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老子说“道法自然” 这句话究竟怎么解

时间:2024-01-15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法自然”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之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罗中枢先生书中说道:

“‘自’是‘自己’、‘自身’之义,‘然’是‘如此’之义,“自然”的字面意思便是‘自是’、‘自宜’、‘自成’。简而言之,“自己如此”。老子大量地运用“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自宾”、“自均”等等,都是指的自然而然、无为而成的意思。

道家的“自然”指的是“自己而然”。“道法自然,也就是指道自然如此,道是按照自然而然的形式来运转这个世界,它既没有什么,也不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这正是道最为玄妙之处。因此,道的存在是一种“自己如此”、不受任何外界意志制约的独立状态。自然与道,名号虽殊,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双方对立统一,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然:形成的意思)。

"有"源于"无"而归"无"。"有"归"无"是"有"动而"无"然,也就是说,"有"自然而"无"然。

"无"和"有"是一体的两极。"无"、"有"向对方的运动,或称双向运动或反运动,就是自然。

无有就是道。往返的运动,或自然,就是德。德就是道内两极之间往返的关系。

一是无,二是有。一生二,二归一。一生二归交合而生的三就是德,就是自然。

一是阳,二是阴。阳授阴,阴受阳。阳授阴受交合而生的旋转就是德能,就是自然。

阴阳有限而失衡,阳授阴受失衡而生正负。产生正负的旋转仍是德能,仍是自然。

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版本――郭店楚简本(根据竹简型制分为甲、乙、丙三组)中,这一论题就已经有了。同它相连的那段完整的话是:"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段话在通行本《老子》中属于第二十五章,两者在文字上大同小异,说明它是《老子》原本中就有的话。

照字面上的意思,"道法自然"就是"道效法(或遵循)自然"。其中的"法"字,义当同前面几句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的"法",句式也是如此。将"道法自然"解释成"道自然如此",既略去了相同用例的"法"字,也改变了与前句相同的动宾句式。一些注释家将前面的"法"字解释为效法并保持了它们的动宾结构,但偏偏将"道法自然"单独处理,这是非常不恰当的。三国时代王弼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及"法"字作了前后一贯的注解:"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道[法]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王]所以为主,其[主]之者[一]也。"(《老子道德经注》,见楼宇烈的《王弼集校释》,第65页,中华书局,1980年)

"道法自然"这一论题不是一个孤立性的论题,它关涉到老子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道"与"万物"的关系,也关涉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圣王"同"百姓"的关系。这一论题本身直接涉及到了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道"和比较重要的另一个概念"自然"。作为老子形而上学的"道",它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如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五十一章说"道生之"),是"天地之母"(二十五章)和"万物之奥"(六十二章;帛本"奥"作"注",即"主")。"道"不仅产生"万物",而且也是万物得以生存、存在的基础和保证,这就是为什么说老子的"道"既是生成论上的又是本体论上的。《老子》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虽是万物的根源和基础,是万物的母亲,但它从不以万物之主自居:"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而且"道"也从不"主宰"、"控制"和"干预"万物,它具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五十一章)和"善贷且成"(四十一章)的至上美德("玄德)。"道"的这种本性老子称之为"无为"。"无为"不是说"道"没有任何作为,而只是说道不控制、不干预万物,而是让万物自行活动、自行其事。《老子》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王弼的解释是"顺自然"。可以断定,"无为"是"道"的运行和活动方式,它的发出者是"道"。"道"要"顺应"的"自然",不是"道"自己的属性,而是"万物"的属性。

老子首先提出“自然”的观念来解释“道”和“德”,并以此作为人们的活动准则。《老子》中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为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是“自然无为”的,并非“道”之上还有一“自然”实体的存在。

庄子继承老子的天道自然思想,主张人生的目的就是任其自然。道教吸收“自然”观念后,认为“道”的本性就是自然,道之自然的法则既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所效法的。人生在天地间,其行为的最高法则也应是效法道性自然的法则。

自然,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它生化万物,万物皆按其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长,无欲无待,不存在强加的任何因素,从而保证了自然界的和谐。而人修大道,就当效法道的自然本性,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性,致力于维护自然界的和谐。对于人世间的一切东西,不要强求,要顺应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知足、知止、知常,使心神平和、精神得到升华。唯有在修道中找到了自己,才能悟出一场大境界。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老子说“道法自然” 这句话究竟怎么解》,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愿一片枫叶陪我永远2024-01-19 14:28愿一片枫叶陪我永远[甘肃省网友]103.230.236.150
    解读“道法自然”应该是一个个人的体验过程,因为每个人对自然的感受是不同的。
    顶0踩0
  2. 江儿2024-01-18 17:22江儿[广东省网友]103.20.113.45
    @第一名对我来说,“道法自然”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敬畏和尊重的态度。
    顶0踩0
  3. 第一名2024-01-17 20:17第一名[陕西省网友]163.204.167.103
    @羊虹微博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或许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理解。
    顶0踩0
  4. 羊虹微博2024-01-16 23:11羊虹微博[台湾省网友]122.158.101.249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去强求改变自然。
    顶19踩0
  5. GREERRowena252024-01-16 02:06GREERRowena25[青海省网友]111.223.249.139
    道法自然是指尊重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规律的精神。
    顶3踩0
相关阅读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被误读千年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被误读千年

...虚而不屈,动而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要理解老子的这句话,必须首先了解两个核心关键词——“刍狗”和“仁”。2、何为刍狗?《庄子·天运》有一段具体生动的描写:“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

2023-01-28 #经典句子

《酷说老子》第一章(13)孔子一句话竟然害惨了大诗人李白?

《酷说老子》第一章(13)孔子一句话竟然害惨了大诗人李白?

...”呢?编辑搜图04孔子恐怕没有想到,一千年之后,自己的这句话竟然间接的害惨了大唐诗人李白。话说李白三十岁的时候,夜夜笙歌,日日饮酒,喝醉之后经常吆五喝六,不知天高地厚。结果有一次半夜醉驾,骑着马耀武扬鞭,...

2022-12-27 #经典句子

【馆长说文物之十】老子骑牛铜造像之遐想

【馆长说文物之十】老子骑牛铜造像之遐想

...并将他与老子并列!3.老子去向何方那么,老子骑牛出关究竟去向何方?这既是千古疑问,也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子也是我们李氏的祖先。显然,老子因对时局失望而云游。因粉丝相求著书而得以出关...

2020-01-16 #经典句子

老子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多数人都将这句话理解错了!

老子说: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多数人都将这句话理解错了!

...地无情,将天下万物视为草芥一般。那么真实的道德经中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其实并不是如此,要是将这句话当成是天地无情,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要想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就要联系上下文,以及这些...

2024-01-04 #经典句子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人生会一帆风顺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人生会一帆风顺

...不为,这才是《道德经》的本意。如果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这句话,人生自然会一帆风顺,最终也会成为一个有为之人。/完/

2023-05-04 #经典句子

人家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可是这句话一定对吗?看看刘禅就知道

人家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可是这句话一定对吗?看看刘禅就知道

想必大家对三国都有一定的印象,那么说到一个人大家肯定都不感觉陌生。那就是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这个刘禅真是不争气,父一辈的人整天忙着战争,拼了命才有了这么一点儿领土。还都让刘禅给送给别人了。下面我们来说...

2008-06-13 #经典句子

对于审美 孔子说了一个字 老子说了一句话

对于审美 孔子说了一个字 老子说了一句话

...至焉而已矣。”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达到仁这个境界的人,才能够正确的去看待好与坏,美与丑。对于音乐之美,孔子对《韶》和《武》也做了评判:“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2022-12-27 #经典句子

福建省资讯|老子天下第一你经常说吗?这句话源自福建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山

福建省资讯|老子天下第一你经常说吗?这句话源自福建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山

...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1、老子天下第一你经常说吗?这句话源自福建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山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老子天下第一”经常被人们当玩笑说,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指的是老子在中国文化使上的...

2023-06-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