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苏轼饱含哲理的诗作 句句都有出处 短短28个字 值得深思

时间:2023-10-16 07:22:01

相关推荐

苏轼饱含哲理的诗作 句句都有出处 短短28个字 值得深思

古往今来,很多人感叹不遇伯乐,也有人不断劝勉后进。陆游喜欢读书写作,也忠告他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大儒朱熹曾指导大家要诵读经典,“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人生虽然短暂,却依然精彩,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一生勤勉,即使被贬异乡,也从来笔耕不辍。下面这首七绝就是东坡先生勉励外甥,阐述读书途径的优秀作品。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宋代: 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苏轼从小喜欢读书,还总结了一套“八面受敌”的读书方法。他认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而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又实在太多,所以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当八面受敌时,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有一次自己的妹婿家孩子、两个外甥柳闳和柳闢都来向他求教,苏轼非常高兴,当即亲自指导,还赋诗一首。

首句用典,“退笔如山未足珍。” 隋代书法家智永是王羲之七世孙,后来成为山阴永欣寺的僧人,他继承祖法,精勤书艺。高僧居住在吴兴永欣寺时,由于经常临摹和创作,用废了很多毛笔,他就将其搜集起来,共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千,后来又将其埋葬,称为退笔冢。苏轼说“退笔如山”虽然不足为惜,但学习需要有这种刻苦钻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贪图急功近利,也不要妄想寻找一条捷径。

两个外甥听了若有所悟,不断点头。苏轼看见自己的启发得到了认可,也很欣慰,于是停顿一下,喝口茶润润嗓子,然后继续说。“读书万卷始通神”,这一句依然引经据典,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稍加改变却更显通俗。两个外甥立即明白,其中一位抢着说,“我知道了,这一句是要求我们博览群书,然后才能游刃有余。”先生默默点头,并露出赞许的目光。另一位外甥又补充道,“如欲使自己通神,就必须读书万卷,凡事要积累,然后才能创新。”

苏轼非常开心,真是孺子可教,心中感到极其舒畅,不由暗想,后生可畏啊。接下来先生又转而侧重说明学习方法,“君家自有元和脚”,这一句又引自柳公权的事迹。“元和脚”,即指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对唐代元和年代的审美规范作用,这里借指高超的书法艺术。诗人相信作为草书大家柳瑾的后代,这两位外甥一定会出人头地、大展宏图。

“莫厌家鸡更问人”,最后先生又用《南史·王僧虔传》中的故事劝勉他们,你们家自有宝贵的艺术传统,所以你们既不要厌弃家学渊源,同时也要注意向别人讨教。苏轼其实又阐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既要继承传统,也要虚心学习,而不能一叶障目。苏轼辩证地说明了读书求上进的途径,一方面要继承“家鸡”的遗风,另一方面还要“更问人”。

苏轼饱含哲理的诗作,句句都有出处,短短28个字,值得深思。这首七绝虽然用典深奥,却寓意深刻,从中可知,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坐井观天、盲目排外。诗人用典如数家珍,显示了其博学多才的内涵,“退笔如山、读书万卷;元和脚、家鸡”,这些词汇令我们耳目一新,更是受益匪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燕琴2023-12-14 15:29燕琴[山西省网友]103.26.66.124
    苏轼诗作哲理深刻句句出自真情28字犹在耳值得细细品味。
    顶10踩0
相关阅读
苏轼写给朋友的一首诗 还诞生一句经典名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写给朋友的一首诗 还诞生一句经典名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个人是从小就喜欢苏轼,当第一次读到他的诗句时,便对这位诗人喜爱有加,从他的诗句中,除了欣赏到了那些优美的诗句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从他的诗

2023-10-30

苏轼登山时写下一首诗 无意间成就天然妙语 经典诗作 太美了!

苏轼登山时写下一首诗 无意间成就天然妙语 经典诗作 太美了!

杭州太美了,以致迷倒了 苏轼 ,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2017-04-03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诗 只有短短四句 却令人醍醐灌顶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诗 只有短短四句 却令人醍醐灌顶

当是各种融入了真正的情感和清醒的人生感悟,往往就会成为经典之作

2014-02-22

苏轼最简单的一首诗 却处处蕴含人生哲理 尤其最后2句堪称经典

苏轼最简单的一首诗 却处处蕴含人生哲理 尤其最后2句堪称经典

即便到了今天,唐诗和宋词依旧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甚至每年总有一些诗词能入选语文课本,成为了语文考试的一个环节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