弃疾最凄冷的一首蝶恋花 全篇比兴 结尾二句不禁为之洒泪

辛弃疾最凄冷的一首蝶恋花 全篇比兴 结尾二句不禁为之洒泪

...》就是这种风格的一首词,虽然这首词不是稼轩最知名的代表作,但是却深得“香草美人”之象征的精髓。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的不得志和知音难觅的“牢骚”,但是辛弃疾在这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牢骚”,而是通过传统...

2023-05-02 #经典句子

辛弃疾的一首冷门《玉楼春》 每一句都写到人的心坎里

辛弃疾的一首冷门《玉楼春》 每一句都写到人的心坎里

...约词,比如著名的《青玉案》、《摸鱼儿》就是其婉约词代表作。在辛弃疾词集中,词的题材非常丰富,沙场纵横、闺怨相思、宴饮出游、乡野田居都可入词。这首《玉楼春》就是一首伤春惜春的婉约词,于豪放之外另见一种含...

2023-09-07 #经典句子

辛弃疾的炫技之作 十句话十个典故 均出自四书五经 千古奇词!

辛弃疾的炫技之作 十句话十个典故 均出自四书五经 千古奇词!

...势磅礴,而且底蕴深厚、技法高超。比如,辛弃疾的知名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到...

2023-10-05 #经典句子

盛唐最炉火纯青的一首“思乡诗” 其中两句妙绝千古 少有人能及

盛唐最炉火纯青的一首“思乡诗” 其中两句妙绝千古 少有人能及

...都失传了,仅留下10首诗。这首《次北固山下》便是他的代表作,虽是抒发思乡情怀,却不落窠臼,营造了极其广阔的意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诗歌首联以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很清丽的画面。“青山绿水”...

2023-08-3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