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学 戏剧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时间:2012-01-25

培根的思想和人格是很复杂的;在他身上有一种顽强追求真理、为人类造福的强烈愿望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2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引言

锡德尼学识渊博,举止优雅,以英勇的绅士、政治家、军事家著称,其文学天才知者不多,因其作品大多写于政治上的失意期,主要为娱己,生前无一发表。培根的思想和人格是很复杂的;在他身上有一种顽强追求真理、为人类造福的强烈愿望。

菲立普·锡德尼诗人、文学评论家,生于肯特郡彭斯赫斯特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担任威尔士边区主管长官,并三次兼任爱尔兰总督。母亲是诺森伯兰公爵的女儿。锡德尼七岁开始学习意大利语、拉丁语、法语。1568年至1571年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学习。肄业后去剑桥大学受过短期教育,又去欧陆游学三年。1575年返英后他接替其父担任伊丽莎白一世的斟酒官,曾被女王任命为特使赴德吊唁国丧并试探德、英结盟反对天主教西班牙的可能性。由于禀报与德国联盟的可能性时过于乐观,以及反对女王与法国信奉天主教的安茹公爵结婚等缘故,锡德尼经历了一段仕途上的失意期。

1581年他成为国会议员,两年后封爵并成婚。1585年锡德尼的长女出世,由伊丽莎白女王担任教母,同年7月,他出任军需副大臣。11月,女王决定支持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战争,他又被任命为荷兰弗拉辛城总督。次年,在一场截击西班牙供应车的战斗中,锡德尼不畏敌众,三次冲锋,不幸腿部中弹,导致感染,不久去世,时年不足32岁。1587年2月16日,他的盛大葬礼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牛津、剑桥以及欧洲的学者出版纪念文集,英国诗人纷纷写诗凭吊,举国哀悼一个月。

长篇散文传奇《阿卡迪亚》是锡德尼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主要情节写爱恋帕梅拉和菲洛克莉娅的穆西多拉斯和派罗克利斯两位王子的冒险经历。初稿成于1580年,1583年至1584年间,作者对初稿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没能完成,故有旧、新两稿。旧《阿卡迪亚》约18万字,叙述较为平直,仿泰伦斯五幕喜剧的结构分为五部,其间有四段阿卡迪亚牧羊人的韵文插曲。作品继承田园诗传统,以大自然为背景,描写人企图驾驭命运的诸种努力,具体表现在男主角们对爱情问题的处理上。

作品的叙述者能客观地审视那些处理爱情问题的行为,语调中还不时透露出诙谐。新《阿卡迪亚》只修改了旧稿约一半的内容,但人物、思想、风格、情节复杂得多。1590年包含着旧稿材料的《阿卡迪亚》修订本出版,广受欢迎,1590年至1674年间共重印14版。鲍蒙特与弗莱彻的《丘比特的复仇》、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甚至18世纪理查逊的《帕美勒》和19世纪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等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卡迪亚》的影响。

锡德尼的重要文艺论文《诗辩》起因于斯蒂芬·高森在《骗人学校》中对文艺的指责。高森视“诗人、笛手、演员、小丑之流”为“国家的蛀虫”,哀叹现代诗歌已丧失其昔日赞美“杰出领袖的丰功伟绩”的功用,对世风起着可悲的影响。锡德尼在文中对现代诗人以及剧作家的多种问题也作了严肃的批评,但他认为不能因噎废食,指出柏拉图将诗人赶出共和国的主张实质上是要清除“滥用,而非东西本身”。他反对“诗歌是谎言之母”的观点,认为诗人不撒谎,因为他们并不假装他们所写的东西都属事实。

锡德尼赞同贺拉斯的观点,认为诗的功用在寓教于乐,并且认为诗人的教诲比哲学家的更具体、更有趣,比历史学家的更现实、更自由,所以诗人是更好的教师。如同先于他的文论家,锡德尼也将诗歌定义为模仿艺术,但他认为模仿的对象不在自然中,而在诗人的头脑里,写诗即是赋于思想以形式或形象。因此,诗人亦即虚构者,虚构亦即假设练习,诗人在“想象的天宫中漫游”,同时也在探索“圣意中的可能与必然”。锡德尼虽强调诗歌的教诲作用,但并不视之为唯一的功能。

《诗辩》虽针对高森对文艺的指责,但文中没有人身攻击。论文采用生动活泼的古典演说形式,始有轻松的幽默,终于热切的规劝。作者劝人爱诗的意向与诗歌劝人行善的议题交相辉映。锡德尼临终忏悔时说:“记得我从前曾沉溺于一件琐事,难以自拔。那就是我与里奇夫人的事。但我后来摆脱了它,很快又找到了快乐与安宁”。这正是他十四行诗组诗《爱星者与星星》中所描写的爱星者的经历。

1581年,锡德尼爱上了里奇勋爵的夫人佩内洛普·德弗罗。次年夏天,锡德尼写成组诗,描述了他当时的恋情,以及如何克制自己并决意献身事业的过程。组诗共有108首十四行诗和11首歌谣。前22首十四行诗表达的是爱情与诗歌的主题。自24号十四行诗起,诗中的“我”表示出为爱情宁可拒绝外部现实的倾向。31号至40号十四行诗探讨了这种爱情的本质,与有夫之妇恋爱的困境,以及想靠睡梦摆脱它的可能性。

从41号十四行诗起,爱星者的沉思被他对爱的实际感受所取代,“我”直接向星星诉说衷肠。自52号十四行诗至1号歌谣(歌谣往往以爱情经历表现社会事件),情欲进入了组诗,表现情欲的行为如欢娱、偷吻等在诗中得到描述,在描写约会的4号至9号歌谣中更得到直接表现。在这次约会中,爱星者倾吐爱慕,星星则断然拒绝。随后,组诗返回内心感受,如87号至92号十四行诗抒写的怅惘情绪;这时的爱星者转向内省,星星变得抽象。组诗结尾部分表现爱星者形影相吊,沉溺深思。这组诗1591年面世后,效仿者络绎不绝。

锡德尼重要特点首先当数其语言造诣。18世纪大文豪约翰逊在其第一部《英文辞典》中把锡德尼的作品选为摘引例句的最早文献并非无故。在词汇的丰富性、新颖性、灵活性等方面,莎士比亚也难以与之匹敌。如同乔叟的词汇,锡德尼的许多词汇如今已经习以为常,使人难以意识到他在使用词汇方面的创新和现代意识。锡德尼在体裁上的创新也不可低估。很难讲《阿卡迪亚》归属于小说、传奇、喜剧、英雄诗中的任何一类。他的《爱星者与星星》不仅是英国的第一部十四行诗组诗,就技巧的稳健性、语汇的丰富性、结构的精巧性而言,也是最好的一部。

在文艺理论方面,锡德尼的贡献在伊丽莎白时期无人能比。尽管《诗辩》的某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关于戏剧的观点,存在局限性,但应看到,《诗辩》写作之时,莎士比亚、马娄等尚未成年,是锡德尼的戏剧观给他们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英国戏剧经历了一个多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戏剧常被笼统地称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或者“英国伊丽莎白时期戏剧”。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散文作家,也是英国第一个提倡实验科学的思想家。他出身贵族,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印官。培根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当了律师,1584年被选入议会,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的亲信。十年之后埃塞克斯失宠,并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据说培根对他的叛卖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在詹姆士一世时期培根官居大理院院长,并受封为勋爵,但却终因受贿被罢免官职。为此蒲柏形容他是人类“最智慧,最聪敏,但最卑鄙的一个”。

事发后,他身败名裂,在乡间建造的宅院也被没收。然而,培根的思想和人格是很复杂的。在他身上有一种顽强追求真理、为人类造福的强烈愿望,这种高尚的追求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人格上的缺陷。培根在剑桥时期就注意到英国学界耽于争论却不务实的弊病,因此在30岁时他就宣称要搞宽泛的、有实用价值的科学,并且毕生寻求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提出了科学实验的概念。

培根一生,特别是后半生,撰写了许多著作和文章。他的作品分别用拉丁文和英文写成,内容含括很广,但主要是哲学及科学两大类别。最为知名的是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1620年的《新工具》,1627年的《新大西岛》和《随笔集》,后者搜集了他在1592年至1625年之间发表的散文,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品之一。

结语

斯宾塞的88首十四行诗组诗《爱情小诗》和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组诗是效仿锡德尼的代表作。从1576年在伦敦城外肖尔迪奇建立第一座大剧院算起,到1642年英国议会明令禁止公开上演戏剧为止,英国戏剧繁荣持续了66年,其中从16世纪80年代中叶到1625年詹姆士一世逝世的40年为最鼎盛时期。文学史家有时也采用一种更为精确的分期法,将其划分为“伊丽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学 戏剧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取消94岁生日庆祝 礼炮用英语表示为gun salute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取消94岁生日庆祝 礼炮用英语表示为gun salute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宣布取消自己94岁生日的庆祝,女王的这次生日将不会如往常一样有礼炮致敬,也不会以任何特殊方式来庆祝。伊丽莎白女王认为,在英国正应对疫情的关键时刻采取特殊措施来进行礼炮致敬“不合适”。伊丽...

2023-11-19 #经典句子

伊丽莎白·泰勒的30条经典语录

伊丽莎白·泰勒的30条经典语录

...子女,10个孙子女和4个曾孙子女。1999年,泰勒获得第52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终生成就奖。20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给她女爵士勋章,表彰她对电影事业以及慈善事业作出的非凡贡献。200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

2011-07-22 #经典句子

溥仪英文名叫亨利 婉容叫伊丽莎白?他一个比喻 让溥仪剪了辫子

溥仪英文名叫亨利 婉容叫伊丽莎白?他一个比喻 让溥仪剪了辫子

...滋润潇洒!1918年,在李鸿章次子李经迈等人的建议下,英国人庄士敦被聘请为溥仪的英语老师,从此也为溥仪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庄士敦去给溥仪当老师的时候,溥仪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顽皮的时候,枯燥无味的读...

2013-05-21 #经典句子

英格兰英语:从粗俗到优美

英格兰英语:从粗俗到优美

...到全球1600年》、译著《真实世界的纸牌屋》。16世纪初,英国文人用英语写作时通常都会以致歉开篇,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觉得英语是一种粗鄙、恶俗、野蛮的语言。16世纪末,英国文人用英语写作时,心中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笔...

2022-11-17 #经典句子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那是英国文学发展的高峰阶段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那是英国文学发展的高峰阶段

座落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上,有一个刻有墓碑的教堂,碑文是“看在主面上,请勿动我墓动者遭诅咒,保护受祝福。墓碑下面掩埋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土比亚(公元1564-1616)的遗骸。4月23日是他去...

2023-12-31 #经典句子

十八世纪是英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开始繁荣的时期

十八世纪是英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开始繁荣的时期

...人的推崇。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是18世纪早期英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他们在牛津大学是同学,后来在政治上同为辉格党支持者,且都曾当选国会议员,艾迪生官至副国务秘书。他们二人都是剧作家,艾迪生的《卡托》...

2012-08-14 #经典句子

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近,博雅人士的观察和反思才转向更自然的思想和文风。英国早期作家浸淫其间,表现出类似的特征。这种风格在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两朝繁荣昌盛,遗风余韵绵延甚久。这个岛国的学术复兴穿上了跟希腊罗马没落时期同样矫揉造...

2008-06-04 #经典句子

双云组合化身音乐剧王子 浪漫献唱德语第一音乐剧《伊丽莎白》

双云组合化身音乐剧王子 浪漫献唱德语第一音乐剧《伊丽莎白》

随着《声入人心》的赛事接近尾声,在昨晚刚刚结束的《声入人心》中,众望所归的“双云组合”再度赚足了“云次方女孩”的少女心,二人再度合体,演绎了经典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选段《我属于我自己》。“双云组合”...

2020-02-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