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秦观千古名句 王国维讥为“皮相” 苏轼大爱 题于扇面

时间:2007-05-10

秦观千古名句,王国维讥为皮相,苏轼大爱,题于扇面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郴州的秦观写了一首词: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秦观千古名句,王国维讥为“皮相”,苏轼大爱,题于扇面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郴州的秦观写了一首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成为秦观的代表作之一,极为苏轼赏爱,最后两句甚至被苏轼题于扇面,随时吟诵,这样的喜爱,于苏轼是极为少见的,为什么一首失意之作能得到苏轼如此的激赏?

1.两人命运相似,文学上又惺惺相惜,最容易引起共情

世人都知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为师徒,但两人更是挚友、知己,文学上的知音。早在熙宁十年(公元1078年),29岁的秦观就拜访了41岁的苏轼,两人一见如故。秦观写《黄楼赋》,苏轼直接称为“屈、宋才”,丝毫不吝赞叹之词。这成为后世认识秦观的公允之论。

秦观入仕,也得力于苏轼的大力推荐。30多岁的秦观历经两次科考,两次名落孙山,心灰意冷,苏轼对他的宽慰鼓励不止停留在口头上,不仅亲自拜会王安石大赞其人品才学,还在《上荆公书》中一再大发感慨:才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等辈,实不易得,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果然,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秦观就中了进士,也就是在这一年,苏式的命运迎来逆转,一年内连升四级,秦观也跟着一路顺遂,扶摇直上。

但随着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的到来,秦观的贬谪生涯开始了。此时的秦观已经45岁,人生只剩最后的六年,却是不断遭贬的六年,这与苏轼晚年的经历如出一辙。

同样的晚年,类似的命运,一个在广东雷州,一个在海南岛儋州,一海之隔的两个人,只有书信往来,彼此慰藉。晚年的遭遇让两人走得更近,见秦观失意之词,苏轼能不动容?

2.词本身的寄慨与艺术魅力打动了苏轼

作为一首政治失意词,秦观写尽了凄惶与苦闷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此词,“则变而凄厉矣”。可谓一词中的。

整首词哀婉凄绝,却又造境优美,十分醇雅。

上片表达一种迷惘与无助的哀泣。起首两句已是工绝,八字而四意象,亦真亦幻,朦胧优美,而内心凄迷可见。“楼台”、“津渡”就像桃花源一样无处可寻,怎么办呢?寻找之中,词人只发觉“孤馆”、“春寒”、“杜鹃”、“斜阳”,无一不是凄凉,无一不使人神伤,词人通过绵密的意象渲染了一种几乎极致的凄清幽冷的氛围。

故写到下阕,虽有友人来信安慰,却也无济于事,反而陡增烦恼,一个“恨”字,词人的凄厉之色已经由哀泣转为哀号,心绪之惨淡已达顶点。

全词三处用典(“桃花源”、“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典典精粹,大大丰富了词的内蕴,“失”、“迷”、“望断”、“可堪”、“幸自”等词的运用,也加强了表达效果,显示出词人善于锤炼字句的功力,结尾两句的出彩,更是被人推为千古绝唱,诗家所谓“无理而妙”者。

关于“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说法,起码可以有以下五种解释:

一种认为是怀乡思归。郴江有郴山,我有家乡,我不能呆在家乡是因为遭贬,郴江又为什么不绕着郴山,却偏要向着潇湘流呢?

一种是认为郴江既可以绕郴山,又可以流向潇湘,它是自由的,而我却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得自主,命运总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种认为郴江代指自己,郴山代指朝廷,潇湘代指党争,说自己能考上功名,为朝廷做点事挺好的呀,怎么就卷入政治漩涡了呢?

一种认为虽然自己被贬,却还有郴江山水相伴,可是郴江水却为什么要弃我而去呢?

另外一种,我认为,词人写到此处似乎陷入了一种沉思、反思,以郴江山水为喻,只表达一种自己似有所悟,又无所悟的状态。正如他的开篇如此朦胧一般,不必细究。

正因为词人写活了郴江山水,两句话融入了太多心境与经历,而不单单是迁谪之感,故能赢得苏轼及后世广为推重。

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讥讽东坡“赏其后二语,尤为皮相”,未免太过自信。不能因为自己喜欢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说别人品位差。这也从侧面反证了这首词的魅力,可圈可点处多,诗家们才会有不同的喜好点。

3.苏轼书“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于扇面,有表达愧疚和纪念之意

苏轼书词于扇面,正是惊闻秦观突世之时,而词早在三年前已作,其纪念意义不言自明。

纵观一生,秦观可谓成也苏轼,败也苏轼,因苏轼而步入仕途,而青云直上,晚年也因苏轼牵连一贬再贬,直至客死他乡。苏轼当然知道,秦观的不幸与自己有关。而至始至终,秦观没有一句抱怨,且至死追随苏轼,虽然屡受打击,两人却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贬谪而生嫌隙,反而成为彼此的取暖之源,互相劝勉。

秦观小苏轼12岁,竟先于苏轼一年去世,苏轼当时惊状,在他的《与欧阳晦夫书》中提到:“闻少游恶耗,两日为之食不下”,又极为哀痛道“少游卒于道路,哀哉!痛哉!世岂复有斯人乎? ”

除了悲痛,这里面肯定夹杂了愧疚之情。“苏门四学士”,只有秦观走得最早,又是苏轼最得意和偏爱的门生,晚年的命运又紧密相连,苏轼的那份心痛和自责是可以想见的。

于是书“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于扇面,以示哀悼与纪念,并题跋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这一句题跋,配上秦观的诗词、米芾(fú)的书法,成为“三绝碑”的由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秦观千古名句 王国维讥为“皮相” 苏轼大爱 题于扇面》,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所写 词中有一句备受苏轼欣赏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所写 词中有一句备受苏轼欣赏

...的愁情身感实受,所以便容易引起他的共鸣。清末词论家王国维却与苏轼见解不同,他更欣赏上片歇拍二句,他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2023-11-13 #经典句子

秦观的一首词 苏轼大爱其中2句 但他说的2句话更让人感慨

秦观的一首词 苏轼大爱其中2句 但他说的2句话更让人感慨

...分天边传来杜鹃的啼鸣,又如何让人承受得住?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秦观这2句为“有我之境”,又说秦观词境“最为凄婉”,此2句则已由凄婉“变而凄厉矣”,这句话用来给“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为秦观悲惨...

2015-08-06 #经典句子

秦观晚年写的一首词 句句流露出心酸无奈 连苏轼读后都伤感不已

秦观晚年写的一首词 句句流露出心酸无奈 连苏轼读后都伤感不已

...怎么受得了?何况又值夕阳西下,传来杜鹃的声声哀鸣。王国维曾评价这两句为“有我之境”,意境凄厉,写尽了词人的断肠之情。一直觉得“杜鹃”这样的鸟名比起乌鸦、喜鹊来得讨喜,只是无数词人笔下的杜鹃却成了哀伤的...

2023-07-11 #经典句子

秦观如泣如诉的一首《如梦令》 用字巧妙 句句打动人心

秦观如泣如诉的一首《如梦令》 用字巧妙 句句打动人心

...作,其中一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被王国维先生评为“凄厉”,可见那段时间秦观的心境有多么悲凉。下面这首小词《如梦令》,也是写于郴阳道中,词中的凄凉寂寞之情,倦于旅途的劳累之感,全都深刻地...

2023-09-02 #经典句子

秦观为何被称为“千古伤心人”?这首词句句断肠 读完就懂了!

秦观为何被称为“千古伤心人”?这首词句句断肠 读完就懂了!

...深的精神,有没有对人生的态度,如若有那就是好词,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就说欧阳修、秦观这样的词人,虽然写的都是艳俗的事情,但他们的词有精神,...

2023-09-28 #经典句子

秦观的一首怀古词 抒发词人思乡之情 内含千古名句!

秦观的一首怀古词 抒发词人思乡之情 内含千古名句!

...”感情相比,幽婉而凝重地表现出词人凄苦郁闷的感情。王国维评价“少游词境,最为深婉”,不为过也。

2018-02-17 #经典句子

秦观在旅馆写了一首词 最后两句最经典 苏轼爱不释手写在扇子上

秦观在旅馆写了一首词 最后两句最经典 苏轼爱不释手写在扇子上

...,而诗人的整个身心就被这凄冷的气氛吞噬,愁云惨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被贬,就没...

2023-08-01 #经典句子

秦观最伤感的一首词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苏轼都忍不住为他点赞

秦观最伤感的一首词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苏轼都忍不住为他点赞

...该在京城为朝廷效力,如今却被贬到外地,非常不甘心。王国维点评这首词:“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唐宋词简释》:“此首写羁旅,哀怨欲绝,沉痛已极,宜东坡...

2020-04-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