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咏茶诗

时间:2015-05-03

周新仕摄李白是一个永远让人感到惊讶的诗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6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郭汉闵

风光无限的玉泉茶山。周新仕摄

李白是一个永远让人感到惊讶的诗人。千百年来,人们反复吟唱李白的诗歌,从他诗歌的字里行间寻找灰色人生的慰藉。人们与其说是深爱李白的诗,不如说是在李白的诗中寻找一种洒脱自在的人生境界。我们平淡庸俗的日常生活,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李白的诗才显得有些生机。

明德化李白陶瓷雕像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被后世尊称为“诗仙”。李白一生诗作无数,留下近千首不朽诗篇。李白嗜酒成性,酒入豪肠,“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如果没有李白的诗篇,人们记忆中大唐盛世的繁华恐怕要大打折扣了。与众多以酒入诗的名篇相比,李白仅有的一首咏茶诗就显得有些孤寂、另类了。

金陵城(今江苏南京)

因为北方发生安史之乱,李白的晚年跟杜甫一样,也过着客居异乡、四处漂泊的日子,并在孤苦无依的窘境下离开这个让他们迷恋不已的世界。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也就是李白离开这个乱世的第十个年头,李白漫无目的地在金陵城(今江苏南京)游荡,步履蹒跚,大唐的余辉将他的影子在秦淮河畔拉得很长很长。

仙人掌茶产地玉泉村。魏勇摄

让李白喜出望外的是,在栖霞寺他与一个僧侣不期而遇了。这个僧侣就是从当阳玉泉寺中走出来、东下以茶访友的中孚禅师。中孚禅师俗姓李,名英,是李白的族侄,出身北方权贵家世。因慕玉泉寺之名,再加之为了躲避北方战乱,李英南下玉泉寺修行。据《玉泉寺志》及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孚禅师“深通佛理,善于词翰,尤喜品茶”。他乡遇亲人,不禁让李白老泪纵横。叔侄二人以茶代酒,畅叙别情。在氤氲的茶香中,李白尽享茶香于齿间轮回之韵,听侄子娓娓讲述当阳玉泉寺修行及制茶的经历,以及玉泉寺的灵山秀水,不禁诗兴大发,应侄子之请,挥笔写就了《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一诗。

当阳玉泉寺鸟瞰。

原文如下:

序: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正文: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同治版、民国版《当阳县志》收录的李白茶诗。

这首诗的序是李白诗歌中最长的序,足见李白对族侄赠茶的珍视。序中讲到了玉泉诸山中的溶洞,溶洞中的白蝙蝠,玉泉山涧中的泉水,并由此导出了玉泉山涧旁生长的一种异草——茶叶。李白懂酒嗜酒,但对茶可能还只是初识。中孚禅师“尤喜品茶”在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常饮此茶可延年益寿,让人面色“如桃花”,应该出自中孚禅师之口。

玉泉寺概览。张智明摄

李白在序中生动描述了玉泉禅茶的形态:“拳然重叠,其状如手。”李白品茶时的喜悦与惊艳,尽在“旷古未觌”四字之中。从最后一句“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推测,仙人掌茶此前只是玉泉寺供奉过往香客的禅茶,并未命名。此茶得名仙人掌茶,应该就出自此诗。玉泉仙人掌茶也从此次李白晚年在他乡的一场温暖相遇中开始了它的一段传奇之旅。

当阳市玉泉山李白以茶入诗碑刻。

正诗内容与序大同小异,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重复了诗人品茶时的喜悦与惊艳。前四句写仙人掌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及神奇功效,再现了李白的率真性情。诗中的仙鼠其实就是蝙蝠。李白一生并未踏足沮漳山水,诗中所言主要来自中孚禅师的讲述,当然其中也不乏诗人的主观想像。写山灵水秀,是为了衬托仙人掌茶树茶叶的不凡。于是就有了五六句:“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洪崖是传说中的仙人。“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的意思是,饮用了仙人掌茶,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仙人掌茶叶。

李白在这里随意一捣腾,就捣腾出了后世认定的浪漫主义。“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与序中的“旷古未觌”四字相对应,将诗人初品仙人掌茶时的惊喜与好奇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四句,是李白对中孚禅师的赞美。诗人在此自谦将自己比作“无盐”,而将中孚的诗歌比作西子,以示夸奖。晚年四处漂泊的李白,仍保留了赤子之心,狂热未减半分。最后一句,诗人大声诵读所作的诗歌,并认为他的声音能穿越时空,久久在“诸天”回响。

冲泡的仙人掌茶。

这首诗被收入《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八》和《李太白全集》。因此诗辑录引用者甚众,多有差异。本文所引是原刊载于《中国茶叶》1982年第三期的文本。该文本是我国茶史研究专家朱自振先生据《全唐诗》并参照《李太白全集》《群芳谱》《茶谱》等勘校后的文本。

全唐诗

李白传世的名作,多是酒后所作。离开了酒,李白就很难写出好诗。的确,与李白众多名诗相比,这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显得黯然失色,相形见绌,算不上精品。但因为这首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名茶入诗的先河,更是一首咏茶名作,为历代咏茶者尊崇,因此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有珍贵的学术价值。

玉泉仙人掌茶园。魏勇摄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的故乡。早在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就有饮茶之风。西汉时,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为时尚,而且出现了专门的饮茶用具,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专营茶叶的市场。虽然如此,茶叶在大江南北的传播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茶叶带着芳香走入文人的精神世界还是晚唐以后的事。

玉泉百年老茶树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李白的这首咏茶诗,无疑在其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咏茶诗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花园里,茶诗就像一束芳草奇葩,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这一文化现象,其始作甬者就是大诗人李白。杜甫生不逢时,在唐朝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落魄诗人,而李白早在生前已是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名声如日中天,不论是对官宦人家还是对庶民百姓都具有明星效应。

采摘的仙人掌茶新叶。刘宇摄

凭李白的名声与才气,这首咏茶诗想不轰动也难。可以说,李白在金陵城栖霞寺与中孚禅师的邂逅相逢,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咏茶诗。自李白这首咏茶诗之后,茶从此与诗结缘,文人因饮茶而风雅,诗文因茶而芳醇,咏茶诗文从此大盛,名篇迭出,佳作频传。据有的学者统计,晚唐以后,我国古典咏茶诗总量在2000首以上,成为一大文化奇观。

《茶经》

关于茶叶的传播路径,以及早期茶叶的制作工艺,在陆羽《茶经》之前,一直少有文献记载。李白的这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为后世提供了诸多线索,弥足珍贵。陆羽在《茶经》中多处引述了两晋和南朝时僧道饮用茶叶的史料,表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我国江淮以南寺庙中的僧道已有尚茶的风气。

《茶经》的作者陆羽雕像。

《茶经》的作者陆羽曾有入寺为僧的经历来看,早期的茶叶的传播普及,僧侣是重要推手,甚至有可能是主要推手。中孚禅师虽“尤喜品茶”,但当阳玉泉寺最早种植茶树的肯定不是他,而是另有高僧。现在人们基本认为茶的广泛普及,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而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比陆羽的《茶经》成书要早几十年。从诗中对玉泉寺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的描写来看,玉泉寺僧人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了饮茶之风,到了唐朝中期制茶工艺已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玉泉寺僧人。苏子供图

诗中“曝成仙人掌”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有关晒青的文字记载。曝,也就是晒。从制茶发展的逻辑来推断,最早最原始的成茶是晒青。由此可以看出,仙人掌茶是散茶制茶技艺在当时已处于领先地位。如果说巴蜀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那么地处鄂西的当阳玉泉寺就是茶叶东传的一处重要中转站。中孚禅师怀揣在当阳玉泉寺制作的仙人掌茶东下以茶访友,其实是还原了唐朝茶叶在长江流域的传播线路。中孚禅师不仅是当阳玉泉仙人掌茶的代言人,更是茶叶的传播者。他的无心之举,其实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玉泉寺僧人向专家介绍仙人掌茶的历史和传承情况。曹良柱供图

自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之后,当阳玉泉仙人掌茶成为历朝历代名茶。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明代黄一正辑的《事物绀珠》、清代李调元撰写的《井蛙杂记》等,均有对当阳玉泉仙人掌茶的记述。现代茶叶经典著作《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茶志》《茶叶通史》、《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国土特产大全》、《中国茶话全书》均有对玉泉仙人掌茶的介绍推介,当阳玉泉仙人掌茶可谓历史影响深远。

而所有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一千两百年前李白在金陵城栖霞寺的一场温暖相遇。

作者:郭汉闵

作者简介:郭汉闵,男,现年57岁,1982年7月毕业于原宜昌师专中文科,曾从事教育、新闻、政研等工作,现在当阳市政协机关工作。有专著《隐形的南方》出版。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咏茶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江西的这个小湖 为何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此重要?

江西的这个小湖 为何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此重要?

在江西上饶,有一个并不知名的小湖,名曰“带湖”。比起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可谓是无名小卒,甚至比起北方的微山湖,知名度或许都差得远。但是,这座湖却是中国文坛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湖。为什么呢?“少年不识愁滋...

2023-11-20 #经典句子

中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一朵奇葩《红楼梦》 扫尽红学悬疑如卷席

中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一朵奇葩《红楼梦》 扫尽红学悬疑如卷席

第一章 扫尽红学悬疑如卷席《红楼梦》是部世界名著.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一朵奇葩,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没有哪部文学作品能与《红楼梦》媲美。悬念是《红楼梦》最大艺术特色。《红楼梦》开篇作者写出一首...

2013-01-10 #经典句子

文言文改白话 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转折点 是谁率先开局?

文言文改白话 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转折点 是谁率先开局?

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文学革命并非单纯的文学运动,它是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组...

2023-11-07 #经典句子

浮生六记:中国文学史上绝美的情书

浮生六记:中国文学史上绝美的情书

说到情书,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些文人笔下的经典句子。如王小波的“我把我的整个人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或是沈从文先生的"我这一辈子走过...

2023-06-01 #经典句子

尾生抱柱:谱写中国文学史上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尾生抱柱:谱写中国文学史上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典故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大意是尾生同女子相约在桥梁下私会,女子因故没有如约而至,尾生静候许久不肯离去,眼看着洪水突如其来,尾生紧紧抱着柱子被淹死。尾...

2011-05-22 #经典句子

“重写中国文学史”的本来意义就在于重新构建文学的学术框架

“重写中国文学史”的本来意义就在于重新构建文学的学术框架

建立多民族文学史观念,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口号被提出,“重写中国文学史”的本来意义在于重新构建文学的学术框架。但结合当下中华多...

2017-12-31 #经典句子

《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唯一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全诗373句

《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唯一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全诗373句

本文乃每逢佳节都有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仅见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2477字,规模宏大,思绪繁复,内容丰赡。它以强烈的爱憎、丰...

2023-06-22 #经典句子

鲁迅眼中的第一美人 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 她是谁?

鲁迅眼中的第一美人 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 她是谁?

文| 周公子中国文学因为礼法顾忌,很少去描写夫妻之情的。即使写夫妻之情,也很少触及女性的个人状态。像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都是男性文人通过思...

2024-01-15 #经典句子

《中国文学史写作话语研究》:当代性与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史写作

《中国文学史写作话语研究》:当代性与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在中国高等院校文科教育中占有中心位置,在课程设置方面远超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或写作,即使20世纪下半叶“理论”在整个文学生态系统中至为重要,晚近几年“创意写作”陆续兴起,但依然无法撼动文学史所具有的...

2022-12-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