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时间:2023-12-22

「来源: |易启游Xinjiang ID:xj13109918673」中国中医药报第3323期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是时下极为常用而颇多歧义的一个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1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来源: |易启游Xinjiang ID:xj13109918673」

《中国中医药报》第3323期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是时下极为常用而颇多歧义的一个词语,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了文化,就可以变鄙俗为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的传统理解,这一理解强调了文化的形式和功能,显示了其“形而上”、“非物质”的特征。 中医根植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萌生、成长的土壤。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医文化来源于“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思想,以阴阳五行作为生命和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认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一种生命文化,是有关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文化。 对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并传承、保护?这已经不是一个说教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利益,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问题。我们认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医文化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科学无国界,文化有主体。文化为某个民族所认同,由这种文化而构成传统,代代相传。人们生活在这种传统之中,延续着他们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每种文化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和认可。正如《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序言所指出的“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中医在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孕育发展出了包括天人合一、脏象、经络、精神、气血、药物的自然属性等独特的生命观和疾病观,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其次,中医文化蕴涵了宝贵的医疗思想价值。中医以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为核心思想,在医疗思想和医疗行为中始终把人放在自然之中。中医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处方制剂等均来源于自然,并顺应自然。因效法自然而产生了对生命、疾病、方药的认识,因顺应自然而使这套认知与实践体系传之久远,并与时俱进。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医疗思想对于解决现今全球医疗卫生健康问题,以及在防治重大疾病、促进养生保健、减轻医疗负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 第三,中医文化具有十分可观的商业价值。中医学传承数千年而至于今,蕴藏了大量可以被现代科学技术所发掘和利用的知识。当今社会,西方化学药物研发成本日益高昂,为此开始转向对传统医药价值的挖掘。许多中医古籍文献中的智力成果被现代科技所利用,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这种可利用的价值却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认为这就是中医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清楚中医的存在价值和可利用价值。近年来,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不当开发、利益侵占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保护中医药文化,日益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和经济安全的一项重要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宗旨是尊重、保护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维护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适合中医文化生存发展的需要。通过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逐步提高公众对于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的认识,并建立一套保护制度,实现对于中医文化的尊重,承认价值、合理利用。(柳长华 顾漫 宋歌 田芙蓉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是为了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需要而提出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人类的。因此,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价值是存在的价值,其次是经济的价值。某个非物质文化的存在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传承能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则可以被广泛地利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然要顾及到这二种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的法律概念。公约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进程,除了为各群体之间展开新的对话创造条件,但也不能容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进而提出保护的宗旨是“保护、尊重、承认价值和提供国际援助”。这一宗旨基本上解决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价值的保护需求,也是国内一些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关注的、感兴趣内容。但是,这样一个保护宗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能否起到保护作用?

我国政府在积极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各地申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热情日渐高涨。但是,在这种热情的背后,表现出二种趋向。一是为了保护,一是为了名利。单纯的为了名利,将保护流于形式,甚至加速了遗产的消亡;但是,不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完整的保护。 看得出来,保护不可避免地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但对于经济价值的保护,一把“软刀子”是无能为力的。因此,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伸到某个遗产的经济价值是当前必须要重视的。

由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已成趋势,然而经济何以能够全球化?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是科学技术吗?不是。其实是“制度”,是源于西方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形形色色的标准。有了这样的制度,发达国家便可以把他们的“知识”卖到世界各地。但对于“传统知识”,这种制度起不到任何的保护作用。更为甚者,在这种制度的解释下,传统知识被强加上是“公知公用”的知识。一些人打着“创新”和发展“传统知识”的旗号,事实上是在利用传统知识。 传统知识保护的讨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政府间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至今已经开过11次会议,没有达成有实际意义的协议,传统知识保护要想越过这道屏障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面临着如下的抉择。一是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不保护传统知识,要想对这种来自西方的制度哪怕是做任何的修改都是十分困难的;二是把对传统知识的保护寄托在专利等制度上,强调用技术创新来保护,任何人都可以任意使用,这不是我们的优势;三是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利用传统知识,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护传统知识,我们必须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从源头上加以保护,对我们是有利的选择。 幸运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快速地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对于如何“保护”,《公约》指出要“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承传和振兴”。这些保护的办法似乎都不是强硬的措施,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保护?原来,我们可以借助这种保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成一把“硬刀子”。

怎样打造呢?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专门的保护制度。眼下,为了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尊重、承认价值和合理利用的目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在起草中,这将是我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然是一种法律制度,就必须使之具有强硬的措施。如果不把它看作是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一种对抗,至少也是补其先天之不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使保护者既能得到荣誉,也能得到经济的补偿,而建立翔实的保护名录与制定相关标准是将保护落到实处的必要措施,否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流为说教。 非遗保护大事记(一) 2003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4年8月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5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重要文件颁布,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 2006年4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成立,中医申遗正式开始。 2006年5月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传统医药列为第九大类,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等9个项目进入第一批名录。 2007年6月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路志正等29位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入选。

2007年6月 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成都举办了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社会反响强烈。展览荣获成都非遗节“太阳神鸟金奖”和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6月 第二批和第一批扩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中医养生等38项传统医药项目列入名录,在国家名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增至47项。 2009年4月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要文件颁布。 自然界和宇宙知识与实践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主要是社区与自然环境互动中所形成的知识、诀窍、技能、实践和表现形式。这些认识宇宙的方式通过语言、口头传统、对一个地方附带的感情、记忆、灵性和世界观来表达。这些对价值观和信仰有强烈影响,并强调许多社会实践和文化传统。反过来,它们又被自然环境和社区更广泛的世界所塑造。该领域包括许多方面如传统生态智慧,土著知识,地方动植物知识,传统治疗体系,仪式,信仰,入会(拜师)仪式,宇宙学,萨满教,附体仪式,社会组织,节庆,语言和可视艺术。 传统知识与实践居于社区文化和身份的核心地位,但由于全球化受到了严重威胁。即使传统知识的某些方面如当地植物品种的医疗使用对于科学家和公司是有益的,许多传统实践仍在消失。城市化的加速与农业土地的紧张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的知识有显著影响。清除土地可能导致森林的消失或对建设木材可替代资源的需求。气候的变化,持续的毁林以及沙漠化的继续扩大,不可避免地威胁到许多濒危物种,并导致传统技艺的衰退以及作为原材料的草药减少和植物物种的消失。 保护世界观或信仰体系比保护自然环境更具挑战性。除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外部挑战外,许多穷困或边缘的社区自身倾向接受一种远离他们自己传统与习俗的生活方式或经济发展模式。 保护自然环境通常与保护社区的宇宙观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紧密联系。(柳长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赛尔号2024-01-11 13:18赛尔号[黑龙江省网友]203.62.161.36
    中医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和经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医学传统。
    顶16踩0
  2. 奈河桥下``2024-01-04 18:17奈河桥下``[河南省网友]202.150.196.85
    @啊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中医文化息息相关,这些宝贵的传统知识和技艺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便让中医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顶4踩0
  3. 啊彬2023-12-28 23:17啊彬[台湾省网友]43.224.47.151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重视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
    顶0踩0
相关阅读
2020年度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2020年度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部分省市出台支持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政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成立,典型案例突出,多部著作出版,传播平台—中医药非物质

2011-04-04 #经典句子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0年高考预测考试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0年高考预测考试语文试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位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

2023-08-21 #经典句子

广州非遗寻宝记之二:飞针起舞 点亮岭南中医文化的经络

广州非遗寻宝记之二:飞针起舞 点亮岭南中医文化的经络

黄帝内经有云: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2010-11-12 #经典句子

最新中国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最新中国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那么,最新中国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好多兴趣班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

2009-06-03 #经典句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重要意义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

2011-06-05 #经典句子

全文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涉及文化和旅游的有这些

全文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涉及文化和旅游的有这些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2017-07-01 #经典句子

全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全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2007-12-20 #经典句子

国家级非遗项目“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明焱:做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

国家级非遗项目“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明焱:做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

中医药蕴含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辩证思维、系统化认知,更是一代代中医药传承者毕其一生潜心探索的结晶

2023-07-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