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46位名家文人《胡同的故事》:胡同不会说话 却是历史的见证人

时间:2023-11-22 02:49:01

相关推荐

46位名家文人《胡同的故事》:胡同不会说话 却是历史的见证人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初看到这句话,简直没能把我给乐死,甚至不由自主想哼起那首“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小曲儿。

再仔细一看,这手笔居然来自季羡林老先生,这下可是彻底地把我惊到了。

一直以来,对季羡林老先生的印象,都是停留在他对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的翻译上,想当然地以为翻译大师的学者风范,当该是严谨或不苟言笑的。

却不曾想,当老先生回忆起 60 多年前,初来北京考大学时,下榻在西单大木仓里的小胡同的小公寓里,与臭虫搏斗的夜晚,防不胜防下的只好忍受;以及时隔十多年后重回故都的那一次,住在翠花胡同,与南面的东厂胡同为邻,自嘲每日“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安静。

这两次相距近二十年的胡同记忆,却因着胡同里的幽香而融合在一起,让季羡林老先生再也难忘,更有这般地情真意切不加掩饰,写起胡同的故事来,首尾呼应,直抒胸臆——“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恰如他一向的散文特点——“真”与“朴”。

亦如这本《胡同的故事》封面,半透明纸砂感,隔纸下的纯白色,压凹的目录,正待我们读者慢下来,静下心去阅读,去感受,去体味。

更如书里所精选的 46 位文人名家,纵然各自经历不一,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胡同的那份记忆,却始终都带着难以忘怀的纯真。

一、胡同里的长镜头

作家梁晓声,创作过许多著名影视剧,在他的记忆里,一谈到北京的胡同,便会联想到影视里的“长镜头”。对他而言,那是一种最美的影视语言。

在我阅读《胡同的故事》时,也仿佛在透过这些作家的字里行间,来到了胡同的历史深处。

历史上,“胡同”二字可追溯到元大都,是蒙语水井意义的引申,有水井处即有人烟,逐渐成为居住的街巷,到汉语中就成为音译的“胡同”了。

而说起北京胡同的名称,那也是一门妥妥的大学问:有些得名于地形,比如竹竿巷或羊尾巴胡同;有些标志着元明清时城市的布局,如羊市大街、猪市大街;更有些则是纪念人物的,如王大人或马大人胡同。

不过,对我而言,最有感触的并不是那些发生在胡同里的经年历史往事,毕竟时过境迁,追忆历史,徒留些许感伤罢了。

倒不如去寻一寻老北京胡同里的烟火气儿,长镜头下的四季更迭:

北京多风的春天里,风沙起时,每一条胡同里都灌满了黄沙和灰尘,偶有行人胡同里穿过,也多是低头侧身急匆匆来去,顾不上打量别人。

多雨的夏季,在胡同里走着走着,突然间就来了场骤雨,只打得树叶哗哗响,屋瓦啪啪响,满胡同里又跑起了行人,迅速找屋檐处好躲雨。

转眼来到金秋,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张锲在《胡同小记》里写到,“如果你没有在秋天来过北京,来了,又没有在胡同里尽情地漫游过,那么,你就不能说是已经来过北京。”

大雪纷飞的冬日,北京胡同里,两边本就不高的房屋,几乎要被冻结在雪地上,成为一个个微融起的雪丘。

……

北漂多年,对于北京的四季分明,早就失了最初的惊喜感,却不曾想胡同里的四季还能别有情趣。

纵然那些风过沙起尘落的现象,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乏那骤雨中的夏日、迷人醉眼的金秋、大雪纷飞的冬日…… 依然还在等着我们去身临其境呢。

嗯,说不定胡同深处,还能闻到一阵幽香,细嗅之下,或是与几十年前季羡林老先生记忆里的香气如出一辙也未可知呢~

二、胡同里的交响乐

作家萧乾的记忆里,胡同从早到晚是一阙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起就是一阵紧接一阵的叫卖声,且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田螺狮”,夏天是莲蓬藕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香喷喷黏糊糊,而冬天则是“烤白薯真热乎”。

而在作家王蒙的回忆里,胡同里的四季叫卖又是别样的物件儿:春天卖小金鱼,夏天卖凉粉,秋天卖老玉米,冬天卖水萝卜……

只一样,都吆喝得有滋有味。

不过,这白日里的吆喝声,若是和夜晚静谧胡同里的叫卖声相比,多少又差了点趣味。

萧乾说,他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特点是徐缓、拖长,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的还挺长。像是 “硬面——饽饽”,中间果然隔着休止符,还不止一拍。

不晓得萧乾的胡同岁月里,是在多少个未眠的夜晚,才练成了听音辨人的本事: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或“算灵卦”的,喜欢拉长且加颤音的是夜乞者,“行好的——老爷——太唉太——有那剩菜——剩饭——赏我点儿吃吧。”

更有那夜行人,或是戏迷,或是醉鬼,尖声唱着“苏三离了洪洞县”,半是满足表演欲半是壮胆着吧。

但于胡同里的住家,寂静的夜晚里,几声吆喝,究竟是让人更心安了,还是终究也扰人清梦了呢?

有意思的是,《胡同的故事》里,凡是回忆起夜晚的叫卖声,几个作家无不是带着满腔满心的向往,怀念那寂静中的几声吆喝,显得多么有生气!

我想,多半是因为这样的叫卖声,而今再难有机会听到了,所以才如此惦念着吧。

不过,胡同里除了叫卖声,还有让我们这些久居在高楼小格子间里,对门相望不相识的所谓现代年轻人更为羡慕的招呼声儿:

住熟了的街坊邻居,晨起,胡同里遇见,彼此一声问候:“您早!”“您上班哪!” 真真是能让人热乎一整天。

更有那上下学的小孩儿,一路上问候着飞奔而去;或是见天儿地在胡同里嬉戏玩闹,待到饭点时,更是遍响各家各爹妈的招呼声儿。嗯,到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吃各饭啦。

作家高洪波在文章里问,究竟何为胡同味儿?

他说他也不清楚,或是浓郁的人情味儿,或是淡然的平民百姓味儿,或是稍带着点不管不顾的市井江湖味儿,总之,体味它,最好是胡同里生胡同里长的人。

只可惜我不是。

想来这般热闹又热乎的烟火气,也只能隔着文字,凭空欣羡一番了。

三、胡同里的旧时光

都说胡同是北京的毛细血管,连接着血脉相通的大街小巷,更连通着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四合院。

曾经的人和事,梦里依稀旧时光。正如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蓝翎所言,“对于自己住过的地方,即使面对地图,也会产生回忆或联想。”

他的记忆里,对宝钞胡同的印象极好。天一亮,热闹闹;天一黑,静悄悄。虽说胡同名里带着“宝钞”二字,且据说得名于封建社会时期,这里有制造或管理宝钞的单位,但今日看来,却丝毫闻不到铜臭气,反倒是生活的古朴和文化的底蕴。

他自谦说,在热闹闹的胡同里,静悄悄地苦读苦写,终究不负苦心人,迎来了个机遇,随着 1954 年批判《红楼梦研究》的龙卷风,被刮进了当代文坛。

宝钞胡同没有给他宝钞,却让他认识到如何当一个摆脱精神贫穷的作者。

而在作家舒乙的笔下,胡同里的旧时光,是回忆父亲老舍的一生:诞生在小羊圈的老舍,当了作家后,曾三次大规模地把小羊圈和小院子写进自己的小说——《小人物自述》、《四世同堂》和《正红旗下》里。

小说里,老舍把小羊圈当作地理背景和活动舞台,演出一幕又一幕二十世纪上半叶苦难中国的悲壮史剧。自然,这三部小说也被公认为他最杰出的作品。

但就老舍先生自己所言:“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和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产生好的作品。”

正所谓,追忆往事常常能写出好小说。

嗯,不仅于此,追忆往事,还能见证美好的感情呢。恰如帽儿胡同,是诗人张志民和他老伴付雅雯的爱情见证地——23 岁那年的相爱,即兴式结婚,转眼便是 44 年后的银婚纪念。

当他俩旧地重访时,昔日的胡同又是何其有幸,得以见证 “一生一世一双人” 这般难得又美好的爱情呢?

四、写在最后

我是老北京,我深知不管是春秋佳日,还是长夏的晨昏、冬天的傍晚,在北京的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热闹或僻静的胡同里,独自走一走,是别有一种情趣的。

这是诗人邵燕祥《串胡同记》里的情趣,却也道出了我这个北漂的外乡人,对胡同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兴趣。

苏童说他不是北京人,对北京胡同的印象只一味地诗化,却缺乏一些鲜活的细节。

我亦有同感。虽不止一次遗憾于自己无缘得住老北京胡同,好亲历一番胡同的烟火气儿。但幸好还有文字,有记录,在近日读过的《胡同的故事》一书里,可以让我对曾经的胡同风貌和人文气息,多少也能有点更具象的认知。

胡同不会说话,却是历史的见证人。

如果有时间,就去串串胡同吧~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END-

我是@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独木桥2024-02-10 15:03独木桥[上海市网友]203.22.68.115
    看完这本书后,我一定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环境。
    顶46踩0
  2. 零点开始2024-01-14 18:58零点开始[江西省网友]43.230.84.13
    胡同的故事一定很生动有趣,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顶8踩0
  3. 时墨2023-12-18 22:53时墨[西藏网友]103.57.15.119
    这本书肯定会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胡同文化,期待阅读!
    顶1踩0
相关阅读
混得差的年轻人思维方式固化 喜欢说这三句话 很容易陷入死胡同

混得差的年轻人思维方式固化 喜欢说这三句话 很容易陷入死胡同

但是有些年轻人之所以在职场中混得越来越差,其实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固化,并不愿意再去主动改变

2023-07-28

北京最有文化的胡同 三步一故居 五步博物馆 门票0元地铁直达

北京最有文化的胡同 三步一故居 五步博物馆 门票0元地铁直达

因为北京是清朝的帝都,所以现在的北京还留存着当时的风貌和气息比如说清朝王爷的小习惯,从北京的人们的生活玩法就可以感受到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

2024-01-01

国家话剧院新戏《豆汁儿》诠释当代北京胡同文化

国家话剧院新戏《豆汁儿》诠释当代北京胡同文化

同时,该剧作为第五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剧目,将持续演出至19日

2023-12-09

东城区:小哥胡同文化游 佳节暖蜂爱意浓

东城区:小哥胡同文化游 佳节暖蜂爱意浓

为了丰富快递小哥对胡同文化知识的了解,党群服务中心特意选在国庆假期开展了此次活动

20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