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学理战“疫”」面对重大疫情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审思

时间:2023-12-04

因此,从理论上挖掘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实质,从实践上审视重大疫情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偏见,从而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方位在战略高度上谋划意识形态话语权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社科战疫#面对重大疫情,国内外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多元挑战。因此,从理论上挖掘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实质,从实践上审视重大疫情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偏见,从而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方位在战略高度上谋划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路径,非常重要。

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现时代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意识形态话语在政治和文化维度上的占有和分配问题,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利、权力和权益的统一。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话语主体表达意愿的权利,体现了文化维度;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对话语权力的掌控力、威慑力和强制力,体现了政治维度;从过程与结果看,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话语主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益,体现了文化维度和政治维度的统一,体现了话语主体依靠自身的逻辑自洽性和现实解释力的理论影响力和现实辐射力、说服力。

不能局限于意识形态自身的发生、发展逻辑理解意识形态话语权,应从现实的社会进程出发理解意识形态间的冲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认识到意识形态话语本身就是现实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反映,找到产生意识形态对立的阶级基础,才能理解意识形态话语冲突的根源。

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具体的、历史的、与时俱进的。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承担着“牧师的职能”的意识形态,其话语权的争夺体现为主义之争、领导权之争。为此,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批判丧失了合理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就是在揭露商品拜物教的秘密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算。同时,要根据“革命的”“实践的”活动的变化不断地建构意识形态,要认识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能力、策略与方式的掌握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因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全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不过是人类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的映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它“演出”的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活剧”。

重大疫情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意识形态偏见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与创新论坛上讲道,“最重要的是阻止疫情和拯救生命”,“这是对政治团结的考验——世界能否团结起来对抗一个无视边界或意识形态的共同敌人。”[1]重大疫情面前,人类最大的威胁是能否和以什么样的方式战胜疫情,但某些西方国家却有针对性地围绕“疫情”,加重意识形态偏见。

在本体论上,某些西方国家秉持“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他们沉溺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迷恋,把西方理论作为终极立法者,把西方实践和操作模式作为至高无上的样板、模板和母版,以此作为理解和评判“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的先验标准,他们机械地、教条地、不考虑语境地移植“西方问题”并以之独断地观照“中国问题”,但又对二者采用双重标准进行评价与审视。中国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无形中挑战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权威,并被动地卷入了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在疫情期间,某些西方国家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上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和诘难。《华尔街日报》借用疫情来辱华,当中方要求其道歉时,他们的相关负责人扯皮、推诿责任。而与之相对的是,美国爆发H1N1流感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将之称为“美国流感”并进行攻击。这说明,某些西方国家的民众已经被“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所蒙蔽,他们需要放下偏见,摒弃双重标准,用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思考和看待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

在方法论上,某些西方国家采取“意识形态价值中立主义”的态度。他们主张对意识形态进行“不偏不倚的研究”,即建基于实证主义与知识社会学,把意识形态当成是一种无价值判断、无立场的纯粹的描述性的话语表达。“意识形态价值中立主义”的典型形式是“意识形态终结论”,从其主要代表人物加缪、丹尼尔·贝尔、阿隆、亨廷顿、布热津斯基等鼓吹意识形态的终结并证明西方政治价值的不可超越性可以看出,其方法论原则的政治化意味明显,从表面上看似乎超越了“左右”之争的他们从未远离意识形态争端,他们只是否定掉意识形态的历史、现实维度以及理性、批判维度。而且,由于在方法论上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实证方法,所以其出场方式和言语方式不能掩盖其狭隘的视野、有限的理解、片面的结论。在重大疫情发生时,他们不顾抗击病毒这一人类社会的紧迫任务,相反游刃有余地把疫情转化成政治问题(信息疫情),复制所谓的“黄祸论”,制造所谓的病毒制造“阴谋论”,践踏道德和文明底线,以伪现代化的叙事方式抹黑和攻讦中国制度,并以启蒙为幌子实现自己貌似中立主义的对人类的救赎,以至于澳大利亚纪录片制作人约翰·理查德·皮尔格都承认,“在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方面,美国及其‘盟友’在向中国发动战争。”[2]

在操作层面,某些西方国家以民主、自由等为幌子,攻击和抹黑中国制度。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这样一种样态:一方面,学者为西方民主、自由的合理性做清晰、彻底的学理论证;另一方面,民粹主义的兴起,似乎向人们昭示了民主越来越异化为精英政治,而精英又不能代表选民的利益和意志,造成了体制对大众的遗忘,于是大众对自由民主制度的困境产生了不满。民粹主义从拉美向世界范围的蔓延,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的自由民主观念在当代的困境。为了混淆视听,他们势必会批判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此次疫情中,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上竟然刊文称“民主国家更擅长对付暴发性疾病”。何等可笑!在病毒肆虐之时,他们不关心有利于战胜病毒的防疫措施,不提及中国政府不会缺席韩日抗击疫情的真诚承诺,而他们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玩文字游戏,以民主、自由为名,炒作意识形态差别,搞意识形态站队。

提升应对重大疫情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面对西方在本体论、方法论和操作层面与我们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我们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如何围绕全球性的公共卫生议题,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引领、观照、规范、治理民众的生活世界,获得文化话语权和政治话语权,从而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社会基础。

第一,筑牢并挖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性与力量,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阐释体系。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让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达成基本的文化共识和政治共识,实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阐释体系,需要坚持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聚焦抗疫中的现实问题,从理论上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力量,从而展现马克思以“实践”为核心所进行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由此建构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重要概念的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展现马克思话语体系所内具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立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抗疫期间所体现出来的深切的人类关怀的价值立场;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阐释体系,需要在各种“主义”的比照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中国需要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时,放眼世界,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拓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涵与外延,阐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对于其他“主义”的理论优势和价值观优势,增进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共识。

第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领导力、影响力,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根基。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文化话语权和政治话语权的融合,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政治话语权的规制,也需要文化话语权以深化影响力。

实现政治话语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法性根基,它体现并延续了近一百年来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对主流意识形态与自身利益一致性的认同,它是我们在抗疫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民粹主义的盛行的基础;就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而言,我们要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的同时,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性,增强其支撑性,采取思想教育、文化艺术等多元的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渗入民众的生活世界,促成其自觉和主动认同,激发其积极和主动建构,让他们成为意识形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主力军。

第三,着力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营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网络生态。在重大疫情和重大危机发生时,网络成为不同利益群体表达诉求的重要场域,所以网络平台的建设、管控相当重要。既要构筑综合性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平台,培育精通执政理论、擅长网络技术的队伍,加强针对疫情的舆情研判、管控和引导,又要以法治思维推进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基本审查制度和配套的网络生态净化制度,加强网络执法,依法制裁网络空间的反动言论、政治谣言、舆论暴力等。

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方面,面对抗疫以及其他重大事件,要重视民众的意见表达机制,梳理并倾听民众的利益诉求,以创新性的旨趣打造网络意识形态实践话语体系,要提升针对疫情及重大危机的网络议题设置能力和话题引导能力,要重点关注抗疫背景下民众个性化需求策划议题,加强“意见领袖”的培养、引导和监管,要打造“策、采、编、发”一体化的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搭建技术先进、产品齐全、内容权威、综合实力强的网络空间的平台矩阵,要发挥融媒体的作用,实现网络空间内容融合生产、渠道融合传播、作品融合呈现,要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此扩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http://guoqing.china.com.cn/2020-02/12/content_75696627.htm

[2]http://news.cri.cn/20200222/554bf507-6344-a733-ef4e-4149d3dc487c.html

[3]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意识形态治理研究”(19BKS09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新冠肺炎疫情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舆情引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徐晓宇 姜军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学理战“疫”」面对重大疫情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审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南影歌2024-01-06 10:34南影歌[贵州省网友]203.17.2.181
    @╭浅っ语·°学理战“疫”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行动,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顶9踩0
  2. ╭浅っ语·°2023-12-26 08:30╭浅っ语·°[吉林省网友]203.30.233.163
    疫情期间,理论和现实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疫情挑战。
    顶8踩0
  3. 丶蓝海·2023-12-15 06:25丶蓝海·[青海省网友]116.85.17.160
    这个话题确实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需要审慎思考如何应对重大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
    顶0踩0
相关阅读
习近平昨晚的这通电话中 有句话很关键!

习近平昨晚的这通电话中 有句话很关键!

...向上发展的势头,为后疫情时代继续掌控世界舞台及国际话语权打下伏笔。同时,西方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的舆论鼓噪并不满足在西方媒体自身的舞台上自吹自唱,而是把黑手又伸向了非洲。4月上旬,围绕广州疫情防控工作中涉...

2018-09-29 #经典句子

一味抹黑中国 赵立坚一句话戳中美国疼处 满意不满意?

一味抹黑中国 赵立坚一句话戳中美国疼处 满意不满意?

...分着急,在全球大疫情之下,谁就先拥有了疫苗就拥有了话语权。而美国的野心更大,要是美国人先行研发出疫苗会如何呢?全世界几乎统一回答是,利用其大做文章,大搞霸权。美国宣布,疫苗优先美国人使用。特朗普5月15日...

2023-08-02 #经典句子

“链长制”:用创新赢得产业话语权

“链长制”:用创新赢得产业话语权

...来源:科技日报原标题:《“链长制”:用创新赢得产业话语权》

2023-11-08 #经典句子

张占斌: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国际话语优势

张占斌: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国际话语优势

...大项目,鼓励各学科专题研究世界性议题设置与提升国际话语权问题。这些工作还可以再加强。第二,积极主导引领“涉中”的议题。在国际话语舞台“涉中”的议题非常多,但这些议题实际上大都是西方主导,总体上还处于“...

2023-12-18 #经典句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

...要的工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强调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亮剑;强调争取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2023-10-28 #经典句子

体育营销的数据话语权

体育营销的数据话语权

...问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可量化的资产必定会引导着话语权。禹唐体育产业调查问卷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很多品牌在营销投资上会更加谨小慎微,也就是说,找到符合自身品牌定位的资源而且能够实现精准激活就成为重中...

2023-01-01 #经典句子

用“中国话语”展现“中国精神”之魅力

用“中国话语”展现“中国精神”之魅力

...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

2023-09-25 #经典句子

论述题金句|疫情之下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模板+框架.直接背诵版.docx)

论述题金句|疫情之下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模板+框架.直接背诵版.docx)

...对舆论引导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尽管传统主流媒体话语权的中心地位被打破,新兴媒体议程设置的能力得到增强,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冲的,网络语境下舆论的复杂性和广泛性需要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共建舆论沟...

2013-11-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