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看书解闷」唐太宗诗词中两句名言 一句你知 一句怕你不知?

时间:2014-02-07

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颇有建树,但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他作的一首赠萧瑀,里面的疾风知劲草一句就广为人知,但下一句板荡识诚臣一句,知道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东方雨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颇有建树,但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他作的一首《赠萧瑀》,里面的“疾风知劲草”一句就广为人知,但下一句“板荡识诚臣”一句,知道的人就少了,与之相似的“板荡识忠臣”,一直以来,常常与“疾风知劲草”相匹配,到底是怎么回事?

「刨根问底」

出处一:《后汉演义》

《后汉演义》(第六十三回)有篇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动乱、社会动荡的文章:“见危授命,大义凛然,虽死且不朽矣!语云:‘板荡识忠臣!’信然!”

出处二:唐太宗李世民题诗《赠萧瑀》

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合谋杀害李世民不成,又向李渊诬陷。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力劝下,才打消了念头。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他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尽心辅导太子,李世民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诗于他,称赞他:“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词语解释」

1、“板荡”的意义

“板荡”一词典出《诗经’大雅》中的《板》与《荡》两篇。

旧说《板》、《荡》二诗皆讽刺周厉王无道。《毛诗·大雅·板序》中说:“《板》,凡伯刺厉王也。”《毛诗·大雅·荡序》:“《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

后世文人政客皆以《板》《荡》二诗篇名借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2、“诚臣”与忠臣”的不同。

“诚臣”不如“忠臣”,在意义与语感上更明了和直接,朗朗上口。

“板荡识忠臣”意谓在乱世中才能识得真正忠心的臣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意为只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中方才显示出忠臣的赤诚。

「历史文献」

1、《说岳全传·第三八回》有篇诗歌:“銮舆万里困胡尘,勇士勤王不顾身。自古疾风知劲草,由来板荡识忠臣。”

2、唐朝对“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之张巡、许远的赞誉。

张巡(708年-757年),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臣。安史之乱时,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

许远(709年—757年),字令威,杭州新城人,唐代名臣。历仕侍御史、睢阳太守。安禄山反,与张巡协力守城,外援不至,城陷被俘,不屈死。

《旧唐书》记载:「在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仍坚守不屈,所谓『板荡识忠臣』的道理,于此可见。」

3、扩廓帖木儿(蒙古语“青铁”)的故事。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扩廓帖木儿自山西退至甘肃,在沈儿峪被明军击败后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宣光二年(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明史演义》中有诗赞扩廓:“抗命称兵似逆伦,谁知板荡识忠臣。疾风劲草由来说,毕竟奇男自有真。”

「典型实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文天祥是“板荡识忠臣”的典型案例。

文天祥,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德祐元年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赴南剑州聚兵抗元。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元朝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于大都就义。

「相似语句」

1、“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语句出自南宋《名贤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家境贫困的家庭中的孩子更懂得孝的含义,为父母尽孝;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在国家混乱的时候,才能看得出来谁才是忠臣。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语句出自《论语·子罕第九》。雕,同“凋”。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雕,是指树木落叶。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中华民族历来对忠贞不贰的挣臣良将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他们都是在国难当头,敢于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看书解闷」唐太宗诗词中两句名言 一句你知 一句怕你不知?》,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太宗说了一句名言 做了一件事 给唐朝选拔官员定了基调

唐太宗说了一句名言 做了一件事 给唐朝选拔官员定了基调

...方面可是不拘一格。那么他说过哪两句与选拔人才有关的名言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科举制的前世渊源。西周时,血缘世袭;秦朝以前,采用的是世卿世禄,后来引入军功爵制;到了汉朝采用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地方...

2019-05-20 #经典句子

唐太宗的这3条经典语录 答对两条以上的 都是学霸级人才!

唐太宗的这3条经典语录 答对两条以上的 都是学霸级人才!

...语录,让后人感悟非常深。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警句千古留名,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吧。这句名言的由来是唐太宗跟魏征在船上讨论治国之道,唐太宗问魏征:隋朝是如何灭亡的。魏征答:人心之所向。唐太宗问魏征...

2017-06-08 #经典句子

唐太宗的一首唐诗 20个字写出帝王胸怀 前两句更是历来传颂

唐太宗的一首唐诗 20个字写出帝王胸怀 前两句更是历来传颂

...唐朝,可谓是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国家。这个皇帝也喜欢诗词创作,尤其是他创作的一首五言唐诗,全文只有20个字,却写出了帝王胸怀,尤其是诗歌的前两句,历来为人传颂。这首唐诗的题目是《赐萧瑀》,显然是一首赠予诗...

2018-08-16 #经典句子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四句名言 真千古一帝也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四句名言 真千古一帝也

「来源: |古文观止 ID:gwgz123」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是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毛泽东评价说:自古...

2023-08-25 #经典句子

129期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千古一帝之唐太宗诗句必赏

129期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千古一帝之唐太宗诗句必赏

↑↑↑ 敬请关注!分享诗词与经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场最美的相逢!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018-08-26 #经典句子

只因唐太宗的一句话 造就了贞观之治 造就了华夏巅峰时代

只因唐太宗的一句话 造就了贞观之治 造就了华夏巅峰时代

...要发展经济,要使社会安宁。唐太宗还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就是说,人们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见自己的穿戴是否整齐;用历史当镜子,作...

2023-11-13 #经典句子

唐太宗问:我死后 你怎么办?武则天答出一句话保住了性命

唐太宗问:我死后 你怎么办?武则天答出一句话保住了性命

...武则天14岁入宫封为才人,深得唐太宗喜爱。那时,民间不知怎地流传一句谶语:唐三世以后,当属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意思是唐朝经历三个皇帝后,一个姓武的女子将篡夺唐朝天下。这句话本是空穴来风,但传到唐太宗...

2023-12-07 #经典句子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8 唐太宗书碑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8 唐太宗书碑

...词一段,标题曰秀岳铭,盖据首句“岩岩秀岳”为题,并不知其为温泉铭。是潘师旦所见,已是残本。此真绛帖今存者已稀,清代南海吴荣光旧藏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吴氏曾摹入筠清馆帖,距绛帖又隔一尘矣。敦煌本温泉...

2016-09-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