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 英语学科有大调整

时间:2023-10-14 06:45:01

相关推荐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 英语学科有大调整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与去年相比,新版《考试说明》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基础上有微调。其中,英语学科单项填空题调整为语篇填空题,还有部分学科微调了“考试范围与要求”内容。

语文

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的修订,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北京市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新版《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附录1古诗文背诵篇目”“附录2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均保持不变。

从整体看,2019年参考样题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经典阅读、思维品质的重视,反映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命题思想和考查思路。

01

重视语文基础,突出综合与运用

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素养形成、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样题强调在阅读、表达等语文活动中,重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贯通,突出以特定情境为依托进行综合考查的思路。

如2018年第15题,在阅读情境中考查对古代诗歌基本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第17题第④题,用校庆致辞的现实生活场景引出古诗文默写,表现出积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征。

02

重视经典阅读,强调理解和感悟

经典著作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传承文化、塑造品格的重要载体。样题强调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著作,应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形象、主旨及思想内涵等。

如2018年第13题考查儒学经典《论语》,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思想两个层面,要求首先把握所选材料的整体意思,进而理解其反映的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03

重视思维发展,关注体验和探究

在阅读和写作中重视思维训练,鼓励个性体验,设置具有选择性和一定开放性的题目。

如2018年第20题,在内容的比较中隐含对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第22题要求联系个人生活体验,对作者的独特感受有自己的分析和探究。

又如微写作及大作文的部分样题,给予考生选择的空间。这类试题,意在引导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独立思考,增强探究意识和能力。

数学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数学)内容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北京市高中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内容的调整以“立德树人、服务高校人才选拔、导向中学教学”为出发点,重点突出素养与能力立意,凸显北京试题特色.

新版《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保持不变。“参考样题”略有调整,删去个别往年旧题,将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卷)部分试题纳入其中。

0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选取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弘扬中国数学优秀传统文化,使考生感受数学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如2018年文史类数学第5题、理工类第4题,涉及的背景“十二平均律”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是通用的音律体系,钢琴就是依据这个音律体系制作的.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样题中引入这两道题不仅希望考生能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价值,更希望考生能体会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在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02

坚持考查核心概念,突出数学学科本质

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能力的发展,以及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共同构成了终身发展的基础.样题的调整引导考生关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主干知识与核心概念,加深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定理本质的深刻理解。

如2018年文史类第7题、理工类第11题,均在熟悉的情境中用新颖的设问方式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调整意在引导教学要对基本概念有深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知识发生、发展、形成、创造的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聚焦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注重提高考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坚持考查思想方法,凸显考生思维品质

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考试说明》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2018年理工类第7题考查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将此题作为2019年样题,希望引导考生在备考中关注数与形的关系以及数与形的转化,能够从题目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然后借助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04

坚持考查核心素养,关注试题开放创新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发展考生的数学素养,引导考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考试说明》中提出要突出数学试题的能力立意,坚持素质教育导向。

如2018年文史类第16题、理工类第13题、理工类第16题,均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选择新颖的情境,以创新的方式呈现数学试题内容。这样的调整意在引导教学注重考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培养,注重提高考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学导向

1.引导教学加强对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多维度、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以提高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认识.

2.引导教学立足揭示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考生积极参与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活动,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引导教学注重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深刻理解、运用知识.

4.引导教学注重方法指导,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考生的数学素养,加强对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研究.

英语

本次修订整体保持稳定,重点调整和优化了语法知识考查形式,将“知识运用”板块中的第一节由原来的单项填空题调整为语篇填空题。

before:单项填空,每题在有情景的句子或对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now:语篇填空,则要求考生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在未给提示词的空白处仅填写一个适当的单词,在给出提示词的空白处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01

逐步渗透新课程理念,实现平稳过渡

最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将“语篇”纳入语言知识的范畴,凸显了语篇教学和评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以语篇为载体的语法知识考查形式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为下一步的教学和考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不断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以致用

虽然以单句及对话为载体的单项填空题能为考生提供一定的语境,但其所呈现的语境信息极其有限。根据语言测试的发展规律,此类试题仍属于典型的离散项目测试范畴,带有浓厚的结构主义测试色彩。

语篇填空以语篇为载体,在评价方式上得到了优化,为考生提供丰富的语境。考生根据语篇中的线索,对语法体系中不同要点的意义与作用进行识别,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语法形式、意义和使用的有机结合。

03

更好地发挥反拨作用,引导教与学

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反馈教学并促进教学。语篇填空题有助于增强考生的语篇意识,引导考生在语境中了解语法知识的内核,体会语法在语言运用中的功能,真正地掌握语法内涵,摆脱机械化的碎片记忆。

同时,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考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总之,语篇填空题将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对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促进教学。

物理

“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与要求”均保持不变。样题方面,按照理综考试说明保持总体稳定的要求,原则上保持样题数量不变。

01

联系实际,以真实的任务情境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以真实的任务情境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考生的学科素养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9年《考试说明》中包含大量联系实际的样题。既有联系考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的问题。

如“子弹穿苹果”“蹦极”“高层电梯”等问题,以及新加入的“落体偏东”问题;也有联系学科科技前沿和技术应用的问题,如“多光子光电效应”“光镊”等问题。

02

创新试题的呈现形式,丰富能力考查方式

高考北京卷物理命题不断创新试题的呈现形式,探索和丰富学科能力的考查方式。通过对样题的补充和调整,不断丰富试题呈现形式,完善能力考查方式,全面展示北京卷的命题特色。

新加入的2018年理综卷第23题,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背景,以计算加论述的综合题形式呈现,是试题呈现和能力考查方式的新的成功探索。

03

回归学科本质,注重对学科思想的领悟和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回归学科本原,考查问题情境的物理本质,突出对学科思想的领悟和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是近些年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的典型特征。

新加入的2018年理综卷第17题和第20题正是这一命题理念的新的进一步丰富和阐释。

04

注重考查考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强调对学科的整体认识

高考北京卷物理命题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命题理念,追求宽广融通的命题思路,考查考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强调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强调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

2018年理综卷第20题全程涉及了从受力到加速度的动力学基本定律,以及从加速度到速度、从速度到位移、从位移到位置的质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整个分析、思考过程。

教学导向

1.引导中学教学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教材,教师研究教材;

2.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并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注重学生对学科思想及方法的领悟,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4.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

化学

新版《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保持不变。“参考样题”有调整,部分试题用2018年高考化学(北京卷)试题进行替换。

01

联系实际,将核心概念的本质理解与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融合考查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以真实的任务情境为背景,考查应用学科核心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综合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兼具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试题既有学科科技前沿及技术应用的问题,也有联系化工生产实际的问题,

如新增试题17和试题78涉及的素材来源于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

02

试题情境侧重化学实验,突显科学探究学科素养,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突出体现化学实验对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或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微观探析,或根据原理解释分析实验现象,或应用原理分析评价实验方案,或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等。

新增试题18对教材中实验进行拓展与提升,将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高度融合;新增试题76将物质制备与性质探究完整呈现,并在设问中设置开放性问题,在呈现与考查的方式上有新的探索。

03

试题注重证据推理,突出思维逻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导向,试题注重证据获取与证据分析的设问,注重思维逻辑的探查。

新增试题78在探究分步反应速率与总反应速率的关系中,突出考查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的证据推理思维过程以及逻辑关系。

04

试题关注个体差异,信息呈现有利考生展示思维

试题体现宽广融通的命题理念,着力为考生搭建展示思维的平台。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提供多种思维起点和不同思维路径,有利于考生从不同角度切入,从不同思维路径获取结论。

新增试题17以微观图示和化学符号两种方式表示物质变化,考生可选取自己习惯的信息提炼方式展开作答。

教学导向

1.重视教材、回归教材,重视对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本质理解。

2.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多角度认识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化学实验促进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

4.注重培养考生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思维逻辑。

生物

本次修订,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个别能力要求的表述进行完善;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学科要求系统性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对“考试范围与要求”作出适当调整;有针对性地更新部分参考样题。

01

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表述进行修订

将代表知识掌握程度要求“Ⅰ”“Ⅱ”的表述分别调整为:“Ⅰ.知道所列知识的含义,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能力要求对应‘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Ⅱ.综合运用所列知识,能够在较为复杂的情境中分析和阐释生命现象,评价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力要求对应‘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处调整,一方面参照了考试大纲的相关表述,与考试大纲的修订方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实现了与北京卷《考试说明》中生物学科考试能力要求体系的对接,使考试要求的系统性与《考试说明》的整体性得到明显提升。

02

对“生物知识内容表”作出两处调整

对“生物知识内容表”作出两处调整:

一是删去原“生物技术与实践”主题下“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与一般方法”相关条目。因为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在去年新调整的学科考试能力要求中已被涵盖和细化,故删减。该调整使得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的考核要求更加清晰、明确。

二是将表中“基因工程”部分的要求由“Ⅰ”改为“Ⅱ”。此处调整是基于考试大纲对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调整后与考试大纲的要求保持一致。

历史

“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保持不变,修订主要体现在“参考样题”部分,在保持原有题型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

01

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反映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历史现象、事件和结构,重在考查学科基本素养与学科思维水平。

02

强调学科基本素养与方法,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03

与考查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相适应,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辅之以梯度式评价标准与赋分原则,鼓励考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呵护考生个性的养育与表达。

04

贴近教学实际,贴近现实与社会,考查方式与角度力求新颖灵活。

05

注重考试的教育功能,旨在培养考生的历史素养与人文情怀,培养考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并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地理

新版《考试说明》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情况如下:“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及要求”均无变化。“参考样题”部分有略微调整,删去2016年第5、6题和第36题,将2018年第5、8题和第36题纳入其中。

01

突出地理学科内容的整体性,注重基础性

02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贴近考生实际,彰显育人价值

03

强化学科思维方法和探究技能,体现学科素养

04

图表内容经典,形式丰富

教学导向

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科素养的渗透,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强化学科思维方法的运用,注重地理图表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科育人价值的引领,充实教学情境,将试题设计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政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新修订的教材,适当调整了“考试范围与要求”的部分内容。

例如“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的民族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条目。

01

贯彻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

02

坚持素养导向,考查关键能力

03

贴近社会生活,重视社会实践

04

坚持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教学导向

1.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考生的政治认同。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问题意识,强调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夯实考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强调学科思想、观点和方法的领悟与理解。

4.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和关联性,强调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内容来源:北京考试报

文字编辑:牛伟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蓝凌映雪2023-12-13 09:59蓝凌映雪[陕西省网友]101.126.125.178
    期待到更多关于英语学科调整具内容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备战高考!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万人瞩目的重要通知来了:高考时间定了 被点赞最多的是这句话!

万人瞩目的重要通知来了:高考时间定了 被点赞最多的是这句话!

这不,今年的这个通知来了,这就是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全面部署2019年高校招生工作

2024-01-08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及2021年高考作文16道热点预测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及2021年高考作文16道热点预测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

2014-01-29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书法篆刻题竟占40分!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书法篆刻题竟占40分!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的门类

2023-10-04

抗疫入北京高考语文卷:为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

抗疫入北京高考语文卷:为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

语文试卷题目揭晓,记者获悉,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试题中出现疫情相关考题,如微写作三选一,题目之一即为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性文字

2011-03-18

如果是你 2019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 你准备怎么写?

如果是你 2019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 你准备怎么写?

哪有时间劳动,或者说哪里需要他们劳动?很难写出生动的具体事例吧

201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