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波隆纳鲁伐时期文化发展——文学发展与变革

时间:2007-02-20

珠罗人掠夺许多佛教寺庙,但是对于古代的吠尔伽姆寺却另眼相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3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引言:

佛教珠罗人占领锡兰时期,虽然也有信奉昆瑟纽教的人,而湿婆教则是统治阶级的主要宗教。珠罗人掠夺许多佛教寺庙,但是对于古代的吠尔伽姆寺却另眼相看。他们支持和保护这座寺庙重建庙中房屋并以国王罗阁罗阁昆鲁姆波利的名字为此庙改名。他们在该地刻制的铭文,记载有对此佛寺捐赠布施的事迹。珠罗人执政时期,好像有很多的婆罗门前来锡兰。维阁耶巴忽一世并不歧视婆罗门的宗教礼拜仪式。他容许珠罗人时期所修建的宗教寺庙继续存在,不受损毁。并对他在位时期所新建的湿婆神庙,加以保护。

但是维阁耶巴忽登位以后所迫切关心的,是复兴珠罗人统治时期业已衰败不堪的佛教。他无法征集足够数量受过戒的长老来执行僧团的正式作业。因此他派遣使节往见缅甸国王阿耨楼陀,请回锡兰足够数量受过戒的比丘。许多僧诃罗族新僧从他们受戒,于是再度如法建立僧团。自此以后,大寺、无畏山寺和祇陀林寺三派僧人,继续共同生存,一直到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时代。但在维阁耶巴忽逝世以后和波罗迦罗摩巴忽登位以前的间隔期间,曾经发生严重的腐败现象。波罗迦罗摩巴忽即位之时,僧团已陷入令人慨叹的境况之中。史传中说许多人披上黄色袈裟是为了“填饱他们的肚皮”,有人过着非常罪恶的生活,而且还有人利用寺庙收入抚养妻室儿女。

波罗迦罗摩巴忽决定要清除这些沾污僧团名誉的人。在此艰巨工作之中,他主要是依靠丁布罗伽罗地方的摩诃迦叶波大长老。这位长老精通戒律,品行端正,可以执行国王所委派的任务。和他共事的还有来自阿努拉达普拉、沙巴罗伽慕伐以及鲁呼纳的长老们。他们成立宗教法庭,以摩诃迦叶波长老为主席。有罪的僧人被人正式在法庭中提出控诉。经过正当审询以后,法庭作出判决。那些怀有自疚的人采取各种方法阻挠法庭工作。有些比丘出国远游,有些人则采用今日所谓“萨帝耶揭罗诃”的办法。但是国王的坚决意志消除了各种障碍,有数百名不虔诚的僧人被逐出僧团。僧团净化以后,就开始进行僧团的统一工作。国王执行这一工作时,据说比他在全岛建立霸权还要困难得多。但是他终于完成这一工作。统一僧团的长老们拟订戒条(迦帝迦伐多),刻在波隆纳鲁伐的伽尔寺的岩石之上。在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时期,无畏山寺和祇陀林寺所弘传的某些大乘教义,如关于“波罗蜜多”的理论,对于菩萨的信仰,以及强调信心(婆迦帝),均已和大寺的教义互相结合,但是千余年来的门户之见和各个时期的激烈争论,则很难克服。据记载说,某次调解会议正在进行之时,国王伫足而立,通宵达旦。僧团第一次的分裂发生于公元前89年,其统一的年代是公元1165年。

维阁耶巴忽一世曾经数度以贵重供品奉献印度菩提伽耶之大菩提树。前往印度奉送供品的僧诃罗僧人,必然和摩揭陀国波罗王朝时代兴盛一时的各个佛教部派有所接触。从印度到锡兰来的许多学者,都受到维阇耶巴忽的亲切款待。但是佛教已在印度丧失其大部活力,维阇耶巴忽逝世以后,北印度对于锡兰佛教即未产生任何新的影响。有许多佛教社团残存于南印度之建志和那伽波多纳,但是锡兰佛教徒在公元十一世纪和十二世纪时向往的重要佛教中心地,是缅甸、暹罗和马来半岛的利拘尔。珠罗国濒于息灭的佛教火焰,被一位名叫阿难陀的锡兰长老复兴起来。这位长老被誉为檀巴潘尼的旗帜和泰米尔国的明灯

波隆纳鲁伐时期,缅甸和锡兰两国僧团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诚悬的。缅甸的高僧大德访问锡兰。有一名缅甸僧人在锡兰留学十年后,回国建立名儿僧诃罗僧团的教派,这一教派在以后该国宗教史中起过重大作用。维阁耶巴忽一世、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和尼散迦摩罗,都算是锡兰保护佛教最有力的君主。他们对于佛教和僧团的支持,为锡兰遗留了某些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和艺术纪念物。他们的后继人一直到摩伽,都因忙于战争而未充分留意于兴修寺庙和进行布施,但是记载中也并未说他们对于佛教缺乏信仰。摩伽继位以后,发生巨大变化。他和他的军队,从上座部的观点看来,是佛教不共戴天之仇。他的统治时期,在全部历史过程之中,直至葡萄牙人到达为止,是对佛教最为不幸的时期。《小史》中说他“拆毁供奉佛像的殿堂,破坏许多佛塔,掠夺佛教寺院,虐待在家信徒,并且抢劫佛陀所有兼为僧团财产的库藏。”唯一差强人意之事,是摩伽的权力没有超过罗阁罗多的范围以外。但是其它史传之中也有另外一种看法,说摩伽结束了混乱和破坏的过程,这在他的时代以前即已开始,并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某一王子占有佛牙即有继承王位的合法权利的这一信仰,仿佛是在波隆纳鲁伐时期成为既定事实。波罗迦罗摩巴忽在鲁呼纳作战的主要目的是夺取佛牙和佛钵。一直到今日大家仍然相信,佛牙出巡时就会下雨。这一信仰可以说明国王占有佛牙的重要性。古代人民认为国王的职责之一,就是保证在适当的季节中下雨,波罗迦罗摩巴忽的朝臣维阁耶巴忽和尼散迦摩罗,都在波隆纳鲁伐的佛牙台上建有供奉佛牙舍利的华丽大厦。对于亚当峰上佛陀足迹的崇拜,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大史》在有关佛陀第三次来访锡兰的记述中,曾经提到苏摩那俱多山,除此以外,在维阁耶巴忽一世以前史传中再未提及此山或佛陀足迹之事。关于此山和佛陀足迹在公元十二世纪以前的这一时期之中,继续受到僧诃罗族佛教信徒崇敬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是从泰米尔文佛教诗篇《摩尼弥伽赖》和到过锡兰的中国朝拜圣地旅行者的著作中获得的。对佛陀足迹进行施舍有记载可查的第一位僧诃罗国王,是维阁耶巴忽。尼散迦摩罗曾经亲自攀登山峰,礼拜足迹。佛塔、菩提树和佛像,继续不衰的受到一切佛教信徒的礼拜。尼散迦摩罗和一位显贵人物及其家族,曾经耗费大量金钱广行布施,在阿努拉达普拉举行礼拜鲁梵伐利沙耶塔的庆祝节日。据说波罗迦罗摩巴忽每年举行六十四次庆祝节日,包括“吠沙迦节”水节、佛牙节和新僧受戒节在内。他在位时期每天以一套八种必需用品,即一幅圣画、一尊佛像及袈裟等物,供养僧众。维阁耶巴忽在位时期,每年在佛牙寺中举行特别节日的时候,石刻佛像上极可能是用宝石制造的眼珠,被人取下,敷以眼药。

古代印度雅利安天神婆楼那和阎摩,在锡兰变成优普尔梵和娑曼,对于这些天神的崇拜流行于某些宗教中心地,如提梵陀罗沙巴罗伽慕伐以及阿卢特孥伐罗。檀布罗寺中这两个天神的偶像,大概是尼散迦摩罗时代的遗物。在此时期及其以前和以后的各个时期之中,锡兰人民之中有崇拜夜叉和各种鬼神的信徒,是无可置疑之事。其他宗教除了上述湿婆和昆瑟纽教派以外,在大量泰米尔居民之中还流行其它形式的富兰那印度教。在波隆纳鲁伐及其它各地,发现有生殖器偶像以及湿婆波尔伐帝、迦尔帝吉耶、欢喜天大黑天女吉祥天女等神的石像和铜像。这一时期的婆罗门影响非常强大,甚至在鲁梵伐利沙耶佛教寺庙之中举行宗教仪式时,也认为必须要有婆罗门帮忙。他们在宫庭中所起的作用,上文业已述及。维阁耶巴忽时期绘制于摩喜扬伽纳舍利室内的壁画上面,绘有湿婆昆瑟纽和迦尔帝吉耶陪伴前来赞扬佛陀的诸天神祇。但是在佛教庙宇之中,似乎没有供奉任何印度教的神像。伊斯兰教信徒大部分是在港口和贸易中心地点,但是有关他们的参考资料很少。

僧诃罗文关于维阁耶巴忽一世,史传中说:“国王天禀甚高,在写作僧诃罗文诗篇方面,为僧诃罗诗人的魁首。”僧诃罗人于公元1070年恢复独立以后,即开始一文学活动时期。但是在现存的僧诃罗文学著作之中,没有一部可以说是维阇耶巴忽一世时期的作品,唯一可以肯定是波隆纳鲁伐时期编著的僧诃罗文诗篇,是以兔子本生故事为题材的《舍沙达伐多》。另外两部同类作品《牟伐德弗达伐多》和《迦弗悉卢弥那》,也可以说是公元十二世纪时的著作,虽然许多学者认为后一作品要晚一百年。著名的散文作品达摩普罗底昆伽》和《阿摩伐杜罗》的作者拘鲁卢瞿弥,被看作是公元十二世纪的绚烂的花朵。这两部作品的文体和题材很不相同,前一作品采用的是卖弄学问的文字,满篇处文词汇而后一作品则文字简朴,未受梵文影响。

《布特沙罗那》也通常认为是公元十二世纪的著作,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作品,是一位学问渊博的作者所著。《塔史》在公元十二世纪时即已存在,但是流传至今书名相同的作品,仿佛是公元十三世纪的另外一部著作。在波隆纳鲁伐时期仿佛有人大量编写的一类文学作品,是“散尼”著作,即以僧诃罗文逐字逐句详细解释梵文和巴利文典籍。梵文或巴利文字句删除以后,“散尼”即成为梵文或巴利文典籍的僧诃罗译文。现在仍然存有数部“散尼”作品。“伽多波达”作品则多少有些不同,这些作品是对于梵文和巴利文典籍中认为难懂的个别字句,注明僧诃罗文,或加以解释。这些著作成为语言学资料的源泉。

公元十二世纪的一部僧诃罗文法作品《沙达罗俱孥》,现已失传。现在唯一的古代僧诃罗文法书《悉达特·散伽罗》,是公元十三世纪的作品。巴利文和梵文在僧诃罗人的自由得到恢复所产生的复兴气氛之下,巴利文的学习也恢复旧观。当时极为注意对于“阿昆达摩”的研究。在分析佛教哲学的领域之中有热烈的著述活动。这一时期的思想特征,是分析批判较之创作著述尤为突出。在国王为净化僧团所召集的会议之中担任主席的丁布罗伽罗寺的摩诃迦叶波长老,以精通巴利文和梵文而见称于世。当时另外一位著名学者是目犍连长老,以著有《目犍连声明记论》而闻名于世。这部巴利文文法论著在锡兰巴利文文法研究之中,创立一个新学派。还有一位名目犍连的饱学长老,是巴利文辞典《阿昆达那波底昆迦》的编者。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时期最著名的作家是舍利弗长老,他是几部注疏作品的著名作者,其中内容最为广泛的是《婆罗多底波尼》,这是关于觉音所著《善见律昆婆沙》的一部成熟的注疏作品。他在波隆纳鲁伐的祇陀林寺创立一大学派,被誉为“智慧如海”。他的学派之中至少有弟子六人著有文学价值很高的巴利文作品,流传于后世。

著名的诗篇《佛牙史》是舍利弗长老的另一弟子达摩揭帝长老,受大臣波罗迦罗摩之请,于梨罗伐帝女王时期所著。这是一部精心杰作,受梵文影响很深,一般人认为它是长篇巴利文诗篇之中的最佳作品之一。《小史》第一部分据说也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手笔。《小史》是英雄史传《大史》的续集,它本身也是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的英雄史诗。这一时期之中,梵文作为独立的古典研究,和对于巴利文语言和文学风格的发展的有力影响,都具有其重要性。和南印度的频繁接触以及大量泰米尔人流入锡兰,必然鼓舞了对于梵文的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在较早时期即已开始。常常有人提到像侨多利耶和摩奴这些印度作家,说明了梵文给于政治和社会领域方面的影响。

结语:

这一时期的若干铭文以梵文颂偈开端或结尾,可见铭文作者精通这一文字。丁布罗伽罗寺的摩诃迦叶波长老是梵文文法大家,著有一篇论文题名为《巴罗伐菩达那》。舍利弗长老据说编有一部注疏作品和一部梵文简明文法。现存的其他六七部梵文作品,也都被认为是波隆纳鲁伐时期的著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波隆纳鲁伐时期文化发展——文学发展与变革》,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代俗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唐代俗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丰富,只是在富含市井气息的同时供人娱乐,在封建社会时期丰富人们的生活。俗文学是伴随着雅文学一同产生的,雅文学即所谓的纯文学,是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心中胸臆或者表达一种感情的体裁,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这...

2022-11-23 #经典句子

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延续:汉赋 唐诗 宋词的发展与兴盛

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延续:汉赋 唐诗 宋词的发展与兴盛

...学不止记录了当时的习俗和人文,同时还给我们揭露了该时期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着很大的研究意义。从两汉到宋朝,我国文学的发展经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各自展现了属于自己的风采和韵味,西汉和东汉时期的赋、隋朝和...

2022-12-10 #经典句子

两汉时期 昆虫文学进一步发展 这些昆虫的形象一改从前

两汉时期 昆虫文学进一步发展 这些昆虫的形象一改从前

两汉时期,昆虫文学在先秦的基础上,有了更丰富的文学意义。例如蟠蚌代表物候意义的进一步拓展,从单纯的物候记载到表达文人惜时的感悟,甚至出现了代表悲秋意绪的作品。蝉从先秦以鸣声、形体、外貌的描绘,过渡到汉...

2010-07-27 #经典句子

世界上最古老的世俗文学——古代埃及文学

世界上最古老的世俗文学——古代埃及文学

...学中的歌谣、诗歌、故事和箴言等,产生于古埃及的古朴时期和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前2280年),流传下来的一类是金字塔祷文(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的祈祷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和大臣墓地上的碑传。除此之外还有少...

2010-01-24 #经典句子

盛世年华的唐代 空前绝后的酒文化 是怎样形成其独有的传播特征

盛世年华的唐代 空前绝后的酒文化 是怎样形成其独有的传播特征

从远古时期的自然之酒的起源,到后来的人工佳酿,我国酒文化在经历数千年发酵后趋于成熟,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更以其特有的属性在文学之林中占有重要一角。唐代文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酒文化,依靠的是唐代的大环境...

2010-04-11 #经典句子

东方文学史上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以及“新罗时期”的文学是怎样的

东方文学史上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以及“新罗时期”的文学是怎样的

引言朝鲜书面文学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奴隶制时期朝鲜文学的基本形式是故事传奇性质的“说话”和歌谣。公元663年,新罗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朝鲜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史称“新罗时期”。东方文学史上,中古...

2020-09-28 #经典句子

诙谐文化有何渊源?以《诗经》为源 探索其发展与变迁

诙谐文化有何渊源?以《诗经》为源 探索其发展与变迁

...分。在中国,这种“最原始”的美感表达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谐趣诗歌、庄子的寓言卮言、宫廷歌舞中的俳优之戏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诙谐因子,从不同维度展开了诙谐文学的创作实践。《诗经》中的诙谐之作可以...

2024-01-04 #经典句子

从古至今 对于茶文化 民众都推崇备至

从古至今 对于茶文化 民众都推崇备至

从古至今,对于茶文化,民众都推崇备至元朝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宋朝的茶艺的发展是一个鼎盛的时期,到了元朝,茶艺的发展开始有了简化的趋势。由于元朝时期,我国主要是蒙古族在统治,由于蒙...

2009-11-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