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习俗着装 宗教思想对传统服饰的浸润

时间:2023-10-27 06:03:01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习俗着装 宗教思想对传统服饰的浸润

本文乃作者刘云溪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任继愈在《宗教与宗教研究》一文中说:到现在为止,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没有宗教。一种宗教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只要它是有价值的,它就不属于这一个宗救所有,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中国古代,对中原汉民族文化影响较大的宗教是道教和佛教,自南北朝以来,这两种宗教虽然被多数统治者所重视,但始终没有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定为国教,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儒、道、佛三者之间虽然时常对立,但又有许多思想是交织在一起的,难以截然区分。然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宗教,它必然有自己的教义、礼拜场所、教职人员和特定的服饰。这些服饰对世俗的影响不能说很大,也不能说没有。所以,我们把道、佛两教的服饰及其对世俗的影响放在小传统中来叙述。

天道与人道一 长生不死的理想道教是中国民族文化孕育的本民族宗教,与其他民族的宗教一样,是经济、政治、精神和道德普遍瓦解时代的产物。东汉顺帝以后,政治上日益腐败,经济逐渐崩溃,在思想文化方面,儒家经学主流是谶纬神学,日益脱离日常生活并逐渐失去对人们的吸引、摄服作用。当社会无法忍受政治、经济的金面动乱,同时又苦于找不到现成的精神、道德的避难所的时候,道教的产生,便成为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下层的急需……始道教的第一批信徒主要来自人民中最下层的受苦受难而又较富于反抗精神的人们。

道教思想渊源道教思想首先源于自古以来广泛流传在民间并扎根于广大民众内心的巫术宗教,二是源于神仙传说及成仙方术的信仰,三是源于流传甚广的阴阳五行化的谶纬之说,四是源于民间具有广泛共识的黄帝与老子并存的思想。东汉以后,道家的“清净无为”“恬淡寡欲”思想与神仙家的“长生不死”“肉体成仙”思想互为补充,老子被奉为神明,成为道教始祖一“太上老君”。 同时,儒家思想中的尊卑观念和忠孝思想也融入了道教。道教追求双重的理想境界,其一是建立一种平等的社会,正如《道德经》所说: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其二是追求处生死、极虚境、超俗脱凡、不为物累的“仙境”世界。这两种追求反映了当时贫苦民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道教的地位在民间逐渐得到了巩固。

同时,道教主张通过人的自身修炼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不老的目的。与佛教、基督教等热衷于“死后成仙”的教旨不同,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羽化升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为此,道教倡导长寿去病,钻研炼金服丹之术,因而得到许多统治者的赞许。有的皇帝甚至是十分度诚的道教信徒。如北魏太武帝公元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充满了道教色彩。唐玄宗也不例外,他一面派人到崇山等地烧炼丹药,一面祈求神灵。公元742年正月,陈王府参军田同秀称,“桃林县故关令尹喜宅傍有灵宝符”则,玄宗遭使取得此符后,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并改元“天宝”。宋真宗崇道则是历史上最有名的。

公元1008年, 宋真宗导演了一场天降祥符的戏。这年正月,真宗假托神人半夜降临,告诉他天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后果然在皇城屋角的鸱吻上找到黄帛,“其帛长二丈许,缄以一物如书卷,缠以青丝三周,封处隐隐有字”,启封后,果见三幅黄色书写之字,内容都是“世祚延永”之类。真宗不但大加庆贺,还改元为“大中祥符”。 不仅帝王贵族干方百计地寻法修炼,普通民众也相信自己能够“修炼得道"、“举行轻飞”。 因此,民间百姓采取修炼、服药或各种迷信方法辟邪驱魔。

由上可见,道教的影响虽然不及儒、佛两家,但在封建社会里,它也有自.上至下波及面很广的特点,其中也包括服饰方面的影响。象征羽化升仙的道教服饰道教服饰尚黄,这与崇尚黄老有关。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兴起。其中,张角的太平道将民间巫术与黄老崇拜相结合,深得民心,聚众数十万,并打出“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张角自称“黄天”,起义军着黄巾,被称为黄中军。所谓“黄天"。即五行的中央之天,与东方之天的苍天(汉帝)相对立。同时,黄色也有崇尚黄帝之意。黄帝在传说中实为一位仙人, 他最终乘龙白日化升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因此,尚黄与崇仙是一回事。

黄巾后演化为黄冠,是道士的首服,用以束发,多用金属或木制成。道士又别称“黄冠”,女道称“女冠”,就是源于此。除冠以外,道士还以黄袍为法衣。魏末咸熙二年(265年), 在陇右临洮襄武县出现过一位神秘的道师,此人“着黄衣,黄巾柱杖”。晋孝武帝时,皇弟司马道画食题子亲瞪女尼、女道。《晋书.王恭传》中既有记载:“准陵内史虞姚子妻裴氏,有服食之术,常衣黄衣,状如天师,道子甚悦之。”说明当时的道士(天师)是穿黄衣的。自皇帝专用黄色之后,道士常服多用玄色道巾。

道巾也就是道士的帽子,不同人物根据不同用途佩戴不同的道巾。道巾有九种:混元巾、九梁巾、纯阳巾、太极巾、荷叶巾、靠山巾、方山巾、唐巾、一字巾。另外全真道士也有九种道巾:唐巾,冲和巾,这两种是老者所戴;少者戴逍遥巾;天冷时戴纶巾,雪天时戴浩然巾,平时戴紫阳巾和一字巾:受中极戒时戴三教巾。

这些道巾都是用玄色布缎制成的,而第九种是纱缎做成的九阳巾,杂人九流非真修之士带。玄色当为天玄之色。道教的羽衣和霞帔也是与升仙相关的服饰。羽衣本是用羽毛编织的衣服,也称“鹤氅”。早在道教形成之前,就用于求仙的方士身上。起因是中国传说中有一种长羽毛的仙入,称为“羽人”。《楚辞》中屈原的《远游》即有这样的句子:仍羽人对丹丘兮,留不以死之旧乡。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服饰艺术》《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倾世一曲只为伊2024-02-03 11:58倾世一曲只为伊[江苏省网友]43.247.108.32
    3、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和制作是宗教思想的体现,这是我们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珍惜。
    顶0踩0
  2. 何处是我家圆2024-01-01 10:00何处是我家圆[陕西省网友]203.129.8.239
    @人在旅途,漫长坎坷 2、对我来说,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最美的传承之一。赞美人们的努力,传承到现在,让我们能够欣赏和穿着这些美丽的服饰。
    顶32踩0
  3. 人在旅途,漫长坎坷2023-11-29 08:01人在旅途,漫长坎坷[江西省网友]58.87.109.127
    1、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很多服饰习俗和着装都传承了几千年,真的很有意思。
    顶4踩0
相关阅读
元诗服饰描写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元诗服饰描写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诗人在服饰上有自己的影子,以服饰间接反映其自身的真情实感,所以元诗服饰描写具有主观投射性

2019-03-30

世界史:论中世纪德国贵族服装文化

世界史:论中世纪德国贵族服装文化

考察中世纪和近代时期德国贵族的服装文化,可以看出四个较为明显的趋势

2011-04-14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说说传统秦汉服饰的审美文化 对后世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说说传统秦汉服饰的审美文化 对后世有何影响

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东方,遥远的古代女子的服饰均以裙衫为主,这样的版型可以很好的凸显女性的柔美曲线,大大增强了女性的魅力,并且在社会生产力发展

2023-12-20

从古人的冬季服饰 看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从古人的冬季服饰 看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在宋元之后,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兴起,思想开放冲击了服饰文化潮流,慢慢地,有更多样化的冬季保暖服饰发展起来,但是这也跟百姓自身的

200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