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4-01-08

从三百年前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的巢湖书院,到如今教育人才辈出的黄麓师范,从古镇三河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杨振宁历史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繁荣,千年时光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从三百年前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的巢湖书院,到如今教育人才辈出的黄麓师范,从古镇三河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杨振宁……历史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繁荣,千年时光不改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

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

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

“扬正学之气,行好学之风。”勤学、好学,追溯起传承于巢湖之畔的这一优良学风,还要从“巢湖书院”说起。

据史记载,巢湖书院旧为“义学”,雍正十一年时下诏鼓励各地修建书院,由知县朱谌始建,惜未成,后由华湘、涂宁等多次改建。“巢湖书院”在当时影响较大,地方志、书院志对其多有记载,也培养了众多人才。据悉,嘉庆乙丑科进士杨欲仁曾任该院院长,并为院门题联一副:“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藉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游争。”

1905年9月,朝廷以光绪名义颁发谕旨,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这也宣告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当时,巢县知县黄绍顺应潮流,将原作义学的巢湖书院改为“巢县高等小学堂”,到1911年,再改小学堂为“巢县官立中学堂”。

“巢县官立中学堂”也就是当时巢县所建的第一所中等学校,就位于卧牛山东麓的原巢湖书院内。学堂坐西朝东,背靠卧牛山脊,隔山与巢湖相望;大门正东面迎旭日,且借大寺巷通向商业繁华的北大街。此后百余年间,始终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这一树人宗旨。

曾经的巢湖书院今何在?10月20日,记者一行前往探寻。

巢湖之畔的万年街,千年时光不改巢湖“好学之风”。

“‘巢湖书院’在有关巢湖的书籍中有诸多记载,据说在如今巢湖市的卧牛山一片,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旧籍留存。”据巢湖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的“巢湖书院”后虽沧桑多变,但该址均为办学之地。根据《巢湖市志》记载,“巢县官立中学堂”后来逐步演变成巢湖一中(后校区为巢湖二中使用)。

这一说法与巢湖一中的校史也相吻合。

创办于1911年的巢湖市第一中学,其前身正是历经清、民两代的“巢湖书院”。据学校校史记载:1905年,改为“巢县高等小学堂”;1911年,改为“巢县官立中学堂”,学校中学历史自此肇始,1947年,定名“巢县中学”;1984年,正式更名为巢湖市第一中学。

由此可见,曾经的“巢湖书院”正是巢县文脉的发端地,虽历经沧桑,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薪火传承。

著名词人杨欲仁

曾为“巢湖书院”院长

由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史册记载了巢湖之畔许多勤奋好学的故事。“巢湖书院”院长杨欲仁,就是其中之一。

清道光年间,巢县籍赴外任县官多年的社会贤达与文化名士杨欲仁告老还乡后,接任“巢湖书院”院长,并亲自撰写对联“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藉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游争”,并由工匠镌刻在书院大门的两旁,以此警示和引导在此求学的莘莘学子,对外又可昭示书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办学宗旨。

杨欲仁是何许人?他在当时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在1987年出版的《巢湖市志》中,将他作为巢湖市的历史文化名人录入。其中介绍:“杨欲仁(1766-1848年),清朝文学家,字体之,号唯唯道人,今居巢柘皋人,世居柘皋镇太平坊。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睢宁、赣榆、泰兴、砀山及丰县知县。离职后,主讲宿迁钟吾、颍州清颍与六安赓扬等书院。晚年返故里,任巢湖书院院长。”其后刊印的巢湖市《柘皋镇志》,对杨欲仁这位本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作了详述。

作为清代中叶巢县籍的一名官宦贤达与文化名人,杨欲仁在历史中留下一定的印迹与遗墨,且为后世所称赞。清乾隆初年所建的杨氏宗祠的大厅内,在道光朝挂有“殿试二甲”和“钦点敕封”两块匾额,以示这位嘉庆乙丑进士所受的“皇恩浩荡”。

为官为教声名斐然之外,杨欲仁在书画艺术作品上的造诣也多有记载。

作为清代中叶一位著名书画家,他的画以墨梅为逸品,善用指头画梅花,苍劲古朴,横空绝世,因而又自号铁梅道人,遗作精品有百幅梅花百首诗。

江西南丰县城南枫岭之巅的万福古寺系清顺治年间所建,嘉庆时在寺东路口建有一“枫岭亭”,其匾就是请进士杨欲仁所题。他的书画作品多毁于兵燹匪患,流传不多,现青岛博物馆少有珍藏,网上亦有其真品介绍。杨欲仁先生的诗清峭拔俗,常以诗会友,在江苏南京享有盛名,《居巢诗苑》内录存有《题墨梅》《荷花》《霜柳》及《八十自寿》等五、七言绝律40余首。此外,杨欲仁还是一位著名词人,在叶恭绰先生所编辑的《全清词钞》中,收入的清代皖籍词人约164位,他也是巢县的唯一入选者。

原标题:《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8)
  1. danbo19982024-01-19 08:52danbo1998[香港网友]103.235.186.165
    巢湖书院是为学习者打造的理想之地,不仅提供了优美的环境,也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顶3踩0
  2. 凉凉闹哪样2024-01-17 23:13凉凉闹哪样[北京市网友]1.205.31.234
    听说巢湖书院最近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展览,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参加。
    顶3踩0
  3. 代码之殇丶℃2024-01-16 13:35代码之殇丶℃[海南省网友]203.29.187.242
    巢湖书院的历史悠久,一定有很多古籍文献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顶0踩0
  4. 梦天堂2024-01-15 03:56梦天堂[四川省网友]103.18.213.24
    看到这篇文章,我对巢湖书院的兴趣大增,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身去体验一下。
    顶4踩0
  5. 陶瓷流水加湿器2024-01-13 18:18陶瓷流水加湿器[广西网友]27.144.128.127
    巢湖书院内部环境肯定很舒适,想象一下坐在那里读书的感觉就很享受。
    顶42踩0
  6. 阿伦的故事2024-01-12 08:40阿伦的故事[四川省网友]203.27.20.220
    巢湖书院怎么一次也没去过呢?看来得抽时间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
    顶6踩0
  7. ﹏、未央柒ゞ2024-01-10 23:01﹏、未央柒ゞ[重庆市网友]103.62.218.24
    我听说巢湖书院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天堂,每天都有各种精彩的讲座和活动。
    顶6踩0
  8. 去年买了块表2024-01-09 13:23去年买了块表[辽宁省网友]103.40.113.55
    真是想去巢湖书院看看,听说那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厚。
    顶0踩0
相关阅读
「趣读合肥」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

「趣读合肥」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

从三百年前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的巢湖书院,到如今教育人才辈出的黄麓师范,从古镇三河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杨振宁历史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繁荣,千年时光

2015-04-16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 无丝藕 巢湖麻鸭...这些美食你吃过吗?

文化合肥│ 无丝藕 巢湖麻鸭...这些美食你吃过吗?

赏月拜月、庆丰祈福、团圆欢聚在昔日的庐阳八景中,巢湖夜月就位列其中,一句巢湖夜月天下无的名句,也让巢湖的月色充满了浪漫的味道

2017-07-30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巢湖诗作采撷秋日湖外书事唐 杜荀鹤十五年来笔砚功,只今犹在苦贫中。三秋客路湖光外,万里乡关楚邑东。鸟径杖藜山醫雨,猿林欹枕树摇风。朱门处处若相

2019-05-10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一口巢湖味 难忘鱼米乡

文化合肥│一口巢湖味 难忘鱼米乡

长江中下游地区,风调雨顺,季候分明,仿佛这里天生就是汇聚了人杰地灵的聚宝盆

2014-09-22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巢湖八百里烟波浩渺这里有着动人的山水之胜、林壑之美孕育着诗情画意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巢湖流域留下了吟咏酬唱不仅丰富了巢湖

2008-10-08 #经典句子

成语中的合肥文化:聆听成语故事 品味庐州经典

成语中的合肥文化:聆听成语故事 品味庐州经典

比如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典故,还有精彩的人物传记、历史战役等,其中衍生出的大量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彰显出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2008-11-19 #经典句子

真金白银 一纸千金 探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纸笺

真金白银 一纸千金 探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纸笺

媒体团参观了坐落在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合肥市巢湖之滨黄麓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掇英轩

2024-01-04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合肥原来有这么多知名楼阁!你知道几个?

文化合肥│合肥原来有这么多知名楼阁!你知道几个?

阿房宫赋有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014-01-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