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潍坊弥水文化学会组织走进柿子沟景区采风有感

时间:2023-12-27

同时,柿子沟景区深入探索柿子加工的深加工技术,除加工成柿饼外,还加工有柿子酒、柿子茶等,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朋友来青州柿子沟参观商谈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6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原创文章,作者:樊光湘 来源: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编审:何良庆)

我曾记得:“在日本吉野市世界上唯一的柿子博物馆有这样的记载:‘世界上柿子的主产国为中国,柿饼的集散地为青州……’”

据我了解,青州市王坟镇上白洋村是青州市柿子的富产区,尤其是柿子沟景区是全国摄影爱好者的首选之地之一。同时,柿子沟景区深入探索柿子加工的深加工技术,除加工成柿饼外,还加工有柿子酒、柿子茶等,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朋友来青州柿子沟参观商谈。如今,上白洋村的柿子酒、柿子茶、柿饼等系列产品,已经通过智慧旅游平台走向游客,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柿子沟景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具有原生态、原汁原味、野生野性的特点,位于上白洋村和下白洋村之间,是从王坟镇去仰天山公路边的一个山谷。离济南约160公里,离青岛约250公里,离青州城区约25公里,距临朐红叶谷17公里,山谷的不远处便是钓鱼台水库,山谷的对面就是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石人山,整个风景区总面积10000亩,自然生态保存完好,90%以上的山地被茂密树木覆盖。山村中大小柿树近万株,年产柿子一百万斤左右,青州柿子质量上乘,早在明清时期就是青州府进贡之良品。近代以来,青州柿饼尤以柿子沟柿饼为主,畅销韩日等国,是地区创汇的支柱之一。景区融山水于一体,集风情民俗于一身,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区,这里还是鲁中山区有名的柿乡。

远近闻名的柿子沟村——上白洋村,三面环山,是一个只有200户、750人的小山村。村里的山谷有十几里长,村中有一小溪由山间流下,弯弯曲曲穿过村子。因而,这里的家家户户均背倚大山,面临溪流,村落中、山谷里,长满了各种果树,柿子树居多,故名柿子沟。柿子产业历来是这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家家户户都种有数十棵柿子树,而秋日红彤的柿子正像小灯笼一样点亮了这里的生机。柿子沟柿树数量高达10余万株,是鲁中山区最大的柿子沟,这里的柿子尤其是磨盘柿以“个大、汁浓、味美”享誉海内外,特别是把柿子做成柿饼,那是最好的美食。一到金秋,当一缕秋风吹过,柿子沟的柿树在历经阳光雨露后,随秋意渐浓慢慢成熟,迎来满树硕果累累,漫山遍野变得五彩斑澜,柿子沟就会绽放最美色彩,仿佛一片橘红色的海洋。走进村子,能看到成排成片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在欢迎你。除了柿子,这里还有满山的黄栌红叶,深红浅黄,层层递进,摇曳成秋日里最绚丽的天然锦绣。此般美景怎能“躲过”游客们的追捧?这不,刚到周末,各地的自驾车就把村里的停车场塞得满满当当。

10月23日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晴好。青州市王坟镇上白洋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潍坊弥水文化学会组织的青州、临朐、寿光、昌乐、滨海五个县市区的80多名会员,共同探访上白洋村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深入了解上白洋村脱贫攻坚的进程。恰巧,相遇中国风景区摄影网副总版主武文斌、秘书长王秀芝等领导、摄影家及旗袍研究会田娟等一行20人到青州市柿子沟景区考察并与青州柿子沟景区正式签约设立“美丽乡村中国行网红摄影地”,为广大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又提供了一处集摄影、休闲、驴行、游乐、赏柿子、农家院等特色的摄影创作基地。

“要知道,过去的上白洋村可不是这样,因为土地大多都分布在山上,且无法浇灌,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如今,上白洋村依靠上级的大力扶持,以‘打造美丽柿子沟,建设幸福白洋村’为目标,采取“村两委+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成立‘青州市柿子沟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抢注‘青州柿子沟’商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力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使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1户全部实现脱贫,成为潍坊市旅游扶贫新典范。”刚一见面,老书记高维生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上白洋村的“发家史”。

“近年来,青州市王坟镇上白洋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重要抓手,以红色领航,绿色发展为主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上白洋村·柿子沟’区位优势,紧扣‘柿子沟乡村旅游’战略布局,把村民团结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坚持举‘生态旗’、打‘绿色牌’、念‘山水经’、唱‘柿子歌’,探索建立‘田园党建’‘柿歌党建’‘生态党建’等品牌,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让基层党建穿上文化‘马甲’,插上品牌‘翅膀’。通过用‘绣花’功夫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产业,多举措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极’,实现了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的‘双增’目标。”

听着老书记的介绍,看到沿路的风景,“一栋栋农房古朴典雅、整洁靓丽、错落有致,小桥流水、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游人如织,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山区田园风光,这就是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我感受到了上白洋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柿子沟景区发展越来越好。”美不胜收的乡村新貌让我心潮澎湃。

新任党支部书记高维尧接着老书记的话题向我们介绍:“近年来,我们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山村里的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在上级领导和老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集聚众力,发挥村两委引导、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参与的作用,精心打造景区基础设施:一是以‘党支部+旅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成立‘青州柿子沟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人人参与、户户入社,探索出了一条村民拥护、生态和谐、环境友好、健康持续的旅游扶贫开发之路,村中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成为潍坊市旅游扶贫新典范。二是修路,成为“摘穷帽”的第一步。2015年4月,合作社拿出全部资金,加上潍坊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对点帮扶,共筹集资金46万元,开始在村里修环山路。当年年底,就发动村民在跑马古道上新修了10公里环山路、5公里的生产路,集生产运输、护林防火、旅游观光为一体,成为景区开发的‘先锋路’、干群关系的‘连心路’,彻底改变了上白洋村没有上山路,结束了山果山货只能靠肩挑背扛的历史,把路修到了老百姓心坎上。同时,合作社出资打造的8个院子完成修缮,带动10户村民将自己的小院改造成为农家乐饭店和宾馆及文化大院,可以同时接纳500人用餐、150人住宿,解决游客的吃饭住宿娱乐问题。三是依托青州柿子沟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整合村内宋家大院、古石桥、古流苏树、张良观星台、石瓮、石道人山、子房湖等人文历史资源,挖掘娘娘岭、银葫芦顶、神龟岭、仙人岭石人等等民间、神话传说,立足村民山楂、香椿、核桃、花椒等传统作物种植习惯,打造具有自然生态乡村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生态农业建设等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特色村。同时,建造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实现4G信号全覆盖。借鉴陕西袁家村等地经验,配套室内卫生间、铺设地暖火炕,提升接待品质,方便了游客,带动了村中乡村旅游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四是依托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办法,村两委从13户村民手中流转了6亩土地,采用微生物发酵土杂肥的办法,种植有机标准特色蔬菜,并抢注了‘青州柿子沟’商标,在为游客提供放心蔬菜的同时,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同时,通过资金变股金,让11户贫困户将实现双重‘红利’收益,合作社直接吸纳1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使他们年收入均达1万元,实现脱贫并有持续收益不返贫,合作社预计使用劳动力300人,优先考虑本村及附近村村民。五是乡村旅游开发带动了上白洋村经济发展,上白洋村残疾人高维杰是村里的贫困户,村里出资帮助特困人群打造了老酒坊,带领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同时,合作社通过收购香椿进行腌制加工,村民收入增加20万元。探索香椿、柿子精细加工,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更好融合,实现双赢。六是‘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乡村发展中,老书记高维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我们不仅在村里建起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还给村里买了投影仪、幕布、音响,协调潍坊市吕剧团、《我是大明星》剧组等文艺社团赴村演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每到春节前后和农闲时,村民们都会自发到文化广场上打锣鼓、扭秧歌,整个村子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村民们个个精气神儿十足。‘扶志就是要扶思想、扶信心,让贫困群众有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老书记经常对我说,‘暂时落后不可怕,我们有信心追上来、超过去。’总的来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上白洋村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白洋村先后获得‘乡村旅游标杆示范村’‘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尤其是2021年4月23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成为了一个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农村,走上了一条村民拥护、生态环境和谐、健康持续的旅游扶贫开发之路。下一步,上白洋村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按照‘谁申请、谁管理’的原则,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先进旅游村的经验,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和接待品质,通过由‘单打独斗’向‘整体融合’的转变,让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不断焕发乡村振兴新气象,充分发挥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为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版做出上白洋村应有的贡献。”

从新老书记的介绍看来,好山好水好生态,无形中孕育出致富产业,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如何找准定位,不断探索合理的利用方式,激发动力,让既是受益人又是建设者的群众成为维系生态环境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并充分调动群众保护的主动性、提高群众建设的参与度,努力实现环境美与生活富的共赢,才是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极”,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的“双增”目标的根本所在。

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走到村委前的小广场,上白洋村和柿子沟景区的领导早己安排好了桌、椅、条凳,欢迎弥水文化学会采风团的到来。

采风团成员全部到齐后,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弥水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麟书主持,上白洋村党支部书记高维尧、弥水文化学会顾问赵立双分别介绍了上白洋村和柿子沟景区的基本情况。魏在光会长讲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对上白洋村两委和柿子沟景区的周到服务表示感谢。房永江、高贵荣、曹光炬、孙桂玉、杜崇友等16位爱心人士自愿捐赠著作、书画、剪纸等作品以及抗疫物资,体现了弥水文化学会会员们的高素质、高境界。

启动仪式结束后,采风队伍浩浩荡荡向柿子沟进发,大家先后游览了古村、农家院、娘娘岭、击狗崖、接雷顶、大黑山、环岭、银葫芦顶、张良观星台、瀑布、子良湖、石瓮、黄金岭、熊猫谷、姑子庵、泉子溜、神龟岭、黄龙山、婆髻红林、仙人山石人、轿顶山、金石棚等十几个特色景点。所到之处,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的景区和乡村新貌让大家心潮澎湃,争相用手机、相机定格美好画面。

给我留下印象最新的是在石瓮景点,大家一起感受了石瓮溶洞面奇观。石瓮景点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面,石瓮溶洞面积近百平方米,石瓮、石笋、石柱、石林、石幔、石盾、石旗、石瀑布、石花、石芽、蜂窝、象鼻、石羊、石龙和鹅管等多种堆积物应有尽有,充分展示出石瓮溶洞面的幽、绚、险、奇等特点,引得大家争相拍照。

让人流连忘返的柿子沟景区之石道人山,海拔600余米。石人山之所以出名,主要是该山之顶上凸立着十几个形状似人的立石。所以,这山也叫“十道人山”或“石道人山”。远远望去,这些石人突出于山脊顶端,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巍然屹立,姿态各异。这些自然造就的石人,模样不动似动,欲动非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蓝天之下,柿画之间,游人忙着拍照,这是他们眼中的绿水青山;柿子沟景区周边,村民呵护着一草一木,这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今日的上白洋村,山水在变,变得更美;山村在变,变得更富;群众在变,变得更有致富信心。“柿画田园、乡愁柿子沟”呼之欲出,“绿水青山”正引来“金山银山”,让群众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在休闲放松的同时,大家也都有了满满的收获,通过这次的采风活动,我们亲眼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变化。

七年时间,上白洋村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到2015年全村建设柿子采摘园、农家乐、写生基地,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美景的旅游村转变,再到2021年依托“柿子沟景区”实现人均收入1.2万元,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从深藏大山无人知到漫山遍野皆是赏景人,从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到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青州市上白洋村用了七年时间。如今,据不完全统计,上白洋村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合作社直接增收40万元,村民综合收入达320万元。

在这里,七年时间,全村从事旅游业人数达到140人,占全村劳动力比例达的33%。村民高纪鑫从一个外出打工的村民,到成为村里第一批投身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再到变身年收入30万元的农家乐经营者,腰包鼓了、日子美了。而像这样的农家乐,上白洋村目前有十几家。村里遍布的农家乐不仅能让游客们吃上山里饭、住上农家屋,还把山里的果蔬销往四方。“柿饼、杏仁、山核桃、香椿,这些以往我们来不及收就坏在地里的山货,如今都换成了钱。”高纪鑫说,这多亏了当年村委那个“白手起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

上白洋村蝶变的神奇“密码”就是绿水青山“柿柿如意”。

几年来,上白洋村经历了从“自然上白洋村”到“生态上白洋村”,再到“美丽上白洋村”的巨大变化,发展定位的不断升级和探索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深印刻在上白洋村的发展基因中。发展的背后,是上白洋村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化“两山”实践的最美诠释……

相信未来的上白洋村,以红色领航,绿色转型为驱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定能不断释放巨大效益,让人民群众持续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作为采风团成员,我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多维度、多视角的去宣传报道好上白洋村的建设,宣传好乡村振兴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共同期待上白洋村那一天的到来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潍坊弥水文化学会组织走进柿子沟景区采风有感》,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7)
  1. CF官方2024-01-15 18:15CF官方[吉林省网友]203.27.16.132
    期待看到大家对柿子沟景区采风的心得体会,一定很有启发!
    顶2踩0
  2. 若荷清寒2024-01-12 23:22若荷清寒[江苏省网友]121.57.112.199
    @何去何从想了解更多柿子沟景区的特色,希望有机会亲自去一趟。
    顶10踩0
  3. 何去何从2024-01-10 04:29何去何从[广西网友]203.29.217.32
    @纠结的尼古丁柿子沟景区采风一定收获满满,期待看到大家的作品和心得。
    顶5踩0
  4. 纠结的尼古丁2024-01-07 09:36纠结的尼古丁[广西网友]202.180.147.79
    文化学会的活动总是很有意义,希望组织方能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
    顶1踩0
  5. 溱洇2024-01-04 14:43溱洇[海南省网友]103.239.3.229
    柿子沟景区听起来很有意思,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当地的历史文化。
    顶5踩0
  6. 天上有颗最亮的星星2024-01-01 19:50天上有颗最亮的星星[台湾省网友]124.196.169.127
    走进柿子沟景区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吧,期待更多的学习分享。
    顶9踩0
  7. 冰雪娉婷2023-12-30 00:57冰雪娉婷[河南省网友]103.246.13.6
    柿子沟景区一定很美,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照片和介绍!
    顶11踩0
相关阅读
齐鲁早报|国庆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来了!数万人欢呼同一句话

齐鲁早报|国庆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来了!数万人欢呼同一句话

今天是国庆节、中秋节,祝大家节日快乐!全省天气多云转阴,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地区有小雨

2023-08-28 #经典句子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指尖上的“绣花针”传承文化瑰宝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指尖上的“绣花针”传承文化瑰宝

你们知道潍绣都有哪些特点吗?她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10月14日,大虞社区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原来是潍坊十笏园博物馆非遗传统文化潍绣走进社区

2023-12-23 #经典句子

敦煌:网红打卡地 文旅添动力

敦煌:网红打卡地 文旅添动力

网红打卡地的火爆流行,不仅为人们外出旅行提供了新选择,也为文旅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2008-08-24 #经典句子

「知行话题」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知行话题」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扭住不想这个根本,就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

2023-11-15 #经典句子

回顾2019|文旅融合发展 让齐鲁大地“诗与远方”更美好

回顾2019|文旅融合发展 让齐鲁大地“诗与远方”更美好

2020年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回顾2019年齐鲁大地诗与远方的那些美好瞬间

2009-10-07 #经典句子

淮阳区文正学校小记者走进太昊陵

淮阳区文正学校小记者走进太昊陵

太昊陵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老师讲解太昊龙文化

2024-01-16 #经典句子

红烛先锋|李伟:花满校园语成蹊 立德树人共筑梦

红烛先锋|李伟:花满校园语成蹊 立德树人共筑梦

2021年李伟老师被评为寿光市教书育人楷模

2024-01-10 #经典句子

西双版纳走进南京 共话文旅合作

西双版纳走进南京 共话文旅合作

两地文旅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实现西双版纳与南京的旅游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让西双版纳成为南京市民乐享的神奇美 丽

2023-08-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