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部分举例

时间:2023-11-25 07:06:01

相关推荐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部分举例

名词解释:

1.台阁体:流行于明永乐至正统年间,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诗文创作风格。以其均为台阁重臣而得名。从体裁上来看,这类作品多为应制诗(奉旨写诗)、颂圣诗、墓志铭和题序赠答之作;从内容上来看,歌功颂德、吟咏升平;艺术上追求雅丽雍容的风格。是文学发展的一股逆流。

2.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首的诗文流派。因李东阳为茶陵人,故此得名。正对着台阁体的流弊,李东阳强调散文应高雅,讲究章法;诗则力宗杜甫,并致力于乐府古题的创作。茶陵派的创作,虽未彻底摆脱台阁遗风,但却为后来的文学复古运动开了先河,标志着明代前期粉饰太平的文风开始向复古的方向发展。

3.前七子:明代作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梦阳、何景明的成就最高。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粉饰圣德,形式绮靡的台阁文风,主张复古、拟古,提倡读古书,以增长知识学问、开阔心胸视野,但却矫枉过正,走上了盲目尊古的道路。生吞活剥,食古不化。在创作上,以模拟古人为能,毫无个人独创,只是舍本逐末地学习古诗文的形式技巧,所以与唐代韩柳的古文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前七子的复古运动绵延百年,给明代及后世的文学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4.后七子:明代文学家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他们在嘉靖、万历年间,继“前七子”之后,再次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拟古倾向较之“前七子”更甚。其诗文以模拟剽窃为能,有的作品甚至章章模拟、句句效仿。七子之间,也相互标榜,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

5.公安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因三袁是湖北公安人,故此得名。

针对着前后七子的复古逆流,三袁指出: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时代不同,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自然不同。不应该厚古薄今,一切对古人盲目模仿都是有悖于文学发展趋势的。在创作上,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要求文学充分表现作者的个性,反对复古派在文学表现方法上设置清规戒律,起到了反复古、反道学的积极作用。他们还主张用平易的语言来写作,运用大量俗语,不用任何典故。这些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

6.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因二人都是竟陵人(湖北天门),故此得名。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公安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反对复古、提倡抒写性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竟陵派所谓的性灵,较之公安派要狭隘。他们只承认那些表现“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作品才是“真有性灵之言”。在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公安派的自由旷达,只能看到孤僻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冷漠,在冷静地观赏自然中自得其乐。其作品内容苍白空虚。为了追求怪癖的风格,不惜用险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子构造形式凑在一起,破坏了语言的自然美。

简答题:

《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的特点:

1.以浓墨重彩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善于表现人物的气质神韵。

3.先概括人物的主要特征,然后用传奇性的细节和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4.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5.善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上的缺陷:

人物性格单调,缺乏变化,没有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侧重神似,描写不够细腻。写帝王将相比较成功,而下层百姓却显得苍白无力。人物的语言个性化不够,缺乏生活气息。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

2.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首先,作品既写了规模宏大的战役,又写了小规模的战斗;既有战役全景,又有战斗特写;既有火攻,又有水淹;既有陆地交锋,又有水上作战。所涉及战争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形式之繁,皆属世界文学中罕见。

其次,既写了战争的最高统帅,又写了前线总指挥,也有众多武将谋士,甚至还有对一般将校士兵的描写。使战争场面更为生动、复杂。

再次,将战争描写与政治斗争和外交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战争。

3.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

明代后期小说创作繁荣原因:

①.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学的要求。

②.印刷术的发展、书坊的增加,为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③.明代中期以来进步思潮的形成,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对小说的评点、改编和提倡,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④.《西游记》的创作成功也为小说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历史演义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我国悠久历史、浩瀚的史籍,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②.宋元讲史话本的发展。特别是《三国演义》创作的成功,为历史演义小说树立了典范。

③.明代中期以后政治的黑暗以及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使作家不能随心所欲地反应现实,只好借历史影射现实。

④.一些作家远离人民、缺乏生活,只能以写历史作为创作的捷径。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作者以浪漫主义手法对唐僧取经的故事做出了大胆的、创造性的改造。整部作品充满了神奇虚构和艺术幻想的光辉。

郭豫适认为:如果作品仅以玄奘取经的史料为基础,并把玄奘作为主角,那么创作出来的只能是一部文学形式的宣扬佛教的“圣僧传”。像作品这样以民间文学作为创作基础,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加工,更有利于摆脱真人真事的束缚,从而在作品中表现更广阔的显示内容。

第二,作品巧妙地把人物的思想性格与动物的体态结合起来,通过个性化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艺术形象。

第三,以诙谐的笔调寄寓严肃的讽刺,以玩世不恭的戏谑和愤世嫉俗的态度,发展了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

《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的区别:

1.崇祯本没有词话本中那么多诗词小令等韵文,主要是散文叙述。

2.词话本的回目比较粗糙,不工整;崇祯本的回目对仗工整,文字细腻。

3.词话本没有绣像;崇祯本有绣像200幅。

4.词话本有欣欣子序、东吴弄珠客序和廿公跋;崇祯本没有欣欣子序。

5.词话本以《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武松打虎”为开端,而且书中情节还涉及到了宋公明、王矮虎等水浒人物;崇祯本从“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开始,情节与《水浒传》的距离更远了。

明代中后期社会主要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迅速发展,商人阶层快速崛起,出现了许多累金百万的富商。

第二,明代中后期的统治阶层,从上到下淫荡之风盛行。

雒于仁 《酒色财气四箴疏》

何元郎—— “吃鞋杯” 王世贞——“作长歌以纪之”

戏曲家臧晋叔

文学家屠隆—— “情寄之疡”

第三,以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抨击了封建礼教,肯定人欲人性,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思考。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一.真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开始了我国古典小说由故事型向生活型的转变,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和现实性。

其一.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800余人。从仅从亲属关系上来看,有祖孙、父子、母女、叔嫂、叔侄、姑表、姨表等等,几乎囊括了中国家庭和亲属关系中的全部称谓。

其二.作品用艺术的手法勾勒出明代中晚期的民间百业图,其人物职业近百种。官吏、衙役、船夫、轿夫、布贩、盐贩、医生、优伶、娼妓、乞丐,林林总总,纷纭复杂,竖起了一座众生百态的缤纷画廊。

其三.作品还保存了丰富而又珍贵的戏曲资料。从剧种来看,就不下十余种,从剧目来看,也有30余部。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散曲。

其四.作品还包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料。仅酒类就有十几种之多。其他的食品如各种主食、糕点、糖果,也不下200余种。在这方面,就是后来的《红楼梦》也无法与之匹敌。

二.《金瓶梅》率先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首创了回环型的网状结构。

一线串珠的板块结构

《金瓶梅》的结构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以细节和由细节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为经纬,以西门庆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几乎把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尽收其中。这样的网络结构,能够使作品的情节发展突破时间的限制,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向无限的空间延伸,形成一个既有横面空间,又有纵向时间的艺术化格局。

三.作品背离了传统的美学原则,从歌颂理想变成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时空前的,是中国古代小说审美观的一大转变。

林太太 “节义堂” “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勋功并斗山”

首先,整个作品充满了绝望,看不到一丝光明,令人窒息。

其次,在描写丑的时候,不能把握好分寸。尤其是对于淫乱生活的描写,还渗透着欣赏之意。

再次,作者不懂艺术辩证法,没有认识到生活向艺术的转化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而是要经过加工与提炼。

汤显祖的戏剧理论:

第一,从戏剧发生学的角度出发,主张“缘情”说。认为戏剧创作是为了宣泄情感,所以戏剧作品就应该表现、张扬情感。而情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至情,所以戏剧作品的最高境界就应该表现这种至情。这种至情能够使人超越生死,也能使人摆脱礼教。

第二,在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上,主张“真”与“奇”。即要求作品具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不拘一格、不落俗套。

第三,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注重作品内容,反对外在形式对作家艺术个性的束缚,但也不反对自然而就的音律美。

第四,强调戏剧的社会功用。认为戏剧是情感的乐章,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它能够鼓舞人们张扬个性,使被束缚的心智重新舒展。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首先,情节构思离奇曲折,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次,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再次,语言典雅清丽。作品以诗的语言,抒情的笔触刻画人物,描写景致,点染气氛,使许多场景都因语言的凝练、优美而极具诗情画意。

清代前期文学创作的特点:

1.文体兼备。诗、词、散文、小说、戏剧弹词等说唱文学应有尽有。其中以小说戏剧成就最高。

2.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激烈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特征。或感慨兴亡,或指责时弊,或追求超脱,或润色鸿业,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3.由于清代处在封建社会的结束时期,也是封建文化最后一个繁荣的时期,再加上文学创作中因袭、复古之风盛行,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总体上呈现出某种总结时期的特点。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第一,暴露现实社会政治黑暗,同情人民的反抗斗争。

首先,许多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和黑暗的官场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促织》

《王成》

异史氏曰:富皆得于勤,此独得于惰,亦创闻也……懒中岂果有富贵哉?

《席方平》

《梦狼》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既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

其次,作品揭露了土豪恶霸的作恶多端,同时也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向杲》

《商三官》、《梅女》、《侠女》

第二.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希冀整肃文场。

首先,揭露了科场中的优劣颠倒和衡文不平,表现了作者对科场舞弊的痛恨和对士子悲剧的同情。

《司文郎》 王子平 余杭生

《三生》

《余去恶》

“昔余采芹时,可曾冠童试。今汝应童科,亦能弁诸士。微名何足道,梯云乃有自。天命虽难违,人事贵自励。无似乃祖空白头,一经终老良足羞。”

第三.讴歌男女情事,寄托人生理想。

首先,倡导真挚爱情,追求理想的家庭婚姻生活。

《小谢》 书生陶望三 小谢和秋容

《翩翩》和《细侯》

其次,赞美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抨击封建势力对他们情感的禁锢。

《鸦头》 妓女鸦头 书生王生相爱

《连城》 连成 乔生

第四.抨击丑恶世风,歌颂高尚情操。

《崂山道士》

《夏雪》 “下者益谄,上者益骄”

《凤仙》

《王六郎》 《水莽草》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继承并发展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优秀传统,“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首先,继承了志怪、传奇所开辟的一切题材领域,将神、灵、狐、仙作为描写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大胆地创新。把美好的爱情、鲜明的政治态度、独特的社会见解融入到超现实的题材中。

《离魂记》——《倩女离魂》

《长恨歌》——《长生殿》

《莺莺传》——《西厢记》。

《续黄粱》——《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

《凤阳人士》——白行简的《三梦记》

《窦氏》 “抑何其忍!而所以报之者,亦比李十郎惨矣!”

《叶生》 “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

其次,融合并发展了六朝小说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唐人传奇的现实主义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独特的外表、兴趣、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通过准确生动的细节描绘,突出其主要特点,寥寥几笔使之跃然纸上。

婴宁 小翠 青凤——狐仙

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立,生揖之。媪曰:“此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生曰:“小生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小翠 王太常的傻儿子

青凤 耿生

“輒俯其首”——“骇而退却”——“则羞惧无以自容,俯首倚床,拈带不语”——“嘤嘤啜泣”,“梨花带雨”

三.《聊斋》中的许多形象都是由花木禽兽幻化的。作者一方面赋予他们人的相貌和性格,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原物的特征。

苗生——虎精——性格粗犷;

葛巾——牡丹精——遍体异香;

阿纤——鼠精——善于积粟;

绿衣女——绿蜂精——“绿衣长裙,婉妙无比”, “腰细殆不盈掬”,“ 声细如蝇,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

鲁迅:“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四.情节安排避免平铺直叙,力求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腾挪跌宕,委屈多变。

《西湖主》 陈生 猪婆龙(扬子鳄)

五.《聊斋》中的故事情节虽然曲折多变,但脉络清楚、层次井然,且首尾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六.对诸子百家、《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以及唐宋古文兼收并蓄,又大胆地吸收了民间口语、俚语,形成一种古雅简洁、清新活泼的风格。

《红玉》:“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问其姓名,曰:“妾邻女红玉也。”生大爱悦,与订永好。女诺之。夜夜往来,约半年许。”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儒林外史》的讽刺,能够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了讽刺的客观真实性。

2.作者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做出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表现其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

3注意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容,讽刺冷峻、振聋发聩,显示了作品讽刺的深刻性。

4.善于运用含蓄、委婉的讽刺手法,冷静自然、不动声色,使作品达到了一种既包含情感,又超然洒脱的艺术境界。

5.作品熟练地运用了一些讽刺手法。一是前后对照。二是当面戳穿法。

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

二.《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线索,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以其他一些人物为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着有关人物的隐去而结束。正如鲁迅所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这一形式,既是对前人长短篇小说和史传文学结构艺术的继承,也是从本书实际出发的独立创造。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变化多、趣味浓的审美效果。使各阶层众多人物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好像后浪推前浪,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形成长卷式的连绵不绝的画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安云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a长相心亡 19372024-01-29 03:20a长相心亡 1937[北京市网友]157.61.175.123
    看到这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顿时信心满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带举例,简洁明了,绝对是复习利器!
    顶4踩0
  2.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2023-12-27 17:13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香港网友]103.41.118.216
    这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真是及时雨啊!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带部分举例,简直贴心。感觉复习又有了方向。
    顶3踩0
相关阅读
2021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

2021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一个五分孔子诗论 拟乐府 阮籍咏怀诗 浙西派 桐城派 六十家小说论述题 一个四十分1、对经学的理解。2、北朝文学取得的成绩。3、

2013-06-20

22年北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导学课含真题解读/备战经验分享

22年北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导学课含真题解读/备战经验分享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在语言类大学当中位置还是比较高的,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2002年校

2023-11-27

2021西南交通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成功经验指导

2021西南交通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成功经验指导

之所以选择语言学专业,是我的职业规划就是要成为语文老师,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几个专业中,我对语言学比较感兴趣

2023-01-11

2021届中考语文学科应考策略

2021届中考语文学科应考策略

要想在中考中发挥最佳水平,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语文素养,还需掌握正确的答题格式

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