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皇帝的新装》知识点

时间:2023-10-19 05:15:01

相关推荐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皇帝的新装》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 早期创作有诗歌、剧本以及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二、故事背景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写成《皇帝的新装》,把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目,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三、理解词义

1.显耀:夸耀;炫示。

2.愚蠢:愚笨;不聪明。

3.急迫:需要马上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

4.妥当:稳妥适当。

5.渴望:迫切地希望。

6.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7.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0.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写皇帝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第2—4段):故事的开端,写皇帝上钩,骗子开始做“新装”。

第三部分(第5—33段):分别写老大臣、官员和皇帝看布料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34—37段):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一个小孩子戳穿了骗局。

五、问题归纳

1.开篇介绍皇帝的爱好有什么作用?

皇帝爱穿漂亮衣服,为下文骗子“纺织奇特的布做新衣服”来投皇帝所好埋下了伏笔。

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这是两个骗子赋予新装的特性,这说明骗子揣摩透了包括皇帝、官员在内的人们虚伪的特点,这揭示了骗子行骗的高明,体现了他们的狡猾。同时,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特性,以便毫不费劲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统治国家。下文中老大臣、官员、随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也都是因为害怕这一特性。

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4.第5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分析。写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到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再到“仍然觉得”, 运用心理描写,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5.第6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

此题可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来品析“诚实”一词的妙处。“诚实”一词的本义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在这里是反语,是对虚伪的老大臣的无情讽刺。这个皇帝认为诚实、称职、理智的老大臣竟如此虚伪,那官场上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6.从第8段中老大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老大臣的心理、神态描写来看,他真是愚蠢透顶。 为了保住官职,保住面子, 他不发一言,可见他是一个虚伪愚蠢、胆小怯懦的人。

7.第12段中大臣为什么极力夸赞布料?

老因为他怕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只能附和骗子,极力夸赞布料。

8.课文写诚实的官员和写老大臣看布料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写?

课文写诚实的官员看布料,远比写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另外,两人的心理活动也写得不同。这样写避免了雷同。

9.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 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 ,“一边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10.大家为什么都赞美皇帝的新装?

众大臣的赞美,表现了他们极尽奉承的丑态和愚蠢、虚伪的嘴脸。他们都在做着受骗、骗人的精彩表演。

11.作者为何安排让皇帝游行这一情节?

让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这出笑剧、闹剧、丑剧就出现了更为有趣的高潮,把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12.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皇帝的游行大典,目的是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虚伪的丑态。这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

六、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讽了他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高老师转圈2024-02-12 18:19高老师转圈[海南省网友]203.33.73.187
    抱歉我无法完成你要求。
    顶10踩0
  2. 猫而不咪2024-01-14 15:03猫而不咪[湖南省网友]60.255.121.184
    学过这课我对权力、虚伪等主题有了更深理解。
    顶8踩0
  3. 闫凯2023-12-01 22:09闫凯[山西省网友]203.31.248.130
    这篇课文让我了解了“皇帝新装”这个寓故事很有意思!
    顶9踩0
相关阅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知识要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知识要点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2023-07-25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知识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知识点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伟大的悲剧等。二、故事背景

2023-09-23

语文复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小结

语文复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小结

跳:足字旁的第六笔是竖,第七笔是提

2023-09-19

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 知识要点重难点汇总

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 知识要点重难点汇总

第三单元 知识要点一、字1难读的字吟yín 瑟sè 逊xùn 输shū 均jūn 柄bǐng 萎wěi 宅zhái 慎shèn 掘jué

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