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把论文写在丰收的大地上!嘉兴市农科院又获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时间:2023-12-26

这是1978年我国恢复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嘉兴农科院第三次登上中国科技界最高领奖台,足见这个坐落于浙北粮仓的地级市农科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巨大贡献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2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天上午,77岁的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尧城从北京捧回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证书。这是1978年我国恢复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嘉兴农科院第三次登上中国科技界最高领奖台,足见这个坐落于“浙北粮仓”的地级市农科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巨大贡献。据悉,这也是“十三五”期间嘉兴市在农业科技领域获得的最高科技奖励。

耄耋之年圆梦国家科技创新大奖,杨尧城显得有些激动。他介绍,此次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完成的“超高产专用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等的选育与应用项目”是近30年来我国唯一年度栽培面积超千万亩的早稻品种,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000万亩。

“2000年启动品种选育时我已56岁。当时很多人好奇:这么大年纪了,还开始新的育种课题。不怕累吗?能成功吗?值得吗?但我觉得只要心中有梦想,每一天都是充实的、美好的。”杨尧城坦言,一路走来虽有坎坷,但更多的是突破的喜悦。2009年中嘉早17一举夺得‘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早稻百亩方示范纪录,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2013年成为籼稻区年推广面积最大品种……20年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中嘉早17”高产、抗逆性好和适应性强的优点越来越明显,既适合食用又是加工优质米粉干的最佳品种。诸多优良性状的集成,使中嘉早17成为长江中下游稻区,推广面积最大,深受农民欢迎的品种之一。

“这是我们嘉兴市农科院第三次获国家大奖。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嘉兴农科人员在全国率先配组国外和本地稻种的优良基因,育成‘农虎6号’,凭借着高产和抗倒伏特质,获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奖。2016年,嘉兴市农科院名誉院长姚海根,以‘晚粳稻核心种质测21的创制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身份,捧回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今年是第三次。实现了连续两个五年规划均获大奖。”嘉兴市农科院院长程旺大说。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组建于1956年的嘉兴市农科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种质的“卡脖子”技术攻关。他们把论文写在丰收的大地上,把每一滴汗水化作金色的畅想。多年来,嘉兴市农科院以为当前当地农业生产服务为已任,立足嘉兴,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以第一单位育成的稻、麦、油菜、蔬菜等新品种有227个,其中199个水稻新品种累计在全国推广7亿多亩。每年推广面积900万至1000万亩左右,年增产粮食约1.84亿公斤,相当于36.8万亩耕地产量,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嘉兴市农科院还为浙江省贡献了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第一个籼稻金奖品种和第一个粳稻金奖品种,使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个籼、粳双丰收省份,走进了全国水稻育种先进行列。

读嘉新闻记者:顾亦来

编辑:张艳

责编:孔越

【来源:嘉兴发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把论文写在丰收的大地上!嘉兴市农科院又获国家科学技术大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流年染指悲伤2024-01-12 19:38流年染指悲伤[新疆网友]203.29.28.163
    嘉兴市农科院的成就令人瞩目,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顶9踩0
  2. 无巢可栖2024-01-06 22:40无巢可栖[江西省网友]103.20.12.131
    这是对科研人员辛勤努力的肯定,值得庆贺!
    顶0踩0
  3. 落叶的归期2024-01-01 01:42落叶的归期[火星网友]123.249.114.145
    太棒了!科技大奖是科研人员的巨大荣誉,恭喜嘉兴市农科院!
    顶9踩0
相关阅读
探访林草科研国家队中国林科院——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探访林草科研国家队中国林科院——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基地研究人员在库姆塔格沙漠架设测风站。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合成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覆盖度等级与沙化土地分布图。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江河、田野……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

2024-01-20 #经典句子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⑥|廖红:把好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⑥|廖红:把好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振兴中的科技特派员系列报道”第六篇——《廖红:把好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正式上线。廖红是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植物营养学和根系生物学研究近30年。如今谈起茶事缘起,廖红坦言,当时认为所学专...

2016-11-25 #经典句子

爱国是第一位的 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爱国是第一位的 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在网上刷屏。这一天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左)、...

2017-01-29 #经典句子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富阳首席农技推广专家沉下身子勤育共富产业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富阳首席农技推广专家沉下身子勤育共富产业

...,开展节水抗旱稻品种引试、示范及与之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汪金昌承包的缺水梯田,就是他们建立的“旱优73”节水抗旱稻百亩示范方之一。 今年,富阳主推的“旱优73”“沪优2号”节水抗旱稻,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2023-12-23 #经典句子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入百姓家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入百姓家

...遇到了难题。“刚开始我们认为,我们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当地村民肯定欢欣鼓舞,跟着干就是了。”该校园艺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龚荣高介绍,但去了以后就遇到了“信任危机”,“老百姓凭什么相信你的新技术能给他们增...

2008-11-09 #经典句子

“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普的报告,其线上播放量已达到23000人次。在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同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学会、兰州市教育局在西北师大附属中学联合举办的2021年“金城科普云讲堂”中做科普报告。在嘉峪关市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做科普报...

2009-02-25 #经典句子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福建科特派: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福建科特派: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版(记者调查版)刊发长篇通讯《福建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聚焦首创于福建、发端于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22年来,福建坚持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技特派...

2024-01-18 #经典句子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福建省省级科技特派员(左三)在一家生物农药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廖学仁摄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陈昌村摄引子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市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

2024-0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