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对越反击战后 中越双方交换俘虏 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时间:2023-11-21 07:39:02

相关推荐

对越反击战后 中越双方交换俘虏 越军战俘一句话让越方脸色铁青

1979年6月22日,中越双方多次交涉决定,在中国友谊关至越南同登公路零公里处,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的第五次交换战俘,同时这也是对越反击战的最后一批战俘交换。按照计划,我方释放越南355名被俘人员,越南释放我方56名被俘人员。

交换仪式在联合国官员的主持下,正式开始。中越双方对等交换,喊一名我军被俘官兵,喊一名越方战俘,两人在边境栏杆抬起后,同时向对方走来。交换仪式稳步进行,只是我军被俘人员回到祖国时显得有些激动,但当我军释放到最后一名战俘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这名越军战俘走到距离零公里处五米左右的地方,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并当场宣读了起来。

战俘交换仪式上,出现这种情况是我国和越南都始料未及的,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所有在场越方人员瞬间面色铁青。

这名越军战俘究竟说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了这个举动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军队屡次在我国边境无端挑衅,甚是嚣张。我国的忍耐克制被对方当做软弱可欺,根本不将我国给予的警告放在眼里,终于我国忍无可忍,决定对越反击,保卫边疆!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数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东西两线,向广西和云南边境的越军发起了迅猛的攻势。炮声轰鸣,硝烟滚滚,中国人民解放军似猛虎下山,一路势如破竹,尽显雷霆之威。短短28天内,我军就拿下了越南境内既定的所有攻克目标,班师回国。

尽管这场战争历时不长,可是从规模上来说却是不小,所以尽管双方仅仅只打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双方的损失都是极惨重的。

据统计,我军共有3.4万余名边防官兵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创伤。其中,有7000余人直接牺牲在了战场上;23200余人因为这场战争身负重伤;另有240人被敌军俘虏;其余人员失散在战场中,下落不明。

越军总伤亡人数在10万人以上,被俘士兵2173人,这些俘虏有1325人来自广西方向,848人来自云南方向。不过,我军实际收容俘虏只有1638人,就地释放了一批。

相较之下,我军被俘虏的人数是很少的,而且除去50军150师448团的202人之外,其余不足40人均是在重伤昏迷之后,丧失行动能力下被俘的。

我军被俘人员少,是有原因的。首先,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是有血性的,“誓死效忠、不做俘虏”的思想深植在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心中,在他们看来被俘虏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情,远没有战死沙场来的光荣。其次,越军向来对待俘虏是比较残忍的,无所不用其极地使用各种手段折磨战俘,其行径恶劣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因此,我军战士在战场上,一般都会将最后一颗子弹或是手雷留给自己,在深陷绝境,无力回天的时候,就壮烈牺牲在这颗“光荣弹”下。

而越军之所以战俘比较多,也是有迹可循的。一是,在战争中,越军伤亡人数本就较多。二是,越军中没有“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文化在。还有一点极为重要的是,我军向来优待俘虏,俘虏的待遇通常比我们自己的战士吃、穿、用的还要好。种种情况下,越军相对于战死,当然更希望被俘虏。

中越双方在战争结束后,针对俘虏问题,一再商议之后达成了共识:交换战俘,但是由于越方俘虏数量较多,所以决定分批多次换俘。

中越双方交换战俘现场

在1979年五月份的时候,中越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交换战俘的仪式。在这次战俘交换仪式上发生了比较有意思的事,正是这件事让越南方面媒体决定不再对换俘仪式在国内军中进行报道。

二十世纪的越南几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恢复和发展自身的经济,这就导致越南国内经济低迷,国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生活物资也是十分匮乏。

所以越军俘虏对我国解放军部队配发给他们的包括棉被、衣物、洗漱用品等一整套生活用品感到十分珍惜,在被交换回国的这天,他们每个人都将这些物品装进了行囊,想要带回越南。

换俘现场,聚集了各国的媒体记者。越南战俘大包小包往回拿东西的行为,让越军军官觉得很没面子,便命令他们把东西全都丢了,可战俘们置若罔闻,没一个听的。越军军官只好强制执行,将这些越南战俘的背包抢过来扔在地上,不过战俘们还会再捡回来,就这样,一边扔一边捡,场面一度失控。

就是这次之后,越军方面决定不再在越南军中进行关于战俘的相关报道,影响太“不好”。之后,几次释放战俘的过程中,总会有越南战俘不满越方工作人员的要求,拒绝执行命令的情况。

1979年6月22日,是中越双方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行战俘交换,经过多次交涉,最终达成协议:在中国友谊关至越南同登公路零公里处,释放交接5批被俘人员。

当时在现场参加交换工作的还有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和苏联、蒙古、瑞士等国的媒体记者。

北京时间上午九点,中国和越南分别派出一名红十字会代表团联络员在友谊关零公里处首先进行会晤。当时,我方联络员发现,越方在距离零公里处20米外,横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欢迎在战斗中被敌人虏获的兄弟姐妹回国”。在80米开外的地方还有一条横幅:“欢呼北部边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

“保卫战”?“胜利”?可笑,越军还真是搬弄是非第一名,分明是他们屡次侵袭我国在先,而且当初解放军已经兵临河内,如果不是我军主动撤退,越南恐怕已经被全境解放了。

所以,这是越南方面明目张胆的在向我方进行挑衅,在原则问题上,我军怎能退让?我方代表严肃向越方指出:“越方悬挂的第二条标语与双方交接工作毫不相干,是破坏交接工作的蓄意挑衅行为,我方对此向越方提出强烈的谴责和抗议,要求越方立即拆除这条标语,否则交接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越方代表狡辩说:“标语设置在越南的领土上,这是越南的权利,中方无可非议。”

越方如此厚颜无耻,我方当然要据理驳斥,一番激辩下来,越方表示可以改变标语的位置,于是将第二条标语由横跨公路悬挂改为顺公路悬挂。在场各国工作人员对越方这种小聪明行为十分鄙夷。我方代表大大方方坚持原则,表示无法退让,越方理屈词穷,不得不将第二条标语取消掉。最后,因为越方的无理取闹,交换仪式整整被推迟了一个多小时才正式开始。

开始之后,越方人员像以往一样,在零公里处形成一堵人墙,遮挡我方视线。等到第一批俘虏过去之后,就强行卸下他们的背包,扔在地上,以此暗示后面等待遣返的战俘能够在我方境内就地扔下背包,并做出不友好的举动。

但不像他们所期待的,越南战俘们不仅没有做出不友好的举动,反而还和我方工作人员友好的握手、拥抱告别。有些甚至眼角挂泪,对于即将要离开中国,感到十分不舍和伤心。

越方公安人员见此场景,颇为恼怒,强行将战俘的衣物脱下来,扔向我方红十字代表身上和摄影机上。对于越方如此失态的行为,战俘们感觉十分丢脸。交接工作也因为越方有失大雅的举动,再次进入暂停状态。

越方可笑的恶作剧般的把戏被迫收场了以后,在国际红十字会代表的见证之下,一切终于又开始稳步进行。我军战士被迎接回家,越军俘虏与看管他们的中方工作人员依依惜别。

也许是被越方战俘与我方工作人员之间的友好感情激怒了,越方又似小丑一般出来跳脚。他们毫无纪律地对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喊叫:“宣读名单的声音太小了,听不到。”“中方工作人员故意阻挡我们视线,无法工作啦!”“撤出5米处的工作人员,让俘虏们自己走回来。”

没有人理会他们的喊叫,俘虏们还是在主动地与我方工作人员友好的告别。见此情景,越方竟派出一名工作人员站在高处用喇叭吆喝:“祖国就在前方,欢迎你们回家”“快回来吧,这里才是你们的祖国”“快走啊,我们来接你们啦”“快点过来”,同样,没人理会。

时间一点点流逝,交接仪式进入尾声。但在最后的关头,又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感到震惊的事情。

在我军释放最后一名越军战俘时,这名战俘却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按照流程踏上自己国家的土地,而是在距离零公里处几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下,他从口袋中掏出了一张纸,这是一份他自己写下的声明,他大声地宣读声明内容:

“我叫许开良,今年38岁,是一个越南民兵,家住在越南高平市那董区那非小区60号。1979年3月2日,我在中越边境冲突的战斗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虏获,我知道河内政府正在实行法西斯统治,如果我返还越南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将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我拒绝遣返,要求继续留在中国!”

许开良态度坚决,表示自己拒绝交换,想要继续留在中国。

现场各国代表陷入了一阵沉默,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解放军将士们一脸平静,而越南方面脸上则是铁青一片。但面上表情最精彩,最耐人寻味还是第三方国家的记者和工作人员们,就连越方请来的那些记者,脸上都带有一种看好戏的意味。

许开良的事情并非个例,当时很多越南俘虏都有跟他相同的想法。

这是因为在我方军中,“优待俘虏”一直是一项被贯彻实行的政策,早在1947年10月10日,毛主席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就有这样一条: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俘虏兵,不许搜俘虏兵腰包。

在这样的硬性规定下,任何俘虏兵在我国都是能够得到人身安全和尊严都是能够得到保证的。除此之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人员还要对俘虏官兵进行思想劝导,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消除其心中的恐惧。

其实,1979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不过刚刚开始,国内各方面的情况都还不是特别好,相对来说还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我国人民群众也不过是处于一个勉强能够填饱肚子的阶段。军中也是一样,不论哪个方面都不够宽裕。

但是在对待俘虏上,我们始终贯彻落实《三大记录八项注意的训令》,给予足够的尊重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上也尽可能地向他们倾斜。只要是我军战士有的,他们也能拥有同样的,甚至说,在物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还会优先俘虏。

越南战俘在我军的统一管理所中时,我军还会根据优待俘虏的相关政策,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费用,以供他们日常在供应地购买日用品或是香烟等。在统一管理所中,为他们建设的有图书室、文娱室、放映室等等,还会经常组织各种联欢活动、运动会。他们还有着较高的自由度,并没有过多的限制。

另外,在他们的伙食待遇也普遍高于我军战士。我军战士吃的是杂粮窝窝、炖大白菜,但他们却能够有好米精面可以选择,菜品上面也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很多战俘等到遣返的时候,被养的面色红润,白胖了一大圈。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还会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健康情况,为他们治疗伤病等。

对此,有着越军战俘相关的供述。

一名22岁的男俘赵某平,家住谅山省文官县,家中有六口人,是越军第一军区第346师第851团2营的一名步兵。

据他口述,他是被迫参军的,前后一共抓了他三次。本来,根据越南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他是不用参军的,因为越南方面规定家里只有一个男丁的不征兵,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但是打起仗来,政策就不被承认了,家中只有一个男丁的也征,不去就抓。赵某平在1974年、1975年以及1978年前后一共被抓了三次。

对越自卫战打响之时,赵某平所在的部队在距离战场30公里处。当解放军的火炮打响之后,他跟随部队乘车从高平向方向出发。随后,越军要求徒步行军。于是在这个过程中,赵某平就趁机离开了部队,跑到了群众家中。没几天,解放军战士就打到了赵某平的藏身之地。就这样,赵某平被我军抓获。

在他被俘之前,得知的消息是,如果被中国军队抓到是要被处死的,所以很是恐惧。当他被蒙住眼睛被解放军带走的时候,他的心里想的是,完了,这下真的活不成了,要被中国人给枪毙了。

与他想的和听说的不一样,解放军没有找个隐秘的地方将他枪毙,而是将他带了回去,给他饭吃、给他水喝甚至给他烟抽。他说:“到了收容所之后,在解放军的照顾下,我很好。不仅能吃饱饭,还能穿的暖,他们给发了全新的成套的衣服,还发了鞋子,被子,床单等等。哦,对了,我们还能看电影和书呢。”从他的语气里,采访者甚至能听出一些优越感来。

在收容所生活了一个月之后,他彻底明白了,越南军民之间之所以广泛流传着解放军的各种不好的言论,完全是越方当局在凭空捏造,旨在激起越南军民对中国的仇恨。

他还透露,之前家里的缝纫机、自行车都是中国无偿支援的产品。家乡还有一座水电站,也是中国帮助建设的,为一方越南百姓的收成提供了保障。

他表示切身感受了之后,才能够看明白是越南方面挑起了中越边境武装冲突,造成了中越两国人民的苦痛。

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像中国一样对战俘如此优待,至少越南不是。在越南的战俘营中,越南士兵对我军战俘总是拳脚相向,还时不时地拉他们上街游行。而对于那些在战争中身负重伤的俘虏,在痛打侮辱一番之后,就直接击毙,然后遗弃在路边。

并且我军战俘在越南遭受的非人般的折磨,不光是身体上的,精神上更甚。

我军一名解放军战士小胡,是在昏迷的情况下被俘的。他在行军途中不慎落入山谷,脑袋受到重击之后,便晕了过去,等到他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名俘虏。

面对越军的威逼利诱,立场坚定的小胡坚决不屈服。结果恼羞成怒的越军竟然将小胡扔进了粪坑里,还无耻地对着他撒尿。小胡就是在这样环境下,坚持了2天,越军感到无奈,只好把他送进了战俘营。

最后,他在战俘交换中终于得以回到了中国。在交换现场,他脱掉身上的衣服,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跑向祖国的怀抱,深情地亲吻祖国的大地。让我军战士为之心酸不已。

不仅是小胡,我军所有的被俘官兵一个个皆是破衣烂衫,头发也是乱糟糟的,面容枯槁。还有不少人带着伤,他们互相搀扶着,排着队焦急等待着交换。

他们在我军战士的迎接下,一个个回到祖国的土地上。我军负责迎接的战士大声说:“欢迎你回到祖国。”被俘战士的眼泪便刷刷地流了下来。本来负责迎接的战士是事先安排好的要注意形象,因为毕竟代表着我国的形象,但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两人哭作一团。

一定会有人会问,为什么越军不仁义到这种地步,我军还要如此优待他们的俘虏呢?

其实,当得知越南方面是如此这般对待我国被俘虏的士兵时,我军边防将士们无一不是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再次端起枪,去狠狠地教训这帮越南鬼子,为我方被俘人员出上一口恶气。

只是,既然战事已了,我军断然不会主动挑起争端。至于,如何对待那些越南战俘,首先,有明确的律令要求。其次,我国奉行人道主义精神,行事向来有着大国风范,绝不会做出像越方那样有违人道的事情。

那么,我国以德报怨的做法,有回报吗?想想“许开良”们,答案不言而喻。彼时,中越边境仍然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状态,为了缓解严峻的边防斗争形势,我军在边境地区对越方也在开展全面的政治攻势,想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刀兵为下,攻心为上。优待俘虏是一样的道理,是比枪炮更有威力的武器。

那些受到优待的俘虏回到越南之后,爱兵心切的越南将军武元甲得知所有俘虏在中国期间不仅没有受到欺辱,反而被极度优待,专门写信向中国表示感谢。可见,不完全是粗鲁的野蛮人。

当时,越南是狂热的反华分子黎笋当权,武元甲在越南军内,已经因为种种原因被排挤到外围了,而他又在这时写下了这样一封信,其实是冒着再度被打压迫害的风险的。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越南当局压迫的不妥协,更他对于我方边防部队的感谢之心。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武元甲之后开始投身于中越关系的缓和上,身体力行为中越关系的友好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国,有容乃大。我中华泱泱大国做事从来光明磊落,充满气度,如今的所展现的各种对外政策也无一不彰显着大国智慧、大国风范,由此,中国才一步步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反观,那些热衷于搞小把戏的国家,只能继续籍籍无名下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看芣瑏2024-02-10 08:14看芣瑏[湖南省网友]123.14.200.92
    越军战俘的一句话真的太让人心寒了,希望双方能够在战争中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和人性。
    顶9踩0
  2. 刘大哥2024-01-14 08:03刘大哥[四川省网友]60.247.75.105
    @芯荨析中越交换俘虏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行为,让战争不再残酷,希望未来能够持续这种理念。
    顶2踩0
  3. 芯荨析2023-12-18 07:51芯荨析[黑龙江省网友]124.31.145.30
    对越反击战后,交换俘虏是很正常的举措,希望双方都能尊重对方的战俘。
    顶4踩0
相关阅读
二战壮烈越狱:600战俘一年年偷挖百米隧道 逃亡却发现短了3米

二战壮烈越狱:600战俘一年年偷挖百米隧道 逃亡却发现短了3米

其实越狱也分为不同的难度,不良少年从感化院翻墙逃跑最简单,囚犯从监狱里挖地道或者钻水管难度较高,而从战俘营越狱的难度和风险则是最大的

2024-01-13

英军战俘很礼貌 说话轻声细语动作文雅 抱怨志愿军战士铁石心肠

英军战俘很礼貌 说话轻声细语动作文雅 抱怨志愿军战士铁石心肠

我心里想,皇家重坦克营的少校营长我都审过,还怕你士官!到英俘营的上午,英俘们见到生面孔,都很有礼貌地主动问候:Morning,Chief!首长,早上好!我

2023-01-05

长平之战时 为何白起下令禁止吃羊肉?战后俘虏的一句话解开谜底

长平之战时 为何白起下令禁止吃羊肉?战后俘虏的一句话解开谜底

众所皆知,白起为了这场战役做了很多准备,不过其中一项军令却很奇怪,就是要求士兵不准生火和吃羊肉,直到战后,赵国战俘说了一句话,众人才知道白起的

2023-07-03

刘禄曾访美遇到战俘 本以为对方怀恨在心 一句话打消她的顾虑

刘禄曾访美遇到战俘 本以为对方怀恨在心 一句话打消她的顾虑

1979年4月,也就是上甘岭战役26年后,51岁的她赴美访问,那时的中国刚刚打开国门不久,出国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