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的这句名言 用在现代都不过时 依旧能警醒世人

时间:2023-09-29 05:06:02

相关推荐

曹雪芹《红楼梦》的这句名言 用在现代都不过时 依旧能警醒世人

《红楼梦》中真的太多金玉良言,用在现代依旧都不会过时,比如其中的《好了歌》,那一句句都是足以让人醍醐灌顶的,可世人就是不明白,永远都是重蹈覆辙,一代又一代。多数醒悟之时,都已过半百人生,悔恨莫及。

而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也是《红楼梦》中的一句金玉良言,用在现代都不过时,依旧警醒世人,文字如下:

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 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曹雪芹

读完这段语录,就让人感到写的很现实,写出了现代穷人和富人的区别,特别是尾句,让人感到叹息,富人没有工夫去看治理之书,难道穷人会去看吗?可以说穷人更不会。读书时需要环境的,需要心情,需要心静下来才可以的。

曹雪芹这段名言写的很好,我们不妨分段来仔细欣赏一下,好好结合一下我们当今的社会,乃至我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反省一下。

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

在曹雪芹那个年代,也就是《红楼梦》里贫穷的人或许都是为衣食所累,但在我们这个年代的贫穷人为什么而累,相信我们都能回答的上,今人之人,特别是农村的人,大都数都是为房子、车子所累。

所以我们现代也就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现象,农村里剩下的都是孤家寡人,走不动的人。曾经的农村能看到炊烟袅袅,如今的农村是没有了人的气息,四处荒无人烟。

这也是今人之贫穷的人,都盲目追求物质生活所致,都感觉城市的空气新鲜一些,都感觉孩子非要在城市读书方便一些,都感觉城市里的果蔬菜都新鲜一些。都感觉城市吃喝玩乐方便一些。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值的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反省。

只要反省过的人,相信很多人都愿意住农村的。很多人你给他一支笔,一张纸,他都愿意住农村。但是现在发展快速的社会,笔和纸都用不上了,只要有网,给他一台笔记本就可以住农村了。愿意在小桥流水的农家,敲打着自己的世界。

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 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

这应该说的是当今的城市中土豪,发家致富那一代他们或许还能克制自己,但他们的孩子生来富贵,是无非克制自己贪淫脸色,好货寻愁之事。他们喜欢去更高档的娱乐场所,因为他们不缺钱。他们喜欢开更豪华的车,因为他们不缺钱。他们交朋友往往都拿不出真心,因为他感觉你很穷,你不配跟他交心。

富人的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穷人能猜想到的世界,他们的日子过得比神仙还神仙一些,是逍遥法外,快活无边的。因为他们觉得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解决的。他们做什么事都不会去思考,反正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都不叫事情,他们更喜欢用钱去解决问题。

而说富人区看理治之书,估计都是不可能的,他们看的最多怕也都是跟经商有关的,怎么赚更多的钱,帮自己的重孙留一笔财富。他们永远不知足,不赚尽天下钱,他们就不罢休。

那么现在理治之书,会是什么样的人在看呢?是一些闲人,穷也能过,富也能过的闲人,对富贵没有太多追求,只要一生平安即可。所以他们愿意捧书看,去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能增长自己智慧的,他更认为只有知识学进自己大脑里,才是最富贵,最富有的。

所以说曹雪芹《红楼梦》的这句名言,用在现代都不过时,依旧能警醒世人!

文/启路/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张高威武2023-12-04 03:57张高威武[宁夏网友]103.31.171.108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名即使用在现代仍有着深刻警醒意义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资源不要被表面物质迷惑。
    顶36踩0
相关阅读
唐国明回复关于读者对再现出《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疑问

唐国明回复关于读者对再现出《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疑问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2024-01-06

曹雪芹留下的诗句 这部电影作了最好的诠释 姚晨靠自己上青云

曹雪芹留下的诗句 这部电影作了最好的诠释 姚晨靠自己上青云

曹雪芹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薛宝钗之口说了这句表志气的话

2009-01-14

《红楼梦》开篇写下违背主旨的语句 曹雪芹意欲何为?

《红楼梦》开篇写下违背主旨的语句 曹雪芹意欲何为?

我读过一些红学家写的红楼专著,有些是有真功夫的,比如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她对红楼各抄本都非常熟悉,提出的论点和见解也发人深省,这是令人敬佩的;但也

2023-07-08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出自曹雪芹之手?答案都在妙玉的一句话里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出自曹雪芹之手?答案都在妙玉的一句话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诚如老子所言,过犹不及,盈满则亏,太过完美的作品往往也太过脆弱

2023-08-29