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资治通鉴》|大好的前程 因为一句话毁了:会说话太重要了

时间:2023-11-27 05:05:01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大好的前程 因为一句话毁了:会说话太重要了

在外企工作,拿着高薪的小王,最近比较郁闷:他被裁员了。

按理说,受疫情影响,经济环境不好,公司裁员正常,但问题在于小王名校毕业,能力很强被裁员了,而学历普通,能力一般的同事却被留用,让人不解。

细问之下,原来有着生杀大权的部门经理,是一个空降领导,对业务不熟悉还喜欢指手画脚,小王看不惯他,有时会话里话外怼他。

答案应该就在这里了。

小王不懂说话的艺术,断送了自己的高薪工作。

那么小王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资治通鉴》这本书小王可以看看,相信看过之后,他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启发。

司马迁编撰《资治通鉴》是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意思是,希望后世人可以从古代帝王将相、先哲圣贤身上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才智谋略,从而避免在人生路上栽跟头。

在《资治通鉴》里有几个小故事就涉及到了说话的艺术:其中的处世观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智商固然重要,但如果光有智商,情商太低,不懂说话的艺术,很难有所作为。

01、说话的时候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该闭嘴时闭嘴,才能避免祸从口出。

我们知道“胯下之辱”、“背水一战”、“一饭千金”、“出奇制胜”等等这些历史上成语典故出自于韩信,而这位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这位功盖天下、戎马一生的英雄,最后却被夷灭宗族,溯本求源,只因祸从口出。

在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有一次,高祖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可以率领多少士兵呢?”

韩信回答:“陛下您不过能领10万兵。”

高祖追问:“那么,如果是你呢?”

此问话中的试探之意明显,可韩信却没有意识到,直接了当地说:“我当然是越多越好!”

高祖不禁大笑道:“既然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会被我擒拿住呢?”

韩信说:“陛下您不擅长领兵打仗,却善于驾驭和指挥将领,所以我就是这样被你擒住的。再说了,您的才干是上天赐予的,并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获得的。”

韩信的这种心直口快,没有顾及对方皇帝身份,明确指出皇帝带兵打仗的能力不如他;韩信明知道刘邦嫉妒自己的军事才能,也是故意这样说的。

此一时彼一时。

如果在过去,刘邦打天下,急需人才,对下属冒失甚至逾距的行为会有所包容。

可如今刘邦贵为天子,一呼百应,他需要天下的臣服和敬仰。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他可能会不惜杀一儆百;此时政权趋稳,朝廷对人才的需求不那么强烈了。

韩信没有审时度势,还停留在过去与刘邦打天下时的交情,没有觉察到变化,结果只能让刘邦更加猜疑。

帝王作为天之骄子,怎能忍受别人说自己不如人呢?韩信触碰到了刘邦的尊严,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即便韩信后面夸皇帝的才干是天赐的,也找补不回来了。

因此,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应该审时度势,灵活变通,才能避免祸从口出。

02、说话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说话对象,掌握分寸,才能达到目的,结局圆满。

《资治通鉴 · 唐纪十五》中记载,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提拔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房玄龄认为李纬虽然有才,但其能力还不足以担任这个职位。

房玄龄心里清楚,唐太宗在任命官员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他要劝谏,就得想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既得保全唐太宗的威信和用人能力,同时又要避免伤害与同僚之间的关系,不能引起李纬的不满。

同时,房玄龄了解唐太宗,也深知唐太宗不是一个独断专行、昏庸无度的皇帝,他喜欢听臣子进箴言,所以房玄龄下决心劝谏;其次,房玄龄在劝谏的同时,也时刻明白箴言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能无礼,因为他的说话对象是一国之君,要维护皇帝的尊严与威信。

房玄龄只对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但云李纬好髭须,更无他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纬这个人,除了长了一把好胡子,并没有别的才干。

唐太宗听后立刻明白了房玄龄的意思,于是,修改了任命诏书。

这句话看似无关痛痒,却体现了房玄龄高明的说话技巧:既没得罪上司,又没有让下属心里不舒服,还达到了自己劝谏的目的,说话尺度拿捏得很到位。

知己知彼。

在职场中了解领导很重要,这包括领导的脾气、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态度等等,同时,也要时刻谨记对方是领导,注意说话尺度,话不能太多。

03、说话时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旁观心态审视自己,以保证头脑的清醒。

文章开头故事中的小王因为不懂说话的艺术,常常怼空降的领导,得到裁员的结果。

究其原因,小王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空降领导是行政领导,不懂或者不擅长业务是正常的,领导好一个部门才是他的工作。

退一步讲,这个领导的岗位和小王没有竞争关系,只是上下级的关系,指手画脚也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威而已。

如果小王在这个时候向空降领导,释放善意、尊重的信号,相信新领导也会愿意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有能力的强悍助力,结成联盟更进退。

那么结局又怎会如此?

自知者明。

另一个例子。

朋友小李和她的女领导一度关系很近,因为女领导朋友很少,所以有一段时间常常会和小李说些自己情感方面的事情。

刚开始,在领导倾诉的时候,小李态度非常积极,时而提醒时而指责,俨然一个情感专家。

时间一长,小李感觉不对了,领导有时竟会在别的方面指责自己,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事情。

静下心来一想,恍然大悟,是自己没有摆正位置。

女领导并不需要一个情感专家,只是需要倾听者。

情感方面的事情哪里有标准呢,那是非常私人化的领域,就好比,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世上哪里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

再说,领导就是领导,并不是闺蜜,太近的关系早晚要闹崩,那么工作关系也会受影响。

虽然两个人对感情方面事情处理方式不同,但小李还是很欣赏女领导工作能力,她很珍惜这段关系。

等女领导再次诉说感情困惑的时候,小李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做好倾听,两个人关系更近了一步。

用恰当的身份说恰当的话,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生活顺利走下去。

04、结语

智商和能力,无疑是社会生存不容忽视的硬实力,它决定了你在职场上的地位。但在此基础上,情商则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会说话是成功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说话时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还需要充分了解说话对象,掌握分寸,更需要不能想当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恰当的角色语言。

不仅仅在职场,就是在生活中会说话也是非常重要。

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全在于交流,交流就是通过语言,通过说话来进行。你说的话里包含了你的智慧,你的善良,你的层次,你的认知,你的格局等等。

有人说,我这个人就是直率,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掖掖藏藏。如果你觉得那样很好,就如此做好了,结果肯定不尽如人意。

你考虑当下的形势了么,你了解当事人的性格及喜好了么,你找到自己的恰当的角色了么,这些统统不考虑,只为自己痛快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怕是最后和韩信的下场一样,被踢出局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论语》中讲过四个字,曰:“过犹不及。”

事情做过了或者没有做到位,同样是有问题的。凡事在于一个尺度和分寸,合适才好。

平平常常的说话,看似简单的技巧,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要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反复练习,才能更熟练的掌握说话的艺术。

注:《资治通鉴》史上第一本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历时19年苦心编纂,囊括中华1300年的智慧结晶,中国历代帝王的枕边书。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是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294卷,约300多万字,纪事上起周威列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百位圣贤的处世哲学、巧辩之道、辩证之法。。。。。

(本文为窗边的小可可豆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必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一泓新绿2024-02-11 11:53一泓新绿[宁夏网友]103.240.16.9
    《资治通鉴》这则故事真是千古警示,提醒我们在社交中要谨慎用词。一句话的力量真的不可小觑,既能开启大好前程,也能使一切化为乌有。
    顶2踩0
  2. 旧颜。2024-01-17 01:37旧颜。[陕西省网友]45.125.107.140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会说话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在关键时刻,一个恰当的话语可能成就一生,而一个不当的发言也可能毁掉一切。
    顶0踩0
  3. binxuehl2023-12-22 15:21binxuehl[陕西省网友]101.0.3.158
    真的太同意了,《资治通鉴》里的这个故事深刻地提醒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沟通中,不仅要表达清晰,更要考虑言辞的后果。
    顶9踩0
相关阅读
读《资治通鉴》:职场不需要鸡汤 需要巴掌 三句话让人清醒!

读《资治通鉴》:职场不需要鸡汤 需要巴掌 三句话让人清醒!

资治通鉴唐纪在职场上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一个大的原则,只有大的原则把握住了,才能给别人一种为公司尽职尽力的感觉,那么什么是大的原则呢?大的原则就

2023-01-05

帝王之书《资治通鉴》 书中一句话 说中人身上的6大“毛病”!

帝王之书《资治通鉴》 书中一句话 说中人身上的6大“毛病”!

资治通鉴·唐纪翻译过来就是人有6大毛病:喜欢争强好胜,不喜欢听自己的缺点,喜欢喷别人,喜欢显示小聪明,对别人严厉要求,自己固执己见!大家看看这6

2023-01-21

一年时间读完《资治通鉴》:书中简单的一句话 却让人耐人寻味!

一年时间读完《资治通鉴》:书中简单的一句话 却让人耐人寻味!

翻译过来: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

2023-10-20

300万字《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话 读史使人明智!

300万字《资治通鉴》浓缩成10句话 读史使人明智!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