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外国学生:心好累 一首《凉凉》送给我的老师——留学生汉语学习三大矛盾丨语言学午餐

时间:2023-10-08 07:58:01

相关推荐

外国学生:心好累 一首《凉凉》送给我的老师——留学生汉语学习三大矛盾丨语言学午餐

最近几年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中国的留学生教育也越来越多元。这其中有两个很引人瞩目的变化——

首先,留学生来源越来越广泛。截至2016年,来华留学生已基本涵盖了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

其次,留学类别也由单纯的语言学生扩展到现在短、长期访学交换、语言教育和学历教育兼收等多种方式。

然而,不管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如何转变,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仍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如何更好地为这些留学生提供语言服务亟待关注。

现在很多留学生要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这,其中就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留学生的汉语能力可以让他们跟上全汉语授课的课程吗?怎样的语言教育才能帮助他们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呢?

一些研究指出,大多数留学生接受的汉语教育并不能为后期的学科学习做好准备,语言障碍让很多留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这些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却很少有人进一步调查。

小编最近看到一篇《亚太教育研究者》(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上的研究,以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为例,探讨了高校国际汉语教育政策与实践之间的矛盾,给讨论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

近几年来华留学生的增加,和一项国家政策密不可分——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的《留学中国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招收留学生来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计划力争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http://news.chinaso.com/focus/201409/t20140905_2500943.html

一大批高校在招生时设置了更多的留学生名额,前文提到的研究就来到了这样一所大学。

这是一所位列国家211工程的综合性大学,目前有20000多名学生,有600多名正式注册的留学生。他们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进行着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阶段以及不同专业的学习。

如果这些留学生的专业是自然科学类以及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学校要求他们入学以后先学一年汉语,然后再正式学习专业知识。如果他们学的是文学、历史、哲学以及中医学专业,则需要学两年汉语。

在研究者为期半年的调查中,她们发现针对这批学生的汉语教育确实面临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经历。

这里小编就逐一对该研究中提到的三个矛盾进行介绍,和大家聊一聊在华留学生的汉语教育。

矛盾1:日常交际汉语 VS. 学术汉语

研究者通过对学校文件的分析、以及对留学相关负责人员的采访发现:学校对留学生语言课程的主要要求是增强学生的学术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希望提高学生自学汉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扩充专业词汇量,促进留学生们同中国学生以及老师交流的能力。

但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观察之后发现,具体的教学却偏离了上述的教学目标。

研究者发现大多数的汉语课程都是通过介绍中国文化、传统以及日常生活来推进语言知识的教学。课堂教学以课本知识为主,学生们会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When Your Mandarin Teacher Trolls You" by

Mamahuh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DoxPBODhs

虽然这些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日常交际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和培养学术语言运用能力相关的教学内容。

Cummins(2008)指出,学术语言和交际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学术语言是一种脱离具体情景的语言,而交际语言则是和具体情境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语言。虽然这两种语言能力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但是对其中一种能力的掌握并不能自然地转换成对另外一种能力的掌握。

既然留学生们下一步就要进行高强度的专业学科的学习,为什么没有倾向于学术语言运用的课程安排和内容?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了这么一些原因。

影响老师们课程安排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课程的长度。大多数的学生在来中国之前完全没学过汉语,这一到两年的学习确实只够教授一些面向日常生活的语言运用技能。

影响教学安排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汉语水平考试(HSK)。在这所大学,留学生们需要至少通过汉语水平考试 3级才能学习其他学科(他们也可以选择不参加考试,申请进入英语授课项目学习),但是3级的考试要求里却没有提出对学术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课堂中对学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没有了踪影。

研究者采访的留学生都认为,用汉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实在太难。他们均提到,一年的语言课程让他们收获不少,用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际没问题,但是应对课程学习还是难度很大。

http://www.zgzzyjs.com/a/liaoningsheng/dlhsxy/yuanxiaoxinwen/2015/0518/5245.html

一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男同学表示,在进入到学科学习之后,课堂以中国学生为主,授课老师语速非常快,而且课程里有很多陌生的专业术语。老师并不会因为有那么几位留学生而慢下来,因此他上课感到非常吃力。

这位男同学还说,学习汉语一年半以后,他学会了如何购物、看医生和买食物,但是课堂学习却完全应付不了。

当他向授课老师提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时,老师却反问他:“你不会汉语为什么要来中国学习?为什么不先把汉语学好?”他对此感到非常无奈,只好找到用自己母语编写的相关教材课后学习。

虽然在课堂上老师们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这位男同学也提到,很多老师会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只要他们考过40分、按时来上课、以及按时交作业就可以通过这门课程。

但是这样的做法也给这些留学生带来了焦虑感,几年的学习之后,他们对自己的汉语水平以及学科学习不大有自信。很多学生会认真反思在中国待的这3到5年到底值不值,是不是会影响他们的未来事业发展。

研究者采访的一位学科授课老师表示他对此也很苦恼。他说,每到学期末,总是有留学生去他的办公室恳求不让他们挂科。这些学生表示他们真的听不懂课,也看不懂课本。这位老师无能为力,不可能为了几个留学生就改变整个课程进度,只能是在期末花时间帮这几位同学复习,为考试做准备。

矛盾2:跨文化交流VS. 文化融合

研究者发现,大多数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接下来的学科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他们当中很少有人决定未来要留在中国。

但是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却很少对这一点进行考量,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文化融合,把教授“地道的”汉语和中国文化当作教学目标,从而忽略了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教学。

这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老师们一直将汉语母语者设置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标,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中国人才是汉语的“拥有者”,所以母语者的语言就被当作标准来衡量留学生们的学习。

但事实上,很多留学生使用和学习汉语的目标和大多数中国人差别很大,把母语者当作学习目标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举个例子,很多留学生都认为练习笔画笔顺以及在短时间内学会写大量的汉字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用处却不大。

研究者观察的一节课堂就发现老师确实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来教授如何正确地写笔画,而学生们却喜欢像画画一样任意下笔写,于是老师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一个一个地纠正。老师课后表示,他认为学生们只有学会了一个字怎么写,才能把一个字记住。

但是学生们都表示这过程太痛苦了,他们认为对于大多数汉字来说,他们能够认出字和学会拼音就够了。

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男同学就说:汉字书写练习实在太难了,那些横竖撇捺的长短一不留神就会写错,然后整个字的意思就会改变。自己可以记下3、4百个字的写法,但要是把课本里提到的所有字都记下来真是非常困难。

于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很多人说他们练习汉字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此外,研究者的课堂观察发现,汉语课堂教学都以中国生活和文化为主。但是在课堂讨论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谈论他们自己的生活、兴趣以及文化传统,很多人都缺乏相应的词汇和句子来充分参与到语言练习中。

矛盾3:中文 VS. 英文

在研究者和留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影响他们汉语学习的课外因素。

和中国很多大学一样,研究者所调查的大学里,留学生们都被安排居住在一起。而且很多时候留学生宿舍是远离中国学生的宿舍的,所以留学生们的生活圈子里也是以其他留学生为主。

由此产生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虽然汉语学习被大力推广,但是英语却成为了留学生们交流的通用语。

很多留学生都以为他们来中国之后会沉浸在汉语里,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留学生们在课外和中国学生接触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而当他们有交流机会时,往往中国学生也不愿意同他们讲汉语,更偏向于同他们说英语。

研究者采访的一个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女同学就说,虽然自己已经在中国学习了三年,但是她认为她自己的汉语水平还是很低。

她没有太多的中国朋友,而仅有的几个中国朋友却因为想要学习英语,一直坚持使用英语和她交流,她也就逐渐放弃了要通过他们练习汉语的想法。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不得不转而选择了一个英语授课的项目。

研究者的另外一个有趣发现是,正因为上述这些因素,很多留学生都表示来中国学习以后,他们的一个意外收获是自己的英语进步了。

比如一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男同学就说,自己来中国之前几乎不会说英语。来中国以后,因为每天都会和其他留学生进行接触和交流,仅仅一个月以后,他的英语能力就大大提高,他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中国高校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地向留学生推广汉语,另一方面也在鼓励使用英语。一边是中国学生寻找使用英语的机会,另外一边是留学生在寻找使用汉语的机会。然而现实生活中,看似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却没有被好好利用。

虽然这个研究指出了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育存在的一些各式各样的不足,但是研究者认为取得的成绩也不能被忽略。

比如通过短短一年或是两年的学习,很多学生就可以熟练地进行日常交流了。研究者也发现,一些学生也能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课堂学习,在汉语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

但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上面提到的三个矛盾就需要得到重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交际汉语,也要促进留学生们的学术汉语能力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的专业学习效果,让留学生们在中国真正学有所获。其次,要重视学生们多元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制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学习内容,真正促进跨文化交流。最后,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多语环境,将学生们的不同语言背景真正变成校园里丰富的语言资源。

参考文献

Cummins,J. (2008). BICS and CALP: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status of the distinction. In B. Street & N. H. Hornberger (Eds.). (2008).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nd Edition, Volume 2:Literacy (pp. 71-83). New York: Springer.

Wang,W., & Curdt-Christiansen, X. L. (2016). Teaching Chinese to InternationalStudents in China: Political Rhetoric and Ground Realities.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5(5-6), 723-734.

【预告】下周开始,大家将看到新加入语言学午餐的主厨的文章,敬请期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zgghqx2024-01-28 16:05zgghqx[重庆市网友]202.40.7.96
    希望你老师能感受到你诚意加油!
    顶6踩0
  2. 言葉溪庭2023-12-22 05:23言葉溪庭[广东省网友]203.32.48.158
    学习汉语真不容易加油啊国学生。
    顶7踩0
  3. 贾乃亮2023-11-14 18:40贾乃亮[江西省网友]58.45.194.169
    这歌真太有感情了学习语确很辛苦。
    顶0踩0
相关阅读
澳洲留学语言类专业是哪3类呢?

澳洲留学语言类专业是哪3类呢?

那么澳大利亚有哪些语言类的专业可供广大留学生们选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英文语言学 英文文学类语言学,是一门较为奇妙的专业

2015-10-14

哈佛大学全奖博士谈美国语言学专业申请

哈佛大学全奖博士谈美国语言学专业申请

2006年它出现在中国一名普通高一学生的手中,它向这个学生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神奇、美妙、足具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位少年之后的人生

2023-11-20

留学生 一开口就是老凡尔赛人了:出国后中英文混着说 真是在装*吗?

留学生 一开口就是老凡尔赛人了:出国后中英文混着说 真是在装*吗?

图:微信聊天记录,受访者已同意使用来到英国之后身边的人都渐渐开始说话带起了英文,似乎渐渐成了留学生的通病

2023-06-02

【作文素材】海子的寂寞

【作文素材】海子的寂寞

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

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