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人类文明内在的四次转向 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发展路线图

时间:2023-09-29 07:32:01

相关推荐

人类文明内在的四次转向 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发展路线图

第一次,从自然到自我的转向

西方晢学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起始于古希腊。那个时候,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分是大量的宗教神话。这些早期的神话对自然现象、人类历史和众神提供了原始的解释。它们提供了行为标准、德性、社会义务、教育、艺术宗教实践,等等。随着希腊文明的成长,与近的东方成熟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神话的世界观变得不那么有效了。有的优点希腊神话不是纯粹的虚幻,它是寻求解释的欲望的产物。科学产生于对解释的寻求,而哲学成长于对这些早期的前科学的解释提供理性证明。

公元前580年左右的某一天,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土耳其海岸边说了一个看似古怪的主张。他说,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浮于水上,大地和大地上的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亚里士多德后来说他的理论是“幼稚的”,但是他也承认,泰勒斯的说法是“我们所接受到的最古老的观点”。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他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然而,他这样的自诩,谦卑中不无傲慢后,他用尽余生所做的,就是愚弄那些自称“智慧之人”的雅典人。

但是,一位哲学家有什么相当的手段去“证明”宇宙是理智的或“万物来源于水”(泰勒斯)、心灵(阿拉克萨格拉)、数(毕达哥拉斯)、原子(德谟克利特),或者万物总是变化的(赫拉克利特)或者变化是一种幻觉(巴门尼德和芝诺)呢?

第二次,范畴的转向

公元5世纪左右,整个古代世界出现了专业化的 “分工”,因为哲学家开始区分自然和标准。“标准”、“规范的”和“标准的”这些术语都来自希腊语词根。在中国和东南亚,人文主义的圣贤们从对众神和精灵的研究转向“人”和自然的研究。

老子,《道德经》第14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理论知识与实践智慧的分离,随着学的思辨的特定线索变得日渐与普通经验疏离,随着严格的理性影响到其他智慧来源,这个分离也得到了发展。哲学理论与日常经验相互冲突所导致的结果,这是很具诱感力的和有趣的。

根据科学的进展,讨论了主体和客体、唯物和唯心、存在和思维、有和无、阴和阳、物质和意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决定性和随机性、简单性和复杂性进化和退化、稳定和不稳定、有序和无序等一系列重要的范畴。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

以及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状态与变换、有限与无限、吸引和排斥、平衡和不平衡、表征和被表征精确等等。心里有了这样的多样性,我们就能够把这一部分与一种对哲学截然不同的描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次,哲学到语言学的转向

在《逻辑哲学论》之中,维特根斯坦已经认为,真实世界的结构决定了语言的结构。在《哲学研究》之中,开始把词语理解为工具,把句子理解成手段。在《哲学研究》以及其他后期著作之中,维特根斯坦发生了转变,他认为我们语言的结构决定了思想的结构,并且决定了我们经验的结构。陈述事实只是语言的一种用法(手段还存在着不可胜数的用法,因此,我们所经验着的世界的其他存在方式不可胜数。

在《哲学研究》以及其他著作之中,维特根斯坦讨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使用类似于“生活的形式”、“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之类的表达,并不是作为永远的、固定的和精确的逻辑关系,而是作为某种自然的人类实践。

第四次,元语言共同体的转向

科学发展的历史,把科学演进放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查,指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东西方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在更高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的新的共同体,形成种新的科学观和自然观。元语言共同体是第一元语言、第二元语言、第三元语言,和人类语言思维图式,以及语言三要素的共同体(详见《英语思维》(石海浪著))。

天道 (destiny或providence)德国海德格尔用语。在其晚期哲学中用以表示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的统一过程。由于海德格尔在《语言的本质》一文中提到中国老子的“道”,认为“道”就是道路,而道路是给予一切出路的路,因而按照道路的本义,可能与理性、思想、意义、逻各斯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有关。海德格尔使用该词是基于他晚期的语言哲学把语言看成客观的东西的观点,认为客观的语言决定人的言语,而他的早期哲学中把语言看成是人的语言。按照这种客观的语言与人的语之间的关系,引申出没有语言就没有世界,只有语言使事物对人显得有意义。

在的天道,德国海德格尔用语。指人的本真状态。认为在与天道是一致的,在的天道与人的本真状态的规律性相一致。其前期哲学认为在是人的存在,即此在的本质,其后期哲学则认为在是超越于人的天道,而此天道是人的本质。人从非本真状态回到本真状态就是回到在,因而其在的天道说明这种从非本真状态回到本真状态的过程。在其天道的观点中,把天道看成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是客观的,它决定人的言语与活动。从这点出发,在的天道即客观过程的规律性,而人的言语与行为则受这种天道的支配。但人的社会生活却与这种过程不相符合,人经常处于离家失居状态,即非本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忘记了这个客观的天道,但这不是人自己的过失,而是一种世界的命运。

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发展路线图:

元语言共同体+科学=新科学

新科学共同体=新经济学+新数学+新语言学。。。。。。

元语言共同体+人类=新人类

新人类共同体=新企业家+新数学家+新哲学家。。。。。。

元语言共同体+文化=新文化

新文化共同体=新服饰+新饮食+新出行。。。。。。

元语言共同体+文明=新文明

新文明共同体=新城市+新生活+新理念。。。。。。

元语言共同体+艺术=新艺术

新艺术共同体=新绘画+新雕塑+新设计。。。。。。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科学共同体+新人类共同体+新文化共同体+新文明共同体+新艺术共同体+。。。。。。

以上内容来自《英语思维》(石海浪著)课堂学习笔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指间 流年2024-01-25 22:25指间 流年[甘肃省网友]101.1.2.57
    人类命运共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热点话题借助科技发展实现共繁荣是非常必要。
    顶0踩0
  2. °Distance (距离)2023-12-17 09:27°Distance (距离)[香港网友]203.11.208.57
    这个科学发展路线图很有前瞻性希望能够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
    顶5踩0
  3. 惜花主人飞2023-11-07 20:29惜花主人飞[江西省网友]119.160.200.188
    这篇文章系统性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四重大转型让人对未展望更加清晰明朗。
    顶0踩0
相关阅读
观察丨潘岳:古老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观察丨潘岳:古老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潘岳职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0-10-03

第七届尼山论坛首场高端对话 学者共探世界变局下的人类文明走向

第七届尼山论坛首场高端对话 学者共探世界变局下的人类文明走向

27日在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场高端对话现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的观点甫一亮出,即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

2022-11-26

深刻把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战略举措 新时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作新贡献 宣讲家网评论

深刻把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战略举措 新时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作新贡献 宣讲家网评论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14-04-24

说起耶路撒冷与人类文明 有些东西你可能不太了解!第一篇

说起耶路撒冷与人类文明 有些东西你可能不太了解!第一篇

要说哪个城市能浓缩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那么毫无疑问依然是耶路撒冷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