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成年再读《桃花源记》:向往世外桃源的美文 细思下成“鬼”故事

时间:2010-07-17

那么您还会背吗?很遗憾,我已经把课本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语文老师,对此,我是很惭愧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篇课文,让当年的我很是向往陶渊明为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文|飞鱼说史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初二下学期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需要全文背诵的课文。

那么您还会背吗?

很遗憾,我已经把课本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语文老师,对此,我是很惭愧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篇课文,让当年的我很是向往陶渊明为读者构造的“世外桃源”。

不过前几日,已经成年的我再次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却发现了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这篇向往世外桃源的美文,也在细思下变成了一篇绝佳的“鬼”故事。

陶渊明的这篇美文,到底有多么诡异呢,我们一起来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本文的开篇已经把这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向读者做了交代,而诡异也正是从这里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这位武陵人是以捕鱼为业的,这也就是说,在这片水域中,他早已经很是熟悉了,哪地方有鱼,哪地方水深,他都是再也清晰不过了,而陶渊明一个“忽”字,则把这位武陵人连带着读者一起带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这也就是说,这片桃花林是突然凭空出现的,并不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不然即便是划的船再远,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也不可能在水中迷了方向,这可是捕鱼人的大忌。

当然也可能是真的迷了方向,而迷的原因则是桃花源中的人,故意给这位渔人设下的“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武陵人“迷”了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陶渊明是怎么形容这桃花源的外围的呢,上面的引用就是,在一座山上,有一个小的洞口,而洞口还隐隐约约放着光。

一般的山洞都是里面黑的,而这个山洞却有光,这里已经开始在为接下来的不寻常造势了,看见了一个山洞里面还有光,自然会继续吸引这位打渔人,如果是我,我也会去一探究竟,万一里面是宝藏,这一辈子就不用打渔了。

山洞的口很小,仅仅能通过一个人,但是为了一探究竟,打渔人自然不能止步,于是继续往前走,结果仅仅走了十步,就忽然开朗,接下来桃花源就出现在了这位打渔人的面前。

看到这里很多人,并未察觉出异常,但细思极恐,因为这一山洞像极了古墓,而山洞的入口则就是古墓门口矗立的墓碑,这也就是说,打渔人很可能进入了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墓之中,从这时候开始,“鬼故事”也正式上演了。

我们接着继续看。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根据下文,我们可以得知,桃花源中的人,是自秦朝之后就到此避乱的人,而到晋太元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六百年,但是这里面人的穿着却和桃花源之外的人穿着都一样。

五六百年的时间,穿衣文化早就发生了改变,无论如何在常理下,这群人的穿着都不可能和外界的人一样,这是陶渊明无疑中出现的错误?

其实不见得,在我看来,这正是陶渊明所强调的,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这些人穿的衣服,或许正是外界人“烧”给他们的,所以他们才会看起来和外界的人,没有任何异样。

这位打渔人在桃花源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一家挨着一家做客,又是喝酒又是吃肉,日子过得好不快乐,作为一个打渔出生的穷苦人,这样的日子,人人都想过,可是陶渊明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连续强调了两次:

要回家。

而最终这位渔人享乐了一番之后,还是离开了,为何这位渔人能够抵挡住诱惑?或许只有他看清了这个世界并不真实才能解释,不然他就会一直在里面呆着不出去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打渔人出去之前,桃花源中的人还为渔人进行了欢送会,还重点强调了不要把这里面发生的事情给外面的人说,这里面的人为何会有这种担忧,这不免让人想到了以前发生过类似事件,而桃花源里的人还吃了大亏。

打渔人出去了,可是他却不顾桃花源中民众的警告,还沿途留下了记号,这也就是说,从打渔人坚持出来之时,他就已经做好了要把这地方公布于众的打算。

众乐乐不如独乐乐,打渔人为何想要这样做呢,细思之下,此地让打渔人害怕了,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打渔人出了桃花源,就向当地太守告了密,可是这群人沿着打渔人留下的标记,却没有找到这地,而南阳的一位大隐士听说之后也去找,结果直到死也没能如愿。

这就说明了,桃花源的人从打渔人出去之后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就好似世间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一个绝佳的“鬼故事”吗?

众所周知,陶渊明最爱的花是菊花,而不是桃花,为何陶渊明非要构思出桃花源,而不是梨花或者杏花源呢,这是因为桃树有着其它树木不具备的特性,就是镇邪,虽然这是人们赋予它的“本事”,但是也是人们所普遍这样认识的。

所以,陶渊明构造桃花源的故事,则更加诡异了,一面充斥着各种细思极恐的细节,一面又以桃花源为题,这两者的相互结合,不正是说明了陶渊明的内心,对于桃花源也是极为忌惮的吗?

成年再读《桃花源记》,或许正是因为没有学生时代的单纯,想事情过于复杂,才将向往世外桃源的美文,想象成了细思极恐的“鬼”故事。

本文只是单纯对《桃花源记》中的不合理进行自我分析和臆断,各位看官,有没有同感的呢?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成年再读《桃花源记》:向往世外桃源的美文 细思下成“鬼”故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美文】寻找桃花源

【美文】寻找桃花源

...疯起来,比我们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啊。陶渊明这篇《桃花源记》与其说是他凭空想象、心中向往的理想社会,还不如说是他自己的一次旅途见闻,运用了合理的想象和艺术的夸张,并用第三人称的记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008-12-17 #经典句子

耽美文推荐!不慎穿回过去 未来老公刚成年 还不是帝国的大元帅

耽美文推荐!不慎穿回过去 未来老公刚成年 还不是帝国的大元帅

这几篇也是粉丝留言推荐的。我现在超喜欢看下面的留言,搜罗了不少还没有看过的小说。毕竟网站挺多的,但是我基本就看晋江的,所以有一些没有看过,也谢谢大家推荐噢!下面的我基本都有看过评价和简介才推荐的,感觉...

2023-05-04 #经典句子

这10句诗很美 但细思极恐!比如: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10句诗很美 但细思极恐!比如: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在晚上的时候,相约讲起了鬼故事,你有没有试过?《桃花源记》最后一篇,当属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都以为渔人到了一处世外桃源,但为什么渔人在有标记的情况下回不去了呢?后来人再次寻找桃花源,为什么疯掉...

2017-10-31 #经典句子

成年人受益一生的三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成年人受益一生的三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者:知晓话题:#闪光时刻##情感##美文#关注:@用心说 读故事,悟人生,感真情...

2022-12-04 #经典句子

成年人的悲哀 读不懂鲁迅才叫幸福 那些扎心的经典语录

成年人的悲哀 读不懂鲁迅才叫幸福 那些扎心的经典语录

...而已集·小杂感》这是几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如今,再读鲁迅,早已潸然泪下。

2020-09-02 #经典句子

一位百岁老者讲的一些话 句句精辟 值得一读再读!美文!

一位百岁老者讲的一些话 句句精辟 值得一读再读!美文!

一位百岁老者讲的一些话,句句精辟,值得一读再读!美文!做人,要像一杯水。无色则纯,只要心里清澈,世事皆易;无味则淡,只要心里明了,万物皆空;无欲则刚,只要心里释然,一切皆无。人生,看透不如看淡。人生很...

2019-08-12 #经典句子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书写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书写

...该像鸟儿回归山林那样,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园,建设像《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质朴本真的美好世界。这样的自我理解,才只是为深层次理解所做的准备性工作。如果把诗歌放进更大的背景,会产生另外的理解。我们不能深刻理...

2023-05-01 #经典句子

文体省净 笃意真古——《桃花源记》赏读

文体省净 笃意真古——《桃花源记》赏读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原为《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作者在诗中叙说了桃花源人的历史、风俗和恬静的生活,抒发了对“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024-01-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