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苏轼生平第一首《南歌子》 开篇10个字没点文化的人还真读不懂

时间:2023-11-14 02:26:01

相关推荐

苏轼生平第一首《南歌子》 开篇10个字没点文化的人还真读不懂

文|慕瞻舟人

图|网络

说到宋词,肯定绕不开苏东坡,就像说到唐诗,肯定绕不开李、杜。

根据现有的记载来看,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开始作词,年三十七岁。在熙宁五年,苏轼一共写了两首词,想必也是没有灵感吧。

第一首是我们在前一篇已经说到的《浪淘沙·探春》,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我们来读第二首。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宋·苏轼海上乘槎(chá)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雷辊(gǔn)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始自温庭筠词。苏轼用此调作词共十七首,这是第一首。

题目“八月十八日观湖潮”点明时间和在干什么。虽没有说明地点,但根据东坡年谱此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且自古以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都是天下奇观。故可知此词乃是苏轼与友人八月十八日在杭州观钱塘江潮后所作。

词的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连续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海上有人乘木筏直上银河,仙女萼绿华常来凡人羊权家。可见飞升上天并不需要吃丹砂,只要乘着潮势就可以走遍天涯。

词的下片正面描写钱塘江大潮之势。头两句作者继续连用两个典故。潮声如惊雷滚动,潮水如乌云翻滚,声势浩大:潮声轰鸣,如惊雷响彻夫差的故国;潮水翻腾,如乌云翻滚在海神的老家。席间怎么能听得到抚弄伯牙琴的声音,尽取那遗留下无尽之音,正好与远处的潮声呼应,可与《水仙操》一较高下。

词人撷取光怪陆离的神仙意象,形容世所少见、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虽然夸张但颇为贴切。充分写出钱塘江大潮带给人们的美好奇妙的视觉享受,并将这种艺术享受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全词想象瑰丽、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不输诗仙李白,且气势磅礴、意境壮阔,已初现豪迈之风。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个点,就是苏轼对于神话神仙人物的引用,与其他诗人不同一点的是,当时都流传他乃是天上的仙人转世,所以称他为苏仙。

仕途愈发坎坷,官场愈加黑暗,对现实愈发失望的苏轼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归宿应该是在天上,所以这里引用这些神话典故实际上表露出他内心渴望超脱的一面。

好了,今天的词就读到这里,这首词你喜欢吗?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天伤2024-01-25 06:46天伤[国外网友]125.61.106.31
    开篇10个字没点文化的人还真读不懂。
    顶38踩0
  2. 红星¥二锅头2023-12-20 04:36红星¥二锅头[国外网友]203.0.151.18
    苏轼生平第一首《南歌子》。
    顶6踩0
相关阅读
苏轼写下一词 在诗词大会上出现次数最多 第一句便是千古名句

苏轼写下一词 在诗词大会上出现次数最多 第一句便是千古名句

这档节目的火爆既验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让观众看足了神仙打架的激动场面,这档节目也因此迎来了阵阵口碑和好评

2023-12-04

苏轼为悼念恩师 特为其作词一首 末尾一句竟惊艳世人

苏轼为悼念恩师 特为其作词一首 末尾一句竟惊艳世人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一定有这样一位或者多位,传授学业指点人生的师长

2023-11-28

著名诗人于坚全新散文集《在东坡那边:苏轼记》出版

著名诗人于坚全新散文集《在东坡那边:苏轼记》出版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都出自其人之手

2010-09-13

苏轼说“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句名言被误解千年 下一句才是重点

苏轼说“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句名言被误解千年 下一句才是重点

学无止境,每天陪伴!古典诗词流传千年,很多名句被人们想当然地误解了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