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温庭筠《商山早行》(朗诵:夏婧靓)

时间:2023-11-27 06:08:01

相关推荐

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温庭筠《商山早行》(朗诵:夏婧靓)

「来源: |学语文有绝招 ID:yuwenyoujuezhao」

生活没有低谷,只有蓄势待发。

暑假早学习

1、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沁园春·雪》(朗诵:罗嗣中)

2、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岳阳楼记》(朗诵:罗嗣中)

3、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醉翁亭记》(朗诵:余禹轩)

4、暑假早学习|九上现代诗歌|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朗诵:王怡诺)

5、暑假早学习|九上现代诗歌|余光中《乡愁》(朗诵:徐子荀)

6、暑假早学习|九上现代诗歌|艾青《我爱这土地》(朗诵:夏婧靓)

7、暑假早学习|九上现代诗歌|穆旦《我看》(朗诵:夏婧靓)

8、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湖心亭看雪》(朗诵:徐子荀)

9、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李白《行路难(其一)》(朗诵:余禹轩)

10、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朗诵:王怡诺)

11、暑假早学习|九上必背古诗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王怡诺 演唱:夏婧靓)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朗诵:夏婧靓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

温庭筠(约812—约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人物生平

年幼失怙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根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温庭筠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温庭筠与段成式随出镇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温庭筠与段成式随调任荆南节度使的段文昌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羁游求仕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有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是年三月裴度去世。温庭筠集中有《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可能作于是年。据此诗中“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温庭筠可能曾与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题裴晋公林亭》,作于裴度去世后,年月不详。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抱疾。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表所辱。当在是年由温岐改名温庭筠,改名可能是因为江淮被辱。有诗《病中书怀呈友人》(又名《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书怀百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李德裕,一说献李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长子温宪约生于此年。有诗《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吊刘禹锡)。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诗集中有《觱篥歌》,顾予咸补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中认为此诗作于李德裕死后,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认为此诗应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时。有诗《会昌丙寅丰岁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诗集中有《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札》),无纪年。是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諴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诗集中有《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伤李德裕远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题李卫公诗二首》,语多讽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辩此二诗为伪作。温庭筠诗集中《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约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所载御史台弹劾的考场泄题案,其事实起于温庭筠。《东观奏记》载有此事。是年温庭筠试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询(沈传师子)书千余言。《新唐书·温庭筠传》、《北梦琐言》和《唐摭言》曾载温庭筠在主考官让他单独在帘前考试的情况下还暗中救八人之事。是年杜悰离开淮南。温庭筠《题城南杜邠公林亭》诗作于杜悰镇淮南期间。夏承焘认为杜悰镇淮南在大中三年后,大中九年七月前。张采田认为杜悰大中六年镇淮南。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温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此前因唐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因此被令狐绹疏远。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予引荐,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

才高累身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与段成式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徐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从六品上),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温庭筠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方南生《段成式年谱》中将段温唱和系于上一年。是年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张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有诗《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注云:成式、韦蟾同咏,出纪事)、《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有文《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上令狐相公启》(从襄阳干谒令狐绹)、《谢纥于相公启》。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是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在荆南幕曾上书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启》),冀其汲引。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脸上受伤,门牙脱落,诉之令狐绹,令狐绹叛虞侯无罪。事情传到京里,温庭筠至长安致书政要,为己辩冤。约在是年温庭筠再贬方城尉。《云溪友议》卷七记纪唐夫赠温庭筠诗应作于此时。有诗《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顾学颉将此诗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启》(辩白在淮南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启即《旧唐书》所谓“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闻雪冤”事)、《程修己墓志》。顾学颉《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认为温庭筠咸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扬州。咸通三年冬令狐绹镇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温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温庭筠。夏承焘认为温庭筠由江陵启程去扬州在咸通四年春夏。

流落而终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在长安国子监任职。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是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不久去世。有文《榜国子监》。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温璋以京兆尹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温璋是温庭筠远亲。此前数年,道士鱼玄机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温璋所杀。辛文房《唐才子传》载鱼玄机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如《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等诗。是年后温庭筠行实皆无考。

重要影响

诗词创作

温庭筠像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温庭筠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温庭筠的诗思想内容丰富,对战争、爱情、人生、历史、政治、妇女题材都广泛接触,深入思考。总的说来,其诗内容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侧重抒写自己积极用世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题壁》《书怀百韵》《过陈琳墓》《苏武庙》《赠蜀将》等;二是对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写,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锦城曲》《过分水岭》等;三是对友情和爱情的吟咏,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东游》《西江贻钓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等。

温庭筠的诗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既有辞藻讲究、不厌其烦的描写,也不乏格调高峻、语言清新的警句,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从诗歌体式方面来看,他最擅长的是乐府诗和近体律绝。温庭筠诗集中有约六分之一的乐府诗,华美秾艳,多写闺阁、宴游题材。其乐府诗中,成就较高的主要是咏史怀古、爱情风怀、记游写景(包括边塞之游)之作,但写宴饮、音乐的也有佳作。温庭筠的近体诗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绝。七律咏史诗如《过陈琳墓》《苏武庙》《马嵬驿》,历来被视为佳制,可与李商隐方驾。五律颇多警句佳联,如《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温庭筠七绝风格多样,而均擅胜场,较之五律多佳联少全篇,似更胜一筹。五绝仅四首,但亦有《碧磵驿晓思》这种写瞬间感触而颇具神韵的佳篇。温庭筠近体诗中咏史怀古之作较为突出,爱情题材比重较小,往往格韵清拔,不同于其乐府诗的艳丽,其中不乏抒情寄愤、感慨深切之作。

温庭筠的乐府诗借史事讽刺时弊,是对元白新乐府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题材侧重风情,形象趋于哀怨,意境倾向隐晦,手法婉约曲折,呈现出类似于词体的风貌。在唐代乐府诗作者中,温庭筠堪称重镇,后世研究者甚至将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列为唐代乐府四大家。温庭筠的近体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律上。由于擅长音乐,温庭筠有意识地对唐代诗歌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近体诗的声律进行了改造,对诗歌声律以及词体创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温庭筠的词思想内容相对集中,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多抒写她们的离别相思之情。她们的身份或为歌妓,或为女冠,或为丈夫远戍的思妇,或为深宫的嫔妃,或为采莲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涉绮怨。词集中有以咏柳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如《杨柳八首》等;还有主人公为男性,内容为行役、咏壮别的词作,如《清平乐·洛阳愁绝》等。

温庭筠的词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秾丽密隐,一种流丽轻倩。其词多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虽属秾丽密隐一路,但其真正所长者是清疏明快、流丽自然而又富于情韵的一路。温庭筠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在创造词的意境上作出较大贡献。由于精擅音律,加之多与乐工歌伎往还,熟悉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温庭筠对词作的音调声律颇为讲求并刻意锤炼,还能对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信手拈来旧曲以创益新调,这都对词的格律形式的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注重语言的格律音韵与曲调节奏融为一体,在艺术上普遍达到较高水准。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极高。其词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后世词人如冯延巳、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陆游、吴文英等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甚至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温庭筠“花间词祖”的定位,缘于一部词集。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花间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这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个流派,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致使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直到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俞平伯、浦江清等无不解读评点温词,曲尽其妙;作家施蛰存读温词,作《读温飞卿词札记》,作家李金山为他作《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浩如烟海,收录温诗温词选本不计其数。

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赏析:

这首古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名家点评:

《六一诗话》: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王直方诗话》:欧阳文忠《送张至秘校归庄诗》云:“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此“茅店月”、“板桥霜”之意。

《苕溪渔隐丛话》:《三山老人语录》云:六一居士喜温庭筠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尝作《过张至秘校庄》诗云:“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效其体也。

《诗人玉屑》: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羁旅穷愁,想之在目。

《麓堂诗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诗薮》: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唐诗隽》:对语天然,结尤苍老。

《唐诗镜》:三四太似逼削。至《渚宫晚春》:“凫雁野塘水,牛羊春草烟。”更为少味矣。

《唐诗快》:三四遂成千占画稿。

《初白庵诗评》:颔联出句胜对句。

《唐诗分类绳尺》:作诗贵于意在言外,必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得以心,览者会以意,然后为至。如此诗“鸡声”一联,岂不意见于言外乎?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典实体。周弼为四实体。此诗三四二语,庭筠以之名于世,信古今绝唱……唐人赋早行者不少,必情景融浑,妙极形容,无如此诗矣。即一起发行役劳苦之怀,一结含安居群聚之想;而五六“落”字、“明”字,诗眼秀拔。谁谓晚唐无盛中音调耶?

《唐二体诗评》:“人迹”二字,亦从上句“月”字一气转下,所以更觉生动,死对者不解也。

《碛砂唐诗》:敏曰: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论章法,承接自在:论句法,如同吮出,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鸡声”二句下)。句句是“早行”,故妙(“槲叶”二句下)。

《唐律消夏录》:三四写晨起光景,极妙。若五六自应说出“悲故乡”意来,又写闲景无谓。结句轻忽,亦与悲故乡不合;“因思”二字,接五六耶,接三四耶,总之依稀仿佛而已。

《唐诗成法》:此诗三四名句,后半不称。

《唐诗别裁》:早行名句,尽此一联(“鸡声”二句下)。中晚律诗,每于颈联振不起,往往索然兴尽。

《唐诗笺注》:“鸡声”一联,传诵人口,写早行而旅人之情亦从此画出。诗有别肠,非俗子所能道也。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三四脍炙人口,虽气韵近甜,然浓香可爱,不失为名句也。

《历代诗法》:三四空微淡远,非复人间烟火,六一公甚喜此语,固非漫然。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颔联真名句。查慎行:颔联出句胜对句。何义门:中四句从“行”字,次第生动。又云:次联东坡亦叹为绝唱。纪昀:归愚讥五六卑弱,良是。七八复,衍第二句,皆是微瑕,分别视之。

《葚原诗说》:温岐《商山早行》,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下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便直塌下去,少振拔之势。

我们

与书香为伍,生活有滋味

阅读为伴,写作为友。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万尺长虹2024-01-29 18:36万尺长虹[四川省网友]124.109.101.136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充满了清新的诗意,听着夏婧靓的朗诵,仿佛就置身于早晨的清风中,真是一种愉悦的学习方式。
    顶8踩0
  2. lenly1232023-12-29 00:22lenly123[福建省网友]103.17.230.28
    夏婧靓的朗诵真是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暑假早学习体验让人更加期待九上必背的古诗文了。
    顶9踩0
相关阅读
古诗文中那些美得令人心疼的“思念”句 你知多少?

古诗文中那些美得令人心疼的“思念”句 你知多少?

是晏殊笔下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23-08-24

古诗文默写测试题及答案

古诗文默写测试题及答案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

2023-06-21

中考古诗文默写测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文默写测试题及答案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

2022-12-07

初中语文古诗文朗诵教学促进学生德育的探究

初中语文古诗文朗诵教学促进学生德育的探究

加强古诗文朗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民族语言的兴趣,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古代诗人的智慧结晶传承下去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