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道德经》:本是一句治世的名言警句 却被后人误解千年有余

时间:2023-09-30 03:35:01

相关推荐

《道德经》:本是一句治世的名言警句 却被后人误解千年有余

《道德经》:本是一句治世的名言警句,却被后人误解千年有余

想必很多的朋友对于老子这位圣贤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我们中国文化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素来以孔儒礼仪文化作为行为准则要求自己,但是在思想深处老子的看法与论点对我们影响也颇深。

我们都知道虽然老子作为与孔子并列的圣贤之一但是在思想上却有一定的差别,就比如在治理政事与文化礼仪上面孔子讲究应当建立非常严格的等级礼乐制度,上下君臣之间应当恪守礼法,一切都要在适合礼乐的框架下面进行,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给我们制定了行为准则以及要求。但是老子却是恰恰相反,他讲究的是放任自我应该承应天命顺势而为,不讲究那么多发文缛节,不管是对于君王还是平民都一概无所作为的顺应自然的发展。

当然每一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不一样,自然得出的观点与认知也是大不相同。但是老子在道德经上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众人的不适与反感。可能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孔融文化当中仁义的影响,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天地不要仁慈把世界万物等同草芥与废物,圣人不应该有仁心要把百姓当做草芥来对待。这样的思想是仁义礼观点是大为出入,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不正经的言论。

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人认为老子的观点耸人听闻,但其中真正的原因还是我们没有真正领悟出老子的真实用意。虽然在表达的方式上面有一点残忍与冷酷但是其中并不道理,我们都知道世界虽然大单并不是单一的存在,换一句话来说就相辅相成的,有阴就有阳,凡事事物的产生都会有两面性。即使是再贤明圣明的人也做不到让所有的人满意,相反如果对于一部分百姓关注施救扶以仁爱,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于其他百姓的不公平,是偏心的表现。再比如上天狂风暴雨的时候为了关照某一些生物的生存而改变原始的行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喜好雨水的生物的不公平。

作为一位平民的话考虑不周到无所谓,但是要作为一名统治一方治理天下的君主的话就不能偏私。想要大公无私只能做到不偏不倚,顺其自然天下方可大定,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梦之巅2024-01-06 13:22梦之巅[海南省网友]43.249.134.235
    有些名真是有效性需要随着代和社会环境变化进行重新解读和理解。
    顶0踩0
  2. 夏·风铃悠然2023-11-18 08:28夏·风铃悠然[云南省网友]202.57.197.230
    这真是太遗憾了!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误解并认真探究《道德经》背更深层含义。
    顶7踩0
相关阅读
南山大王抓唐僧后说了句话 孙悟空搬出太上老君如来和孔子

南山大王抓唐僧后说了句话 孙悟空搬出太上老君如来和孔子

为了给师傅报仇,孙悟空带着猪八戒气冲冲的到了豹子精的洞府

2024-01-07

“孔子作春秋”这句话 到底什么意思?读完恍然大悟

“孔子作春秋”这句话 到底什么意思?读完恍然大悟

但是,它在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让人产生许多误解,先不说时过境迁,风俗与环境之改变所引起的误解,光是文字上的演变,就足以让后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误解,

2023-10-02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被后世误解的很多,多是因为没有通读全文,望文生义了

2023-10-05

非常走心的句子 年有春夏秋冬 人有喜怒忧悲

非常走心的句子 年有春夏秋冬 人有喜怒忧悲

累,不要抱劳抱屈, 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

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