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古代文化人的造作日常——魏晋时期的“谜语”风尚

时间:2015-07-01

譬如魏晋时代,文人雅士放浪形骸,醉酒当歌,妙语和机锋在有趣灵魂的对谈中产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流行语从人们口中滔滔不绝地吐出,于空气中弥漫、泛滥的今天,任意一个对语言格调略有追求的人,都难免怀念过去那些浪漫风雅的年代。

譬如魏晋时代,文人雅士放浪形骸,醉酒当歌,妙语和机锋在有趣灵魂的对谈中产出。

也许这只是文艺青年对过去带着粉红色滤镜的幻想,但无可否认的是,研究一下古之妙人好玩的语言艺术,很有必要。

今天,就给诸位介绍下古人光怪陆离的语言艺术的一个切面——盛行于魏晋时代、尽显文人风流的“谜语”。

谜语的实质是文字游戏

谜语利用汉语如雾里看花的模糊性,将一些事物的意义和概念隐藏在语句文段之中,供人去猜测、破解。谜语可以说是一门有话不直说的艺术。

谜语的起源,就是“有话不直说”。

先秦时期的游说之士,游历列国推行自家主张,为了不触犯君王逆鳞引来杀身之祸,便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本意,而借用另一种文辞表述方式——隐语,既曲折迂回,又内蕴深意。

而秦汉之间,隐语不再只是说客话术,而是走向流行,被赋予了娱乐功用,出现了猜字谜这种经典益智活动类型。

到了魏晋时期,谜语发展成熟定型,不再只是童稚谐谑,而是发展成了一种“虽然小众,但雅致时髦”的文字游戏,是文人雅士必备的技能之一。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谜语进行了详细记述:

“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在刘勰的记述中,显然谜语已经成为一种高level的智力游戏。魏晋时代骄傲浮华的上层贵族和知识分子,自然就爱上了谜语。

东汉末年分三国,枭雄曹操在参与烽火连天不休之余,还酷爱玩谜语。

作为曹魏阵线大boss,曹操像每个大佬一样喜欢给下属出难题猜谜语,而当众人被曹老板智商压制云里雾里时,总会有杨修这个小机灵鬼出镜,猜中谜底。

这对君臣的猜谜日常,被《世说新语》记录了下来,摘录一则:

有次,曹操巡视相府大门,一言不发地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一见,当机立断,让人把门拆了,并如是解释:“门上一个活字,这不就组成‘阔’字吗?老板这是说这门修得大而无当了。”众人皆叹服。

统治阶层都这么爱搞猜谜CP,社会上自然附庸风雅,制谜、猜谜的游戏自上而下流传,蔚然成风。上接天听,下连群众的士大夫阶层,把猜谜这项游戏玩得更加高深莫测。

当年,被奉为尊老爱幼楷模的孔融先生,就整出了一则极尽晦涩玄奥之能的谜语,名为《离合诗》,全文如下: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施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这首诗是当时出现的离合诗谜,比学驾照时的“离合”还要难搞定。这首诗要用拆字法去破解,用离合字的偏旁合成谜底,每四句诗打一个字,全诗二十二句打六个字(其中倒数五六两句射一个字)。

这诗的最终谜底是“鲁国孔融文举”。

这种极其艰涩的谜语,偏偏为许多文人所爱,各位骚人墨客为了展现自己的学识和机敏,竞相制造难题以求站在鄙视链顶端。

这一风气,使得谜语愈发不接地气,没有足够文学功底、不谙熟典故的普罗大众,只能眼巴巴看着文人圈子神仙打架。

谜语何去何从?

魏晋时期崇尚清谈的士大夫风尚,助力谜语文化往更高深幽远处漫溯。

不可否认,它大大增长了中华语言文字的趣味性,丰富了其表现形式,文人得以在人民群众面前大秀智力优越性。

然而,一种文化的话语权如果仅仅被一小撮人掌握,只供一个精英小圈子内自娱自乐,它必然走向封闭禁锢。真正优秀的文化,既能被文化精英认可,也能为人民大众瞻仰欣赏。

所以,语言这个东西,究竟该何去何从?雅或是俗?精致或粗鄙?小众还是大众?一切交给时间,答案来自人民。

今日互动

现在的你,还玩猜谜吗?平时玩的最多的游戏是?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古代文化人的造作日常——魏晋时期的“谜语”风尚》,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湖北竹溪:以文化人 涵养清廉风尚

湖北竹溪:以文化人 涵养清廉风尚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在湖北省竹溪县城关镇东风村“清风林”廉政文化公园,一条条“廉语廉句”与园林景观巧妙融合,漫步其间,给人以心灵上的熏陶和洗礼。在深入推进清廉建设中,竹溪县注重发挥...

2024-01-20 #经典句子

涨知识!钱江潮进入最佳观赏时刻 文化人如何观潮?

涨知识!钱江潮进入最佳观赏时刻 文化人如何观潮?

...外据科研人员研究,人们观潮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汉魏时期,《庄子》中就曾记载“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早在这一时期,智慧的古人就开始探究潮起潮落背后的奥秘,试图掌握它的行踪。 东...

2023-11-19 #经典句子

陈道明与钱钟书谈话两小时后表示:自己在文化人面前 狗屁不是!

陈道明与钱钟书谈话两小时后表示:自己在文化人面前 狗屁不是!

...开一页,就像看到了一整个时代的缩影。从蛮荒的“史前时期”,到早期人类文明的“古文明时期”、“中古时期”,再到璀璨的“文艺复兴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一直到现代社会。它完完整整梳理了人类从远古到21世纪...

2009-08-30 #经典句子

李亚鹏秀才华翻车告诉我们:当你肚子里没墨水时 不要硬装文化人

李亚鹏秀才华翻车告诉我们:当你肚子里没墨水时 不要硬装文化人

...诉我们:当你肚子里没有墨水时,不要硬装文化人。年轻时期的李亚鹏,凭借着帅气的外形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奶油小生的形象一直萦绕在粉丝们的心中。但是现在中年时期的李亚鹏身上丝毫不见当年的风采。李亚鹏出生在新疆...

2015-04-02 #经典句子

刘邦厉害的就在 他是地痞流氓 却听得懂文化人的话

刘邦厉害的就在 他是地痞流氓 却听得懂文化人的话

...一对比李斯的谏逐客书,屈原的离骚,你就会发现,那个时期真正有文化的人是如何写文章的,第二,那是上古时期,所谓的文化并没有完全形成,文化的等级差不会向明清时期那么大,毕竟各种典故,用词用法还没开发出来,...

2023-08-24 #经典句子

陈丹青:“我的母亲就像一条狗一样死掉了” 文化人都这么说话吗

陈丹青:“我的母亲就像一条狗一样死掉了” 文化人都这么说话吗

...”看问题。陈丹青1953年出生在上海,父亲陈兆炽在民国时期是知名的知识分子。自小陈丹青就显示出惊人的绘画天赋,1967年,14岁的陈丹青就跟随着中学美术老师四处接活,白天在工厂农村画伟人像,晚上临摹名家的素描作品...

2023-07-21 #经典句子

吕府姑娘收到上联:“下口大过上口” 文化人对出下联堪称一绝

吕府姑娘收到上联:“下口大过上口” 文化人对出下联堪称一绝

...也没有人迎娶吕小姐,害怕以后家中鸡犬不宁。虽然封建时期的物质比较匮乏,思想也比较保守,但是也非常注重自己的素质涵养,他们会用最温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吕小姐成婚的时候,吕小姐收到这样一副上联:“下...

2023-08-10 #经典句子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同样是点评林徽因 钱钟书的几句话却道尽现实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同样是点评林徽因 钱钟书的几句话却道尽现实

在民国时期一直有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而这个话题就是有关于当时的一位才女林徽因,有人认为林徽因是当时的民国才女,而有人认为林徽因是当时的民国绿茶。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林徽因是大学的一位知名的教授。但...

2023-08-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