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一个被古人用错千年的成语 孔子都没发现不对 或许你也理解错了

时间:2015-07-13

比如,成语功败垂成是出自于晋阳之战,破釜沉舟则是出于史记·项羽本纪,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这些都是常见的成语,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春回大地、春意阑珊……光是描述春天的成语,就有许多,而成语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大部分的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是典故。

比如,成语“功败垂成”是出自于晋阳之战,“破釜沉舟”则是出于《史记·项羽本纪》,“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这些都是常见的成语,然而有一个被古人用错千年的成语,孔子都没发现不对,或许你也理解错了。

这个成语便是“螟蛉之子”,如果你熟读过《三国演义》,对这一成语恐怕不会陌生,刘备到荆州投奔刘表期间,将孤儿刘封收作了义子,关羽因此说道:“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

在关羽看来,刘备有自己的儿子,又何必去收义子?许多人都认为“螟蛉之子”便是义子的意思,然而“螟蛉之子”早在《诗经》中出现了,《诗经·小雅·小宛》中讲:“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这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官吏所写,意思是说“螟蛉如果生下了幼子,那么蜾蠃就会把它背来。”而这就要讲到“螟蛉”与“蜾蠃”的关系了,螟蛉是一种绿色的小虫,属于害虫,害水稻、高粱、玉米等。

蜾蠃则是寄生蜂,捕捉到螟蛉后便存放在窝里,然后产卵在它们的身体里,卵孵后又把螟蛉当成食物,用今天的话来说,螟蛉就是蜾蠃的工具,但因为此种情况,古人误以为蜾蠃并不产子,蜾蠃中只存在有雄性,是喂养螟蛉为子,故而将“螟蛉”比作义子。

而西周官吏写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却并不是单纯的讲述螟蛉和蜾蠃的关系,当时他的父母离世,兄弟们又个个不争气,整日喝得是烂醉如泥,这名官吏气急,又为了不辱没先祖每日的勤恳,因此替兄弟们抚养儿子。

数千年前,孔子编《诗经》,将这句话录入,也是认为蜾蠃将螟蛉的儿子当成了义子,于是螟蛉之子流传下来的意思便是“义子”,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还特意引用了该成语。

不过早在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对蜾蠃无子一事产生了怀疑,从而决心一探究竟,特别找到了一窝蜾蠃,却发现有雄性有雌性,然后陶弘景发现,蜾蠃把螟蛉带回了自己的窝,观察到蜾蠃用尾巴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后,在泥巢中产下自己的卵。

蜾蠃的幼子靠着螟蛉的“抚养”存活了下来,然后又把螟蛉当成自己的食物,这哪里是把螟蛉的幼子当成养子?完全是把螟蛉利用个干净。

因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否定了“螟蛉之子”的说法,表示蜾蠃捕捉螟蛉不过是替自己的后代着想,“蜾蠃没有雌性无法生育后代并且将螟蛉的孩子当成自己幼子”之说完全是谬误。

同时也否定了文圣孔子的言论,笑道“造诗者乃可不详,未审夫子何为因其僻邪。圣人有阙,多皆类也。”意思是说,写那首诗的人搞错蜾蠃和螟蛉的关系也就算了,孔子却也没注意,并且有人还跟着孔子的思路走,以讹传讹,圣人犯错后将错就错的情况还实属罕见。

然而在古时候,比起陶弘景的求证,孔子的影响力更大,大伙都跟着孔子的思路走,并没有纠正蜾蠃与螟蛉的关系,以至于到了今天,“螟蛉之子”仍有义子的含义,难以再改变。

“孰能无过”、“知错就改”,早在先秦时候,大家都清楚是人就会犯错,孔子虽然知识渊博,但难免也会出现些错误,后来发现错误,改正也就可以了,不过有些错误传着传着,却难以再修正,继续沿用错误的那一套言论,“螟蛉之子”的情况,确实不太多见,也难怪陶弘景要“笑”一下孔子了。

若是陶弘景生活在现代,恐怕依然得笑说一番。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或者说都有一段故事。而成语故事大都深具历史性、趣味性、哲理性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一书遍搜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及相关成语故事集,条目海量,蔚为大观。读者可以追本溯源,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入手,去体昧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将其作为工具书查阅,可谓一册在手,中华成语故事全掌握。点击上方链接即可购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一个被古人用错千年的成语 孔子都没发现不对 或许你也理解错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个被古人误会的成语 连孔子都没发现不对 你可能也理解错了?

一个被古人误会的成语 连孔子都没发现不对 你可能也理解错了?

...青虫、棉铃虫、菜粉蝶一类的虫,“蜾蠃”也叫细腰蜂,古人观察到蜾蠃会把螟蛉一类的幼虫带回自己的巢内,在他们的观念里,这种行为属于“收养”,不然莫名其妙把人家孩子带走干嘛?于是古人根据这个现象推理出:蜾蠃...

2023-01-29 #经典句子

该成语被错用3000年 连孔子都没发现 只有他最先道出真相

该成语被错用3000年 连孔子都没发现 只有他最先道出真相

...言辞也很优美,充满了正能量。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上古人民的淳朴和善良。由于古人对上述两种虫子的行为观察不足,产生了一个天大的误会,以为蜾蠃自身不能繁殖,就把孤单的螟蛉幼虫带走抚养了。然而,蜾蠃哪有那么...

2007-02-20 #经典句子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知道下句后 原来“误解”女人了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知道下句后 原来“误解”女人了

...要努力增加自己的修养,认真学习古文化知识,真正理解古人文字的用意,而不能以讹传讹,误听误信,而要对古人的话语和文章做出真实的传导,不要再歪曲和随意传播自己不懂的词句。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播古代文化,继承古...

2023-10-30 #经典句子

孔子的称赞之语 被理解成脏话 流传2300年 成为教师惯用语

孔子的称赞之语 被理解成脏话 流传2300年 成为教师惯用语

“圣人”是对于我国古人的最高赞誉了,就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能人辈出的年代。就有这样一位人物脱颖而出,直到现在也被所有中国人称为老师。不仅是因为中国人承继了他的儒家思想,更多的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论语》...

2022-11-19 #经典句子

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重温《论语》经典

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重温《论语》经典

...的山东曲阜, 孔子其实有自己的名字,名丘,字仲尼(古人有名也有字)。所以,他其实叫“孔丘”。那我们为什么要叫他“孔子”呢?因为“子”是一种尊称,就是“先生”的意思,“孔子”就是“孔先生”。我们看《论语...

2012-03-11 #经典句子

孔子:3个成语 3种人生大智慧

孔子:3个成语 3种人生大智慧

...的一本著作《论语》是大家熟知的,其中就包含了很多个成语,这些成语折射出先贤的智慧结晶。这里,梳理《论语》3个成语,分享人生3大智慧。见贤思齐见贤思齐出自《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

2013-07-07 #经典句子

《论语》中孔子评价《诗经》 三个字概括了这本书的精彩

《论语》中孔子评价《诗经》 三个字概括了这本书的精彩

...得向往。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读这本书,然后一起去品味古人的美好的爱情。如果你对文化感兴趣,或者有喜爱的文章或是作者,可以点一下上面的关注,下一篇文章我们一起聊聊你心中的那本书。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2024-01-05 #经典句子

孔子说过一句话 近代以来饱受人诟病 知道是哪句话吗?

孔子说过一句话 近代以来饱受人诟病 知道是哪句话吗?

...也是后人演变的。跟人家孔子八辈子不搭边。下跪,初时古人是“席地而坐”,也就是跪坐,它又叫正坐,相互叩拜也是对等的。君王与百官也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势上朝议会不分高下的。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单方面的三拜九...

2023-10-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