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5.23:伯夷 叔齐不念旧恶。和私人恩怨毫无关系 又错解

时间:2023-12-07

伯夷叔齐,两个高洁之士,也是大贤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3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两个高洁之士,也是大贤。

《史记》列传,也专门记载了这俩人,为他们立传,而且在人物列传之首。可见司马迁对他们极为推崇了。

在阐释这句话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来龙去脉,这里还是非常必要的。

我这里又有自己的观点了,不同于以前所有的注解。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国是当时商朝的诸侯国,大概在当今的唐山一带。孤竹国国君有三个儿子。孤竹国国君死了,显然从伯夷的名字看,他是老大,国君之位非他莫属。但是他不想当。

伯仲叔季,这是当时兄弟的排行。伯老大,季最小。

伯夷不想当国君,就逃走了。叔齐也不想被立为君主,也就跟着逃走了。

按照道理说,是轮不上叔齐的,但这其中恐怕还有别的内情也未可知。

总之,伯夷叔齐就逃到了周朝,文王管辖的地方。两个人想在这里养老终生的。文王当时很得人心,百姓多有归顺。

但是呢,后来到了武王的时候,去讨伐无道的纣王。

这个时候伯夷叔齐站出来了,认为这是以臣弑君,以下犯上,即使是有道伐无道,也违背大义的。拦在马前不让去。

但没能拦住,武王还是把纣王灭了。

伯夷叔齐兄弟俩就不干了,认为再吃周朝的饭,就是耻辱了。所以俩人逃到首阳山上,靠采薇填饱肚子,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后人对兄弟俩是多有赞颂赞美之辞。不争皇位,不食周粟。

高风亮节,大贤。

那么问题来了,伯夷叔齐不念旧恶。这个旧恶是什么!

很多人都扯在兄弟俩身上,很可笑也很可怜。

兄弟俩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旧恶,和谁有旧恶?

所以,这个旧恶绝非是兄弟俩个人的私人恩怨。

这个旧恶其实就是指商纣王之恶。这才是旧恶。兄弟俩不做孤竹国的君主也是和商纣王有关!

当时商纣王残暴无道,这兄弟俩就是看不过去,才逃到文王这里养老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易经玄通

之所以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就是指伯夷叔齐拦住武王,不让他讨伐商纣王。

这才是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的真正涵义。

他们没有因为商纣王之恶而去欢迎武王去讨伐他们,恰恰相反,还拦住了武王,让他不去讨伐商纣王。

而这恰好符合兄弟俩高贵的品格,也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这也是孔子特地说兄弟俩不念旧恶的用意所在。

他们不愿做商纣王的诸侯国的国君是高义。现在又拦住武王伐纣王,也是维护最基本的伦理价值,也是维护他们珍视的道义。

可惜世道就是如此,竟没有他们容身之地。武王灭了纣王,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和当初从孤竹国逃到文王这里,内心的想法几乎如出一辙。不当无道之臣,不做无道之君,不食无道之粟。还在维护者纣王的正统,虽然他们也逃离了纣王。

王位可以舍弃,生命可以舍弃,但道义不可丢半分。

是舍生取义的典范。是真君子,是真贤人。

那么怨是用希也就很好理解了。

其实就是《道德经》所言的以德报怨的意思。

怨是国家恩怨,是道义之怨,是君子价值之怨,和私人恩怨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这四个字直译就是怨恨这样的用的很少。

意思是他们的私人恩怨几乎没有,私人这样的恩怨从来都没有用过,用的很罕见,很稀少。

私人恩怨几乎没有,但道义的恩怨,他们也不用。既然社会容不下他们所珍视的君子价值观,道义价值观,那么他们只有逃,只有躲。生死事小,失节事大。

可惜天下之大,竟没有俩兄弟容身之所。

读至此处,令人唏嘘流涕,不能自已。

这,才是这段话的价值所在。真意所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5.23:伯夷 叔齐不念旧恶。和私人恩怨毫无关系 又错解》,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小愛2024-01-07 07:36小愛[福建省网友]43.248.199.219
    这段论语给了我很多启发,希望我们能够像伯夷和叔齐一样超脱私人恩怨,追求更高的境界。
    顶8踩0
  2. 许嵩2023-12-27 21:49许嵩[河南省网友]203.30.235.142
    我觉得这段论语表达了一种超越私人恩怨的道德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顶0踩0
  3. 牵手,幸福2023-12-17 12:02牵手,幸福[火星网友]103.228.90.176
    这段论语让我深思,伯夷和叔齐的行为让人感动,不受私人恩怨影响,真正做到了高尚的境界。
    顶21踩0
相关阅读
《论语》导读之159:孔子评价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 反对破坏礼

《论语》导读之159:孔子评价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 反对破坏礼

...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岀,曰:“夫子不为也。”卫君,卫岀公辄,是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蒯聩得...

2023-12-07 #经典句子

《论语》导读之109:孔子赞扬伯夷 叔齐不念旧怨 是主张以和为贵

《论语》导读之109:孔子赞扬伯夷 叔齐不念旧怨 是主张以和为贵

《公冶长》(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两人互相让位,都逃避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他们认为是以臣逆君,拦在马前劝阻。周灭商后,他们以吃...

2023-12-07 #经典句子

伯夷造句和解释

伯夷造句和解释

伯夷(bó yí)。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伯夷参考例句:1、商朝末年,周武王要讨伐商纣王,伯夷...

2023-10-20 #经典句子

《论语》7.15——7.16

《论语》7.15——7.16

...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先说说这件事的背景,此时孔子大概还待在卫国。至于待...

2023-11-03 #经典句子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18.0图文及白话文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18.0图文及白话文

...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原文】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

2012-09-03 #经典句子

从论语看职场 宽恕的作用 君子不念旧恶

从论语看职场 宽恕的作用 君子不念旧恶

...极情绪都是最大的障碍。《论语公治长》: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段话中,孔子便是用上古时两位高士的事迹来阐述如何避免产生怨恨的情绪。伯夷、叔齐两兄弟的道德水准极高,因此他们在道德上也...

2019-09-03 #经典句子

参论语百零二 子之乐

参论语百零二 子之乐

...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冉有说老师想做卫国的国君吗?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呆的时间很长...

2024-01-13 #经典句子

论语名句赏析:风姿卓越的女孩名字 个个自带光芒

论语名句赏析:风姿卓越的女孩名字 个个自带光芒

...心、温顺善良、才高行洁。2. 念希出自《论语》: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寓意女宝宝有大度,旷达,豁然。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3. 云尔出自《论语》:「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解释:寓意着多才多艺,...

2023-11-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