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一儒老师讲作文——结构安排

时间:2023-10-17 07:34:02

相关推荐

一儒老师讲作文——结构安排

一、文章结构安排有哪些要求?要遵循什么 :

1.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2.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3.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二、作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1.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入深,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2.纵式结构

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

3.转折式结构

转折式安排文章的结构模式,就是转折式。这种结构模式,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运用转折式结构须注意以下几点:

要符合生活真实。巧合能使作品引人入胜,但要注意情节的真实性。恩格斯指出:“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因此,设置巧合要注意符合生活逻辑使文章的内容晕馒真塞可信。

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构思巧合时应在情节的安排上多下工夫。比如,有位同学为反映父子之间思想逐步沟通的过程.描写父亲、儿子不约而同地分别爱上了对方爱唱而自己原先不愿听的歌曲。通过这一巧合,生动地揭示了两代人需要互相沟通、理解以消除代沟的主题。

文章前面的蓄势要充分。蓄势的目的是为了下文的陡转,所以一定要达到效果充分的累积,使读者的心情相当急切,再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

要全面细致地掌握文章结构,还可以认真学习本章第四节中“记叙文的构思模式”“议论文的构思模式”等相关内容。

三、几种特殊的结构模式

1.小标题式

运用小标题的结构方法,把文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拟制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用这个小标题统领下文的内容,为下文的展开指明写作方向。这样结构文章,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中考优秀作文《水祭》一文,就分别运用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为文章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写出了四个概括性的画面。

2.排比段式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而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化运用在段落之间,就形成了段落排比法。所谓段落排比法,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当的段落组建一篇文章的主体框架的结构方法。文章各个段落之间关系是并排的,每个段落内容地位平等,互不包含。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常见的方法有:

段首排比法

就是将相似的句型或短语放在文章若干段落的开头,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的一种写法。这一写法,多用于说理和抒情。用于说理,可以使论点阐述得更为严密、更为透彻;用于抒情。可以使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用这一方法连缀文章,形散而神聚,可以使文章结构突显,脉络分明,展现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鲜明的条理性。

(2)人物事件排比法

它是将有着某种联系的不同人物的事件各自成段,这几个段落的写法基本一致,形成排比的一种写法。

(3)假设排比法

它是一种用几个假设的情形段落来组成文章的一种写法。如一篇《如果我有……》的作文,主体部分分成四个片段,每个片段均以“如果我有……可否……”放在前面,非常醒目。

(4)引用诗文排比法

它是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都引用不同的诗句,从而形成排比的一种写法。如一篇以“快乐”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四季之乐》,主体部分的每一个自然段均引用一句诗来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出诗句后,。再用大体相同的字数、旬式来描写每个季节的美景和它给人带来的“乐”。

当然.要使用好段落排比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使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且有内在的联系。

②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应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可按时间,可按空间;可并列,可递进;可横式,可纵式。

③不必拘于段落结构的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几个段落,往往给人单调呆板的感觉,只要大致相同就可以了,这样行文会显得自由、活泼。

3.镜头组合式

所谓镜头组合式结构方法,就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的一种结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所选择的镜头片段都要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还要注意几个镜头的排列顺序。如下文:

走雇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边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中心!”一个黑长衫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

火焰顿时在青年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为历史添上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手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通过镜子吃力地看着.字是反的,她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住了,为此露出了多少次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爬上了他的脸:“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他弯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13亿中国人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这篇文章的出彩之处在于运用了“蒙太奇”手法,运用剧本特写镜头模式,采用横向排列组合,非常自然地把不同时问、不同地点的历史“风景”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选取了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故事,布鲁诺被焚、张海迪苦读、袁隆平潜心科研,组成了三幕感人至深的独特风景。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四.文章结构常见的误区在: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中心思想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然而,有些考生在写作时,刚开始还能围绕一个中心写,中途却岔出别的话题,另起炉灶写到其他内容上去,.从而造成文章有多个中心,分散了文章的力量。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考场作文的写作需要在动笔之前全面审题,把作文题目、材料选择、结构安排,乃至语言选用等都要想清楚。想清楚了再动笔是考场作文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然而,部分考生却与此相反,粗看题目和要求,稍加思考、贸然确立一个立意方向后就动笔写作,由于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等到写到半途发现无话可说,或者偏离题意,又不能重写,于是要么凑字数,要么硬往主题上扣,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之中去。

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段就应该将同?内容分在一起,而不是将它割裂开来。部分考生在分段上缺乏统一思考,随意分段,或者一段到底.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一是把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句群硬分成几个段落,七零八落,显得文意不连贯:一是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硬将一个完整的意思拆散到几个不同的段落中去,导致段落松散,段意不集中;一是在某一个段里硬将互不关联的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是文章内部层次间、段落间的衔接联系,是前后贯通的纽带。用好过渡与照应,会使文章结构严密,层次清晰,显示出文章的整体性。然而,在考场上,也有部分考生由于安排文章的过渡或照应不当,造成文章条理时断时续,层次似有似无,模糊不清。主要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人二类文的行列。

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

文章结构布局要匀称,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做到“风头、猪肚、豹尾”。然而,有的考生由于各种原因,安排文章结构时却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家从上六年级起,我就来到扬州上学。我刚开始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我常常想回家,因为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很害怕的。然而我现在是初三学生了,成大姑娘了,我反而不想回家。如果有人听到我这话,肯定会问我为什么不想回家?为了我能多交几个朋友,那我就告诉你原因吧。是因为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特别嫌她烦。每次回家不到两分钟,她就问这问那的,问得我都没法活了。虽然我妈有爱唠叨的坏习惯,但我还是挺喜欢她的,因为她对我的关心和爱,我是知道的。

记得上个星期五回家,离冢还有20米,我就看见妈妈站在阳台上。我想,妈妈站在阳台上干什么?我正准备叫她时,她却在我前 ‘面抢先一步,说:“春花,你回来了。”我妈一边说一边朝我走来,我说:“是的,妈。”妈妈很快走快走到我跟前,我便问她:“妈妈你站在阳台上做什么?”我妈语重心长地说:“等你回家啊!’’想原来如此。然后,我妈帮我把书包提下来自己背,看到她这样做,我连忙说:“妈,不用.我自己背。…‘没关系,妈妈背得动,看你头上满是汗,一定累坏了吧,走,回家去,妈妈用毛巾帮你擦擦。”妈说。听到这话,我的心里是温暖的。回到家,妈妈放下书包,就去帮我洗毛巾,然后过来帮我擦汗。擦完汗后,妈妈切了一片大西瓜递给我,我接过西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感到凉快多了,我笑眯眯地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听到这话,妈妈在脸上充满了笑容。

回家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

关于“回家”,作者叙述了几件事?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你认为这几件事中,那一件事应该详写?为什么?

你认为本文该怎样来划分段落才合理?段落之间应该怎样来设置过渡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除段落安排外,本文结构上还有那些失误?从结构安排上。你认为该怎样来提升本文?

参考答案:

关于“回家”,作者叙述了这几件事:刚到学校,常常想回家;初三了,反而不想回家,因为“我妈妈特别唠叨,我特别嫌她烦”;一个星期五回家的情形。对于回家,作者情感经历了爱回家、怕回家、喜欢回家的变化:对于母亲,我“特别嫌她烦”,但我“还是挺喜欢她的”.从情感的变化中。阐释了“回家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的主题。

本文意图通过回家的描写来阐释母爱的伟大,体现母女(子)情深,因而有关能体现这个主题的细节、事件都应该详写。具体说来,母亲帮我背书包、切西瓜的细节要详写。当然,这篇文章设置了对比的情节,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因而有关母亲的“唠叨”的细节也应具体展示一两个。

本文的结构安排不是十分合理。段落划分也不是很理想。从提升的角度.结构上可以多分几段,现在的一、二两段都可以至少再剖成两段。文章先要有一个总起段,概括全文内容。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段.即初到学校爱回家为一段,初三了怕回家为一段:原文第二自然段至少也要分为两段,即初到家门,母亲帮我背书包为一段,到家后母亲为我切西瓜为一段。段落之间用一些领起句衔接,譬如“起先,我爱回家;后来,我怕回家;现在,回家于我,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结构安排上,主要是开头、结尾不好,中间部分过渡也不是很好,使得文章有割裂之感。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总是接触过或多或少的书。有些书,可能会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还可能让你产生一种想法或观点,等等。

请以“书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选择最佳文体,做到结构合理、完整,开头、结尾有特色,中心突出。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要求写有关书的一段回忆。首先,你要选择书,可以是读一本书的经历,也可以是读几本书的经历.而且,根据题目要求.这本书或这些书“让你产生一种想法或观点”,所以,书不能随便选择。要选那些能给自己带来人生启迪的好书。当然.你要选武侠小说,或者游戏书,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将写作重点落实到对自己的人生启发上来,写出读这些书的积极意义。其次。抓住题目中的“回忆”二字,重点描绘读书时的情形和个人的感悟。记住,书的内容不是文章的重点。而怎样读的、读后对自己有哪些影响才是要着力刻画的。再次,从文章的结构布局来看。本文题可以采用穿插回放的方式来写作。以读书获得的收获为线索,穿插写几个有关读书的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用议论句衔接。这个议论句既是作者的观点,又是文章的过渡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风了之2024-02-12 05:54风了之[火星网友]43.230.32.237
    2.听儒老师讲座关于作文构真是让人眼前亮期待能够学到更多实用技巧。
    顶4踩0
  2. 伊小米2023-12-15 06:44伊小米[澳门网友]203.24.244.46
    1.儒老师讲解真很有启发性特别是对于作文构安排让人受益匪浅。
    顶0踩0
相关阅读
开头平淡 结构凌乱 主题不明 语文老师:一个秘诀解决作文难

开头平淡 结构凌乱 主题不明 语文老师:一个秘诀解决作文难

但不去努力的梦想等于空想,心动还要落实在行动,从现在开始查漏补缺,才能在期末考试中成功逆袭

2022-11-20

六年下册单元梳理 方便学生复习 老师精心归纳课文和单元习作

六年下册单元梳理 方便学生复习 老师精心归纳课文和单元习作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全面整理,重要知识点你掌握了吗?看资深教师杜du给大家出示重点,方便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单元总览。便于对

2023-06-06

一二年级的老师家长该怎样打好学生作文基础

一二年级的老师家长该怎样打好学生作文基础

深知作文训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的作文教学事关作文基础训练,直接影响作文的入门和写作思路是否正确

2023-05-07

黄陂滠口街滠口小学这位语文老师 从“仿”到“创”提高作文水平

黄陂滠口街滠口小学这位语文老师 从“仿”到“创”提高作文水平

曾荣获武汉市文明市民、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百优班主任、黄陂区功勋班主任、黄陂区优秀教师、黄陂区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黄陂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