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古代的宴饮文化与宴饮诗 以及宴饮文化的溯源

时间:2011-03-10

由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于饮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2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民间常常会提到一句俗语,叫做“民以食为天”,说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的地位不可或缺。由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于饮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其中涉及到的食材以及调味料,何种餐具、何种器具也变得重要起来,人们甚至需要考虑吃饭时配合哪种音乐等。时间一长,简单的饮食就演化成了宴饮文化。

随之而来的是,在宴饮文化中,人们对饮食文化有着更进一步的要求。笙箫歌舞、琼浆玉液,与贵宾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气氛热烈的宴会现场。通常的宴饮,不仅包含“宴”和“饮”,更被看作一类社交方式,拥有较深的文化内涵。

一、宴饮礼仪

宴饮的对象、宴席档次与种类的不同,其菜点质量、数量、烹调水平有明显差异。形式在宴饮,实则在其他。宴请是古代交友、赏官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人交流感情、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朝廷的活动中,宴饮可称作极为重要的部分。春秋之时,朝廷上的礼节形式变化多样,同样地给宴饮礼仪带来很多形式的改变。在各个诸侯争霸的时候,往往过程中非常激烈,各诸侯以及官员们聚集在一起。他们用最恰当的语言为自己的国家或集团赢得政治优势,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因此,在传统宴席礼仪的基础上,乐师们的歌和诗被与会者的诗和愿望所取代。在外交场合,各国使节争奇斗艳、争强好胜,作诗抒发意志,断章取义,引经据典,尽显一代文人绅士的风采。

诗乐的意义不再是对周代先人的崇拜和赞美,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度的维护。诗歌独立于音乐之外,表现出文学的生动风采。它以自由活泼的姿态参与“礼”的阐释,承担着外交礼仪的神圣使命。

二、宴饮文化与宴饮诗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优美简洁、韵味通俗的文学形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从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来看,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历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春秋时期,宴饮多以诗歌活动来表现诗人的态度和意图。宴饮诗,顾名思义,是在宴席上作曲,或作为宴席音乐,或以宴席为主题。

《诗经》中的宴饮诗是指专门为天子、大臣、亲友聚会、宴请而写的诗歌。彼时,出于不同人之间有不同的认知,或可被叫做燕飨诗、宴飨诗,还有人叫做宴饮诗。

《仪礼·聘礼》云:“飨谓享,大牢以饮宾”,《说文·食部》云:“飨,乡人饮酒也”,飨的意思就是用盛大的礼仪来招待来宾,一般说的是天子设的宴会,有吃有喝;《礼记·王制》云:“燕以示慈惠,故在于寝也”,燕的意思一般是说这种宴会不算正式,多数情况下是请亲戚好友,氛围较为轻松。

跟祭祀诗有相似之处的是宴饮诗,其数目比起情诗较少,一般在战争和农业上应用比较多。宴饮有的是政治性的活动,反映这类活动的诗往往具有改善君臣关系或外交关系的政治内容;有的是朋友间的宴集,因这种宴集所作的诗则具有交际的内容;有的是为了借酒助兴或借酒消愁,这类的饮酒诗具有抒发性情的内容。在周朝的时候,这种宴请的仪式很受重视。

最早开始用来刻画这种宴饮仪式的文学作品包括:大雅中的《鬼鹭》、《既醉》、《行苇》,以及《周颂·丝衣》,这些诗多与祭祀有关。如《假乐》、《周颂·丝衣》,不光写祭祀的场景,还会提到喝酒。

《大雅》中另外一些跟描述的是史宴,比如其中的《鬼鹭》、《既醉》。再后来,一些宴饮诗经过了发酵和丰富,与各大重要仪式紧密相关。按照朱熹的文章来看,《假乐》记录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场面;《行苇》应该是用来宴请族人后用的,一般在祭祀仪式之后安排。

相比起早期的宴饮诗,后期已经以轻松为主,多为活泼上口,庄严或者雅致倒是其次。查到有记载的《小雅》里,宴饮诗也被多次提到,小雅里一共是有14篇相关的文章。

列举出来便是《伐木》、《寥萧》、《皇皇者华》、《鹿鸣》、《常棣》、《四牡》、《彤弓》、《鱼丽》、《湛露》、《天保》、《崇丘》、《南山有台》、《南有嘉鱼》、《青青者羲》。前者则庄严肃穆充满宗教气息的祈祷场景,后者则充满世俗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温暖。

《小雅》宴饮诗中反映出大量宴请的原因,是因为周代统治者举办宴席,或是为了巩固宗族之间的亲情关系,或是增进君臣之间的情感互动。可以说这是国家的政治需求要求的,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礼乐制度一直在进步和完整。礼乐制度越是发展,就越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春秋时期的诗歌大多载于《左传》。鲁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以国君之礼重享重耳,这是《左传》中第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事件。“赋诗赠答,《春秋》始此。”

周朝的时候,燕飨是在礼仪里必备的,根据宴席的内容,宴饮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祭祀宴席的生活;而另外一种类别就是指普通宴席。宴饮诗的作者大多是参与宴会的贵族所做,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情感和价值观。

从形式上讲,宴饮文化展示了周人的整体面貌;从内在本质上看,宴饮诗的产生是周人政治道德意识的需要。严格说,飨燕之礼实际就是君主维护统治的一种社交手段。

三、宴饮文化溯源

饮食可以说在生活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基础保障,更是生存和生活的根本。有人类的地方必然奉饮食的地位很高。由于夏朝历史悠久,很难全面了解其饮食。《墨子·非乐》载夏启“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不过这些大都由后人杜撰而来,今已难辨其真伪。

《夏小正》在夏朝的时候被用来指导大家做一些农业生产和生活,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立法,也侧面反映出农业的发展极其重要。酒是用粮食酿制的,这也证明了当时粮食生产比较发达。

作为饮食文化的一种,饮酒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谁都必须遵守的礼节,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是,在重要的场合不遵守的话,会有混沌的嫌疑,因为喝多了无法控制自己,容易混乱,所以说树立饮酒礼仪是很重要的。

商朝的文化更加发达,在饮食方面最甚。不仅在甲骨文上能找到“肉、羹”等文字,代表了加工水平,还有“来、粟、麦、黍、稻禾、”等代表农作物,“羊、犬、马、牛、豕”等动物的文字,同时,还可以根据甲骨文上的“囿”“圃”等文字推断,那时也已经有很多蔬菜和水果出现。

“食器雕琢,觞酌刻镂”,《韩非子·十过》里面有记录,出土的商朝器物中很多能反映文物背后的文化背景,其中酒具和饮具上复杂好看的纹饰就是最好的证据。那时候,饮食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求以外,更能彰显那时候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

到了周朝,饮食和礼节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了,而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因为这时候“礼”已经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了。第一,宴会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活动中很重要的部分,例如冠礼、投壶礼、婚礼、射礼、祭祀、接待等。《正如《小雅·宾之初筵》中描写的内容相似。

对婚礼的记录,在《昏礼》中有记载,对大射礼仪的记载,从《仪礼·大射礼》便能得到。《仪礼·士冠礼》里有“醴宾”,描述了当时行冠礼是热闹宴请饮酒的场景,同样,在《礼记·冠义》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第二,周朝崇尚宗法,因此把饮食作为一个政治上的重要手段。《诗经·大雅·公刘》中记载着“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周朝的宴饮礼仪主要还是为了维护秩序,规范制度,或者作为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真正物质需求的作用很小。

饮食还能是君主地位的象征。《小雅·頍弁》里面记载有一句话:“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小雅·常棣》里面也有“兄弟既具,和乐且孺”,这些其实是表现出了君主之间其乐融融的氛围,在宴会当中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小雅·湛露》中有一段是讲“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还讲到风草跟诸侯的姓一样“载之言则也。考,成也。”这是说同姓或者庶人之间更是可以通过酒文化来形成规矩,表示不同阶级和待遇。

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指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和食用方法。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逐渐形成了以谷物为主食,其他肉类、蔬菜、水果为辅食,茶和酒为饮料的饮食结构。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饮食文化是指社会分工及其组织形态、价值观、流通体系、道德风格、习惯,以及食品材料的生产、加工和饮食的艺术形态。

四、总结

总体而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具有高品味、多角度、深层次、广博视野的悠久地域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长时间生活生产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在食材的开发、餐具的进化、食物的调节、营养和保健,以及饮食的美学等方面,创造、积累和影响着邻国和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古代的宴饮文化与宴饮诗 以及宴饮文化的溯源》,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饮食文化:黄河三角洲宴饮中的“座位”之礼

饮食文化:黄河三角洲宴饮中的“座位”之礼

...外在表现,现代则是分清长幼、主次的表象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倡导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新时代的座位之礼,主要表现在子女对父母,下属对上司,少小对尊长的一种自觉的尊重与恭敬。黄河三角洲民间席位安排有两种...

2019-12-08 #经典句子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丨探析《红楼梦》的传统宴饮文化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丨探析《红楼梦》的传统宴饮文化

...理也好,都是较为抽象的。但是,这部巨著所反映的宴饮文化却是非常贴近人们生活的。在《红楼梦》中,宴饮经常出现且名目繁多,在每一场宴饮中不仅仅伴随着不同的人物与情节,并在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中国文化。因此,通...

2007-12-12 #经典句子

黄河岸边万物生:母亲河畔的中华文化溯源

黄河岸边万物生:母亲河畔的中华文化溯源

...几千年来的辉煌历史她流经九个省(区)沿途留下了河套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宛如一串璀璨珍珠今天,我们不妨以盘点沿黄九省(区)文物珍品的形式来领略她在历史长河中所孕育出的瑰丽文化青海HUA...

2024-01-18 #经典句子

溯源造句和解释

溯源造句和解释

...法转向正本溯源抓监管。7、探本溯源,记者见识了烟台文化惠民的大手笔。8、追本溯源,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9、他们追根溯源回到阿尔及利亚和法国对抗,但他们已经发展到整个欧洲。10、选择了几条今...

2023-06-19 #经典句子

溯源池盐文化 讲好盐池故事

溯源池盐文化 讲好盐池故事

...指出,晋南这块“曾保留远至7000年前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古河东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沛、物产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古代华夏先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2023-12-25 #经典句子

汴梁文化|包公文化传千载 青天故里话传承

汴梁文化|包公文化传千载 青天故里话传承

...生地和成名地,开封、合肥、肇庆三市,近年来围绕包公文化互动频繁。三市不断从加强学术研讨、交流分享经验、推动成果共享、促进人才交流、共创文化品牌等方面,将交流合作具体化、制度化,推动了三地包公廉政文化研...

2023-06-21 #经典句子

3名留学生伦敦摆摊卖汉服 不为赚钱只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3名留学生伦敦摆摊卖汉服 不为赚钱只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也呼吁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加入到推广汉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此事一经传播,便引发了很多热议:有些人认为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一些人则持不同看法。一部分认为:所谓的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没什么关...

2008-08-20 #经典句子

《中国话》:感受汉语言魅力 探究文字演变 解密传统文化密码

《中国话》:感受汉语言魅力 探究文字演变 解密传统文化密码

1、拒绝字母缩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重新审视汉字历史文化上彊村民在他编撰的《宋词三百首》中说到:“汉字是艺术的文字,每个字都像一座山,当中有着丰富的蕴含。”是的,汉语言文字就像一串串流动的音符,能够让人...

2023-08-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