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陌生感”才是文采文风高超境界的体现

时间:2023-10-20 04:56:01

相关推荐

“陌生感”才是文采文风高超境界的体现

文友一定要先搞清晰顺畅写作和文采飞扬是两个概念。顺畅写作,大家应该都明白,读起来通顺,一气呵成,没有佶屈聱牙之感。

这也不难做到,多读多写多练,谁都可以做到,多修改几遍,让文章变得有逻辑通顺了就可以。

甚至一些更接地气的文章,特意用口语来写,给人亲切的感觉。

比如我最近读的《三叉戟》用的就是非常直白的老百姓语言,但这本书中许多对白都能引起人的注意,能够迅速从故事中脱离,让人集中思考,这些对白的含义都是对生活的启示,不但凝练还有很深的道理,这也算是一种“文采”,有效组织有利素材,化为自己文章中的“金句”或是发人深省的道理。

但相对来说,更专业一些的文采要算是语言“陌生化”。

很小的时候,虽然不懂这个道理,但读多了张爱玲、李碧华、严歌苓之类的作品,觉得写出的文字就要与众不同,就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我没有诗圣的功力,也只能做到“为人性僻耽佳句”了。

可因为没有相关指导,多半时间是自己造词,自己模糊词义去写作的。

文字就有一种不通之感,如果鬼打墙的感觉(老师的形容),但某些文友倒是十分喜欢,现在受到专业训练,就感觉面红耳赤,鲁班门前玩大斧子还把自己玩砸的感觉。

而且之前还腆脸问老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某些时候我看到别人的文章好,为何分解不出来,他们融情融景如此顺其自然?

老师白眼一翻,和你说过多少次了,把修辞练好。我委屈地说,没感觉我的修辞用得不当啊。

老师无语,扔给我一本专业修辞书籍,我这才明白,又走了偏路。

所谓文章的“陌生感”,在心理上可以达到一个引发人注意,或是引发人赞同的微妙变化,大家懂了这个道理,可以试试,当你读到一句特别好的句子,是不是会在心理揭起一阵情绪的小波澜?

或许是赞叹,或许是点头,或许是悲伤,又或许是激愤,甚而激动不能自已。

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的某些句用了特殊的变体,不是正常语序。

这其中的理论相当复杂,我一时半会无法讲清楚,而且相当的枯燥。

对此感兴趣,想要提升到高级写作水平的朋友,可以找这本书来细细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吴礼权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作为教材出版的,市面上可能不太好找。想买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再告诉你渠道。

那么仅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陌生化”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如何在阅读中感知“陌生化”,如何浅显地学习一点儿“陌生化”为自己的文章增彩。

早期我曾用过“不说人话”这个不专业的形容,当然这是一个偏道,不能这么做。但可以这样来理解。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像在读外国文,明明每个字每个词都认识,可读起来就感觉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鲁迅先生可谓是修辞大家,几乎一步一修辞,看似文章信笔挥来,实则炼字功夫登峰造极,每一句话都非常有力度,和他用字有很大关联。

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话说声音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祝福》

这说的是祥林嫂之死,死在大年夜,这句话里没有带出死,第一是因为不吉利,过年的时候不能那样说,第二给文章留了白,言有不尽之意,大家看到这里时,难免会想一下,这没说出口的字是什么?

如果是一句俗语,欲言又止的,那么大家也可能心领神会了。

若是用在男女之情时,写得委婉而又生动,就难免会令人心旌神摇,这方面尾鱼大大一向写得很好,留白意境悠远,男女相遇,总是言语不尽,绝不直白,令人一叹三婉。

张爱玲和李碧华自然不用说是更高妙的,语意之中的意境、留白总能诱人遐思,所以才会直到现在还是大家,作品一直流传不休。

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可以留心注意一下,学习,用起来。

四十岁了,没有多余的情感和时间可以挥霍,且专致地爱脚跟下的这片土地吧!且虔诚地维护头顶的那片青天吧!生平不识一张牌,却生就了大赌徒的性格,押下去的那份筹码,其数值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是余生的岁岁年年,赌的是什么?是在我垂睫大去之际能看到较澄澈的河流,较清鲜的空气——张晓风《情怀》

这里面用的比喻,大气概的比喻,把人生比较牌局并不少见,但能得如此之好的却不多见。这其中也有留白,留的是对情怀的养护,没有明点出,但通篇一读,自然能够懂得,就更加重了思考的余地。

张晓风是台湾作家,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

张晓风的作品几乎句句用修辞,每每出采,就算是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也写得花团锦簇,极之灿烂并令人口舌生甘。在这本修辞学中,引用她的文章最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多产而质量极优的文人并不多见,尤其在当代。

从前只以为修辞就是我们课本上教的那些,然而并不,每一种修辞还可以分为若干种用法,无论在古诗中骈文中,还是近代五四期间的文人身上,都在大量反复使用。

偶尔在某些优质的网文中,也能得见身影,所以去找优秀的好书,分析优秀的修辞,才能掌握“陌生化”的真谛,才能定义什么叫风采风文,才敢自己评论一下自己的文章优劣。

常在脑海中出现这么一个场景,三个女子暮天席地的坐在河边,夕阳暖融,画舫如棱,满天星辉,一萍大伞,红衣、紫衣、白衣如雾,怡然自得,轻轻呷着杯中酒。如湘绣的一幅卷轴仕女图,那颗朱红的边印是她们赤诚的心,渐渐的画轴卷了,杯中的茶水冷了,网络的线段却此起彼伏,QQ的轻响连接着她们那温暖如春的友情。——人鱼薇沫

试放一下我多年前随心而写的一段小散文,不知觉竟也用了比喻,比拟、排比、对比、留白等修辞。

阅读时能够牵引你心绪的文字,必然有它特殊的结构,多多品味,多多解读,时间久了,必能掌握一些脉络。“陌生感”用起来。

推荐几个“陌生化”用得最多和最好的作者:张爱玲、鲁迅、李碧华、张晓风、宗璞、琦君、白先勇、尾鱼等,这些作家的文字优美,有气韵,重要的是质优且多产。

关注不迷路,私信有惊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人鱼薇沫阅读与写作

#写作技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思贤2024-02-12 23:38思贤[贵州省网友]103.252.172.28
    确实创造出种独特陌生感是文学作品中种高超情感和意境表达方式。
    顶0踩0
  2. 流年如梦2023-12-17 02:17流年如梦[浙江省网友]175.106.196.60
    “陌生感”才是文采文风高超境界现。
    顶0踩0
相关阅读
《择天记》:文采与情怀并重 值得品读的理由

《择天记》:文采与情怀并重 值得品读的理由

更糟糕的是,对于以此大作改编的十分火的电视剧,我也一集都没有看过,甚至,连都是谁谁谁在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也没太关心

2018-07-09

为中国散文发展做出努力的唐宋八大家

为中国散文发展做出努力的唐宋八大家

汉朝时,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文体,到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这就是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由于骈文注重形式和技巧,所以在内容表达上往往受到束

2009-12-26

陈献章与明代文风转向

陈献章与明代文风转向

陈献章的文学主张与写作,打破了明代前期台阁体主导的阘冗肤廓,几于万喙一音的文坛格局,并对李贽、公安派的文学观念及晚明重自我、重真情的文学思潮产

2010-07-14

12岁女生写文言文说二胎 “顾稚子 勿忽长”刷爆朋友圈

12岁女生写文言文说二胎 “顾稚子 勿忽长”刷爆朋友圈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一个12岁的学生,她用一篇文采飞扬的文言文,写出了父母有了二

200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