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弟子规》和《论语》里 对孝道究竟是如何解读的

时间:2023-10-07 05:28:01

相关推荐

《弟子规》和《论语》里 对孝道究竟是如何解读的

现在,许多小学生入学就把《弟子规》背得很流利。这里头,有不少表示孝悌的语句,最实用的是孩子对待父母的孝顺之举,如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其意思是:父母亲呼唤孩子,应该立即应答,不要迟缓;父母亲叫孩子做事情,应该立即执行而不该懒惰对待;父母亲的教诲要恭敬听从;父母亲责备时不能顶嘴,应该对他们顺承。

这句话透露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这话似乎没毛病。

我们再来看《论语》里,它也有关于孝道的论述。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里,显然是从伦理角度来阐述孝道,它的意思是:孔子说,父亲还在世时,要观察孩子的志向是否符合正道。父亲去世了,要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正道。父亲去世后三年依然坚守父亲传下来的正道的话,就可以称为孝了。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父亲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里的标杆,也是家族文化的主要传承人。我们现在有九年义务教育,古代没有啊,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主要通过这种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因此,所谓的孝,归根到底就是评判是否能够接过这面旗帜,把它一路扛下去,传承下去为标准。

在古代,父亲作为一家之长,对家庭成员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因此,父亲尚在人世的时候,对孩子的行为最具约束力。而志向,是发自内心的价值取向,父亲只能影响孩子却不能控制孩子。所以父亲在世的时候只有观察孩子的志向,看清孩子是否传承家族文化的正道。

父亲去世后,对孩子的行为约束力就解除了,这时候需要观察的是孩子的行为。父亲去世后,孩子一般都已经成年,长大的孩子行为能力更强、行为范围更广,因此观察其行,更接近真实。

三年之后,父亲所留下的影响渐小,只剩下渗透在孩子身上的影响力,这时候,孩子的行为如果能依然坚守父亲的教诲,成为家族文化或家风的践行者。这时候,才能真正认定这个孩子为孝子!

所以,如果仅以为对父母的顺从,就是孝的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的误读,因为孔子告诉我们,孝的本质应当首先对家族文化或好的家风的发扬和传承。

我是粒小七,喜欢我的解读,不妨点一下关注,我会持续奉上有知识、有温度的文字!别忘了点赞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霜凌花儿2024-01-09 12:31霜凌花儿[广东省网友]203.29.90.223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变迁孝道观念也在不断演变。但不论怎样变化尊重父母、孝顺长辈传统美德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顶6踩0
  2. 线扯不断2023-11-23 08:59线扯不断[四川省网友]60.235.179.191
    《弟子规》和《论语》都是中国传统经典对于孝道解读都非常重要。《弟子规》着重强调孝顺父母重要性提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观念。《论语》中孔子也强调了孝道他认为孝顺父母是做人根本是切德行起点。两部经典都在教导人们如何做个尊重父母、孝顺长辈好人。
    顶0踩0
相关阅读
英汉双语解读弟子规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英汉双语解读弟子规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让我们一起面向世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及文化传承

2023-10-07

《弟子规》四十句箴言 挤点时间一定读读 这辈子为人处事全都在这儿了

《弟子规》四十句箴言 挤点时间一定读读 这辈子为人处事全都在这儿了

人经由礼而变得文明,人只在教上安身立命

2023-10-17

解读「弟子规」——言语忍 忿自泯

解读「弟子规」——言语忍 忿自泯

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一下这两句话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言语忍 忿自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

2023-12-17

点朱砂 祭孔子 吟《弟子规》 到“大成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点朱砂 祭孔子 吟《弟子规》 到“大成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今天,坐落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的宝山孔庙大成殿,传来了稚嫩的童声。孩子们齐

200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