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浅谈《论语》:孔子的伟大

时间:2012-09-0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初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初期。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开始成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碰撞使得学者们不断的去伪存真,各家学说也得以不断完善。这是中华文化最光辉、最灿烂的时期,完成了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大集成。

中华文化究竟在表达什么?我是抱着这样一个疑问来读书的。中华文化中,《论语》最难理解的书籍之一:它的每一句、每一章都容易理解,但是读过之后,发现它的内容太散乱了,以致转头就忘,想不明白它到底要表达什么?例如,传统观念认为《论语》的主体思想是“仁”,孔子也说他的主体思想是“仁”,但在《论语》里,关于“仁”的叙述并不多,只有寥寥几语,根本没有说清楚什么是“仁”。

为此,我曾长期思索,慢慢才明白,从书本上是理解不了《论语》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只有面对现实世界,才能理解《论语》,辨别其思想的优劣。

孔子为中国人建立了一整套的思想道德体系。这套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仁”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行仁,“忠恕”而已。孝者,仁之始也。

在教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张。

在政治,“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在志向,“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意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操守,“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方法论上:“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具有典型的人文情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具有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子不语:怪、力、乱、神。”“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等等。

当然,《论语》里也有其不足之处。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认为需要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符合“礼。”一件事情,先要去做,然后才可能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后,才需要约束自己。没有去做,哪里来的“克己”?至于“礼”,事实已经证明,也没有孔子所设想的那么大的作用。

孔子主张:“三年之丧。”作为普通人来说,家无三年之资,不劳动的话,生存都会存在问题,所以,这个主张不切实际的。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诛少正卯,是以言罪人,开启了文字狱的先例。这与《论语.尧曰篇》“不教而杀谓之虐”的观点相冲突。言论自由是天赋人权,以言论罪有其前提:违反法律。即传播法律明确规定禁止的言论才能依法治罪。

以现代观点来看,《论语》所表达的思想不是完美的,存在诸多不足。但在两千年前,孔子建立的这套思想道德体系要优于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也优于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家,就是与西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比,也是极为优秀的。孔子的人文情怀,他的操守,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至今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华大地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孔子不知道这些社会弊端吗?知道。但他很少去讥讽时弊,而是告诉人民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引导中国社会的前进。故此,做学问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如鲁迅、柏杨,面对社会弊端,于万马齐喑时,发出呐喊,以笔做刀,刺向黑暗与丑恶,以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这是勇者。另一个高更的层次,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为国人指引正确的道路。这是圣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指引中国两千余年,至今也不能磨灭其光辉,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当之无愧。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把文化话语权从王公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客观上实现了文化权力与政权权力的分离,这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上前进的,孔子的思想为中国人奠定了最坚固的一级阶梯。古老的思想火炬需要当代的人接过来,并发展下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浅谈《论语》:孔子的伟大》,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孔子传世经典《论语》前三句 竟被人误解几千年?浅析其中的秘密

孔子传世经典《论语》前三句 竟被人误解几千年?浅析其中的秘密

孔子传世经典《论语》有言在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的首段,也是全书的第一段话。众所周知,作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述的《论语...

2023-07-26 #经典句子

写《论语》 诵《论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师生缅怀万世之师孔子

写《论语》 诵《论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师生缅怀万世之师孔子

...该校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书写《论语》,吟诵《论语》,向新落成的孔子像献花,缅怀万世之师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新落成的孔子像前,七中实验学校的同学们整齐地朗诵着《论...

2009-02-12 #经典句子

吾爱吾师:论语里的孔子艺术形象

吾爱吾师:论语里的孔子艺术形象

...触摸他的内心。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是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们教学的答问记载,论语集合了孔子与弟子们的交流实录,是领悟体会孔子精神风貌的好资源。反复的阅读论语,反复的领悟论语的语句含义,反复的揣...

2023-08-05 #经典句子

读《论语》 走近孔子 天不生孔子 万古如长夜

读《论语》 走近孔子 天不生孔子 万古如长夜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

2012-03-16 #经典句子

圣人孔子祖孙三代都离婚 这样的家风 解释了论语的一大困惑

圣人孔子祖孙三代都离婚 这样的家风 解释了论语的一大困惑

...“丌官氏”的家族,关于这个丌官氏的说法,《史记》《论语》《左传》里都没有提到。这是在一本叫《孔子家语》里的书说的,但这本书现在基本被认定为一本伪造的书,出现在三国时代。尽管孔子夫人的具体名字,可能是伪...

2007-01-14 #经典句子

大家话经典|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读《孔子家语》有助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大家话经典|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读《孔子家语》有助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看到孔子研究院的成果中有《论语》和《孔子家语》,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接受闪电新闻独家专访时谈起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的...

2023-09-10 #经典句子

浅谈《论语》与人生

浅谈《论语》与人生

手捧《论语》,闭目静思,心之悸动,源于那经历千年而不衰的至理圣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留下了孔子及其弟子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论语》这部伟大经典也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历经千古芳华的浸染和淘洗,愈渐...

2023-09-20 #经典句子

孔子10句经典名句 望见中华文化的底色!

孔子10句经典名句 望见中华文化的底色!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1、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

2012-08-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