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十八世纪是英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开始繁荣的时期

时间:2012-08-14

约翰逊继承18世纪初艾迪生和斯梯尔的传统,肯定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以文学反映永恒人性为标准来衡量文学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1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引言

艾迪生和斯梯尔创办的《旁观者》倡导的道德行为规范在18世纪文化中影响很深。约翰逊继承18世纪初艾迪生和斯梯尔的传统,肯定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以“文学反映永恒人性”为标准来衡量文学。

悲剧通常是描写英雄或王公贵族的,但复辟时期开始出现描写一般人的悲剧,其中的代表作是托马斯·奥特维的《孤女》。这种以一个受难女性为中心的悲剧在18世纪早期很流行,代表作家是尼考拉斯·罗。他的《简·绍》取历史题材,描写女主角简·绍最初抛弃丈夫,做了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情妇,后受到惩罚,流落乞讨,死前向丈夫忏悔求恕。女性悲剧可以看作是感伤喜剧的反面,而一喜一悲正表现了性道德方面的双重标准:男性可以放荡后改过,女性则一失足即成千古恨。

18世纪早期悲剧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乔治·理娄的《伦敦商人》。乔治·班威尔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徒工,被妓女米尔沃德引诱堕落,先后偷窃雇主,残杀叔父,最后被送上绞架。该剧一出现就大获成功,以后也常在假日为徒工演出,以警告他们不可走邪路。这是第一部把工商业者日常生活搬上悲剧舞台的作品,当时被迅速译成法、德、荷等语言,受到莱辛和狄德罗等人的推崇。

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是18世纪早期英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他们在牛津大学是同学,后来在政治上同为辉格党支持者,且都曾当选国会议员,艾迪生官至副国务秘书。他们二人都是剧作家,艾迪生的《卡托》是表现理性主义者重义忘情的古典派悲剧杰作,当时获得极大成功。斯梯尔擅长喜剧,他的第一部喜剧《葬礼》描写一位贵族怎样揭露了不讲仁义道德的妻子。该剧在当时舞台文风转变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斯梯尔最成功的喜剧是《清醒的恋人》,描写比维尔怎样做一个好儿子、好朋友、和好恋人。尽管道德说教比较明显,但全剧仍妙趣横生。不过艾迪生和斯梯尔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还是创办杂志,尽管他们并不是英文杂志的首创者。第一份英文杂志是创刊于1692年的《君子报》。由于出版物审查法的废止,政治斗争的需要,印刷条件的改进,城市的发展,以及读者的增多,期刊事业在18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当时的重要文人几乎都创办过期刊。

笛福1704年创办《评论周报》,独立编辑近十年之久。斯威夫特在1710年至1711年间主编托利党喉舌《考察者》报,菲尔丁创办《战士》报、《考文特花园杂志》,斯摩莱特创办并主编《批评评论》,约翰逊创办《漫游者》,并曾在《环球纪事》主办《闲人》专栏。此外还有职业报人办的各种杂志如《君子杂志》、《每月评论》等等以及许多二、三流文人办的期刊。

但就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影响来看,艾迪生和斯梯尔创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是18世纪早期最有名的两份期刊,尤其是后者。《闲谈者》最初是斯梯尔创办的,开始带有报纸性质,刊登人们关心的国内外时事和诗歌戏剧等消息,并有一个号称“吾斋文”的专栏。后来这个专栏越来越突出,形成了朴素清新的风格。不久艾迪生入盟,同斯梯尔一同编辑,蒲柏、斯威夫特等文坛名流都曾在《闲谈者》撰文,斯威夫特的名诗(城市阵雨》和《晨曦》最初都发表在《闲谈者》上。

1711年1月,《闲谈者》停刊,两个月后艾迪生和斯梯尔合办的《旁观者》创刊,每日一期,登载一篇文章,绝大部分为艾迪生或斯梯尔所写。文章内容或议论社会生活,或评介作家作品,具有一定启蒙性质,尤其受到中产阶级读者欢迎。《旁观者》的文风影响了一代读者,对现代英语散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艾迪生评弥尔顿《失乐园》的文章是英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而他论想象的乐趣的文章在美学史上地位很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旁观者》塑造了以罗杰·德·考佛莱为中心的“旁观者俱乐部”,成员包括商人、军官、花花公子各色人等,性格鲜明,与一般小说中人物无异,因此可以说《旁观者》对早期小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塞缪尔·约翰逊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泰斗。他自幼聪慧好学,曾试把蒲柏的诗译成拉丁文。因家境贫寒,他在牛津大学只读了一年就被迫辍学,1737年,像许多同时代文人一样,约翰逊离开家乡到伦敦碰运气。他为《君子杂志》撰稿并做编辑工作。次年,他的第一部重要诗作《伦敦》发表,1744年发表《理查德·塞维芝先生传》,这是《英国诗人传》的先声。1747年他提出了词典编纂计划,但未获得应有的支持。

两年后他的代表诗作《人生希望多空幻》发表,这也是他第一次用真名发表作品。1750年他创办《漫游者》杂志,一为补充生计,二为词典编纂之外的消遣。1755年约翰逊的《英文辞典》终于问世,同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但他的经济状况并未得到改观,仍需为各种杂志撰稿来勉强维持生计。1759年他用一星期的晚间写出了哲理寓言小说《阿比西尼亚王子拉塞勒斯传》,以筹款为母亲支付殡殓所需。1762年,约翰逊终于结束了苦涩的生活,乔治王给了他每年300英镑的终身津贴。

次年他遇到鲍斯威尔,后者成了他出色的传记作者。是年冬,约翰逊同画家雷诺兹、伯克、哥尔德斯密斯等文学艺术界名流创立“俱乐部”,史称“文学俱乐部”。后期的主要著述有《英国诗人传)。约翰逊当时是英国文坛的无冕之王,即使今天看来他的贡献仍然是重要的和多方面的。他编的词典不仅在英语词典编辑上地位崇高,而且他所辑录的例句使这部书成了文学经典语录。作为18世纪古典主义讽刺文学的尾声,约翰逊的讽刺诗《伦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形象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文坛和社会的风貌。

《拉塞勒斯传》描写生活在“福谷”的阿比西尼亚王子拉塞勒斯不满足于“福谷”看似美满,实则无聊的生活,在哲人伊姆莱克的引导下,同妹妹一起逃出“福谷”,到外面世界去寻找幸福。结果却发现完美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人的本性决定人只能在变化中得到暂时的幸福。这一作品看起来是仓促之作,实际上是约翰逊对现实社会及人类本性长期思考的结晶。正因如此,这部寓言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与大约同时出版的伏尔泰的《老实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约翰逊的《英国诗人传》,介绍和评论了自弥尔顿以来的英国诗人,是英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评价诗人的著作,也可说是一部英国17、18世纪诗史或文学史。尽管约翰逊是古典主义者,并在很大程度上把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系统化,但他锐利的洞察力和真挚的人文主义情感却使他的文学批评摆脱了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他的《莎士比亚集序言》肯定莎士比亚在悲剧中加进喜剧因素,并为莎士比亚不遵守三一律辩护。《英国诗人传》注意材料的搜集和生活细节的叙述,对作品的评价见解精到,又是独具一格的传记文学。

约翰逊在当时英国文坛上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他那封犀利的《致切斯特菲尔德书》是标志文人摆脱对贵族“恩主”依赖的重要文献。他在各种杂志上发表了对时政和文坛现象的评论,对于当时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他对小说特点的分析就很有见地。约翰逊还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良师,许多年轻文人如哥尔德斯密斯都受到他的提携,他们的作品得到他的修改。还应该指出的是约翰逊实际上代表了文风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倾向。他的主要诗作继承古典主义传统,但他的散文作品,他对过去和当代诗人的评价,对理查逊等当代小说家的支持则表明他对文风转变的理解。

结语

18世纪中后期在文学史上也称约翰逊时代,因为在古典主义逐渐衰微的情况下,约翰逊仍然是坚守阵地的最主要作家。英国小说在这一时期形成第一次繁荣,出现了理查逊和菲尔丁争雄的局面,同时还涌现了斯摩莱特、斯特恩、麦肯兹及一批女小说家。在戏剧创作上主要有谢里丹和哥尔德斯密斯。诗歌方面有墓园派诗及模仿古人的诗作。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一时期是英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开始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伯克的《论美与崇高美》等重要著作,而约翰逊的《英国诗人传》更是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十八世纪是英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开始繁荣的时期》,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世界通简史: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诗歌小说

世界通简史: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诗歌小说

文化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广泛,科举制度的推行以及宗教的兴盛都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诗歌和词唐朝最负盛名的文学题材就是诗歌,唐朝诗歌的繁荣.文学的繁荣离不开...

2009-08-28 #经典句子

人民日报罕见开炮!痛批文艺界的恶俗现象!

人民日报罕见开炮!痛批文艺界的恶俗现象!

...天,中国的文学艺术无疑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沛时期。从数量上看,文艺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据各方面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小说类新书数量为4300多部,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电影526部,实现票房...

2016-09-06 #经典句子

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文学最独特、最令人着迷的一点是,虽然许多作者在六朝时期创立的游记体裁传统形式和结构中写作,但是他们可以不断地做出改变和调整,使之符合个人趣味和个人需求。”在接受《上海书评》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在中国...

2023-06-13 #经典句子

深度 | 新时代人民文艺的审美特征(朱鸿召)

深度 | 新时代人民文艺的审美特征(朱鸿召)

...为世界贡献出特殊的声响色彩和审美风范。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历史发展与时代感召都期待着广大文艺...

2013-04-17 #经典句子

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学 戏剧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学 戏剧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最好的一部。在文艺理论方面,锡德尼的贡献在伊丽莎白时期无人能比。尽管《诗辩》的某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关于戏剧的观点,存在局限性,但应看到,《诗辩》写作之时,莎士比亚、马娄等尚未成年,是锡德尼的戏剧观给他...

2012-01-25 #经典句子

春花 悄然开放在新时代青海文学的枝头

春花 悄然开放在新时代青海文学的枝头

...创造性思维、精神活动。在我们所描述的这个时期,青海文学批评的从业者们一方面密切追踪本土文学创作的发展状况,积极配合各级文联作协组织的文学活动,以推介、阐释、引导的方式为本土文学创作迈向新高度竭尽绵薄,...

2014-06-22 #经典句子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经典化建构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经典化建构

...外史》的节译本初现于1939年,随后40年间成为译介的重要时期。国内外出版的期刊杂志与中国文学作品选读类著述成为刊登节译文的主要阵地。葛传槼所译《儒林外史》第1回片段译文《学士的故事》(1939),刊载于美国芝加哥...

2013-03-11 #经典句子

张光芒等:《南京百年文学史》

张光芒等:《南京百年文学史》

...革命文学实践与新月派的“新格律诗”、“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同时存在,构成复杂的文学面貌。《南京地区的战争损失》(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3月)1937-1949为第三阶段,又可细分为1937-1945年汪伪时期和1945-1949年的国民政府还...

2019-10-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