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曹操用兵如神 一句话见其造诣 后人居然常念错理解错

时间:2023-10-19 05:59:01

相关推荐

曹操用兵如神 一句话见其造诣 后人居然常念错理解错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取代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是西晋统一,但是晋朝毕竟是篡夺曹魏政权实现的统一,开疆拓土的主要功劳还得算在曹家。魏国是魏蜀吴三家中国力最强的,曹操,就是魏国事业的第一代开拓者、奠基人。三足鼎立时期,大半个中国已经被他给打下来了,从军事成绩来讲,曹操是卓越的。

从用兵理解上说,曹操也确实要比普通人高出一筹。除了忙于带兵打仗,曹操还非常的喜爱吟诗作赋、文学创作,尤其是爱研究兵书。曹操曾对《孙子兵法》作注解,因此著有《孙子略解》。

《孙子兵法·诗篇》中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里需要非常注意的是,这个“奇”,在这里念“ji”(第一声),意思是指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曹操的作著和孙子的意思就是:两军交战,先要把正面的兵排好,不偏不倚,如果你这时候还有多出来的兵马,那你胜券在握了。现在我们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打仗依靠出奇制胜,甚至曲解成不拿出半点智谋就不算胜利,显得胜利就是“秀智商”。这是没有考虑当时的汉语意思跟现在汉语的差异,是对此的误解。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基础的关键战役,那在此一战中,有哪几处地方体现了“以正合,以奇胜”战略的基本原则呢?

战役的初期,放弃分兵,选择扼守要隘,重点设防。官渡战,袁绍兵马11万,曹操兵马2万,总兵力对比上曹操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曹操的主力部队一直都是配置在官渡,供随时派遣出战袁绍。此外,派遣臧霸从琅琊发兵占据着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目的就是为了牵制袁绍,防止袁绍从东侧进攻许都。从战略的选择上看,曹操放弃了防备一些黄河边多处战略性不高的地方,一旦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把守,就必须分兵,兵力的劣势就会愈发的凸显。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先明白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守不住的地方,然后就是“以正合”——在黄河边上的重要渡口官渡把主力部队给布置好,以逸待劳。

战役的末期,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靠曹操并且送来奇袭乌巢的计策,可这场帮助曹操扭转战局的乌巢奇袭,却也有可能成为一次败笔。曹操夜袭,带的是步骑5千,而且是亲自上阵。袁绍知道曹操夜袭乌巢后,一方面派重兵攻打曹军的大营,一方面是少部分轻骑救援乌巢。尽管袁绍派遣重兵攻打曹军大营,可是曹军大营实在攻打不下来。可这也从侧面说明,曹操即使再怎么知道烧乌巢等于一击制敌,也没有放弃兵法基本原则“以正合,以奇胜”,况且夜袭还是自己亲自出马的,说明烧乌巢的重要性自己是知道的。值得商榷的是,如果袁绍在奇袭当晚拿下曹军大营,那么之后的历史确实还不好说,但是能抵御袁绍派遣的张郃、高览重兵进击,曹操带走5千步骑之后留下的曹军大营肯定不是老弱病残。

“以正合,以奇胜”,助你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古月忆惜2024-02-27 07:37古月忆惜[黑龙江省网友]103.50.39.39
    曹操用兵如神他智慧常常被人念错理解错。
    顶5踩0
  2. 再回首2024-01-14 15:04再回首[河北省网友]167.139.136.135
    曹操用兵如神智谋非凡。可惜人常常对他战略产生误解。
    顶3踩0
  3. 王不二2023-12-01 22:31王不二[福建省网友]203.81.4.238
    曹操用兵如神真是深不可测。人常常误解他战略意图。他句话足以见造诣。
    顶0踩0
相关阅读
曹操发明个成语 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老年人不忌讳 它是啥?

曹操发明个成语 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老年人不忌讳 它是啥?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死这个字基本就是禁忌,但凡在老年人面前说到了死这个字,那基本就会受到老年人的白眼甚至是斥责,因为老年人很快迈入了死亡的行

2013-10-02

曹操一句“名言” 被后人批评数百年 但这话能证明曹操可恶吗?

曹操一句“名言” 被后人批评数百年 但这话能证明曹操可恶吗?

按照进度,该侃三国演义第四回的内容了,这一回的主角毫无争议,就是曹操

2022-12-30

贾诩的一句话 让曹操下定决心 最终传位给曹丕!

贾诩的一句话 让曹操下定决心 最终传位给曹丕!

比如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被后人津津乐道

2023-08-31

曹操留下的6句名言 一句霸气无比 一句却暴露他的好色本性

曹操留下的6句名言 一句霸气无比 一句却暴露他的好色本性

这个被时人评为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在那个时代叱咤风云,正是由他一手缔造的曹魏政权,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后来的司马家族正是以此为基础

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