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崔玉涛:面对孩子的挫败感 80%父母的第一句话就错了!

时间:2023-10-19 06:25:02

相关推荐

崔玉涛:面对孩子的挫败感 80%父母的第一句话就错了!

01 挫败感,是孩子正常的情绪

“妈妈,我没考好,我真的很难过。”

网上有段视频让人忍俊不禁:

一位网友拍下自家儿子从学校走出后,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一路从委屈表情包,到终于绷不住放声大哭的“心路历程”。

可爱又可怜。

《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这个抽象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他们只能从喜怒哀乐中感受心情的变化,并寻找发泄不良情绪的通道。

儿童的情绪表现相当丰富,基本表现以开心、撒娇、发脾气、无理取闹为主。当孩子在遭遇挫折,心有委屈时,他就会通过强烈的情绪宣泄,比如大哭,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

挫败感做为情绪体验之一,是孩子所要经历得非常正常的一种负面情绪。

情绪是流动的。

它通常维持时间不会太久,除非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宣泄,或者说在之后又持续叠加,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挫败感也会对孩子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比如不自信、害羞、拒绝沟通等。

02 真正的挫败感,是父母的指责和不信任

综艺节目《拜托了妈妈》中,儿科学家崔玉涛教授分享了一件事:

他曾对小学、初中的学生做过一项关于“成长中有没有挫败感”的调查。当他问这些学生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做事的过程讲给家长,孩子们统一的答案都是:

“不!因为总挨说,即使最后成功了也要说。”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的并不是一件事最后是否成功,他们不想面对的,其实是去承担失败的后果。而这份后果中基本都是父母的责备: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什么早不听我的?”

孩子有挫败感不可怕,错的是因为父母的指责和埋怨,让事情的挫败感转变为孩子终身的心理挫败感。

我之前有一个学生,每次上课都坐在角落。细心观察了几次后,我才发现无论她什么时候进教室,都会选择最角落,最难被老师叫上台互动的位置。

本来,我想从她妈妈那儿侧面了解下情况,没想到却整整听了一小时她母亲的抱怨:

“她从小到大就是这样,永远一副没出息的样子,干啥啥不行,根本站不到台前去,上去了也是丢人现眼……”

刚出教室准备去喝水的她,大老远就听到了妈妈扯着嗓子的怨骂。那一刻,孩子的眼神里,全是习以为常的落寞。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这个女孩的一位同学父亲聊起,那位父亲一脸疑惑地讲道:“那孩子平时学习特别认真,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

后来有次做即兴演讲,话题是“我最想对妈妈说……”

所有孩子都是长篇大论,有希望妈妈少唠叨的,有希望妈妈给他增加玩手机时间的。唯独她上台后只说了一句话:“我希望妈妈能夸一次我。”

心理学中有一项“阿伦森效应”: 随着奖励减少而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态度逐渐积极。

简单来说:当孩子偶尔做错,偶尔失败,父母应给予必要的鼓励,而非一味的指责。

孩子偶尔遇挫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那句“你果然失败了”。

03 最好的爱,是 “没关系”和“相信你”

1、 培养内在感知力,接受情绪来“敲门”

网上有段视频曾被疯狂转载,内容是一位国外的父亲教导孩子如何认识、了解、表达和放下自己的坏情绪。

挫败感做为一种情绪体验,想要最终战胜它,就必须认可和接纳它的存在。

当孩子困在挫败感中,变得无措时,父母可以先帮孩子认识到这种情绪体验,再和孩子一起,通过内在感知力,去调动所有感官,去引导孩子描述、表达和感知它,进而学会控制它。

2、 通过合作的方式,陪孩子一起战胜挫败感

有次,我和准备女儿一起做树叶画,但因为是清晨到的公园,很多落叶上都有水渍。导致女儿捡落叶时,总是无法直接精确地挑出干净而完整的那一片。

在一次够远处的叶子时,女儿不小心摔倒。当她露出挫败的神情,并甩着自己手上的水渍时,我立马走过去将手中完整干净的树叶给了她。

可女儿眼中的挫败感却还是没有完全消失。

我突然反应过来,我的代劳看似解决了她所遇到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人是我,并不是她,而她依然是那个有着捡不到好树叶的挫败感的孩子。

意识到这些,我便换了个策略:

首先蹲下来观察她,等待她发现这是一件让她有挫败感的事,然后在她心中充满委屈时,和她一起观察并分享清晨会有露水,而且大部分落叶都存在部分干枯破损的现象,所以她做不到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

最后,再询问她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和她一起合作完成这件事。

对单一知识的匮乏,和对无法做到的恐惧,太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了。

身为大人,完全可以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帮助孩子分析做不到的真实原因,然后再陪孩子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想让孩子战胜挫败感,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3、 最好的安慰,是共情

微博上有一段很暖心的视频:

小女孩远远看到游乐园的人偶“史迪仔”,开心地飞奔过去,却不小心一个跟头摔倒在地。

迎面走过来的“史迪仔”,立马假装也是一个不小心摔倒在地。而刚要准备哇哇大哭的小女孩,看到这一幕后,拍拍手便坚强地站起了身。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曾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语言沟通占93%,语言沟通只占7%”。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再多的语言也抵不上我们展现给他的同理心。只有共情,才能让父母们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再去考虑那一刻孩子真正需要我们做的到底是什么?

选择与孩子站在一处的父母,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而这些被爱,让孩子更愿意打开自己,接纳父母的帮助与意见。

说到底,孩子的教育,终归是一场爱的滋养……

共勉!

原创文章,严禁抄袭。

作者简介:牧青野,10年一线教师,家有3岁半女儿,分享教育经验,记录育儿点滴,与百万父母同成长。

欢迎关注,每天为您分享最实用的育儿干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水木樱花2023-12-16 12:15水木樱花[河南省网友]203.20.236.52
    很遗憾我无法满足你要求。
    顶1踩0
相关阅读
李玫瑾:面对顶嘴的孩子 父母学会说这3句话 孩子未来更优秀

李玫瑾:面对顶嘴的孩子 父母学会说这3句话 孩子未来更优秀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其实孩子爱顶嘴的原因非常简单

2022-12-11

面对做错事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说出这句话 孩子才能懂

面对做错事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说出这句话 孩子才能懂

在和孩子说了之后,孩子会想到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事就不喜欢我了?这一点其实父母可以及时避免

2023-11-18

孩子爱自言自语 和空气说话?他的“内部语言” 父母可别误会了

孩子爱自言自语 和空气说话?他的“内部语言” 父母可别误会了

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就盲目的给孩子贴标签,这样的行为可真是不负责任的

2023-11-04

聪明的父母 不会对孩子说这十句话 第一句就有很多家长经常说

聪明的父母 不会对孩子说这十句话 第一句就有很多家长经常说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面对挫折时不退缩,面对挑战时可以勇敢的应对,面对家庭时有担当然而这都是父母所期望的,

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