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东西问|对谈!东西方文明古国如何续写丝路新友谊?

时间:2024-01-05

当今全球形势复杂多变,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如何续写丝路新友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意大利骑士勋章获得者罗红波,意大利知名汉学家、米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0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东西问)对谈 | 东西方文明古国如何续写丝路新友谊?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对谈 | 东西方文明古国如何续写丝路新友谊?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两千多年前,西汉和古罗马间的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早窗口之一;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在中国旅居17年后,从他口中的“光明之城”福建泉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回到故乡威尼斯;如今,“一带一路”让中意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焕发新活力。

当今全球形势复杂多变,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如何续写丝路新友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意大利骑士勋章获得者罗红波,意大利知名汉学家、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兰珊德(Allesandra Lavagnino)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专栏展开对谈,作出深度解读。

资料图:泉州开元寺。王东明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您认为两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共性?

罗红波:中意文明有很多共性。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从古代就已互生好感、互相欣赏,延续至今。两国虽都有朝代更迭、人口迁徙,但都未出现过大的历史断层,都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影响了大半个东方,意大利文化影响了大半个西方,都对世界文明做出杰出贡献。

中意文明有很多相似性。从秦汉、古罗马开始,两国都有完善的政治体制,都经历过漫长的农耕时期,农学都很发达,都很重视教育。中西医虽不同源,但共性是都尊重科学。意大利人重视家庭观念,这在西方国家里与中国最为接近。饮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兰珊德: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有统一的法律、政体和便捷的交通系统。这与中国古代王朝没有什么不同,比如秦汉时期也有这种统一的体系。两大帝国分处欧亚大陆两端,当时并无直接交往,却产生奇妙的共鸣和相似的文明形态。

发展到现代,两国都继承了古代的文化基因,都有很强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认同。

资料图:游客在意大利威尼斯游览。

中新社记者:“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您看来,中国文化对意大利产生了哪些影响?意大利文化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罗红波:各文明的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汉武帝时期,以张骞为代表的使节开始探索西域,虽未抵达欧洲,但丝绸、瓷器、青铜器等传到欧洲。《汉书·西域传》中,罗马被尊称为大秦:“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西方学者拉赫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追求真实地描绘自然,无疑受到东方的影响。”

意大利也积极探索东方。从13世纪开始,大批意大利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同时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在往来于两国的古人身上,看到了中国渴望探索西方、西方渴望探索中国的共通性。中华世纪坛有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100位名人雕像,其中有两位外国人:马可·波罗和利玛窦,可窥探中意文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意大利作家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很大影响。改革开放后,大批中国学生赴意留学,意方为中国开设了留学生直通车项目“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

兰珊德:两大文明古国通过古丝绸之路“一线牵”。意大利海边曾发掘出古代中国青铜器,它们通过海上丝路到达罗马。中国丝绸一度成为罗马贵族最受欢迎的奢侈品,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Seres)。13世纪中国丝绸纺织技术传入意大利,14世纪意大利丝绸纺织中心卢卡出产的丝绸图案有明显的中国元素。

科举制度在16世纪被传教士介绍到欧洲,英国多次派使节到中国考察,认为相比西方贵族世袭制,科举制体现了人人平等。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相继建立文官考试制度,一定程度上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资料图:意大利首都罗马,民众佩戴口罩走过斗兽场。

中新社记者:“西方中心主义”对中华文明存在诸多偏见与误判。在您看来,西方为何总是误读中国?应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罗红波:中国和西方欧美国家距离很远,历史、文化、习俗、价值观皆有不同,会相互吸引,也会产生偏见和误判。

近年来越来越多意大利人到中国旅游,他们到过中国后,就会逐渐理解中国。但这仍是少数,意大利人了解中国大多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很多信息歪曲和片面。应多做普通民众的工作,加强交流。

两国合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双方的利益,不损害另一方?这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意大利人交朋友,建立互利互信关系,才能友好合作。

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利玛窦是个很好的榜样。他到中国后编写的第一部中文著作是《交友论》。中国自古以来也强调“交友”,《论语》中就论述了交友之道。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其实就是“广交朋友”,皆为同理。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中西交往更应提倡“交友论”,以史为鉴,加强文明互鉴。

兰珊德:语言文化不同,彼此了解不够,很容易产生误会。所以要多了解彼此,这需要中间人加强沟通和解释工作。因此,要努力培养更多人了解对方的语言文化,他们会成为两国沟通的桥梁。国际形势正变得复杂和敏感,中西方更应加强沟通交流,增加民众接触的机会。

“中国威胁论”是近年来西方尤其美国的新提法。世界正面临很多新挑战,如气候变化。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各国应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加强沟通,和平相处。

政治是片面的,文化不是片面的,我们应该从共通的文化根基出发,开展建设性对话,对话越来越重要。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中意两国学习对方语言的人越来越多。民众对彼此文化的接受程度如何?面对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差异,您认为应如何更好地理解彼此?

罗红波:近年来两国民众相互了解有所增多。中国人对意大利美术、雕塑、音乐、足球、饮食较为熟悉。意大利的时尚服饰在中国很受欢迎。中国还从意大利进口了很多科技产品,如铁路信号技术、直升机、灯具等。中国高校的意大利语专业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除语言外,还要了解对方的礼仪和文化。中意书籍互译、电影、艺术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多。

意大利人不仅喜欢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对中医也很感兴趣,有些人专门到中国学习中医、针灸。他们还通过中国电影和文学了解中国的乡土文化。

文明冲突如何才能变成交流融合?沟通很重要。形势越复杂,越要多沟通,才能相互理解、互学互鉴、增进共识。

兰珊德:我父亲是作曲家,1957年他到中国参与拍摄纪录片《长城》,回家时带了很多礼物:中国书籍、唱片、丝绸等,还讲了很多故事。从那时起,我就被这个神秘国度吸引。大学时我读了中文专业。1974年我被派往上海外国语学院任外教,之后一直从事和汉语及中国文化相关的工作。

我对古代中国很感兴趣,把《文心雕龙》翻译成意大利语。译本1995年出版后,在意大利文学界引起不小反响。

20世纪90年代,我又有机会在中国待了4年,那时我开始研究当代中国,特别是文学、诗歌、美术和电影。我还翻译了《灵山》《金锁记》《骆驼祥子》等书。我在中国结识了一些好朋友,如莫言、张艺谋、余华、罗红波教授等。

2009年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后,我担任意方院长。近年来,两国学习对方语言的人逐渐增多,这是大好事,语言是文化交流的窗口。

米兰国立大学孔院的教材有很多,包括汉语、古代文化、电影、诗歌、音乐等主题,多角度介绍中国文化,让年轻人更了解中国。

我们还帮助意大利中小学开设中文课。最近几年,伦巴第大区就有5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很多老师是米兰国立大学的毕业生。培养新一代的汉语老师,代代传承,是我重要的任务。

资料图:观众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参观“拉斐尔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社记者:沿着古代友好交往的足迹,中意关系不断焕发勃勃生机。意大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成员国。中意交流互鉴在当今有何新发展、新内涵?

罗红波:中意两国交往有深厚的基础,文化上的相互吸引为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

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其国家利益。意大利经受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政府债务居高不下,意大利是出口加工型国家,希望与中国合作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样,中国也需要意大利。

古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沟通的桥梁,“一带一路”要把文明交流互鉴传承下去。

近年来,中意在影视、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全面开花。新冠疫情以来两国交流也未停止,双方仍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拉斐尔画展今年就在中国展出。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只有不到10所大学教意大利语,如今增加到20多所高校,有些中学也开设意大利语。两国继续扩大留学生的交流规模。

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平衡。意大利很重视中国,主张在中美之间保持立场平衡,不主张选边站。相信中意合作还会加强。

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才能达成全球治理和世界和平。在此过程中,中意交流互鉴会注入新内涵。

兰珊德:意大利一直很支持中国。两国要加深了解,现在仍缺乏了解,要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共同迎接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只有携手应对才能成功。我们必须努力,为下一代建设共同的未来。

现在有很多中国学生到意大利留学,这是一个好趋势,希望可以巩固和发展这样的交流学习,双方找到共同的目标,实现共赢。(完)

受访者简介:

罗红波: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意大利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欧盟/意大利经济研究及中意经贸合作研究。1993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骑士勋章;1998年获意大利外交部颁发的文化奖;2005年获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撰写和主编的学术著作有《中小企业王国——意大利》(1996)、《西欧公有企业》(1994)、《产业区直面经济全球化——中意比较研究》(2008)、《变化中的意大利》(2017)等20余部。

兰珊德(Allesandra Lavagnino):女,意大利知名汉学家、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在米兰国立大学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曾于上世纪70年代到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后于90年代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任新闻参赞,翻译出版了意大利语的中国文学巨著《文心雕龙》,以及《金锁记》《灵山》《骆驼祥子》等,撰写了众多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评论和文章。任汉学研究会理事,意大利中国研究会领导成员,以及《中国世界》和《文化》杂志编辑部委员。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东西问|对谈!东西方文明古国如何续写丝路新友谊?》,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7)
  1. 王婧媛2024-01-18 15:28王婧媛[安徽省网友]45.121.20.59
    东西方文明古国的友谊是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撑。希望两国能够继续深化互信,携手努力,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顶3踩0
  2. 一瓣太阳2024-01-16 17:49一瓣太阳[上海市网友]203.95.2.147
    古老的丝路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现在是时候借助技术和全球化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东西方友谊了!
    顶8踩0
  3. 小小酥2024-01-14 20:10小小酥[北京市网友]203.30.29.94
    丝路新友谊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方面。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续写出更加璀璨的友谊篇章。
    顶6踩0
  4. 静的部落阁2024-01-12 22:31静的部落阁[宁夏网友]203.5.22.7
    对于东西方友谊的续写,我们应该加强人文交流,推动学者、艺术家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真诚的对话与互相理解,我们才能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顶22踩0
  5. 奕宁宛2024-01-11 00:52奕宁宛[辽宁省网友]103.243.253.227
    丝路新友谊是东西方古文明的结合,对于两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期待看到双方共同努力,续写丝路的新篇章。
    顶0踩0
  6. 温柔的代价2024-01-09 03:13温柔的代价[云南省网友]43.227.233.104
    丝路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东西方友谊的纽带,希望我们能够凭借这份共同的文化传承,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顶0踩0
  7. 战者胜2024-01-07 05:34战者胜[福建省网友]202.40.5.45
    东西问|对谈!东西方文明古国如何续写丝路新友谊?这个话题太有意义了!希望能够通过对话合作,加深东西方文化交流,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顶0踩0
相关阅读
文物会说话:丝路古道上 人们最怕骆驼做出这个动作

文物会说话:丝路古道上 人们最怕骆驼做出这个动作

现在,2019年国庆70周年中国篇·陕历博正在进行中

2023-12-23 #经典句子

何问西东: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对话丨文稿

何问西东: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对话丨文稿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第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家不一定都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所以我先讲一些史实,把海上、陆上丝绸

2014-12-03 #经典句子

这一场文明摇篮的对话 透露三层深意

这一场文明摇篮的对话 透露三层深意

习主席希腊之行,是两个古老文明摇篮的相互致敬,是一场跨越东西方的文明对话

2015-11-09 #经典句子

强悍的雅利安人摧毁了三大文明古国 为何单单在中国折戟沉沙?

强悍的雅利安人摧毁了三大文明古国 为何单单在中国折戟沉沙?

其实看看,元朝!就完全推翻这个理论了

2023-12-10 #经典句子

现在中国崛起了就讲中国文化自信 会不会有点自负的感觉?你咋看

现在中国崛起了就讲中国文化自信 会不会有点自负的感觉?你咋看

比如说咱们看西方的影视剧,你会发现西方的破偶儿媳之间,还有女婿和丈母娘之间,他们的称呼都是直呼其名的;但是这在中国的文化里,可能是很难接受的,

2014-09-18 #经典句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外丝路所举办“丝路茶坊”暨“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外丝路所举办“丝路茶坊”暨“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协调人景峰博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UNESCO巴黎总部,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带来了关于U

2023-10-07 #经典句子

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讲述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讲述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首播发布仪式论坛现场,嘉宾一同启动见证共同体成员间合作年度主题作品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全球首播

2014-02-24 #经典句子

望海楼:对话是文明间应有的姿态

望海楼:对话是文明间应有的姿态

一次是习近平主席说,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2008-02-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