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 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时间:2010-09-08

他本来够郁闷了,偏偏就有人那壶不开掂那一壶,问他为什么不从政?一般人认为,从政就是当官,治国理政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孔子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一生都在寻找从政的机会,想通过从政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做官不成,就周游列国去寻求机会,然而没有诸侯让他参政。他本来够郁闷了,偏偏就有人那壶不开掂那一壶,问他为什么不从政?

一般人认为,从政就是当官,治国理政。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好像只有被国家重用做了大官,才算人生成功圆满,否则,做人就是失败的。

孔子积极想从政,不是因为他官瘾大,是个官迷,而是为了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因为只有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才可能拥有更多可支配的社会资源,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如果没有体制内的资源,是完成不了这个理想。

孔子的一生积极追求政治,从来没有远离过政治。年少时,做季氏的家臣,虽然只是很小的职位,他尽职尽责。51岁时任中都宰,52岁时升小司空,后又升大司寇摄相事,使鲁国大治,这正是孔子施行自己政治主张的结果。

于是,孔子雄心勃勃大刀阔斧进行政治改革,通过“堕三都”来削弱把持鲁国朝政大权的权臣势力,从而与他们结怨。孔子对鲁国君臣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十分失望,55岁愤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卫、曹、宋、陈、蔡、楚等诸侯国,每到一个诸侯国必闻其政,曾得到个别诸侯的赏识,但他政治主张与急功近利的当政者政见相佐,始终没有人任用他。

孔子也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鲁国权臣的家臣阳虎、公山不狃等人先后请孔子出仕,都被孔子拒绝了。因为这些人都是僭越礼制,名不正,言不顺。孔子曾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政治主张不同,就不能共同谋事。如果为了做官而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宁可不做官。凭他的社会名望,他稍微妥协一下,做官也是轻而易举的。

孔子从政为官的时间很短暂,寻求机会却四处碰壁,可以说从政是孔子无法言说的痛。他不去做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就是他不愿意放弃原则。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从政为官时,他是一言难尽其中的曲折,只好避重就轻地引用了《尚书》的话作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段话的意思是,《尚书》中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施展到政治上也是参与政治,这难道不是从政吗?

孔子的回答好像牛头不对马嘴,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在古代,孝是最大的政治。

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家国同构,家是缩小的国,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家庭管理与治理国家的原理是相通的,长辈就像上级,兄弟姐妹就像同事,儿孙就像下属。一个要从政的人,首先要把家庭管理好。不能治家,何能治国?

儒家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孝是对母父的敬爱之情,纵的要求;悌是对兄长的敬爱之情,是横的规范,一纵一横,为人间的道德秩序编织了经纬网。在家为孝,出门为忠,孝与忠君爱国是相连的。所以,孝不是家事,而国家的大事。

孔子终始把孝放在重要位置,他拒绝阳虎、公山不狃,是因为他们不忠;“堕三都”也是为了促使三桓回归于忠君;孔子为了避免与国君闹得两败俱伤,从鲁国出走,使自己陷于不忠的境地。

当有人问孔子为何不从政时,他引用《国语》中的话来回答,既是自嘲,也是暗示提问的人,他虽然没有做官,但他所做的一切都与从政有关,与从政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孔子来说,从政仅仅是他施行政治主张的一个手段,如果自己的政治得以实施,从不从政又如何?

孔子明白,出将入相是要有机缘的,讲求天时,如果没有机缘为官从政,他就顺应天命,不强求从政,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影响政治。

他通过创办私学,把自己的政治思想灌输给那些更多有机缘为官从政的人,影响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和治国之策,通过他们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与从政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孔子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社会精英,弟子3000多人,成名72人。他的学生散落在各个行业,对整个社会礼俗和政治风气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封建几千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传统基因。孔子被后世的君王不断地加冕,被称为“素王”,也就是无冕之王。

#孔子这些事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为政篇》:

【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做官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中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施展、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难道不是从政吗?”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孔子也有被人戳痛的时候 他是如何化解尴尬的?》,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12则 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讲仁爱 同样也讲武事

《论语》12则 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讲仁爱 同样也讲武事

...主张对外侵略,武事只是用来保卫自己的。参考文献:《论语·子路》【飞仙时空】传播儒道佛国学传统文化。

2016-11-07 #经典句子

孔子最照亮人生的一句话 《论语》最靠谱的十五字诀 读懂了 你绝对不枉此生

孔子最照亮人生的一句话 《论语》最靠谱的十五字诀 读懂了 你绝对不枉此生

...里面感谢圣人孔子,孔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论语》总共有20篇,每一篇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内涵,都教会我们处人处世的道理,牢记《论语》所阐述的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

2009-08-20 #经典句子

崇拜孔子而读《论语》 却被真性情的子路吸了粉

崇拜孔子而读《论语》 却被真性情的子路吸了粉

...和头像就知道老向是个孔粉了!怀着对孔子的崇敬去读《论语》,没料到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我被可爱的、真性情的子路,吸粉了!孔子当然有千般好,博学、智慧、有原则、心怀天下,可是子路的性情太突出、太有个性了,让...

2023-12-11 #经典句子

论语:论语:作为诗人的孔子 哲人的孔子 政治家的孔子第二篇

论语:论语:作为诗人的孔子 哲人的孔子 政治家的孔子第二篇

...不舍昼夜这一句话我们说也是雷雨里面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论语里面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句子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读过雷雨,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经常会脱口而出讲出一些论语中的句子,这说明什么?说...

2023-10-13 #经典句子

论语的作者是谁:不是孔子 是孔子的弟子的弟子 这是怎么回事

论语的作者是谁:不是孔子 是孔子的弟子的弟子 这是怎么回事

论语的作者是谁,是孔子吗?不是,为什么,因为论语是孔子讲课教授学生的课堂实录,这样论语就相当于是一部课堂笔记,这个课堂笔记的记载者不是孔子本人,那么是谁呢,是孔子的弟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的弟子,孔子弟...

2023-08-05 #经典句子

读《论语》 走近孔子 天不生孔子 万古如长夜

读《论语》 走近孔子 天不生孔子 万古如长夜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

2012-03-16 #经典句子

大家话经典|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读《孔子家语》有助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大家话经典|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读《孔子家语》有助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看到孔子研究院的成果中有《论语》和《孔子家语》,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接受闪电新闻独家专访时谈起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的...

2023-09-10 #经典句子

孔子也吐槽 为何无人怼?一文读懂中国历代“吐槽王”的流行套路

孔子也吐槽 为何无人怼?一文读懂中国历代“吐槽王”的流行套路

...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这是《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内容。意思是,孔子说,大道不行,我就乘木排漂流四海,只有子路会跟着我吧?子路非常高兴,没想到孔子还有下半句:子路比我胆肥,此外没啥...

2023-10-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