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该成语被错用3000年 连孔子都没发现 只有他最先道出真相

时间:2007-02-20

这里的螟蛉即螟蛉之子,指养子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刘备让养子刘封拜关羽和张飞为叔父,“云长曰: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

这里的“螟蛉”即“螟蛉之子”,指养子。这个成语诞生有3000年了,原本出自《诗经·小雅·小苑》,原文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这段话说的是,蜾蠃(guǒ luǒ)会把螟蛉的幼虫带走,并养育教诲,“式穀”在这里的意思是教之为善。毫无疑问,这首诗的立意是好的,作者以虫子为喻,宣扬人与人之间的仁爱,言辞也很优美,充满了正能量。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上古人民的淳朴和善良。

由于古人对上述两种虫子的行为观察不足,产生了一个天大的误会,以为蜾蠃自身不能繁殖,就把孤单的螟蛉幼虫带走抚养了。然而,蜾蠃哪有那么好心,那不过是一种捕猎行为,螟蛉幼虫会成为蜾蠃幼虫的美餐。

这里有必要对两种虫子加以说明。在《说文解字》里,“螟”解释为“虫食菜叶者”,就是一种啃食菜叶的小青虫。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螟蛉是螟蛉蛾的幼虫,也指代抱养的孩子。

蜾蠃在野外也很常见。“蜾”在《说文解字》里解作,“蜾蠃,蒲卢,细要土蜂也。天地之性,细要,纯雄,无子。”“要”字通“腰”,蜾蠃就是细腰蜂。这与《尔雅注疏》里的解释一样。

古人认为蜾蠃只有雄性,不能繁育后代,会把螟蛉带走养育,养大了就变为蜾蠃。

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著有《法言》,里面有这样有一段话,“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速哉,七十子之肖仲尼也。”

扬雄这段话比较有代表性。他说,螟蛉之子遇到危险的时候,遇到了无儿无女的蜾蠃,蜾蠃天天祈祷说,“让它长大了像我!”时间久了,螟蛉之子果然长成了蜾蠃的样子。扬雄还说,这就好比孔门贤弟子像孔子。

多数古人对这种说法都深信不疑,所以“螟蛉之子”作为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但是,现代人发现,蜾蠃或者说细腰蜂,其实是一种寄生蜂,雌雄俱全。它们会捕捉一些鳞翅目的幼虫等带到巢里,蜇一下,虫子就被麻醉了,动弹不得。然后细腰蜂就在虫子的身上产卵,以供其幼虫孵化后食用。古人只看了开头,没看到结尾,误以为蜾蠃收养了螟蛉之子。

那么,古代就没人质疑这种现象吗?应当说,任何时代都有善于观察、喜欢研究事物的人。

老话“螟蛉之子”流传了一千多年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有个牛人道破了玄机。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医学家、炼丹家和文学家陶弘景。

陶弘景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代,虽说他是潜心于道家学问的隐士,也关心着天下大事。南朝梁年间,梁武帝萧衍每遇到难以决断的大计,时常派人咨询陶弘景的意见,因此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博学多才甚为罕见,说他是个科学家也不为过,一生著述颇丰。在汉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陶弘景编著了《本草经集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在这本书中驳斥了“螟蛉之子”的说法。

书中有一段话,“土蜂,今一种黑色,腰甚细……其生子如粟米大,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枚,仍塞口,以拟其子大为粮也……其一种入芦竹管中者,亦取草上青虫,一名蜾蠃。诗人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言细腰物无雌,皆取青虫,教祝便变成己子,斯为谬矣。”

看来陶弘景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他发现,一种黑色细腰蜂会产下粟米大的卵,然后捕捉一些小蜘蛛,“以拟其子大为粮也”,让它的后代生长的过程中以蜘蛛为口粮;另一种喜欢钻进芦苇管的细腰蜂,即蜾蠃,也会捕捉小青虫,喂养自己的后代。

接下来,陶弘景还揶揄了一把孔夫子,“造诗者乃可不详,未审夫子何为因其僻邪。圣人有阙,多皆类也。”我们知道,《诗经》是孔子编定的,所以陶弘景说,那首诗的作者没有发现螟蛉之子的秘密也罢了,不明白孔夫子为什么也信以为真。圣人没少犯这种错误。

虽然陶弘景很早就发现了“螟蛉之子”的秘密,但与人们千年以来形成的观念相比,他的声音显得微弱。几百年后,北宋著名的药学家唐慎微在其著作《证类本草》中声援了陶弘景。

南宋学者叶大庆著有《考古质疑》,也对陶弘景的发现做了论证,“养桑蚕者,有一种班蝇,每入蚕室,必遗子于蚕身,故其身遂成黑点,他日作茧,则虫先穴茧而出,其后复生翅为蝇。益知果蠃遗子虫身之说为可信……陶说必不诬矣。”

叶大庆曾观察蚕农养蚕,发现一种斑蝇会把卵产在蚕身上,看上去是一些黑点。最后在蚕茧形成之前,会爬出一种虫子,变成长着翅膀的斑蝇。叶大庆以此进一步确定了果蠃产卵于虫身的说法可信,所以他认为陶弘景的发现一定没错。

到明清时期,有不少学者都论证过陶弘景的观点。然而,古代同样有学者反驳陶弘景。南宋史学家郑樵的《通志》里说,有人破开细腰蜂的巢室,发现了死虫子身上有虫卵,但那是虫子正在变化。因为到最后虫子只留下一张皮,说明它蜕变成了细腰蜂。

成语“螟蛉之子”长期被错用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有些古人很执拗,不接受事情的真相。第二个原因是主要的,数千年来约定俗成,人们已经用惯了这个成语,所以将错就错。当然,现代人不会再相信“螟蛉之子”的说法,也很少用到这个成语了。

参考文献:《证类本草》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该成语被错用3000年 连孔子都没发现 只有他最先道出真相》,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女生最喜欢的不是“我爱你” 而是这4句话 大猪蹄子都该知道!

女生最喜欢的不是“我爱你” 而是这4句话 大猪蹄子都该知道!

...服穿打也是如此,当一个男生学会夸赞一个女生时,就会发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变,女生对于自己反而会更加的温柔了。第二个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现在很多女生都希望追求一种安全感,因为这样才会让自己更加...

2023-11-10 #经典句子

阿罗汉证果的四句话—仁山法师

阿罗汉证果的四句话—仁山法师

...四个字把因果说清楚世间之所以苦是因为烦恼烦恼 因为错用心要想摆脱烦恼 很简单灭去这个错误的用心习惯不要用这个系统让心行走在正觉之道上还有吗这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各位 什么叫真相发现真相原来如此这么简单啊没...

2023-12-22 #经典句子

公考必备 | 40个易褒贬错用的成语 你用对了么?

公考必备 | 40个易褒贬错用的成语 你用对了么?

(一)褒错用贬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名不虚传: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凤毛麟角:珍贵而稀少的人或者事物。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

2017-10-20 #经典句子

马思纯错用张爱玲语录是什么梗?

马思纯错用张爱玲语录是什么梗?

...并非张爱玲创作的,而是网络上一些营销号编造的内容,错用的情况不止一次,所以场面一度很尴尬。如何看待此事?一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这并不是借口。马思纯作为一个明星、一个公众人物,更应该对自己的...

2022-12-10 #经典句子

马思纯错用张爱玲语录和周冬雨有关?那她们的关系是?

马思纯错用张爱玲语录和周冬雨有关?那她们的关系是?

...奖影后,小编甚至觉得她们有了超越友谊的感情。马思纯错用了张爱玲的语录,普通人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被朋友嘲笑几句就算完事了吧,但是作为公众人物,发布动态前应该认真核实好。一旦犯错直接上热搜,本来明星低文化...

2015-07-05 #经典句子

英语改错题得高分的“法宝”

英语改错题得高分的“法宝”

...时要记准了。(二)单丶复数的作用,包括名词单复数的错用,以及代词单复数的错用(this 和 these,that和those)(三)时态:最文中有明显表示,过去或现代的词,而句中在时态上却用现代时或过时,主要是指谓语动词。(四...

2023-01-23 #经典句子

三十年老校长直言:从小学到高中 错用这些成语 语文难上90分

三十年老校长直言:从小学到高中 错用这些成语 语文难上90分

...贵的。但是,随着成语词汇量的增大,难免会带来混淆或错用的情况,所以小编今天特意分享一份语文易错成语汇总,需要完整版资料的可以看文末获取方式!获取资料:第一步:点击文章标题下头像,进入小编的主页面第二步...

2011-11-09 #经典句子

错用成语 足协公告难以“差强人意”

错用成语 足协公告难以“差强人意”

...需要充足的时间,这又会使其丧失时效性。当然,成语的错用,也让足协道歉的诚意打了折扣。从足协在官微上发布的微博来看,其实也算不上是一则公告,只是足协借微博这个可以快速发布的通道,向广大球迷观众回应里皮辞...

2010-01-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