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明朝第九位皇帝 因大臣一句话 终身未选妃 史学家:真是好皇帝

时间:2023-12-01

不过,当初明孝宗并非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按照祖制是必须要充实后宫的,他也曾动过选妃的念头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历史上最专情的的皇帝当属明孝宗朱佑樘,别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而他一生只立一个张皇后,无其他嫔妃,也没有宠幸过宫女,这实属罕见。不过,当初明孝宗并非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按照祖制是必须要充实后宫的,他也曾动过选妃的念头。

但是一位大臣的一番话,让明孝宗放弃了选妃的打算,这一决定,成就了明孝宗和张皇后的伉俪情深,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治理国家。

1.朱佑樘出生坎坷,成长不易

先来说说明孝宗朱佑樘,其实他并不是堂而皇之生在皇室,因此,明孝宗的童年是非常坎坷不幸的。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在一场叛乱中被俘入宫,成为管理皇帝小金库的宫女。一次,明宪宗过来查视,遇见纪氏,见其美貌聪敏,就宠幸了她。事后,纪氏怀孕了。

这件事被万贵妃知道了,万贵妃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他是明宪宗的宠妃,更为不一般的是她比皇帝年长十七岁,由此可见,皇帝是有多么喜欢她。所以,她在后宫是独揽大权。万贵妃唯一的儿子夭折后,就再没有怀孕,因此,她也不许其他嫔妃生孩子。所以,纪氏宫女怀孕更是不容许,万贵妃下令为纪氏堕胎。

幸好纪氏的人缘很好,被派来的人不忍下手,就回禀万妃说纪氏的肚内只是长了瘤子并没怀孕。即便如此,万贵妃仍不放心,将纪氏贬居冷宫,朱佑樘就是在冷宫出生的。纪氏生了孩子,这可是无法再瞒得住了。万贵妃得知后又派太监张敏去将孩子溺死,这可是皇子啊!张敏也不敢毒害孩子,但又不敢违抗命令,就冒着性命危险,将孩子秘密藏起来,用米粉哺养。

直到朱佑樘长到六岁,张敏才找到合适的机会告诉明宪宗实情。终于有儿子了,这让明宪宗泪流满面。次日,朱佑樘被立为太子,母亲被封为淑妃,可随之而来的是淑妃暴毙,张敏吞金自杀。周太后担心孙子安危,亲自抚养,这才让朱佑樘得以长大。

2.朱佑樘继位,朝臣提议扩充后宫,翰林院侍读进谏打消选妃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2月,18岁的朱佑樘迎娶了张氏为太子妃。同年9月,万贵妃病逝,明宪宗朱见深悲伤过度,竟追随而去。随即朱佑继位登基,是为明孝宗,太子妃张氏也随之成为皇后。

朱佑樘继位后,宦官郭镛认为按照祖制皇帝要充实后宫,于是上疏请求明孝宗先预选淑女,待三年孝期满后,再从中选出几位入宫。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明孝宗也不反对。

不过,翰林院兼翰林院侍读的谢迁进谏:“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要充实后宫,原本也在情理之中。可是明孝宗三年孝期未满,扩充后宫说不过去。况且明宪宗的陵墓都还尚未完工,怎可有心思选妃?

本来明孝宗就是仁慈宽厚极有孝心之人,他提倡以孝治天下,在明宪宗朱见深去世后他立下“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的制度。在这个时候预选淑女,的确是不合时宜。所以明孝宗听了谢迁的谏言,就再也没有进行选妃之事。

3. 明孝宗在位励精图治未再选妃,一生与皇后伉俪情深

由于幼时的不幸遭遇,明孝宗体弱多病,尽管如此,可他还是非常勤政。他在任期间,不光有早朝,还重开午朝,他自觉在治国的能力上很欠缺,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常和大臣们在一起商讨论治国之道和安民之策。因此,明孝宗是非常辛苦的,好在是皇后性情活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常常让明孝宗心情愉悦,二人独处时非常放松,感情融洽。

三年服孝期满后,长子朱厚照出生了,明孝宗很高兴,和皇后的感情与日俱增。选妃之事再也没被提起,或许这也和他的经历有关,看惯了后宫嫔妃不择手段的争宠,一定是深恶痛绝,不想让悲剧发生在下一代身上。因此,和张皇后的夫妻感情愈发琴瑟和鸣,说到底,明孝宗是个品质高尚很自律的人。

历来皇帝最头疼的就是后宫的乌烟瘴气,可这对于明孝宗来说不存在,一夫一妻的生活让他省去了很多烦恼,有很多的时间考虑国家大事。他在位期间, 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贤臣,使明朝的吏政和经济都大有改观。虽然也宠信过宦官,但意识到错误后,很快就改过自新。对此,历代史学家都对明孝宗有很高的评价。

日理万机的忙碌,让原本并不健壮的明孝宗病倒了,临终前,将内阁大臣李东阳、谢迁等人召到床前,嘱托他们辅佐太子朱厚照,这一年明孝宗才36岁。

他终归和张皇后没有能够白头偕老,这让张皇后的晚年很凄凉,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却被后世传颂,也为朱佑樘这位明君增添了更多的光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卡季奇文史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明朝第九位皇帝 因大臣一句话 终身未选妃 史学家:真是好皇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三峡迎鑫2024-01-05 13:51三峡迎鑫[宁夏网友]43.250.215.160
    历史学家比我们更有资格评判,他的好皇帝之称应该是有充分根据的。
    顶0踩0
  2. ♂fly※air㊣2023-12-24 18:46♂fly※air㊣[福建省网友]203.176.192.97
    不选妃岂不是大大减少了后宫争斗的可能,或许这样才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顶3踩0
  3. の就让岁月染就芳华2023-12-12 23:42の就让岁月染就芳华[北京市网友]101.203.155.148
    明朝第九位皇帝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大臣一句话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顶42踩0
相关阅读
大臣欺骗皇帝被掌嘴 仅凭一句话马上反转 逼的皇帝给他连连道歉

大臣欺骗皇帝被掌嘴 仅凭一句话马上反转 逼的皇帝给他连连道歉

...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五代十国。当时这个时期明间是非常混乱,民不聊生,老百姓饱受战火之苦。合起来分开了,那么分开太久了,自然也该合并了。最终这个让老百姓生存不下去...

2023-11-30 #经典句子

皇帝嫌弃儿子是宫女所生 太后怒气冲冲 一句话让皇帝无地自容

皇帝嫌弃儿子是宫女所生 太后怒气冲冲 一句话让皇帝无地自容

...理得有条不紊,万历却被人留下了“怠政”的口实。很多史学家甚至认为,明亡于崇祯,实则亡于万历。在万历初期,他在张居正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即使张居正去世后遭到了清算,万历仍然赌气要做得更好。那么,到底是...

2012-03-21 #经典句子

君臣关系透明 文臣地位升高 形成转对制度与皇帝共治天下

君臣关系透明 文臣地位升高 形成转对制度与皇帝共治天下

...寅恪先生说过:“中国的巅峰是宋朝时期”;英国的著名史学家也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一个生活的朝代,一定是宋朝”。宋朝经济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发张达到巅峰;文化昌盛,名人名诗传颂千百年不曾衰竭,是所有文人骚客...

2011-06-17 #经典句子

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读本《千字文》 原来是源自这位皇帝

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读本《千字文》 原来是源自这位皇帝

...,世居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人) 。他本是南朝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博学善文,梁武帝时官拜安成王国侍郎。他是南朝梁国梁武帝手下的一位重臣,经常为武帝起草各种文章。那为什么这篇文章要叫千字“文”呢?那是因为在隋唐...

2024-01-12 #经典句子

她是史上最长寿的公主 因帮子孙讨要官位 结果被皇帝一句话羞死

她是史上最长寿的公主 因帮子孙讨要官位 结果被皇帝一句话羞死

...来抓人,只要是留在京城里的皇族应该都被抓起来了有的史学家认为,因为秦鲁公主的年龄实在太大了,以至于那些金兵以为她已经死了。毕竟,当时的秦鲁公主已经70岁了。一个正常人到了这个年龄,就算无病无害,也差不多...

2010-07-02 #经典句子

皇帝姐姐想许身丞相 但丞相不愿意 回公主一句话流传千年

皇帝姐姐想许身丞相 但丞相不愿意 回公主一句话流传千年

...宋弘这个人,他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史学家对此人的不断研究,宋弘身上的散光点也就出现了。建武元年,东汉政权成立,汉光武帝刘秀让宋弘担任太中大夫,第二年,宋弘就被提拔为了大司空,也就是相当...

2023-08-31 #经典句子

此人两次毛遂自荐连升四级 皇帝说了一句话 诞生一典故流传至今

此人两次毛遂自荐连升四级 皇帝说了一句话 诞生一典故流传至今

...的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千古传诵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史学家司马迁,还有为数众多的谋臣策士。在这璀璨的人物星群中,主父偃以其非凡的见识、笔锋犀利的文章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主父偃,齐国临淄人。...

2023-12-14 #经典句子

历史上最有学问的皇帝 随口说的1句话竟成千古名句 流传至今!

历史上最有学问的皇帝 随口说的1句话竟成千古名句 流传至今!

...有过之而无不及。刘秀带头钻研学问,因此,东汉王朝被史学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而刘秀也被称赞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皇帝。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就是刘秀在年轻时关于理想...

2024-0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