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拾人牙慧说《论语》-学而篇·第6章(上):孝悌为先 文艺在后

时间:2023-12-19

原文1 6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②,谨而信③,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⑤,则以学文⑥。注释①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文

1.6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②,谨而信③,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⑤,则以学文⑥。”

注释

①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对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学生。此处取前义。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②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③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④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或剩余的精力。

⑥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释义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拾人牙慧说《论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论语·学而篇》第6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今天这一章内容上多数人都会很熟悉,现在学校慢慢开始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比如我女儿所在的小学就从刚入学就开始唱《千字文》的国学歌,学《弟子规》、《三字经》。所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现在也是很多孩子从呀呀学语的时候就会背诵的桥段。

相信有前面第2章对“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的打底,对这一章的意思理解起来并不难。就是在教导我们在家要孝养父母,在外对待朋友要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做事要谨言慎行,言而有信。同时和所有的人都要和睦相处,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如果还有余力,那么再来学文史。

在我参看的多家注解当中,大家都强调,对于童蒙之教要先德后文。这当然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颇有借鉴意义。最近的双减政策,喊出了“让教育的主战场回归学校”的口号,但是父母们的反应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到底该怎么教?教什么?谁来教?回答这三个问题的难度,一点也不比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简单。

这一章,圣人的教诲清晰明了,但是如何理解德育和文教,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

关于前几句的德行之教,孝悌、忠信、仁爱等,我们在前面几章已经讲了很多。如果前面几章大家有认真听的话,就会知道,中国儒家思想的有一个理论前提——人人皆可为圣贤。

这句话今天听起来像是打鸡血,甚至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总觉得圣贤之道离我们无比遥远。但是在中国上古乃至孔孟时代,儒家道统的核心就在于此,圣人们相信人人生而圆满,即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这个“初”并不是指的我们的“出生”,而是指的我们的“初心”,也就是那个没有私欲染污的心性本体。我们之前说过,这样的心性本体不是只有圣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平等。

在这样的心性本体中,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也是本来就有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圣”,因为有这样的内圣在,所以他表现在事父母上就是孝,表现在对待兄弟、乡党上就是悌,表现在言行上就是谨信,表现在与朋友交就是爱众亲仁,表现在学问上,就是文质彬彬,表现在建功立业上,就是“外王”。

但可惜的是,这个光明的心性本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王阳明提出“心即理”,心为体,理为用,所以我们就只能通过一个人在各方面的外在表现来验证它是否具有这样的心性本体。

可这么一验证问题就出来了。人们会发现在生活当中,我们并不是只有仁、义、礼、智、信,我们还有贪、嗔、痴、慢、疑。甚至可能贪嗔痴慢疑,还远远多于仁义礼智信。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儒家文化的宣扬者,也变成了满口仁义道德,但背后却私欲横行的伪君子。

所以后来的儒家圣道渐渐式微,大家非但不信,还觉得儒家这一套,就是愚民教育,完全是统治者用来奴役民众思想的工具。于是后来,法墨阴阳,相继而起,中华道统自孟子之后,就逐渐湮灭了。

但是,儒家的圣贤们,当然是不甘心如此了,怎么才能让大家相信呢?再后来的故事,就是援道入儒和援佛入儒的过程,分别在汉代和宋明有掀起了两拨小高潮。具体的过程,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细说。总之,这两拨救儒运动的后果,是儒家学问体系的不断丰富完善。

其实,早在上古时代,很多圣人们是亲证了“夫圣人之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所以在尧、舜、禹的治下,大家都“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民之迁善而不知为之者”,自然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

可是后来的人,没有这样的实证功夫,只能凭个人感受和逻辑思维来推理圣道是否合理,自然也就难免会不得要领。

所以面对这个光景镜框,圣人为了匡扶正义,只能把这各种的道理掰开揉碎了跟大家解释,说仁、义、礼、智、信是心性本体,是良知天理;而贪、嗔、痴、慢、疑是人欲劣习。

良知天理人人一样,可是私欲习气是人人不同的。

我们前两天讲过一个概念叫先天气质。这个先天气质的概念其实也不是西方心理学的专属,圣人之学中早有表述,例如在《传习录》中,王阳明在给弟子讲学的时候就打了个比方,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像金和金之间的差别一样,金和金之间成色不同是因为杂质的多少,人和人之间根基相异则是因为私欲的轻重。

所以人和人之间分的三六九等,正是以此为分水岭。

圣人就像纯金一样,毫无杂质,凡夫则以其私欲轻重再分为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矣,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矣”。

这就是说,对于私欲太重的人,可能他根本就不会相信人人皆有圣人之心,当然费尽心机也是枉付口舌而已。

但是就像炼金,虽因成色不同而难易有差,可只要持之以恒,总能练出真金一样,我们做人,只要念兹在兹的去除私欲,也就必能成为圣贤,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

所以阳明先生才教导我们,要“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要减什么?减的就是这私欲和习气。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这不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吗?

好了,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说到这里。

《拾人牙慧说〈论语〉》

欢迎您和我一起

在搬运知识的过程中

寻孔颜之乐

证天人合一

文稿:心塾宇尘

朗读:赖敏

审稿:弘孝、曾杰

音频制作:金霞

排版:金霞

图片来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拾人牙慧说《论语》-学而篇·第6章(上):孝悌为先 文艺在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王安子2024-01-13 02:41王安子[国外网友]202.14.226.232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和传统道德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不管文艺如何璀璨夺目,孝悌之道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底色。
    顶25踩0
  2. 奇妙2024-01-06 21:50奇妙[甘肃省网友]203.28.179.169
    @一生有缘孝悌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发展多么繁荣,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些根本的价值观。
    顶2踩0
  3. 一生有缘2023-12-31 16:59一生有缘[湖南省网友]103.252.29.142
    文艺固然重要,但是在传统道德观念面前,还是需要孝悌为先,这是历久弥新的真理。
    顶2踩0
  4. 触景生情Jaye2023-12-25 12:08触景生情Jaye[宁夏网友]203.32.133.238
    《论语》一直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孝悌之道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顶6踩0
相关阅读
拾人牙慧说《论语》-学而篇·第4章:三省吾身 知易行难

拾人牙慧说《论语》-学而篇·第4章:三省吾身 知易行难

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莒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2023-12-30 #经典句子

拾人牙慧说《论语》-学而篇·第2章(上):孝悌为本 本立道生

拾人牙慧说《论语》-学而篇·第2章(上):孝悌为本 本立道生

原文1 2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注释①有子

2023-12-12 #经典句子

论语日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

论语日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求学,到了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的时候对人对事不再有什么疑虑,五十岁自觉知道了自然天理运作的道理,六十岁听到就是心到

2024-01-20 #经典句子

《论语》里除了孔子  你还知道谁

《论语》里除了孔子 你还知道谁

但是我们读论语时除了对子曰非常清楚之外

2008-07-06 #经典句子

《塔木德》中的3句话 让你重新认知人生 越简单却越赚钱

《塔木德》中的3句话 让你重新认知人生 越简单却越赚钱

看到三个孩子后,老商人说:孩子们很有朝气啊,真棒,我很羡慕你们的日常生活,我很喜欢你们在这儿玩耍,以后你们每日来,我便会每日给大家每人一块钱

2023-06-07 #经典句子

实感造句和解释_实感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实感造句和解释_实感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实感shí gǎn。实际的感受;真实的感情。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序:神话里的天和地,根本上便不是人类幻想的结果,而是记录着真实的古代人的苦斗的经

2008-08-27 #经典句子

人民日报总结:这30个成语人人都错过 初高中也会考!建议收藏!

人民日报总结:这30个成语人人都错过 初高中也会考!建议收藏!

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但是这些成语却经常考

2019-05-09 #经典句子

老祖宗留下来的30句话 说尽人生百态

老祖宗留下来的30句话 说尽人生百态

但是柴遍地都是,只要自己肯努力,都能去打柴

2009-10-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