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1965年 陈毅元帅因一句话说错 被周总理问责:谁给你的权力!

时间:2023-11-21 04:57:01

相关推荐

1965年 陈毅元帅因一句话说错 被周总理问责:谁给你的权力!

1965年,时任我国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归来,一到北京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立刻赶到中南海西花厅,刚进门就对西花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连连念叨着:我是来负荆请罪的,我是来负荆请罪的……

工作人员虽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大概知道陈毅元帅是在外交场合说错话了,如今来向周总理承认错误。看到一向以开朗豪迈著称的陈毅元帅如此紧张,工作人员不禁有些疑惑:周总理平易近人,性格温良,做任何事情都首先替他人考虑,在工作与生活中从来没有发过火,为何却让陈毅元帅如此“害怕”。

陈毅元帅的情绪稍微稳定一些后,悄悄地问工作人员:周总理呢?在做什么?

工作人员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简单明了地回答道:在等你呢。稍作停顿后又好心提醒陈毅元帅:总理生气了。

陈毅元帅

陈毅点了点头,算是感谢了工作人员的好意,随后大步走进西花厅的总理办公室,一进门就以标准的军姿站在办公室里,大声报告道:总理,我来了。

正在批阅文件的周总理抬起头,表情罕见的十分严峻,厉声批评道:你无组织无纪律!说完这句话,周总理单手握拳,不轻不重地在桌子上“砰砰砰!”地敲了3下,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又大声说道:这是不允许的!

实际上,周总理与陈毅除了是革命同志,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外,2人的私交也非常好,他们互相敬佩对方的为人和工作能力,毛主席就曾称赞陈毅“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写诗”,而周总理与毛主席,乃至整个国家而言,都是无可取代的存在。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陈毅在周总理面前都非常随意,但今天是个例外。

在办公室里站得十分端正的陈毅元帅听到周总理敲桌子,虽然并不如何大声,但他却感觉每一下似乎都敲在了他的心头,十分羞愧到:我负荆请罪,这一炮我没有放好……

周总理

但周总理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一点也不给面子的继续厉声逼问道:这么一句就完了?不请示不报告,身为外交部长,谁给你的权力在那里擅自放炮?这是国际影响问题,要是都像你这样,外交工作还做不做了?

陈毅自知理亏,低头发自肺腑的自责道:我错了,我向总理检讨!

听到这句话,周总理罕见的以一种高昂尖锐的语调批评道:不要向我检讨,要向毛主席,向党中央检讨!

到底因为什么事情,让周总理如此愤怒,不顾与陈毅元帅的私交当面厉声批评,不留一点缓和的余地?他们所说的“放炮”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会造成国际影响?这还得从陈毅元帅当上外交部长之前说起。

自新中国成立,周总理就一直兼任着我国外交部长的位子,他的风采与外交智慧在国际政治和外交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少外国政客都以能与周总理交谈为荣。

周总理与陈毅元帅

不过周总理太忙了,很多事情都需要他来做,也只有他能做,日理万机这个词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个成语,但对周总理而言,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日常。1958年,周总理辞去外交部长的职务,力排众议推荐陈毅元帅担任外交部长。

但在当时,有不少人认为陈毅元帅不适合做外交工作,因为出身军旅的陈毅元帅有着讲话直率的特点,俗称“爱放炮”,就连陈毅元帅自己心里也有些犯嘀咕,一方面是清楚自己直率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知道自己缺乏外交经验,万一说错话了会在国际上给我国造成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陈毅元帅刚刚得知周总理推荐自己担任外交部长时,曾十分忧虑地对妻子张茜说:我要是当了外交部长,最可能有4种结果:干出成绩,一般化,犯大错,得大病。后来又坦率的对毛主席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这人干外交恐怕不太行,容易感情用事,有时说话没个轻重,要是再把事情搞砸锅了……

毛主席与陈毅元帅

听了陈毅元帅的话,毛主席鼓励道:不行可以学嘛。1958年2月,陈毅元帅正式成为新中国的外交部长,踏入了自己一点也不熟悉的外交工作。并下定决心投入最大的精力和时间,尽快熟悉工作,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任务。

周总理离开外交部前,给陈毅元帅留下了8个外交工作的心得:外交工作,授权有限。这8字真言陈毅元帅牢记于心,反复琢磨,且在工作中经常主动找周总理,虚心请教,多次协助周总理完成了许多重大的外交事务,得到了党内的肯定。

毫无疑问,陈毅元帅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工作非常出色,干出了很多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如此的小心翼翼,刻苦学习,陈毅元帅还是在一次外交工作中因“放炮”而出了大差错。

周总理

那是1965年,周总理与陈毅率元帅代表团去阿尔及利亚参加亚非会议,陈毅元帅先走,周总理需要先去开罗做些工作,随后再转赴阿尔及利亚。但就在周总理在开罗工作期间,得知阿尔及利亚发生了政变,原本的政府被推翻,如今掌权的是临时政府。

得知这个消息,周总理立即想到了几个问题:此次政变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超级大国在背后插手?如今的形式如何?亚非会议能否继续召开?在这些复杂问题都未能搞清楚之前,谁也不敢下结论。

考虑到这些,周总理在中途找机会当党中央提出建议:临时改变计划。这一建议得到了毛主席与党中央的同意,大家一致认为先观察形势变化,再针对性地做出安排。而此时陈毅元帅已经到了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并展开工作。

此时阿尔及利亚的政变已经不是秘密,不少想在此次的亚非会议上解决问题的亚非国家代表和领导人十分信任我国,都想知道我国对于阿尔及利亚的政变以及亚非会议能否如期召开的态度。

周总理与陈毅元帅

同样为此事感到焦急的陈毅元帅见到这种场面,或许是为了安抚大家,又或许得头脑一热,在未请示周总理的情况下,对着很多亚非国家的代表坚定的表示:亚非会议必须开,还要开好!这一“炮”把话说死了,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由于陈毅元帅外交部长的身份,这番表态透露出我国会坚定不移地推动亚非会议如期举行。

但实际上,介于当时复杂的区域环境与阿尔及利亚的政局动荡,谁也无法保证此次会议能否如期召开。随着会议搁浅,未能如期举办,很多十分信任我国的别国代表离开阿尔及利亚,陈毅元帅的话也变成了“空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国际信誉造成了一定影响。

意识到自己“莽撞”了的陈毅元帅见到如此结果,一回国就赶到中南海西花厅向周总理认错,而得知这个消息的周总理在陈毅元帅还未回国的时候,就在办公室里愤怒的连连表示:这是在胡闹!简直就是胡闹!

陈毅元帅在周总理的办公室里做完了深刻的检讨离开后,待周总理气消了,秘书小心翼翼地询问道:总理,您这次是不是批评陈老总有点太重了?秘书自然知道周总理与陈毅元帅私交非常好,2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担心此次有些过重的批评会影响2人的关系。

周总理与陈毅元帅

对此周总理严肃表示:现在他们就像“诸侯”,我必须严厉的批评他,否则等他回到了自己的“诸侯国”,谁还会批评他?谁还敢批评他?听完这番话,秘书这才理解总理的用心,不禁在心里对周总理更加敬佩。

实际上,秘书确实多虑了,周总理与陈毅的革命友谊绝不是一两次严厉的批评就能破坏的,更何况周总理的批评有理有据,就事论事,陈毅元帅对此心服口服,做出深刻检讨并引以为戒,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此事之后,陈毅元帅在外交工作上越发成熟老练,不仅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外交事务,说话做事留有余地,还逐渐凭借其性格上的坦率和幽默,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外交风格,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陈毅元帅担任我国外交部长长达14年,也是我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外交部长。

陈毅元帅与外宾

在人民的心中,周总理一直是温文尔雅的形象,很少有人见到周总理严厉的一面,其生气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但这并不代表周总理习惯妥协,任何伤害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事情,周总理都会严肃对待,寸步不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levana2024-01-27 20:32levana[黑龙江省网友]49.55.153.163
    这一幕不禁让人对那个时代的政治风貌有了更深的了解。
    顶0踩0
  2. pipi03092023-12-25 00:44pipi0309[香港网友]202.79.249.24
    陈毅元帅可真是被周总理严厉教训了一顿啊!
    顶0踩0
相关阅读
陈毅元帅说了一句什么话 让金庸很生气 专门写文章反驳

陈毅元帅说了一句什么话 让金庸很生气 专门写文章反驳

这句豪言壮语产生于1963年,在那个内外交困的特殊年代下,给中国人大大地提了一口气,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精神

2023-12-06

主席两次将他从中央委员名单上勾掉 第三次被周总理一句话拦下

主席两次将他从中央委员名单上勾掉 第三次被周总理一句话拦下

但是我觉得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党始终是为了人民,得到了人民的信赖

2023-10-29

张国焘回忆录出版 书中仅夸了一位元帅 毛主席看了只说了一句话

张国焘回忆录出版 书中仅夸了一位元帅 毛主席看了只说了一句话

但是他却没能在这条正道上走下去,于是就有了后来众人皆知的叛党行为,在他后来移居香港,曾写了一本人生回忆录,书中仅仅夸赞了我国的一位元帅,当时毛

2023-07-02

半生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总理十分赞赏 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半生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总理十分赞赏 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毛主席主持了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非常重要的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下,我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